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病与膳食结构的关系,对食管癌病因学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市区与涉县某镇高危人群进行食管癌普及及膳食因素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涉县某镇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市区居民(P<0.001)。市区居民膳食结构与涉县居民不同,饮食习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膳食结构、营养状况与食管癌发病密切相关。呼吁高危人群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营养。采取干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对降低食管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模型,估计食管癌未来绝对风险。方法 2011年至2016年在柴湖镇开展食管癌筛查,使用筛查结果为正常和食管癌中度不典型增生及以上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重要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最终模型与高发地区的年龄别、性别特异性食管癌发病率数据结合,估算食管癌的未来绝对风险。结果共筛检5 493人,最终模型包括年龄、饮酒等7个影响因素。筛查结果为正常的人群未来绝对风险估计值四分位间距为46/10万~2 475/10万,结果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及以上人群估计值四分位间距在871/10万至9 451/10万之间。结论该风险模型可用于识别患食管癌风险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群,为筛查高危人群、提高筛查效率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江苏省扬中市食管癌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流行、聚集现状并探讨危险因素聚集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以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及食管癌专病队列项目为依托,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扬中市2 591名40~69岁高危人群进行一对一式面访调查,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危险因素聚集的影响因素。  结果  扬中市食管癌高危人群吸烟、饮酒、烫热饮食摄入、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流行率分别为22.27%、17.79%、16.79%、26.94%、18.45%、32.15%和40.22%。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聚集模式为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吸烟+饮酒和进食过快+牙齿缺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在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农村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聚集性较高(均有P < 0.05)。  结论  扬中市食管癌高危人群中部分危险因素暴露还处于较高水平且危险因素存在明显的聚集,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农村地区居民是食管癌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正> 食管癌高发区山西阳城县的食管癌年均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年死亡率波动于120~150/10万间。为此,需要用简易普查方法来寻找食管癌高危人群,以利于开发治疗工作。然而,拉网细胞学检查方法,尽管确诊率高,但不易被人们接受。1989年,我们曾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法,由人发微量元素谱成功地将食管癌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识别,取得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及检出率异常影响因素,探究有效干预措施,为临床食管癌筛查及诊疗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于2022-01-01-2023-05-31开展调查与筛查工作,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01-01-12-31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家属80名作为食管癌高危人群,收集调查对象的职业、性别、学历、年龄、婚姻状态、有无食管疾病(慢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居住地和腌菜食用次数等信息,并采用内镜下碘染色与指示性活检结合的方式进行筛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依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对比2组一般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检出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80名高危人群均进行内镜下碘染色,65名食管黏膜正常,占81.25%;15名接受病理活检,发现6例存在食管炎症,检出率为7.50%,癌前病变8例,检出率为10.00%,食管阳性病例1例,检出率为1.25%。正常组与异常组在性别(χ2=0.021,P=0.886)、婚姻状态(χ2=0.228,P=0.633)、职业(χ2=0.449,P=0.930...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食管癌高危筛查模型,浓缩筛查高危人群,提高筛查效率。方法通过对222对病例和对照进行1:1配对研究,寻找与食管癌发病关联的因素,利用判别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建立食管癌筛查模型,选择指标建立判别方程,用隐血珠筛查结果和由模型所得的个体食管癌发生的后验概率进行验证,并结合现场实践进行判定。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躁型情绪类型、食用酱菜和盐腌制品频次、喜食辣食情况、有喜欢吃硬食、粗粮的习惯、近阶段是否明显消瘦、有癌症家族史为食管癌关联指标。隐血珠筛查阳性者食管癌的检出率可从3.01%提高到8.74%。结论食管癌的发病与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有关,这不仅为食管癌病因学预防提供依据,也为食管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的初级筛查提供建立模型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西省阳城县2006~2008年40~69岁食管癌筛查人群对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山西省阳城县食管癌发病率较高的乡或村作为筛查人群,筛查现场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筛查人群癌症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不高;性别、家族史、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动员人群进行食管癌筛查存在一定难度,做胃镜难受是主要原因。结论应该有侧重的针对女性、家中无肿瘤患者人群进行癌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总筛查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并不高,应该利用更加有效的措施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当地高危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及筛检参与率,有利于食管癌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市淮河流域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状况,为食管癌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在淮河流域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县洪泽、金湖2地,对高危人群进行碘染色内镜筛查,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病理活检结果按性别、年龄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各级食管病变的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食管炎症检出率10.93%,轻度异型增生检出率4.17%,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0.77%,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检出率1.11%,早期癌检出率0.05%,食管癌检出率0.38%。除早期癌外,各级食管病变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食管病变主要分布于55岁~到65岁~年龄组,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2项目县食管炎症、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异型增生不能分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早期癌、食管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市沿淮河地区40~69岁人群中存在大量无症状的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性别和年龄与检出率密切相关,应继续加强食管癌防治宣传及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了食管癌患者、食管癌高发区人群头发中的微量元素。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及高发区人群头发中Zn、Ni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 0.05),而铅的含量则为高发区人群明显高于肿瘤组及对照组(P< 0.05)。体内Zn 和Ni的缺乏及Pb 过高可能诱发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江苏省淮安市则是国内罕见的食管癌高发区[1] 。近年来 ,随着对食管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 ,在高危人群中进行食管粘膜改变的筛检 ,用于食管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已为人们广泛接受[2 ] 。为此 ,我们在以往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于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4月择点对辖区内 30岁以上居民进行食管粘膜病变情况的抽样调查 ,以进—步发现食管粘膜病变及与食管癌间的关联情况。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淮安市食管癌高发区的范集、车桥、泾口 3个乡部分村庄为调查现场 ,以其中 30岁以上的居民为目标人…  相似文献   

11.
癌症防治工作的重点在于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引起人们对疾病的重视、自觉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主动参加定期体检是防治癌症性价比最高的措施之一。食管癌作为我国疾病负担较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定期筛查和早诊早治是该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而队列研究有助于了解食管癌的自然史和危险因素、识别食管癌高危人群。本研究拟从危险因素调查、疾病监测、生物样本信息搜集等方面对食管癌多维动态随访共享队列的建设规范进行探讨,为今后建立规范统一的食管癌筛查队列研究操作流程和建设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苏省扬中市40~69岁高危人群食管癌发病情况。方法 2011-2017年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扬中市食管癌高发区选取部分自然村,以其中40~69岁户籍居民作为目标人群,共筛查14 687人次,经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学诊断食管癌。结果 筛查共发现341人患有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为2.32%(341/14 687),其中轻度异型增生234人(1.59%)、中度异型增生107人(0.73%)。食管癌阳性病例77人,检出率为0.52%,其中重度异型增生和(或)原位癌41人(0.28%)、早期癌19人(0.13%)、中晚期癌17人(0.12%)。筛查早诊率为77.92%(60/77),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食管各级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但男女性早期癌和中晚期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中晚期癌症外,各级食管病变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中晚期癌检出率在6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0.39%,10/2 547),65~岁组略有下降。结论 食管癌筛查项目能够在高危人群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癌症及癌前病变患者,对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同时应当重视高危人群中的男性和老年群体,以此提高食管癌早期病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食管癌贲门癌病人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治疗的高龄高危食管癌贲门癌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结果全组48例治愈,住院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15例。结论正确有效的围术期处理,对减少高龄高危食管癌贲门癌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上海市普陀区食管癌发病状况及趋势,为食管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获取普陀区1994~2003年食管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上海市普陀区1994~2003年食管癌新发病例1 038例,其中男708例,女330例,男女性发病比为1.78∶1。平均粗发病率为12.45/10万(标化率为5.90/10万),其中男性为16.75/10万(标化率为8.28/10万),女性为8.03/10万(标化率为3.45/10万)。男性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食管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结论]1994~2003年上海市普陀区食管癌的发病率无明显升降趋势,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中老年人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胃瘫)的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将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的30例患者设为胃瘫组,与同期随机选取的食管癌术后未发生胃瘫的60例患者进行比较,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术前伴有糖尿病、颈部吻合和术时>3h是并发胃瘫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术前伴有糖尿病、颈部吻合和手术时间长是食管癌术后发生胃瘫的高危因素。对于机械性胃瘫需及时手术治疗,而功能性胃瘫经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位居癌瘤死亡人数第二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很多人都知道,食管癌与个人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有着密切联系,很多食物都是诱发食管癌的"高危食品",譬如变质、发霉的食物,腌制、熏制的食物,过硬、过热的食物;此外,饮食方式不健康也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进食过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石棉接触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回顾调查667名石棉工人33 a食管癌死亡率。结果石棉工人食管癌标化死亡比(SMR)比居民对照人群高出3.53倍;相对危险度(RR)比居民对照人群高出7.49倍;归因危险度(AR)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患食管癌发生危险度增高。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食管癌死亡率与发硒含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荧光法检测了四川省食管癌高中低发地区正常人群和高发区食管癌患者发硒含量。结果显示三个不同的地区发硒含量有显著差异,而高发区正常人群和食管癌患者间无明显差异。结合本省情况认为,硒相对不足可能是食管癌的发癌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区之一,该病死亡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北方的发病率较高,成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但食管癌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个食管癌癌前病变过程,包括: 一、食管炎:学者们认为,食管炎是较常见的癌前病变。如在食管癌高发区伊朗北部与我国林县人群中抽样调查,发现慢性食管炎的发病率分别为80%和  相似文献   

20.
120例食管癌、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采用1:3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并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共调查120例食管癌,胃癌病例及360例对照。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长期或大量吸烟、饮酒、喜食酸菜、豆辣食,经常出现呕吐,吞咽困难,黑便,消瘦及隐血珠筛查阳性与食管癌,胃癌的发生有关,而文化水平和喜食水果是保护因素,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吞咽困难,隐血珠筛查阳性,饮酒史,黑便及吸烟年限为食管癌,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对经常出现呕吐,吞咽困难,黑便,消瘦及隐血球筛查阳性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可减少食管癌,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