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髋、膝骨关节病和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日渐增高,尽管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骨关节病和股骨颈骨折已十分成熟,但其并发症之一假体周围骨溶解是目前骨科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假体周围骨溶解主要生物学原因为磨损颗粒引发的由巨噬细胞介导的破骨细胞骨吸收,而阿仑膦酸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那么阿仑膦酸钠能否降低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破骨细胞性骨溶解、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尚有待于研究.我们于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采用聚乙烯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大鼠模型,探讨阿仑膦酸钠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环节.  相似文献   

2.
陈继营 《山东医药》2010,50(12):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成熟的手术,术后患者疼痛缓解,功能大大改善,平均使用寿命10a以上可达95%~97%,20a以上超过90%。近年来关节外科医生的研究重点包括:减轻手术创伤,缩小切口,更好更快地功能恢复;在年轻患者使用陶瓷对陶瓷、金属对金属及高交联超高分子聚乙烯等耐磨材料制作摩擦表面,防止普通聚乙烯磨屑引发骨溶解,进而引起无菌性松动;尽可能使用近端固定假体,防止远端固定引起的近端骨吸收,前提是确保即刻稳定性;更加注重术后镇痛康复,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改良Hardinge入路在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乐军 《山东医药》2010,50(12):81-83
目的评价改良Hardinge入路在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28例(28髋),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30例(30髋)以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Harris评分、术后脱位发生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有助于提高全髋关节的稳定性,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但相比后外侧入路尚无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假体摩擦界面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arnley发明的超高分子聚乙烯内衬低摩擦关节大大改进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效果,但长期使用所产生的磨损颗粒及骨溶解成为远期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为了克服超高分子聚乙烯对金属摩擦面这一缺点,近年来临床上对金属对高交联聚乙烯、金属对金属及陶瓷对陶瓷的摩擦界面组合进行了更广泛深入的探讨,得出了阶段性的结论,这些进展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5.
治疗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THA 79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切口平均长度较短,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均少,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快;术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认为改良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锥形股骨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56髋)于我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侧后方入路,手术股骨侧均采用同一种非水泥锥形股骨柄假体,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结果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6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92分,有2例发生大腿痛,所有病例未发现不稳定征象,无翻修病例.结论 非水泥锥形股骨柄假体有着可靠的远期固定疗效和优异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体骨植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髋臼骨质缺损治疗上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对15例(16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髋臼侧骨质缺损的患者在二期翻修时采用异体植骨,其中有7例使用生物固定髋臼假体结合使用异体颗粒骨植骨,另外9例患者髋臼侧使用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结合打压植骨。术后定期随访,应用X线片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13~60个月,X线片上无明显异体骨溶解征象;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5.2分,提高到89.7分;患者满意率为93.8%;无感染复发患者。结论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髋臼侧骨质缺损时使用异体植骨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在减小半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LLD)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其中采用新方法(NM)组47例,采用传统参考大转子尖和股骨头中心相对位置的方法(TM)组42例。NM组中我们在术前骨盆正位X光片上测量健侧股骨头中心至小转子的距离(L)、股骨头直径(D),...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长柄广泛涂层非骨水泥假体在股骨假体失败并骨缺损翻修中的疗效。方法1997年4月-2001年4月,用长柄广泛涂层非骨水泥假体对73例股骨假体失败合并股骨骨缺损患者进行翻修,其中PaproskyⅠ型5例,Ⅱ型40例,ⅢA型9例。结果术后5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8.3年,翻修假体均获得良好的稳定,尚未发现假体失败者;术后平均疼痛与行走积分明显提高。结论对股骨近端骨缺损者用长柄广泛涂层非骨水泥假体进行翻修,假体稳定并获得骨长入,短期随访无并发症,是一个良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根据术后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Human征、Nenhof征和DVT发生率及患肢疼痛程度、周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uman征发生率、Nenhof征发生率、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髌上10 cm处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 d观察组患者髌上10 cm处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有助于减轻患者患肢疼痛。  相似文献   

11.
双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6例双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IMI-THA)(观察组)及6例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切口长度小,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证实TIMI-THA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情况下,评价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股骨柄术中制作全髋关节型占位器治疗中晚期髋关节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96例中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采用全髋关节型占位器)和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压力模垫片)。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血红细胞沉降率(ESR)、X线摄影、CT扫描及MRI检查等结果。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患者满意度、ESR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2.26±26.55) min]、术中出血量[(635.68±253.45) ml]、引流管拔除时间[(8.35±3.38) d]均明显多于对照组[(107.65±21.62) min、(590.38±241.63) ml和(7.80±2.5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87、2.536、1.690,P值分别为0.013、0.016、0.042)。观察组住院时间[(25.53±5.36) d]和下床活动时间[(7.42±2.38)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轻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12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 ml 0.25%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和对照组(3 ml 0.50%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各组56例。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及60 min(T1~T5)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下肢运动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法评价)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显著升高[(123.3±10.5)和(110.2±10.3)s,P=0.03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5.6±7.4)和(45.7±7.9)s,P=0.008]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235.7±34.7)和(270.7±39.7)s,P=0.04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0~T3各时间点,2组患者HR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T4~T5时间点观察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0~T5各时间点,2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4时间点观察组患者Sp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R、MAP、SpO_2在T0~T5不同时间点水平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对照组患者T1~T5的HR及T2~T5的MAP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观察组(P=0.013)及对照组(P=0.015)Bromage 2级比例均显著升高,3级比例(P=0.038;P=0.021)显著下降。同时术后观察组1级(P=0.021)、2级(P=0.039)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比重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56)和37.5%(21/56);P=0.000]。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可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可靠性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80岁及以上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危患者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 80~94岁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并存重度骨质疏松(Dorr Ⅲ期)24例,采用骨水泥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25例,非骨水泥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2例,7例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全髋关节翻修术.结果术中无死亡,1例90岁女性患者术后第5天关节脱位,复位后次日死亡,1例全麻术后昏迷1周后苏醒,5例术后3 d内发生认知障碍.38例(90.5%)出院时可扶助行器行走,患髋关节疼痛缓解.结论 对于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术必须经过围手术期多学科的紧密配合协作,采用对应的手术和治疗对策,这样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或减轻并发症的程度,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一期与分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活动性髋关节结核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5例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3~77岁,平均(50.3±2.1)岁。一期结核病灶清除、人工关节置换(简称“一期”)患者16例;一期结核病灶清除、分期人工关节置换(简称“分期”)患者9例。关节置换术后1、2、3、6、12、18、24个月随访时行髋关节X线摄影(简称“X线摄影”)、 CT扫描,同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假体初始固定、早期生存情况及有无结核复发。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46.7±7.6)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为(88.2±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45,P<0.001)。25例患者随访期间X线摄影显示股骨柄与股骨压配良好,未见股骨柄松动、下沉。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结核复发。结论 一期与分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活动性髋关节结核的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一项严重、灾难性的并发症,已成为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PJI的治疗存在极多争议,二期翻修术已被证实有较高的感染清除率和明确的治疗效果,是PJI治疗的金标准,但治疗周期短、费用低、创伤小的一期翻修术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一期翻修术依旧开展较少,大部分关节外科医生对一期翻修术缺乏了解。一期翻修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不明确,受到区域及医生的影响较大;术前病原菌的培养及术前规划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手术操作要点在于术中感染组织的彻底清创与关节重建,术后使用负压引流装置及营养支持有利于切口愈合,进而减少新的病原菌感染,使用药物预防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密切监视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白介素等;抗生素的使用对一期翻修术至关重要,有效使用可以辅助手术达到控制感染的治疗目的;复杂PJI患者已不再是一期翻修术的绝对禁忌,在彻底清创、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对此类患者行一期翻修术也能获得不亚于二期翻修的感染控制率;一期翻修术失败因素是感染复发或其他病原菌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髋同期置换术治疗双髋病变的安全有效性以及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期间于我科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47例(94髋),手术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采用侧后方入路。结果术前Harris评分12~58分、平均36分,手术时间2.2~6.8h、平均4.1h,术中出血量700~3700ml、平均1780ml,术后住院时间14~45d、平均20d,住院费用7738—48443元、平均22219元,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44~100分、平均89.1分。结论双髋同期置换在治疗双髋疾病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逐年增多并大多伴有内科疾病,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骨折的不愈合率很高,股骨头坏死率也很高[1].如何尽快促进这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出现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院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随访时间2年以上,临床效果满意,也出现一些并发症,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金毅  郑稼  刘珂 《山东医药》2010,50(3):42-43
目的探讨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患者(25膝)行TKA,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对髌骨行去神经化和修复术,安装假体,膝关节均未进行髌骨置换。术后复查X线观察假体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评定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观察并发症(旋转平台脱位、翻修或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5—37个月(平均28.2个月),X线显示假体均无松动、无髌骨脱位;膝评分为94分(82~98分),功能评分为94分(66—99分);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旋转平台人工全膝关节系统用于TKA近期疗效确切,尤适于年轻、活动量大者;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混合髋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体会和治疗结果。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64例老年患者(年龄7181岁),随访平均36个月。男35例,女29例,行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0例,非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2例,混合髋关节置换22例。对手术并发症如脱位、假体松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术后疗效采用Harris的评分标准评价体系,X线参照Amstutz的分区方法对假体稳定性比较。结果全部随访患者中,有1例出现脱位,12例出现假体松动,2例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水泥组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5.1±1.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8±3.1)分,优良率90%;非骨水泥组从术前平均(53.21±2.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3±2.8)分,优良率90.9%;混合髋组从术前平均(54.42±2.1)提高到术后平均(93.6±3.3)分,优良率100%,混合髋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混合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Amstutz的分区方法发现髋臼侧3区有5例松动、2区有1例,股骨侧1区有2例、6区有1例、7区有7例,混合髋组假体稳定性最好。结论人工混合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