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胺类神经递质与分裂症后抑郁的关系。方法测定67例正常人与67例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分裂症后抑郁患者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的水平低于正常,随抑郁改善递质水平逐渐上升;去甲肾上腺素(NE)高于正常,随抑郁改善水平逐渐下降。结论分裂症后抑郁症患者存在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低下,血浆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可作为抑郁症疗效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谈鹰  王庄  王亚仙 《浙江医学》2014,(8):666-667,67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孤啡肽(OFQ)及单胺类递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PSD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躯体健康、无抑郁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血OFQ及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OFQ、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5-羟色胺(5- H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OFQ与卒中危险因素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5- HT含量呈负相关(r=-0.613,P<0.05),与NE含量、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12、0.871、0.443,均P<0.05)。结论 OFQ与5- HT、NE含量相关,NIHSS评分越高,OFQ含量越高。OFQ有可能通过影响脑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导致PSD症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晓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2,(8):88+91-88,91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病人给与常规的脑卒中后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肢体康复指导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况的变化,采用骨骼肌肉功能评估问卷(MF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定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两组病人治疗4周后,其MFA、BI和HAMD评分较康复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给予早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后MFA、BI和HAMD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肢体功能康复指导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肢体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关系.方法使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55例抑郁症、20例焦虑症患者和21例正常人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五羟色胺(5-HT)浓度,同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结果 2组患者的血浆NE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抑郁症组的血浆5-HT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焦虑症组的血浆5-H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之间血浆5-HT浓度也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存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但这不能鉴别两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痛定方对IIIb型前列腺炎(CP)患者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IIIb型CP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配到G1组、G2组和G3组。G1组口服前痛定方;G2组口服可多华片;G3组口服前痛定方及可多华片,疗程均为30d。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前列腺症状评分(NIH-CPSI)、ELISA法检测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治疗后三组NIH-CPSI评分、血浆NE、DA水平降低、血浆5-HT水平升高,但G3组较G1、G2组为佳(P〈0.05)。结论:前痛定方能够明显地降低IIIb型CP患者NIH-CPSI评分,恢复IIIb型CP患者异常的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显著地改善IIIb型CP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细胞因子(NGF)、单胺类递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cy、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和炎症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月,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GF、脑源性神经因子(BND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改善血清Hcy、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和单胺类递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患者神经递质脑超慢涨落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动变化与抑郁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图(EFG)分析仪、汉密顿抑郁(HAMD,24项)量表,检测抑郁症患者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HAMD总分值。结果 39例抑郁症患者HAMD总分均≥20分,其中以总分20-35分为主(占89.7%)。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测值与正常参考值比较,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的水平降低,(P〈0.05或P〈0.01)。反映抑郁程度的HAMD总分值与神经递质中的5-HT、NE水平均具有线性相关性,其中与5-HT的相关系数r=-0.932,P〈0.01;与NE的相关系数r=-0.930,P〈0.01。结论 5-HT、NE活动异常与抑郁程度间有密切关系;EFG可测量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可以辅助判断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啡肽(OFQ)以及单胺类递质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研究纽)和60名健康同龄妇女(对照组)静脉血中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血雌二醇(E2)、血清卵泡雌激素(FSH)、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孤啡肽(OFQ)含量和HAMD总分、KM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OFQ与E2、5-HT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01及-0.593,P〈0.05);研究组OFQ与FSH、N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24及0.658,P〈0.05);研究组OFQ与HAMD总分、KM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54及0.631,P〈0.01)。研究组5-HT、NE与E2、FSH、HAMD总分、KMI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OFQ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揭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恢复期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分为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脑血管病治疗,西酞普兰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酞普兰20mg,每日早饭后口服,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HAMD量表评定抑郁症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含量。结果经8周治疗后,西酞普兰组患者HAMD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同时血浆SP含量明显降低,NPY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及NIHSS评分、ADL评分、血浆SP和NPY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西酞普兰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浆NPY含量增加和SP含量降低可能是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另外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逍遥散对产后抑郁大鼠海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T  Qin F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1):1075-1079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产后抑郁大鼠海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8只卵巢切除的雌性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组。前23 d,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每天皮下注射雌激素模拟大鼠的怀孕状态;接下来的30 d,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受试物。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取出海马组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行为学表现明显处于产后抑郁状态,海马中5-HT、NE和DA显著降低(P〈0.01),5-HIAA显著增加(P〈0.01);而中药逍遥散可显著改善行为学指标,并增加海马组织中5-HT、NE和DA的含量,降低5-HIAA的含量(P〈0.01)。逍遥散的效果与氟西汀类似。结论:逍遥散可显著调节大鼠海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早期康复和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并进行康复依从性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黛力新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7例,按就诊先后分成黛力新联合醒脑静治疗为治疗组49例,醒脑静治疗为对照组48例,疗程14d。通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显著进步、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HAMD、C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C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黛力新联合醒脑静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从而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氟西汀联合黛力新治疗组,氟西汀组,黛力新组,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4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日学生活活动能力测定(ADL)评分的变化,并观察三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服用药物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单服用氟西汀或黛力新组相比,两药物在治疗1周,治疗4周HAMD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氟西汀与黛力新联合用药组HAMD和ADL评分优于氟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用氟西汀或黛力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并分析西酞普兰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优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在脑卒中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45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酞普兰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伴随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PD)患者随机分为FNS+美多巴组(药物+刺激组)、单纯刺激组(刺激组)、单纯美多巴组(药物组),每组35例。根据分组,对需要刺激的患者予以FNS治疗,每次通电30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d。需要服药的患者仍按常规服用美多巴。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美多巴用量不变。于治疗前、后予以改良Webster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HAMD)评分。结果 FNS治疗后,药物+刺激组患者运动症状有所改善,抑郁症状有所减轻,Webster和HAMD评分均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刺激组运动症状改善不明显,但抑郁症状有所减轻,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作为康复疗法,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和抑郁症状方面均有疗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疗法,适用于PD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法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中风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37例PS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4周针刺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照组采用4周针刺治疗,同时给予伪刺激同区域治疗.分别于治疗起始时、4周结束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定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起效时间.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HAMD、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rTMS治疗PSD较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好,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7.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黛力新和盐酸多塞平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NDS评分标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第2周就开始明显改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AMD评分在治疗第4、6周进一步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6周后有效率为87.5%,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治疗组治疗14d、28d的NDS和BI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以采用黛力新治疗,同时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刺五加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13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刺五加注射液滴注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黛力新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6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的82.35%,两组间差异显著(X2;6.0694。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值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同一时间对照组与治疗组的HAMD评分值亦均具有显著差异,治疗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问差异极显著(t=17.1049,Pd0.01)。结论刺五加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国庆 《中外医疗》2014,(32):18-19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短期疗效临床观察。方法 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实验组)40例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40例,疗程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2周以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以后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及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卒中后抑郁比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临床疗效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