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要保护好心脏,首先要熟悉手少阴心经,它被称为"主宰人体的‘君王’"。潜伏在心经上的疾病手少阴心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属于心,而心在中医上讲"心主神","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神智、精神"。比如失眠在中医上讲就是"心神不守",也就是说神本来到了晚上该回屋里了,但是它一直躁动不安,还在外面跑,所以就睡不着啦。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医的整体观,人体某些疾病常常是由于某个系统功能出现问题导致的.所以中医讲"治本",就是要改善出现病变的那个系统的功能,使之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中医认为,生理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是经络不通引起的,所以通过一定手法的按摩,打通经络,就能治愈疾病.以下介绍的就是一组通过按摩治疗疾病的方法.按摩"命门"可医"老慢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历代中医古籍中病机的概念进行剖析和研究,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笔者发现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原理。通俗地讲,病机就是在疾病过程中不同(时期或阶段)的疾病层面的发病原理或本质。中医病机的实质等同于西医病理学。  相似文献   

4.
舌诊论     
舌的作用有三:一司味觉,二助发声,三能把口腔里的食物和津液搅拌成团,便於下嚥,为消化系的附属器。三者以外,我们医务工作者察形观色,还藉它作为诊治疾病的根據;在诊治疾病当中,诊舌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关於舌诊的重要性,朱颜同志在所著的中医学术研究第十九讲中曾这样说:‘中医诊断技术,是具有综合性的,其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有的是合於科学的,……特别是辨别舌苔一门,在诊断上有相当价值,应特别加以整理和研究。’朱颜同志的这些话,不等於说中医的舌诊,就  相似文献   

5.
编者在此郑重提出,我们的作者在撰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点:重科学,讲实话,对读者负责。为什么要重科学呢?因为我们今天是处于科学的时代,卫星上天要讲科学,电子计算机研究要讲科学,本刊所研究的中医学也是一门科学中医学之所以亘绵几千年而存在到今天,就是因为它有科学性。我们要发展中医,发扬中医,就得继承它的科学性,扬弃它的糟粕。  相似文献   

6.
系统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存在、联系、发展的普遍形式,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系统论包括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有序性等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钱学森认为"人脑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中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医医者对疾病的的认知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中医医者动态、连续、复杂的认知过程中,无不贯穿着系统论的思想。本文将从系统论的角度,利用系统论的几个原理初步剖析中医医者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7.
吕炳奎同志在《中医界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见本刊1963年第1期)一文里就到:“如果我们把各种疾病,从一个病人一个病人进行总结,积累起大量病例资料,再分类综合,完全有可能写出各种疾病的系统而丰富的中医临床学。这工作的本身就是整理研究祖国医学的一部分。”语意深长,对中医界特别是对从事临床的中医同志有很大的启发性。读了吕炳奎同志的文章后,通过了临床实际工  相似文献   

8.
正《黄帝内经》有三个第一,第一部中医学的经典。第二个是第一部养生学的宝典,它讲养生是最系统的,最深刻的。第三个是第一部生命的百科全书,不要把《黄帝内经》就看成一部医书。它里面有天文、历法、物候、地理,还有哲学、心理学等,是一部百科全书。但是它讲了这么多内容,都没有离开一个主题——生命,它讲人的生命,所以是生命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9.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以科学技术、检测手段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准则和依据。中医诊治疾病有它独特的衡量标准,中医诊治疾病的最高标准就是临床疗效,包含了诊断和治疗两种认识,患者和医生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和两种认识达到了协调统一,中医的诊治标准才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八卦掌是内外兼修的拳术,在内功和武功两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这些区别于其他拳术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下述诸点。 八卦掌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走圈”。这是它的“根本大法”,因为八卦掌所采用的是游击战术、运动战术。它的走圈,是以“敌手处于中心’为设想,而我则从外侧向内进攻中心,不与敌手做正面之战,要进攻就走跨步,也就是左右闪展。以走圈配合运掌来完成“以斜取正”或“以正取斜”的战术要求。 进一步讲,八卦掌既然以走圈为根本,何以还要讲究方位?道理是:与敌周旋,要以我为主,我处于主动地位,就要记住自己所处的地位而不迷…  相似文献   

11.
于滨力 《科学养生》2013,(10):34-36
近年来,一个新的医学体系——"第三医学"逐步走红,引起广泛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第三医学"?人们为什么日益关注呢?笔者就此请教了一些专家教授。第三医学的派生据了解,有人认为",第三医学"是继西医和中医之后又一新的医学体系,是一种新的、人性化的全息治疗方式。提出者认为,西医可以称作第一医学。从哲学上看,它是属于本体论,也就是机械唯物论,也叫形而上学。从科学上讲它是"验证"科学,即一切理论必须经过验  相似文献   

12.
英语外来词和中医术语的音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语外来词和中医术语的音译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广州510120)梁俊雄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反映它所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里最基本的就是它的概念系统。一个学科的术语就是用来表达这一学科专门知识领域的概念的。因此,学习中医就必须...  相似文献   

13.
龚志荣 《中国针灸》2008,28(3):197-198
中医外治是相对于内服中药的一种治法,它是指用手法、药品或器械施用于体表皮肤、黏膜孔窍或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外治法用于儿科疾病,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后世各代医家不断完善发展,其中第1部儿科书著《颅囟经》介绍各外治法方药近30余个,占该书1/2;明代《本草纲目》用于小儿外治的也有230多个方;  相似文献   

14.
搞科学需要艺术家的灵感。正是由于疾病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尤其是中医,灵感之不可或缺。有灵感与没有灵感,治病的效果大不一样。所谓灵感,就是对疾病病机的捕捉——用王孟英的话讲就是“燃犀烛怪”,就是医生智慧的火花在对疾病诊治的过程中所随机触发的、突发式的闪现。由于这一触发,往往会使医生看清疾病的本质和症结,从而为治疗指明方向。灵感的获得有其一定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偶然”中就包含着“必然”。实践证明:医生的灵感是要靠辛勤的劳动而获得的,而不是什么唯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医,中医是中国瑰宝,该研究将祖先在诊治方面的经验做了一系列的总结,进而形成其特有的诊断方法。西医治疗中,对于疾病的诊断更多表现为依靠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实验室数据,像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指标检验数据等等,对于患者做系统全面的检查,诊断疾病本质。这就能看出二者存在的不同,但是二者最终的目的还是相同的,就是治病救人。该文就是西医中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与中医诊断的关系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从拙作《中医名家米伯让与拜北斗功》在本刊1999年第4期发表后 ,收到许多读者来信 ,现就读者来信所问的几个问题 ,综述如下。北斗就是大熊星座七星 ,在想像中把七星连线成形如开口的杓斗 ,恒居北方天空 ,故称北斗 ,又叫北辰。它一年四季都围绕北极星而转。北极星 ,古称太乙 ,就是位于北斗七星中斗边外侧两星连线向斗口上方延伸约5倍距离上那颗较明亮的星 ,也就是小熊座的α星。拜北斗就是每次向上仰拜的过程末目注北斗星或北斗星座 ,但在严格意义上讲应当是目注北极星。因为它在天文学中很重要 ,由于它处于地球北极轴(自转轴)所指…  相似文献   

17.
动态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特点,这种研究动态辨证的方法就称为过程辨证研究方法。过程辨证研究方法就是希望通过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从疾病病因与发病规律、疾病表现形式与发展规律、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影响或干预因素(条件)、疾病变化过程的辨证识别和治疗反馈等方面,研究临床疾病辨证中的过程问题,揭示具体疾病诊断中证候过程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临证思维方法,就是运用中医药学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活的灵魂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疾病治疗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恰当地运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信息》九一年第五期又发表了杏苑人先生批评我的文章,而且用了《坚持百家争鸣,弘扬中国传统医学》的题目。文中除仍然用了许多偷换命题、栽赃诬陷的手法不屑一驳外,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中医的优良传统问题;一是关于以《易经》研究中医的问题。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再作答辩如下。我们学习中医和研究中医的目的,主要就是要继承中医的优良传统,而且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它、发展它,使它更好地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我国  相似文献   

20.
确切地诊断病人患何种疾病,即辨病,它是确定治疗原则及选方用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辨病既包括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亦包括祖国医学的辨病。而后者更关系到中医判定疾病的预后及疗效的优劣,它与中医辨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中医病名的命名方法及规范化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关于祖国医学的命名,自殷代甲骨文《山海经》就有记载,至《黄帝内经》已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