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比较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逆转高血压心肌重塑的作用 ,来探讨高血压性心肌重塑的可能机理。为此 ,制作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形成心肌肥厚及纤维化 ,然后分成高血压对照组、缬沙坦组 [10 μg (kg·d) ]和螺内酯组 [4 0mg (kg·d) ]。分别观察给药前、给药后 4周和 12周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胶原含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及Ⅰ、Ⅲ型胶原的病理特征。结果发现 ,与高血压对照组比较 ,缬沙坦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胶原含量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下降 (P <0 .0 5 ) ,以降低Ⅰ型胶原沉积为主 ;螺内酯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胶原含量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亦有所下降 (P <0 .0 5 ) ,以降低Ⅲ型胶原沉积为主 ,但作用不如缬沙坦。结果提示 ,左心室肥厚发展过程与心肌纤维化存在异时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在心肌重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可能主要介导Ⅰ型胶原的沉积 ,而醛固酮受体可能主要介导Ⅲ型胶原的沉积。  相似文献   

2.
巯甲丙脯酸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巯甲丙脯酸(CPT)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不仅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衰,而且对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肝硬化腹水、嗜铬细胞瘤、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也有一定疗效。随着CPT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屡有报道。现综述如下,以引起重视。1.皮疹:发生率为10%~14%。多为红斑型,偶为荨麻疹。多发生于面部、颈部及近端肢体,常在用药后3个月发生,为一过性,往往在继续治疗或减量后消退。Goodfield等报道4例心衰病人于应用CPT(75mg/d)期间发生严重扩展型皮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观察了应用苯那普利和(或)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声学密度和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NP)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3±12.9)岁。随机分为3个亚组用不同降压药物治疗8周,A1组(25例):给予苯那普利10mg/d(商品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N端肽 (PⅢNP)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 CEI)对其影响。方法 :高血压患者 31例 (高血压组 ) ,并根据二维超声检查 (2 DE)结果分为伴或不伴心肌肥厚两个亚组。平衡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ACEI治疗前后血清PⅢNP以及 2 DE等指标 ,并与 1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PⅢNP明显升高 ,经过 6个月ACEI治疗后显著下降 ,左室舒张功能也有类似变化。左室舒张功能参数 (A/E)以及左室质量指数与PⅢNP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血清PⅢNP在高血压患者中显著升高 ,提示存在心肌胶原代谢水平上升 ;而左室舒张功能参数与血清PⅢNP水平间的相关性提示纤维化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舒张功能下降的原因。ACEI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PⅢNP水平 ,并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心肌间质胶原主要为I、Ⅲ型胶原[1]。成纤维细胞生成的Ⅲ型前胶原分泌入细胞外间隙后会被特异性的肽酶分解,释出一个氨基末端肽(PⅢNP)。因而PⅢNP可作为Ⅲ型胶原合成的指标[1,2]。本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PⅢNP浓度,同时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并与舒张功能作相关比较,以探讨PⅢNP作为心脏纤维化血清指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脉壁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主要特征。本研究观察3种抗高血压方案下,达到同等血压控制后,循环前胶原更新标志物——Ⅲ型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改变和血管阻力的改变。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三组,依那普利+螺内酯组(A组,44例,螺内酯20mg/d)、依那普利组(B组,43例)、非直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干预治疗组(C组,43例,β受体阻断剂或钙拮抗剂),观察1年,目标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比较三种治疗方案对心肌胶原更新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结果各组均同等有效控制血压,在此前提下,减低血清PⅢNP的疗效[A组(2.3±0.2)μg/L比(3.8±0.2)μg/L,P<0.05;B组(3.4±0.3)μg/L比(3.7±0.3)μg/L,P>0.05;C组(3.9±2.0)μg/L比(3.2±1.5)μg/L,P<0.05]和减低血管阻力[A组(1064.3±158.6)dyn.s-1.cm-5比(1358.3±212.5)dyn.s-1.cm-5;B组(1200.8±298.7)dyn.s-1.cm-5比(1394.0±181.0)dyn.s-1.cm-5;C组(1205.1±206.4)dyn.s-1.cm-5比(1579.9±574.7)dyn.s-1.cm-5,P均<0.05],治疗效果A组优于B组,A、B两组均优于C组。结论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比单纯依那普利治疗更好地减低血清PⅢNP,使心血管系统间质胶原沉积明显减低,并使血管阻力和顺应性改善,而且该作用不依赖于血压下降。两组均优于非直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对已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已控制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安体舒通组。对照组继续原降压方案治疗,安体舒通组在原降压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20mg/d治疗,观察6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应用放免技术测定Ⅰ、Ⅲ型胶原血清代谢性标记Ⅰ型前胶原氨端肽(PⅠNP)、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Ⅰ型胶原C端绞链肽(ⅠCTP)。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皆有下降趋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各相同观察时点两组间血压比较亦无差异。安体舒通组治疗后的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安体舒通组与对照组比较LVMI亦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安体舒通组治疗后血清的PCⅢ、PⅠNP的浓度皆明显降低(P<0.01),但ⅠCTP浓度无变化(P>0.05);治疗后安体舒通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的PCⅢ、PⅠNP的浓度皆明显降低(P<0.01),但ⅠCTP浓度无变化(P>0.05)。结论安体舒通可以抑制血压控制平稳的高血压患者的胶原合成,但可能对其胶原的降解影响不大。安体舒通的这一作用与降压无关,可能属非压力相关性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不同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29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1) SHR对照组(n=15);(2)氯沙坦组(n=7,30 mg*kg-1*d-1);(3)卡托普利组(n=7,100 mg*kg-1*d-1);(4)WKY(n=12)为非高血压组.治疗组每日灌胃给药,对照组蒸馏水灌胃15周后,获取标本.结果 1.SHR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比值较同龄WKY大鼠明显增高(P<0.01),而心肌胶原单体/二聚体(α/β)比值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s-1)活力降低(P<0.01),且随病程而进一步升高或降低.2.经氯沙坦或卡托普利干预后,心肌Ang Ⅱ、Ald浓度、心肌羟脯氨酸和Ⅰ、Ⅲ型胶原比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而心肌胶原单体/二聚体(α/β)比值和MMPs-1活性升高(P<0.01),逆转了心肌纤维化.3. 氯沙坦在改善胶原表型、胶原可溶性及提高MMPs-1活性优于卡托普利.结论不同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纤维化逆转不仅减少胶原含量,还改善表型和交联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影响。方法建立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2K1C)大鼠模型,将2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高血压组、培哚普利组,术后4周末开始灌胃培哚普利片2mg/(kg.d),共8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心脏重量/体重、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容积分数(PVC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和假手术组相比,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心脏重量/体重、CVF及PVCA显著增加(P<0.01),TGF-β1表达上调(P<0.01)。和高血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心脏重量/体重、CVF、PVCA及TGF-β1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可以减轻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牛磺酸 (Tau)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 (Ang )、醛固酮 (Ald)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 )、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模型组 (2 K1C组 )、Tau治疗组 (2 K1C+Tau组 ) ,每组 8只。测定并比较各组尾动脉收缩压 (SBP)、左心室重量指数 (L VWI)、心肌胶原含量、心肌纤维直径、血浆及心肌 Ang 、Ald含量。结果  2 K1C组大鼠 SBP、L VWI、心肌胶原含量、心肌纤维直径、血浆及心肌 Ang 、Ald含量较 Sham组显著增加 (P<0 .0 1)。牛磺酸 (5 0 mg/ kg· d)治疗 8周显著降低 2 K1C大鼠 SBP、L VWI、心肌胶原含量、心肌纤维直径、血浆及心肌 Ang 和 Ald含量 (P<0 .0 1)。结论 牛磺酸可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循环及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活性 ,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及胶原增生 ,有效防治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安体舒通对已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已控制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安体舒通组.对照组继续原降压方案治疗,安体舒通组在原降压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20 mg/d治疗,观察6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应用放免技术测定Ⅰ、Ⅲ型胶原血清代谢性标记Ⅰ型前胶原氨端肽(PⅠ NP)、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Ⅰ型胶原C端绞链肽(Ⅰ CTP).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皆有下降趋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各相同观察时点两组间血压比较亦无差异.安体舒通组治疗后的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安体舒通组与对照组比较LVMI亦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安体舒通组治疗后血清的PCⅢ、PⅠ NP的浓度皆明显降低(P<0.01),但Ⅰ CTP浓度无变化(P>0.05);治疗后安体舒通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的PCⅢ、PⅠ NP的浓度皆明显降低(P<0.01),但Ⅰ CTP浓度无变化(P>0.05).结论 安体舒通可以抑制血压控制平稳的高血压患者的胶原合成,但可能对其胶原的降解影响不大.安体舒通的这一作用与降压无关,可能属非压力相关性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缬沙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24小时的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缬沙坦组10 mg/(kg·d)、依那普利组5 mg/(kg·d)、心肌梗死对照组和未结扎冠状动脉的假手术组,每组10只.治疗10周后测量体重、心脏重量、血流动力学参数、胶原容积分数及形态学检查,用羟脯氨酸法测定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胶原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结果:心肌梗死后10周各组存活动物为缬沙坦组8只,依那普利组7只,心肌梗死对照组7只,假手术组9只.心肌梗死对照组左、右心室重量/体重比值,左心室胶原容积百分比和无小血管区胶原容积百分比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非梗死区胶原含量及血浆PⅠCP、PⅢNP水平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值均<0.05).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依那普利组中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值均<0.05),但高于假手术组.非梗死区胶原含量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呈正相关(r=0.82,P<0.05),与左心室收缩期末压呈负相关(r=-0.79,P<0.05);血浆PⅠCP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正相关(r=0.72,P<0.05),PⅢNP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无相关(r=0.32,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早期应用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能改善兔血流动力学参数、抑制心肌纤维化,二者单用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非梗死区胶原含量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左心室收缩期末压有相关性,非梗死区胶原沉积是心功能降低的重要因素; 血浆PⅠCP、PⅢNP可作为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 Ⅲ NP),探讨其作为心肌组织纤维化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34例高血压病(EH)患者P Ⅲ NP含量,并同20例同年龄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对照,同时检测EH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超声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VE/VA).结果高血压组血清P Ⅲ NP显著升高,血清P Ⅲ NP与Ang Ⅱ呈正相关(P<0.01),与VE/VA呈负相关(P<0.05),与LVMI无明显相关.结论 P Ⅲ NP可以作为判断心肌组织纤维化进展的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Ang Ⅱ是促进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 ,探讨其作为心肌组织纤维化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 34例高血压病 (EH)患者PⅢNP含量 ,并同 2 0例同年龄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对照 ,同时检测EH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 ,超声测左室重量指数 (LVMI)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 (VE/VA)。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PⅢNP显著升高 ,血清PⅢNP与AngⅡ呈正相关 (P <0 0 1) ,与VE/VA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LVMI无明显相关。结论 PⅢNP可以作为判断心肌组织纤维化进展的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 ,AngⅡ是促进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胶原沉积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入选并完成随访的91例AMI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和10 mg/d,连续用药12周.比较AMI后24 h内和第12周末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治疗12周时血清PⅢNP、MMP-9、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剂量组各项指标的水平亦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轻AMI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减少Ⅲ型胶原沉积,从而稳定斑块、改善胶原重塑.  相似文献   

16.
Stergiou等研究:对用充足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valsartan;val)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比较加用1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种利尿剂和1种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的附加降压效果。Val 160mg,1次/d,动态血压未控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5例)随机以贝拉普利(benazepril;bena)20mg,1次/d或氯噻酮12.5mg,1次/d,B组(29例)随机用bena 20mg,1次/d或氨氯地平(amlodipine;amlo)5mg,1次/d。所有患者继续接受val 160mg,1次/d。5周之后,患者交叉以bena为基础的另一方法联合治疗第二个5周,每种联合治疗之前后均作24 h动态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形成过程中缬沙坦和螺内酯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以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的方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高血压组(H组)螺内酯组(螺内酯mg/(kg·d)灌胃,S组)、缬沙坦组(缬沙坦30 mg/(kg·d)灌胃,V组)及螺内酯和缬沙坦联用组(螺内酯50 mg/(kg·d)+缬沙坦30 mg/(kg·d)灌胃,S+V组),并以假手术组大鼠(C组)为对照。采用心脏超声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浓度;Woessner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胶原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用药8周后V组、S+V组血压、左室收缩期径线室壁应力、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均明显低于H组及S组(P<0.05),S组、V组、S+V组心肌组织中AngⅡ低于H组(P<0.05)。V组S组、S+V组心肌胶原总量、心肌内血管周围胶原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低于H组(P<0.05)。H组与S组心肌细胞及间质细胞中TCF-β1表达量较C组,V组及S+V组明显上升(P<0.01)。结论 TGF-β1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肌细胞及间质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强,在AT1及ALD受体水平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以使TGF-β1的表达明显下调、心肌纤维化改善,这一作用是独立于机械负荷及室壁应力的增加存在的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依那普利或氯沙坦对SHR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各指标的改变 ,以及依那普利和氯沙坦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 SHR(n=30 )自第 1 0周始服用依那普利 (2 0 mg.kg- 1 .d - 1 ) ,或氯沙坦 (2 5 mg.kg - 1 .d - 1 ) ,或二者合用 (依那普利1 0 mg.kg - 1 .d - 1 ,氯沙坦 1 2 .5 mg.kg - 1 .d - 1 )至第 1 6周 ,并以年龄、性别、数量配对的未治疗 SHR和 Wistar- kyoto(WKY)大鼠作对照。测定收缩压 (SBP)、左室重量 (L VM)以及左室重量指数 (L VMI)和左室心肌胶原含量 ;计算机图象分析心肌细胞大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结果 :SHR的 SBP、L VM、L VMI、心肌胶原含量、心肌细胞的横截面积、CVF和 PVCA均显著高于 WKY对照组 (P<0 .0 0 1 )。 SHR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 SHR未治疗组 (P<0 .0 1 ) ,依那普利与氯沙坦之间无显著差别 (P<0 .0 5 )。二者合用比单用依那普利或氯沙坦更有效 (P<0 .0 5 )。结论 :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可显著的降低血压、逆转 SHR早期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而且二者合用在逆转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在EMPA-REG血压试验中,与安慰剂比较,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10或25mg/d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及体质量水平。患者服用安慰剂(n=271)、恩格列净10(n=276)或25mg/d(n=276)治疗12周(全分析集)。该分析探讨患者服用0、1或≥2种降压药以及患者服用/未用利尿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65岁的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对照组取40例未合并HFPEF的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其血清PICP、PⅢ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HFPE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PICP、PⅢ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血清PICP、PⅢNP水平与LVDF相关,可作为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及LVDF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