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温变化与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气候发生学特点,探讨气温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影响关系。方法将71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三组,高血压性脑出血组、继发性脑出血组和不明原因性脑出血组,统计自发性脑出血在不同季节及不同气候下的发病人数。结果自发性脑出血发生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差异性(P〈0.05或P〈0.01),高血压组差异最显著,在另外两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高血压组老年人较年轻人更具有季节的显著差异性,越低气温发病人数越多。结论自发性脑出血多发于冬季和低温时节,老年人发病的气候规律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C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0例HCH、30例高血压(HTN)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NC)空腹血浆ET-1的水平.结果 HCH组及HTN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NC组(分别P<0.01、P<0.05); HCH组血浆ET-1水平高于HTN组 (P<0.05); HCH组血浆ET-1与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未见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 ET-1可能为HTN及HCH的共同危险因素,并参与和影响了HCH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在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名正常人(对照组)和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后第1、3、7、14 d的血清IL-6和TGF-β1浓度.结果脑出血组在病程第1、3、7 d血清IL-6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TGF-β1水平均明显减低(均P<0.05),至第14 d血清IL-6、TGF-β1水平均接近正常水平.血清IL-6水平在病程第1 d达到峰值(P<0.05),TGF-β1在病程第3 d为低谷值(P<0.05).大量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量出血患者(均P<0.05).不同出血量患者之间TGF-β1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25,P<0.05),与TGF-β1水平无关(r=0.001,P>0.05).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6、TGF-β1与脑出血的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血清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智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对68名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合并血管性痴呆与否分组研究,了解高血压、糖尿病及寇心病等病史,检测外周血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血粘度、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寇心病病史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较之无智能障碍组,伴发血管性痴呆组患者血脂蛋白(a)含量更高(P<0.01)、糖耐量异常的比例更高(P<0.05)、更多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节律消失(均P<0.01).结论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糖耐量的异常及夜间高血压可能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治疗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异丙酚治疗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各24例.异丙酚组给予异丙酚1~4 mg/kg/h微泵持续输注,同时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对症支持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及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JDO2),记录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异丙酚组ICP和AJDO2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MAP和HR无显著变化;对照组MAP、HR、ICP和AJDO2较异丙酚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和P<0.01).术后第7天异丙酚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有助于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和脑血管病发病与治疗的关系。方法用EUSA法测定脑血管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结果脑血栓形成或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o.01;P<o.01);伴有高血压的脑血栓形成、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含量较正常血压者显著增高(p<o.05)。结论ICAM-1在高血压引起脑卒中发病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水平升高的遗传和营养因素.方法对130例脑梗死和77例脑出血患者及65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叶酸、VitB12水平,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9.87±11.67 μmol/L、20.15±10.12 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41±3.28 μmol/L(P<0.01);而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THFR有三种基因型,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对照组C/C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39、0.46、0.53,C/T型分别为0.35、0.31、0.30,T/T型分别为0.26、0.23、0.17,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3、0.39、0.3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与C/C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病例组中C/T型血浆Hcy水平与C/C型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叶酸、VitB1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MTHFR基因677位点碱基C→T突变可能是血浆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与脑血管病的直接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叶酸 VitB12与Hcy水平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水平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法、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分别检测53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NO、sIL-2R的含量变化.结果重型、中型脑外伤后血浆NO、sIL-2R均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轻型组NO差异显著(P<0.05);sIL-2R升高非常显著(P<0.01).NO和sIL-2R相关性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475P<0.01).结论血浆中NO与sIL-2R的检测有助于评价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焦虑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方法对22例焦虑症患者和22例健康成年人,应用Nicolet Bravo脑诱发电位做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焦虑症组靶N2潜伏期延长(P<0.05),靶P2波幅低(P<0.01),靶P3潜伏期长且波幅低(P<0.01),非靶P2波幅低(P<0.01).P300各指标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P300有多项指标变化,值得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金标方法测定76例癫痫患者(隐源性癫痫组13例,症状性癫痫组63例)和65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D含量,并对症状性癫痫组中3组不同发作频率患者的血浆D-D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隐源性癫痫组血浆D-D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症状性癫痫组血浆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癫痫非频发(NFE)组血浆D-D值与癫痫频发(FE)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癫痫持续状态(SE)组血浆D-D值显著高于NFE和FE组(均P<0.01).结论血浆D-D水平对区别症状性癫痫和隐源性癫痫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可帮助判断癫痫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