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诊断和肝血管指数的价值分析。 方法 选择86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频率设置为2.0~5.0 MHz,测定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门脉系统的声像特征和血液动力学。 结果 86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行血管造影证实,彩超定位诊断符合率100%(86/86),其中49例门静脉海绵变形,彩超显示网络状、蜂窝状或多条相互交错迂曲管状的异常五彩花色血流,在门脉区域蜂窝状或管状暗区内出现连续、低速、单向门静脉的血流,呈现正向或负向,峰值12.3~40.1 cm/s,平均为17.9 cm/s。29例布-查氏综合症,表现为肝脏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出现闭塞或狭窄,肝脏体积变大,包膜光滑、形态规则,肝血流速度减慢,肝脏实质回声呈弥漫性增强,肝脏静脉出现变宽、交通支,门脉变宽。11例淤血性肝硬化,肝脏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变宽,肝内血流丰富,但肝血流速度明显减慢。5例门静脉狭窄,表现为肝实质回声较为均匀,左叶肝脏体积变小,肝静脉内径未出现异常,门静脉左支出现异常狭窄,表现为五彩花色血流。2例区域性的门静脉高压在胰尾脾门处出现静脉迂曲,表现为五彩花色血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86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流速(PVV)、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肝血管指数(LVI)显著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一定的特征,可能与临床预后及病因诊断、临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充分显示血管的形态、走向及相应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明确发生病变的部位,对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其中左侧门静脉高压症16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5例。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多普勒超声,CT和MR等影象学检查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有时须行MRA或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治疗左侧门静脉高压症可行脾切除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有出血史者可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必要时加行脾切除术。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患者恢复良好,脾亢纠正,15例行上消化道内镜复查,曲张静脉消失或仅有轻度曲张,10例有出血史者未再发性出血。结论:注意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的同时应注意SMV—PV阻塞所致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其中左侧门静脉高压症16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5例。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多普勒超声.CT和MR等影象学检查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有时须行MRA或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治疗左侧门静脉高压症可行脾切除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有出血史者可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必要时加行脾切除术。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患者恢复良好.脾亢纠正,15例行上消化道内镜复查,曲张静脉?肖失或仅有轻度曲张。10例有出血史者未再发性出血。结论:注意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的同时应注意SMV—PV阻塞所致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断及出血危险性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检测,指标包括门静脉、胃左静脉最大内径和血流速度、门静脉的血流量.比较在不同肝功能分级时门静脉、胃左静脉各项指标的差异及与出血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 肝功能Child-PughA、B和C 级时门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5.34±3.05)cm/s、(13.12±3.92)cm/s、(9.33±1.69)cm/s,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 206±167)mL/min、(1 032±201)mL/min、(861±127)mL/min,胃左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6.31±1.02)cm/s、(7.92±1.21)cm/s、(9.53±1.14)cm/s,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及胃左静脉内径在不同肝功能分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左静脉内径>6 mm与4~6 mm及<4 mm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及胃左静脉血流速度可以较敏感反映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症的进程和代偿状态,胃左静脉内径可作为门静脉高压患者出血危险性评估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PH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例经血管造影证实并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肝外型PHS声像图表现。结果:超声定位正确诊断率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外型PHS的定位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血流在早期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肝硬化患者141例,其中66例经CT或病理提示为早期肝硬化和75例经超声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对两组的二维肝脏显像,彩超门静脉频谱形态、流速、流量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肝硬化患者的二维肝脏显像,差异有显著性;而门静脉血流流速、流量和双向波改变的频谱,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应常规对门静脉血流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二维超声提供更多的信息,可增加门静脉高压的检出和早期肝硬化的超声诊断,当门静脉右支频谱形态显示双向波时,即应考虑门静脉高压的存在,为临床医生对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首次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6年6月间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首次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消化道出血均停止,5例腹腔积液,2例Child C级患者术后半个月因肝性脑病死亡。随访2-5年,有3例再出血,其余患者肝功能改善或正常。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症首次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诊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有效止血,术后肝功能改善,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是一种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上较为少见.1987年至2003年,作者共收治IPH 20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胆囊壁微循环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以探讨其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科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了2009年4月-2010年12月住院的患者20例,均经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明确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脾胃区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998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外科治疗的23例脾胃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脾胃区门静脉高压症均经外科手术治愈,术前所有病例肝功能检查正常,均有脾肿大,合并脾功能亢进13例(57%),上腹疼痛不适14例(61%),呕血或黑便15例(67%)。结论诊断脾胃区门静脉高压症需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多普勒超声和三维CT检查,治疗要尽量解除原发疾病,并以切除脾为主。  相似文献   

11.
郑勇  陈辉 《农垦医学》1999,21(2):77-79
目的:利用门静脉狭窄穿刺双氧水造影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门脉血供情况及效果,方法 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超声导向下,穿刺进入门静脉,迅速注入2%双氧水2~4ml在超声波监视下屏观察门静脉内双氧水分解后,气泡反射光点的多少及走行方向,结果:14例病人中,有10例肿块光点增强,轮廓显示清晰,2例原在超声波下边界不清的肿块也清楚显示了其轮廓,1例癌肿气泡显示不清,另一例肝内肿瘤无气泡聚积,造影后均无不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门-奇静脉断流手术50例,其中有呕血史者27例(首次11例,2次12例,3次3例,5次1例),便血者5例,余18例仅有食管下端静脉曲张。肝组织病理检查27例,其中坏死后性15例,门静脉性12例。除急症手术4例外均行择期手术(其中有脾切除后再度手术1例)。采用切断出入左半胃、食管下端所有血管的门一奇静脉断流方法共17例,在此基础上,加行胃底粘膜外横断术(即浆肌层切开后缝扎粘膜下血管全周)33例。手术死亡率占2%。出院49例中,3例因肝癌分别死于术后3、6、7个月,1例死于大呕血(术后1年2个月),远期死亡率为8.2%。术后4例引起再度出血占8.2%,其中3例经保守治疗获愈,余1例死亡作者认为将左半胃及食管下端所有血管离断后,缝扎胃底粘膜下血管一周,可以达到阻断食管下端与胃壁间交通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门体分流时合适分流口直径。方法 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的10条犬施行门-腔H型分流,并在不同分流口直径下分别测定游离门静脉压(FPP)、门腔压力梯度(PCPG)、门脉流量(PVF)和肝动脉流量(HAF)。 结果 分流口直径(SD)和门静脉直径(PVD)之比(SD/PVD)与FPP、PCPG、PVF呈负相关,与HAF呈正相关,且直线关系良好。结论 SD/PVD需小于70%时才能达到限制性分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门体分流时合适分流口直径。方法 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的10条犬施行门-腔H型分流,并在不同分流口直径下分别测定游离门静脉压(EPP)门腔压力梯度(PCPG)、门脉流量(PVF)和肝动脉流量(HAF)。结果 分流口直径(SD)和门静脉直径(PVD)之比(SD/PVD)与EPP、PCPG、PVF呈负相关,与HAF呈正相关,且直线关系良好。结论 SD/PVD需小于70%时才能达到限制性分流的目  相似文献   

15.
蛋白激酶Cα在门脉高压患者肝内外血管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例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外血管与30例对照组织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行蛋白激酶Cα(PKCα)免疫组化染色并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门脉高压患者肝外血管呈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肝内有微循环障碍。正常肝内外血管PKCα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门脉高压患者的肝脏和脾动静脉呈强阳性。定量分析二者差异有差异性(P<0.01)。提示:PKCα过度表达可能是门脉高压肝内外血管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并可能改变其血管舒缩活性物质的合成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张弘 《世界感染杂志》2009,9(4):268-270,275
本文就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共行脾切除断流术60例,其中35例留置门静脉插管,术后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溶栓等治疗。观察比较了该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感染发生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溶栓效果。结果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血小板进行性升高,术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术后1月降至正常水平;术后门静脉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均明显减慢;门静脉插管感染1例;5例患者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8%;术后7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经门静脉插管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后,出院时复查门静脉血栓为6例,新发血栓者溶栓成功率为85.72%。结论经门静脉插管溶栓抗凝可有效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为患者今后可能施行的肝移植手术保留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门体断流术的15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门静脉是否形成血栓分为两组,对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有无呕血、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门静脉直径、术前及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PVT率为18.30%(28/153),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无血栓组(P<0.05),门静脉直径增宽明显(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下降(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多(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是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直径增宽和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是门体断流术后PVT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 34例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血管和脾动静脉与 30例对照组织进行 HE染色 ,观察形态学变化 ;细胞间粘附因子 - 1(ICAM- 1)免疫组化染色并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脾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 ,内膜增厚 ,并发生玻璃样变。正常肝内外血管 ICAM- 1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 ,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血管和脾动静脉呈强阳性 ,定量分析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提示 :ICAM- 1过度表达可能是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和门脉高压肝内外血管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