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PK等离子刀在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中对胆囊动脉的处理,胆囊床创面及炎性粘连创面止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LC 127例困难型胆囊切除术中PK等离子刀止血的临床资料。结果:127例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中应用PK等离子刀处理胆囊动脉、胆囊床创面及炎性粘连创面止血均获成功,未因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继发出血。结论:注重LC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PK等离子刀凝血功能强,术中出血减少,使胆囊动脉、胆囊床创面及炎性粘连创面出血的止血变得简单容易,术野清晰,安全,是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理想的切割止血工具。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原因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 14例LC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结果 :LC术中出血的原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 ,14例患者中 3例中转开腹止血 ,余经重新施夹 ,电凝 ,缝扎 ,止血海绵填塞压迫 ,纱布压迫止血 ,肝镰状韧带悬吊等方法 ,成功地控制了出血。结论 :术中出血是LC术中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 ,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范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范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5000例LC的临床资料,总结LC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5000例LC中20例发生胆囊动脉出血,但均得到有效控制,无因此而中转开腹手术者,术后无继发出血或肝胆管损伤。结论 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LC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范和正确处理,避免盲目止血,是保证手术成功并避免发生肝胆管损伤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范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 50 0 0例LC的临床资料 ,总结LC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50 0 0例LC中 2 0例发生胆囊动脉出血 ,但均得到有效控制 ,无因此而中转开腹手术者 ,术后无继发出血或肝胆管损伤。结论 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 ,注重LC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范和正确处理 ,避免盲目止血 ,是保证手术成功并避免发生肝胆管损伤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原因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2004年12月~2006年3月所行LC术中出血的112例临床资料,总结探讨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结果:LC术中出血的原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112例患者中5例中转开腹止血,余经重新施夹,电凝,缝扎,止血海绵填塞压迫,纱布压迫止血,肝镰状韧带悬吊等方法,成功地控制了出血。结论:术中出血是LC术中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分析出血的原因及相应措施,提出预防措施5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总结24例LC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结果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术者的技术水平以及患者的解剖类型和胆囊炎严重程度有关,24例经电凝、重新施夹、压迫、缝扎等方法成功止血。结论LC术中出血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办法。方法分析2003年lO月~2005年6月我院2024例LC中11例术中、术后发生出血的临床资料。术中出血8例,2例中转开腹止血,余6例行钛夹、电凝、压迫、缝扎等止血;术后出血3例,腹腔镜探查止血。结果手术时间45~180min,平均65min。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诊断一致。所有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治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4,5d。11例随访1—12个月,平均3个月,均无再发出血。结论术中、术后出血是LC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熟练细致的操作,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原因和应对策略。方法在2 238例LC中,共有27例(1.21%)出血量>200 mL。为胆囊血管出血及胆囊床出血,分别采用hemlok夹、氩气刀、纱布压迫及可吸收止血纱布止血处理。结果 24例出血有效控制,3例中转开腹止血。27例均无胆管损伤、术后再出血等。结论 LC术中出血主要发生于急性和亚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床出血较胆囊三角区出血更为常见,但后者中转开腹手术者多。术中谨慎操作合理利用氩气刀hemlok夹及可吸收止血纱布,一般均可在腔镜下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对策及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的处理对策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0例LC的临床资料。并总结了LC术中各类型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结果:1210例LC中70例发生术中较多量出血,均及时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因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继发出血。结论:注重LC术中出血的处理及预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囊动脉出血的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LC中胆囊动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37例运用肽夹夹闭成功止血,3例中转开腹止血成功。止血时间2~40 min,平均22 min。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及膈下感染,未发生胆管损伤,均痊愈出院。结论 LC中胆囊动脉出血应以预防为主,熟悉局部解剖,正确操作是预防及处理胆囊动脉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因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保证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需采取的对策。方法 :回顾 85例老年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逆行胆囊切除 2例。中转开腹 6例 ,其中 4例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解剖不清 ,2例术中大出血。肝下放置引流 15例。术后腹腔积液 2例 ,肺部感染 1例 ,右上腹剧痛 2例 ,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住院 5~ 14d ,平均 7 5d。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能 ,可提高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及术后出血八例教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盖章 《腹部外科》2011,24(3):183-184
目的 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出血性并发症的认识、处理及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0年8月LC发生出血性并发症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活动性出血3例,均中转开腹止血;术后出血5例,行开腹手术2例,行保守治疗3例.全部病人治愈.结论 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切口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患者意愿对189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中的1016例采用脐部单切口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切口组),实际完成1001例,与同期完成的874例两孔法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 单切口组1016例仅15例因胆囊壶腹部炎症严重改为传统的四孔法切除,其余1001例均顺利完成单切口下LC术.两孔法组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74例.两组均无胆漏、胆道损伤及手术死亡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单切口组与两孔法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34.5±5.2)min与(32.0±7.4)min,t=0.063,P=0.526]、术中出血量无差异[(56.5±17.8) ml与(55.2±15.9)ml,t=0.812,P=0.425]、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3.1±0.8)d与(3.2±O.7)d,t=1.073,P=0.326],而单切口组切口疼痛轻于两孔法组(P=0.000).结论 单切口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好,创伤更小,更美观.[关健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单切口;钛夹  相似文献   

14.
刮吸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刮吸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8月-2008年1月,借助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aparoscopic 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LPMOD)应用刮吸解剖法对820例急性胆囊炎施行LC。对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158例(143例有胆总管扩张)行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其中14例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结果812例LC成功,8例中转开腹。LC平均手术时间55 min(25-120 min),LC+LCBDE平均手术时间95 min(80-1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 ml(0.5-80 ml),术后平均住院5 d(3-9 d)。无胆管损伤、胆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804例随访2-18个月,平均11个月,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行EST取石),其余患者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刮吸解剖法能有效防止术中胆道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A组,16例)及传统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B组,20例)临床资料,A组采用脐孔上缘20 mm圆弧形切口,切口中间穿刺置入直径10 mm穿刺鞘,观察镜进入;两侧分别置入两个5 mm的穿刺鞘,放置操作器械,器械摆放呈"三角"状,各穿刺鞘之间由腹壁组织相间隔。经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穿刺置入直径1 mm的克氏针,以克氏针钝头辅助牵引暴露术野,完成手术操作。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手术时间分别为(63.1±11.2)min vs.(52.9±13.1)min,术后疼痛评分为(1.2±1.0)vs.(2.5±1.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现阶段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更具有微创、美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老年患者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5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55例老年患者行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cut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LC)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55例老年患者行ALC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130min;术中出血15~50ml;术后引流液为淡红色或淡黄色,30~150ml,3~5d拔除引流管;无术后出血及胆漏。仅1例剑突下戳口轻度感染,经抗感染及换药治疗5d痊愈。余者均痊愈出院,住院5~7d。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医师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老年患者行ALC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痛苦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复杂胆囊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为54例患者行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因有上腹部手术史,难以建立气腹,1例因胆囊床出血镜下难以止血.结论:随着腹腔镜医师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复杂胆囊也可行微创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经验、手术技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为32例Child A、B级肝硬化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C,2例因术中止血困难而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硬化患者行LC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术中分离困难,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围手术期处理,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经验,肝硬化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