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网络化学习与PBL教学的整合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医学高等院校学生的教学理论与科研以及医学实践性学习分离,且教学时间分配有限、学习效果不佳的状况,设计出网络化学习与PBL教学的整合模式。通过改建医学实践应用性课程的学习网站,将PBL教学中的实践性部分整合到网络化学习平台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网络科研和实践设计与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主动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和科研相结合,最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在医学整合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是培养具有主动学习能力的卓越医师的有效途径。结合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践,提出有效的小组学习、引发深入思考的学习问题、有趣的教学案例以及贯穿始终的形成性评价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主动学习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神经科学模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神经科学教学模块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介绍了课程整合的实施具体过程:(1)制定课程负责人制,组织联合教学团队;(2)以结果为导向整合课程;(3)采取循证医学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4)探索多样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趋向。如何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完成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过程,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实际课例,探讨医学临床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形式和方法,寻求项目教学法、实践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与医学临床课教学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兴起于国外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倡导多学科整合式学习的核心理念,与当前医学教育强调课程整合的思路不谋而合。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开展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PBL教学实施流程,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期为PBL的本土化持续推进及与高校医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以医学免疫学课程为例,从分析课程特点、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效果分析方面阐述混合式教学,探索出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期为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北医学教育》2015,(3):452-454
中国教育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教育项目,对于来华留学医学英语授课的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基于医学整合课程的PBL教学是该项目的重点学习内容。秉承医学生培养是精英教育的理念,UCLA的医学生全程实行整合课程的PBL教学。为进行更好地学习交流与分享,将UCLA的PBL教学特色以及在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实践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供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习的医学基础必修课。文章阐述了开设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就教学实践中如何从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更多合格的预防医学人才,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整合教学资源开设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课程,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预防医学"三三"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社区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医学免疫学课程群实验教学的整合与模式改革,本研究分析了传统的以单一课程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构建了以课程群为特点的免疫学教学团队和医学免疫学相关课程群“递进学习”实验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注重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系统关联与知识整合,重视前期课程知识技能贮备与后期课程综合应用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177-179
人体形态学是由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学融合而来的一门课程,属于广义的解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医学基础课。课程理论知识专业名词繁多,内容繁琐,对于很多刚步入大学的医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乏味,成绩不理想。为了提高本科护理专业人体形态学教学质量,本教研室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以“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整合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课程整合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四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精简和融合, 形成了“生命基础理论课”和“生命基础实验课”, 即“四合二”.跨系组建教学团队, 实行多学科联组教学.理论课教学以“细胞→分子→遗传→疾病”为主线展开, 并穿插“翻转课堂”教学.实验课剔除重复的验证性实验, 增设综合性实验.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结果 这一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已连续年在两我校一年级本科生实验班中开展, 对比理论考试成绩, 实验班的综合题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参与科研实践的学生人数, 实验班参与24人, 对照班参与10人.结论 整合课程的实施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兴趣.该整合课程模式为高等医学院校生命科学领域基础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不但要为研究生提供广博、坚实的医学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探索创新的科研能力。我院在"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学科交叉与知识结构的完善。通过对考核成绩以及学生抽样问卷的比较发现: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并保持了各级学生评分的相对一致性,教学改革的尝试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重庆医科大学于2012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启动了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探索,并在2015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中实践。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临床实践教学的需求与建议,提出将"早临床"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在整合医学课程中采用"病例导入"的教学方法、改革《临床技能学》课程、开展"早期进病房"等临床实践活动、重建临床实践评价体系等措施,希望能为其他院校医学教育"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医学生正确树立现代医学模式观念,我院专门设置了“健康与社会”教学模块,其内容包括社会发展对健康的影响、我国主要卫生保障机构及其政策法规与制度、医院机构组成与管理以及医患关系等方面,以便使医学生毕生后能够很快地适应、融入社会,成为一名知识和能力较为全面的优秀医生。该模块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授课,摈弃了过去一味在教室中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注重社会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健康与社会”教学模块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尚需要解决,以逐步形成一种完整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是代表美国医学教育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之一,该校自2009年起实施了新的医学课程计划——“从基因到社会”。本文以此为例,与我国正在试行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基因到社会”课程计划根植于最新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展示的人类基因自身不断的变异,并可以对疾病的预后做出改变。“从基因到社会”课程计划整合了社会科学、行为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领域最新的知识和理念,尤为注重和强调基因在医学模式中的作用,旨在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目前,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比较中美国医学教育的差异所在,对改进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医药院校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个体技能、人际技能、沟通技能、团队技能模块为核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探索在知识点、课程任务、练习项目、实验实训中融入思政元素,力求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医学遗传与胚胎发育是一门由医学遗传、胚胎发育及分子生物学组成的整合课程.此课程已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施1年.本文主要探索了该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医学遗传与胚胎发育是一门由医学遗传、胚胎发育及分子生物学组成的整合课程.此课程已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施1年.本文主要探索了该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整合式教学的院校之一,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纵向单循环整合课程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形成了多学科、单循环、纵向整合课程与序贯性整合课程并行,立体化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为辅助的整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要求,旨在通过系列课程模块建设,突出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重视医学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实现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实现社会、人文学科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有机交叉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