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自 1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11月应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 6 4例 ,并与依那普利进行临床对比研究。1 对象与方法 :将 12 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左室重量指数 (LVMI)男 >134g/m2 、女 >110g/m2 或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 >12mm]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 (Los)组 (6 4例 )和依那普利 (Ena)组 (6 2例 ) ,分别给予氯沙坦 (5 0~ 10 0mg/d)和依那普利 (10~ 2 0mg/d)口服 ,总疗程 32周 ,于治疗前、后观察基础血压、2 4h动态血压、LVMI以及血糖、血脂、血尿酸和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2 结果 :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心率监测,观察伴有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乘积(HR·MAP)昼夜变化的特征,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共两组患者,组Ⅰ37例,均为高血压病伴LVH(左室质量指数男性>125g/m2,女性>120g/m2。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44~72岁。组Ⅱ为对照组,37例,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程与组Ⅰ配对(均为不伴LVH之高血压病者)。分别为两组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每次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求得其乘积HR·MAP。采用配对计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及圆分布资料的统计学处理对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 对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 Devereux RB(Am JCardiol,1986,57:450.)方法测定各项指标并计算左心室重量LVM(g)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g/m2)。LVH的超声诊断标准为:左心室重量指数男>134g/m2,女>110 g/m2。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18),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n=21),并以18例年龄、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动态心电图 (DCG)检测 2 64例高血压病 (EH)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探讨发生率与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结果表明LVH组 (A组 )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 (NLVH )组 (B组 ) ,(P <0 0 1)提示EH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LVH有密切关系。本文对 5年来收治的 2 64例EH者的DCG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近 5年来心内科门诊与住院确诊的EH 2 64例 ,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 ,室间隔和 或左室后壁≥ 12mm者为LVH。同时作DCG检测 ,A组 144例 (占5 4 5 % ) ,B组 12 0例 (占 45 5 % )。表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循环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发生和依那普利(enalapril)逆转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45例合并LVH、45例不合并LVH及30例正常人血流动力学和血浆5种血管活性物质,观察27例高血压病患者合并LVH依那普利治疗24周后各项参数变化。结果:合并LVH组收缩压、血浆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内源性洋地黄物质(EDLS)和心钠素高于不合并LVH组(P<0.05~0.01),血管紧张素Ⅱ高于正常人(P<0.01);对13个相关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去甲肾上腺素对LVH作用显著(复相关系数0.769,P<0.001);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EDLS之间呈正相关(P<0.05~0.01);依那普利干预后,LVH消退,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同步下降(P<0.05~0.01)。结论:体循环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改变及其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高血压病LVH的形成,依那普利消退LVH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这些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QT离散度 (QTd)及心率变异性 (HRV)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高血压 (EH)病左室肥厚(LVH)与QTd、HRV的关系也受到重视。现对我院 43例EH伴LVH者测定QTd、HRV及HRVI,40例健康人、3 6例EH无LVH者进行比较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EH并LVH组 (A组 ) :43例 ,均符合WHOEH诊断标准 ,排除冠心病、心衰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者 ,经心脏彩超检查为LVH者 ,男 2 3例、女 2 0例 ,年龄 ( 5 2± 6 7)岁。EH无LVH组 (B组 ) :3 6例 ,EH诊断标准同A组。心脏超声排除…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2 0 0 0年 2月~ 8月连续收集我院住院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1例 ,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无心力衰竭 (心衰 )组心功能Ⅰ级 :18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0 5 5± 0 0 5 ;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LVDd) ,4 90± 0 89cm] ,男 9例 ,女 9例 ,年龄 69 2± 6 8(60~ 86)岁 ,血压15 7 5± 2 5 0 / 82 2± 14 0mmHg (1mmHg =0 13 3kPa)。慢性心衰 (心衰组 )3 3例 :Ⅱ级 13例 (LVEF 0 43± 0 0 4;LVDd 5 3 0± 0 46cm) ,Ⅲ级 17例 (LVEF0 40± 0 0 5 …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心肌肥厚的关系。  方法:选择4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为EH组,36 例EH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为EH+ LVH组和38 例正常血压者为正常血压组。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上述3组左心室重量指数、总心室壁厚度和相对心室壁厚度及血糖、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结果:方差分析发现正常血压组和EH组中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高于EH+ LVH组(P< 0.05)。在直线回归分析中发现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负相关(r= - 0.301,P< 0.05)。胰岛素敏感指数与总心室壁厚度明显负相关(r= - 0.288,P< 0.05)。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胰岛素敏感指数、高血压年限、总外周血管阻力显著相关(R2= 0.2935,P< 0.01)。  结论:提示胰岛素抵抗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62例高血压病(E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水平及其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EH伴LVH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投以培哚普利或美托洛尔治疗8周。结果显示,EH患者血浆ATⅡ及AL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VH组高于非LVH组(P<0.005),LVH组的LVMI与ATⅡ和ALD正相关(r分别为0.342和0.356,P<0.01),用药后两组LVMI、ATⅡ和AL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8周后两组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LVMI下降值与血浆ATⅡ、ALD浓度下降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2和0.647,P<0.001),提示ATⅡ、ALD是引起EH心肌肥厚重要的体液因素,培哚普利及美托洛尔短期治疗均可使LVH逆转,培哚普利对LVH的逆转可能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者左室肥厚 (LVH)与室性心律失常 (VA)的关系。按 1999年WHO诊断标准 ,将 60例EH者依据二维超声心动图 (UCG)诊断分为LVH组 (A组 ) 3 2例 ,与非肥厚组 (B组 ) 2 8例 ,分别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结果①A组与B组性别、年龄构成比均无差异性 (P均 >0 0 5 ) ;②A组室性早搏 (PVS)检出率 ( 10 0 % )显著高于B组 ( 42 8% )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③A组VALown′s分级危险性高于B组。EH致心肌肥厚是其并发VA的病理基础 ,及早诊断及合理运用降压药逆转心肌…  相似文献   

11.
QT间期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对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依那普利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EH)患者57例,其中合并左心室肥厚(LVH)者(EH+LVH组)30例,无合并左心室肥厚者(EH-LVH组)27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24例。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法求得左心室重量,同时从心电图上测得QTd与校正后QTd(QTcd)。EH+LVH组患者用依那普利治疗6个月。结果:①EH+LVH组患者QTd与QTcd明显大于EH-LVH组和正常对照组,而EH-LVH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QTd和QTcd与左心室重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5及r=0.61,P<0.05);③治疗6个月后,QTd和QTcd、左心室重量均降低,且QTd缩小程度(ΔQTd)、QTcd缩小程度(ΔQTcd)与左心室重量减轻程度(ΔLVM)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大的主要原因;QTd可作为左心室肥厚程度的评估指标;依那普利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小QTd。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10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电力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UGC左心室肥厚检出率为76%,ECG LVH检出率为24%,ECG LVH患者的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大,伴左心室功能不全者的LVMI也明显增大,多元相关分析示LVMI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擘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Ⅲ、Ⅳ型前胶原、透明质酸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细胞外间质成分的变化及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心脏超声多普勒技术及放免技术测定33例EH伴LVH、36例EH不伴LVH及20例正常人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血清Ⅲ、Ⅳ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PⅢP、PⅣP)及透明质酸(HA)。结果:EH患者PⅢP、PⅣP、HA含量均高于正常人,PⅢP/PⅣP比值也出现改变,而且LVH者和非LVH者相比,差异显著,PⅢP、PⅣP、HA和LVMI呈正相关。结论:EH时细胞外间质出现异常增生,比例失调可能参与LVH形成。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62岁。以发作性胸闷胸痛 18年 ,加重伴气短 3天入院。 1989年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室间隔厚度(IVS) 15mm ,左心室舒张期前后径(LVEDDd) 48mm。 1991年磁共振成像左心室前侧壁厚 2 8cm ,其它部位厚度正常 ,各房室大小无异常。 1999年磁共振成像左心室侧后壁、近心尖部心肌偏薄 ,左心室腔横径 5 46cm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0 3 2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入院查体 :血压 90 / 70mmHg (1mmHg =0 13 3kPa) ,双肺底闻及中小水泡音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60次 /分 ,律齐 ,未闻及杂音 ,双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无Q波心肌梗死 (NQMI)左室重构 (LVRM)的特点。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2例急性NQMI及 3 6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 (QMI)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LVEDVI)。检查时间为梗死后 1W内及 4W时 ,NQMI患者在梗死后14W再检查 1次。比较前后LVEDVI变化。结果 :QMI患者梗死 (4W内 )即出现LVEDVI明显增加 (60± 5 )ml/m2 至 (82±6)ml/m2 ,P <0 0 0 1,NQMI患者LVEDVI并无改变。然而 ,有 3例NQMI患者在梗死后 14W时LVEDVI明显增加 ,此 3例患者均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结论…  相似文献   

16.
诊断左心室肥大心电图新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心室肥大 (LVH)是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诊断LVH的心电图 (ECG)标准虽然很多 ,但往往是敏感性高的标准特异性低 ,反之亦然。为此我们以超声心动图 (UCG)测定的左心室重量及指数 (LVM及LVMI)为对照 ,对传统ECG标准及本文提出的新指标进行了对比评价。资料与方法 :健康组 10 0例 ,年龄17~70岁 ,均经体检、胸透和ECG证实无心肺病史 ,其中男 5 6例 ,女 44例 ;患者组 111例 ,年龄 14~ 77岁 ,男 6 5例 ,女46例 ,该组病例有高血压病及 (或 )冠心病 6 6例 ,肥厚型心肌病 14例 ,扩张型心肌病 10例 ,瓣…  相似文献   

17.
吲哒帕胺是 90年代提倡使用的新型降压药物 ,具有降压效果肯定、作用维持时间长、副作用较少等优点。本文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观察其对高血压病 (EH)、左室肥厚 (LVH)的逆转作用及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 1 EH伴LVH组 (A组 ) 均选自门诊及病房确诊、符合WHO诊断标准的EH者 ,经病史、体检及有关检查排除继发性原因 ,剔除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引起者。经超声心动图 (UCG)确诊为EH伴LVH者共 3 5例 ,男 19例、女 16例 ,年龄 42~ 72 (平均 5 2± 8 4)岁。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患者LVH及心肌缺血对应激下左心室收缩功能影。方法83例超声确定的HLVH病人行动静态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及心室造影检查,8例行冠脉造影。年龄、性别相配的24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HT)病人作对照。HLVH病人又分为单纯LVH组(SLVH)与LVH伴缺血组(LVHI)。结果在静态下,3组间射血分数(EF),最大充盈率(MFR)均无统计学上不同。SLVH组运动高峰时EF(EEF),EMFR以及运动诱发的改变量ΔEF,ΔMFR明显比SHT组低,调整年龄、心率影响,两组间上述指标仍有显著差别。SLVH组ΔEF,EEF明显比LVHI组高,而ΔMFR,EMFR在两组间无差别。SLVH组,ΔEF与SBP,EMFR,ΔMFR相关,而与MFR,LVMI,DBP无相关。LVHI组ΔEF与以上参数均无相关。结论(1)SLVH病人运动时射血功能减弱可能主要由于左心室充盈不足,而不取决于左心室肥厚程度。(2)LVHI病人运动时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可能是心肌缺血引起,受左心室肥厚程度及左心室充盈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取第4~8代细胞进行实验.用终浓度为1 μmol/L血管紧张素Ⅱ诱导6 h,随机分成对照组(含10% FBS的DMEM培养基)、1 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不同浓度罗格列酮(20、30、40及50μmol/L) 干预组,30 μmol/L罗格列酮干预不同时间组 (6、12、18及24 h).分别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增殖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组吸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0、30、40及50μmol/L罗格列酮干预12 h及30μmol/L 罗格列酮干预6、12、18及24 h后,吸光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管紧张素Ⅱ组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罗格列酮干预浓度的增加或干预时间的延长,增殖指数、S期细胞分数及处于S期分数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血管紧张素Ⅱ组相比,不同浓度(20、30及50μmol/L)罗格列酮干预12 h及同一浓度(30μmol/L)干预不同时间(6、12及24 h)显著升高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罗格列酮至少部分通过上调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表达,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从G0/G1期向S期、G2/M期转化,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发挥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指数与静脉盐水负荷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抑与否的关系。方法  71例 1、2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静脉盐水负荷试验筛选盐敏感者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 ,并测定 2 4h尿钠排泄量及静脉盐水负荷前、后血浆AngⅡ水平变化。结果  ( 1)高血压盐敏感者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大于盐不敏感者 [( 114 8± 11 5 )g m2比 ( 10 0 8± 9 6 )g m2 ,P <0 0 1]。 ( 2 )静脉盐水负荷后血浆AngⅡ水平未受抑者左心室重指数量大于受抑者 [( 12 0± 9)g m2 比 ( 10 6± 5 )g m2 ,P <0 0 5 ]。前者的 2 4h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 ,以及 2 4h尿钠量亦均大于后者 ,P <0 0 5。 ( 3)左室重量指数与 2 4h尿钠排泄量呈正相关 (r=0 4 9,P <0 0 1)。结论 高血压盐敏感者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与盐负荷后血浆AngⅡ水平是否受抑有一定关系 ,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钠代谢的调节障碍可能是发生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