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为主要筛查方法,提高早期大肠癌诊断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iFOBT、CEA、CA72-4、M-CSF)、肠镜及病理检查,对10000名自然人群进行大肠癌的序贯筛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6997份,依据调查问卷分值分为低度危险组(≤5分)、可疑组(>5~<8分)、高度危险组(≥8分)3组,3组共3697例进行iFOBT检测,各组iFOBT阳性率分别为13.34%、18.23%、99.17%,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检出早期结肠癌6例,其中高度危险组5例,可疑组1例。结肠癌患者iFOBT(定量)以及CEA、CA72-4、M-CSF等血清学指标均高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患者(P均<0.05)。结论以iFOBT为主的序贯筛查法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主要方法,与某些血清指标相结合,可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肠镜及病理检查可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粪隐血试验和血清标志物检查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门诊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大肠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均行粪便隐血试验和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与癌胚抗原(CEA)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在两组检测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研究组粪隐血试验阳性检出比例高于对照组,且CA19-9与CE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独检测中,粪隐血试验的特异性较低,而敏感性则高于CA19-9与CEA;当粪隐血试验与CA19-9、CEA三种方式联合用于检测时,其敏感性、特异性最高。结论将粪隐血试验与CA19-9、CEA检测应用到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粪便脱落细胞学与粪隐血试验检测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来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大肠癌组(经病理证实)11例及非大肠癌组14例,两组患者均在肠镜检查前行粪隐血试验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大肠癌组两者联合检测其敏感性为90.9%,分别与单独一种方法检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大肠癌组脱落细胞学检测特异性为92.9%,分别高于粪隐血及两者联合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粪便脱落细胞学及粪隐血试验两种检测手段可以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对粪便脱落细胞学与粪隐血试验联合检测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作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74例,大肠癌组:87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51例,女36例;Dukes分期:A期6例,B期36例,C期33例,D期11例,分期不详11例;分化程度:高分化33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11例。非大肠癌组:正常结肠70例,腺瘤60例,溃疡性结肠炎18例,慢性炎症19例,上消化道癌20例。1.2方法每位患者在肠镜检查前,留取自然排泄粪便两份,一份进行粪便隐血试验,一份加固定液后做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查。免疫粪隐血试剂盒采用胶体金人血红蛋白单抗检测试剂盒-消康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724)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电化学发光仪、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9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及81例行电子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正常对照组)血清CEA、CA724水平。结果大肠癌组患者血清CA72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患者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肠癌组患者血清CE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血清CEA水平呈正相关(r=0.784,P<0.05),大肠癌组患者血清CA72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血清CA724水平无关(r=0.018,P>0.05)。结论 CEA对大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CA724作为大肠癌临床诊断及肿瘤筛查指标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东从化地区高龄(≥60周岁)人群进行大肠癌早期筛查,调查大肠癌及其他大肠病变的检出率,并分析大肠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筛查对象为广东从化地区常住人口,通过问卷调查及大便隐血检查筛查出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及大便隐血检查筛出高危人群828例,阳性率15.98%;高危人群行电子结肠镜发现大肠息肉102例(31.19%),大肠癌6例(1.84%),大肠炎症12例(3.67%),其他疾病3例(0.92%)。结论高龄人群有较高的大肠息肉发生率,大肠癌早期筛查对于降低广东从化地区高龄人群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肠癌患者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变化,及FC联合CRP、CEA在IBD、大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肠道疾病患者90例,其中30例IBD患者为IBD组,30例IBS患者为IBS组,30例大肠癌患者为大肠癌组,于肠镜活检或手术前检测粪便FC,血清CRP及CEA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FC单独及联合血清CRP诊断IBD的效能,FC单独及联合血清CEA诊断大肠癌的价值。结果 IBD组粪便FC[811.43(576.66,938.73)μg/g]、血清CRP[(37.23±36.46)mg/L]水平高于IBS组[29.97(17.01,39.24)μg/g、(1.56±1.21)mg/L]和大肠癌组[211.23(88.02,346.47)μg/g、(12.37±10.59)mg/L],大肠癌组高于IBS组(P<0.05);大肠癌组CEA[(16.53±14.99)μg/L]水平高于IBD组[(2.22±1.01)μg/L]和IBS组[(2.07±1.23)μg/L](P<0.05),IBD组与I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FC以378.8μg/g为最佳截断值,诊断IBD的AUC为0.939(95%CI:0.887~0.991,P<0.001),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90.0%;以55.99μg/g最佳截断值,诊断大肠癌的AUC为0.516(95%CI:0.396~0.636,P=0.807),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50.0%;FC联合CRP诊断IBD的AUC为0.954,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95.0%;FC联合CEA诊断大肠癌的AUC为0.905,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95.0%。结论粪便FC、血清CRP可用于IBD、IBS和大肠癌的初步筛查,联合血清CRP、CEA检测可分别提高IBD、大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CA125联合CA19-9及CEA检测对大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并手术确诊的大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10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两组血清CA125、CA19-9和CE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对各指标均数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组间χ2检验,检验水平P=0.05。结果大肠癌组血清CA125、CA19-9和CEA阳性率分别为33.3%(26/78)、37.2%(29/78)和34.6%(27/78),对照组分别为4%(4/100)、5%(5/100)和7%(7/100),两组患者三种指标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Dukes A+B期、Dukes C+D期三种肿瘤指标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大肠癌血清CA125、CA19-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组织学类型大肠癌CEA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血清CA125、CA19-9和CEA检测能够帮助评估肿瘤进展及病情分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4项[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率(NLR)、癌胚抗原(CEA)在结肠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血清肿瘤4项和NLR、CEA与结肠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结肠组织活检的2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其中良性病变203例(良性病变组),结肠癌81例(病例组)。比较两组患者CYFRA21-1、CA125、CA15-3、CA19-9、NLR、CEA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肿瘤4项(CYFRA21-1、CA125、CA15-3、CA19-9)联合NLR、CEA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肿瘤4项和NLR、CEA表达与结肠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CYFRA21-1、CA125、CA15-3、CA19-9和NLR、CEA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NLR、CEA联合血清肿瘤4项(CYFRA21-1、CA125、CA15-3、CA19-9)诊断结肠癌的灵敏度(89.71%)、特异度(90.08%)、准确率(92.31%)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NLR(r=0.813,P=0.016)、CEA(r=0.881,P=0.013)、CYFRA21-1(r=0.853,P=0.014)、CA125(r=0.857,P=0.014)、CA15-3(r=0.851,P=0.014)、CA19-9(r=0.829,P=0.01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肿瘤4项和NLR、CEA与结肠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血清肿瘤4项和NLR、CEA联合检测在结肠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771-1773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粪便AKT和PI3K的表达情况,并探讨检测AKT和PI3K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和同一时间段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粪便标本和血液标本,检测粪便AKT和PI3K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的表达水平,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结肠癌组患者粪便AKT和PI3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67%和55.33%,均较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7.33%、10.67%高(P0.05);结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健康体检者高(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的粪便AKT和P I3K以及部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具有明显的表达特征,临床可根据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辅助结肠癌的诊断,评估结肠癌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在中国新疆地区人群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筛查,为临床筛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新疆地区的HNPCC家系组(A组12例)、可疑HNPCC家系组(B组10例)及散发型大肠癌(C组20例)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HNPCC家系、可疑HNPCC家系组及散发型大肠癌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情况分别为83.3%、50.0%、10.0%,HNPCC家系、可疑HNPCC家系组分别较散发型大肠癌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情况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I与HNPCC情况高度相关,作为HNPCC筛查的重要手段,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大肠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大肠癌将他们分为大肠癌组(38例)与非大肠癌组(148例)。此外,再根据有无转移将38例糖尿病合并大肠癌患者分为转移组(12例)与非转移组(26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等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大肠癌组MAGE,血清CA242、CA19-9、CEA水平显著高于非大肠癌组(P0.05)。②转移组MAGE,血清CA242、CA19-9、CEA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MAGE水平与其血清CA242、CA19-9、CEA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6、0.838、0.825,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大肠腺瘤病史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大肠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与糖尿病患者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并可能进一步影响大肠癌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EA及TGA 72联合检测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 36例大肠癌患者 ,17例非恶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及 5 0例健康人粪便中CEA和TAG 72的含量。结果 正常人及非恶性胃肠道疾病患者粪便中可含有少量癌相关抗原 ,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大肠癌患者CEA和TAG 72含量均高于健康人及非恶性胃肠道疾病患者 ,差异显著 (P <0 0 1)。CEA、TAG 72联合检测大肠癌敏感度 80 11% ,特异度70 5 9% ,准确度 81 13% ,假阳性率 2 9 4 1% ,假阴性率 13 8%。结论 粪便中CEA和TAG 72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并可增加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清miR-4463和miR-1293表达水平预测结肠癌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结肠癌手术患者115例纳入结肠癌组。选择同期进行结肠良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65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纳入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miR-4463、miR-1293和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的变化,对结肠癌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4463、miR-1293和CEA预测结肠癌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结肠癌组入院时miR-4463和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的miR-4463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术后7 d血清miR-4463和CEA表达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入院时miR-129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miR-129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结肠癌诊断方法相比,新用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通过筛检结肠癌的高危人群、粪便隐血、基因检测、CT结肠成像检查等可为发现早期结肠癌提供重要线索,定期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结肠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基质溶素(m atrilysin,M M P-7)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早期大肠癌中M M P-7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 V D)。结果:从正常肠黏膜、腺瘤、早期大肠癌到进展期大肠癌M V D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早期大肠癌M V D随肿瘤侵袭深度增加呈增高趋势(P<0.05);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30例早期大肠癌中,12例M M P-7阳性表达,M M P-7阳性表达组的M V 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M M P-7和M V D显著正相关(r=0.7236,P<0.05)。结论:M M P-7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参与早期大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匹拉米洞法(化学法)与抗人血红蛋白抗体法(免疫法)检测不同疾病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的结果.方法 化学法与免疫法同时检测150例粪便样本,其中腹泻组60例、肠炎组21例、上消化道出血组20例、肠癌组9例,正常对照组40名.结果 不同疾病组化学法阳性率均高于免疫法,化学法阳性66例(44.00%),免疫法阳性55例(3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结果 一致占86.00%,不一致占14.00%.结论 粪便隐血检测首选免疫法,对结果 与粪便性状或临床诊断不符的样本,应对照化学法检测结果 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二者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大肠癌组织中MMR蛋白(MSH1,MSH2,MSH6及PMS2)及EMT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MSH1,MSH2,MSH6及PMS2四种蛋白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全部表达判定为错配基因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结果:2 4 2例大肠癌中1 8 6例pMMR,MMR蛋白表达率为7 6.8 6%;56例dMMR,MMR蛋白缺失率为23.14%。且大肠癌中dMMR与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例右半结肠癌中31例dMMR(45.59%),118例左半结肠癌中18例dMMR(15.25%),56例直肠癌中7例d M MR(12.50%)。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组和侵透肌层组dMMR要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侵犯肌层组(P<0.05)。242例大肠癌中E-cadherin表达189例(78.10%),低于癌旁组织(9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表达38例(15.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及侵透肌层组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低于高-中分化大肠癌、无淋巴结组及侵犯肌层组(P<0.05)。而Vimentin的表达则相反(P<0.05)。发病部位上右半结肠癌E-cadherin的表达要高于左半结肠及直肠癌,Vimentin右半结肠癌的表达低于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状态和EMT过程与大肠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影响其预后,提示存在MMR蛋白缺失状态的大肠癌其EMT过程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结肠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30例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用放射免疫法分析CEA含量,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RP 含量并用Beckman Coulter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结肠癌组患者VEGF、CEA和CR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良性病变组VE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CRP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肠癌组VEGF和CEA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P < 0.05).血清VEGF、CEA和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5.6%、66.8%和93.2%.结论:血清VEGF、CEA和CRP联合检测可提高结肠癌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为结肠癌患者术前临床诊治和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肺腺癌的患者308例(肺腺癌组),肺良性疾病患者84例(肺良性疾病组),分析患者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因子与肺腺癌的关系,筛选可预测肺腺癌的指标,计算曲线下面积及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肺腺癌组和肺良性疾病组在肿瘤家族史、结节位置和结节大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组IL-2、IL-10和CEA表达水平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IL-2、IL-10和CEA是可预测早期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L-2+IL-10+CEA联合检测临床诊断价值最高(P<0.05)。结论IL-2、IL-10和CEA为诊断早期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IL-2+IL-10+CEA在早期肺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