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单肺移植治疗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我们为1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病人行右单肺移植术。术后病人发生严重的支气管吻合口和肺内毛霉菌感染,经治疗已痊愈;移植肺支气管软化造成狭窄,反复扩张治疗,目前病情稳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3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5至1992年,我们用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38例。根据肺的侧支通气解剖生理特点,改变传统的肺叶肺段切除术,只剔除病变支气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组织。38例中6例重症病人行双侧支气管剔除手术,因余肺保留了通气和正常肺动脉压,术后效果均佳。此种手术扩大了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手术适应证并提高了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双肺移植治疗终末期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双肺移植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男病人,30岁。多年来有气短等症状,晕厥4次,反复咯血4年,近期大咯血3次。肺动脉压20.3/7.3(13.7)kPa,全肺阻力354.978kPa·s/L,有中至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998年1月20日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支持下手术。术毕肺动脉压基本正常,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反流消失。术后给予三联免疫抑制剂。围手术期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紊乱,无明确的急性排斥发生,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左主支气管吻合口、右上叶及中间干支气管狭窄,目前仍间断行球囊扩张治疗。病人已生存8个多月,状态稳定,在扩张狭窄的支气管后可出院外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位置异常原因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DLT定位中的作用。方法择期在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362例,ASAⅠ~Ⅲ级,男228例,女134例,年龄17~78岁,体重54~87kg,实施DLT插管,在听诊定位和体位改变之后分别进行纤支镜检查并调整导管位置,计算听诊定位导管位置的主观准确率和实际准确率。导管位置调整距离>0.5cm即视为位置异常而需要调整。结果 362例患者中,行左侧支气管插管247例,225例听诊认为位置准确,主观准确率为91.09%,经纤支镜检查确认准确的有173例,实际准确率为70.04%;行右侧支气管插管115例,95例听诊认为位置准确,主观准确率为82.61%,经纤支镜检查确认准确的有66例,实际准确率为57.39%。双侧听诊后主观准确率为88.40%,实际准确率为66.02%。左侧导管过深的有47例,过浅的有27例;右侧导管过深的有30例,过浅的有19例;右上肺叶支气管开口堵塞的有42例。侧卧位之后经纤支镜检查,左侧有23例(9.31%),右侧有15例(13.04%)导管位置移位而需要重新调整。结论 DLT过深、过浅和右上肺叶支气管开口堵塞是导致单肺通气失败的主要原因。应用纤支镜定位可使DLT插管-单肺通气的成功率接近100%,在气管插管和改变体位之后,应常规进行纤支镜检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气管内置管供氧配合(FOB)救治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慢性呼衰的患者通过纤支镜行气管内置管供氧、吸痰和支气管肺灌洗,并应用经纤支镜气管内置管供氧技术,检测术前、术中、术后24小时动脉血氧指标[1],同时护理人员加强术前宣,术中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有3例进行了两次气管内供氧和支气管肺灌洗,其余行1次治疗.术后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咳嗽、咳疾、发热等症状明显减轻,肺部感染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得到成功救活,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周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熟练的操作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及术后健康指导等护理配合是经纤支镜气管内置管供氧救治慢性呼衰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一站式"Hybrid技术治疗合并体肺动脉侧支的法洛四联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5月-10月采用"一站式"Hybrid技术治疗合并体肺侧支的法洛四联症患者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39、32岁,均因全身渐进性青紫及反复咯血入院。心导管检查显示,病例1右支气管动脉、右甲状颈干动脉分别与右肺动脉形成粗大侧支循环,左胸廓内动脉与左肺动脉形成粗大侧支循环;病例2左支气管动脉与左肺动脉形成粗大侧支循环。结果 2例患者共5支体肺动脉侧支均成功栓堵,术中及术后无严重缺氧以及肺叶坏死,一期根治手术均成功施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室缺残余瘘发生。患者术后获随访6个月均能正常生活。结论应用"一站式"Hybrid技术治疗合并较大体肺侧支的法洛四联症可降低手术难度,减轻手术创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硬质气管镜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管支气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质气管镜(硬质镜)结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气管支气管疾病的价值。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0月,应用硬质镜结合纤支镜为23例气管支气管病变者进行了25次手术。男17例,女6例;年龄24~79岁,平均(53·9±14·5)岁;良性肿瘤9例次,恶性肿瘤14例/16次。采用静脉全身麻醉,经硬质镜腔内置入纤支镜对气管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再利用硬质镜器械进行冷冻、肿瘤切除及放置支架等操作,最后以纤支镜止血并处理管壁残余病变。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顺利,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除2例恶性肿瘤根治及1例肿瘤基底浸润广而中转开胸外,无1例因内镜操作原因而中转开胸的病例。术后随访3~32个月,良性病人均生存;恶性者中3例于术后2周至3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11例目前生存,最长已达8个月。结论硬质气管镜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管支气管病变安全、可靠,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血管内异物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0年至今 ,作者处理了 6例医源性血管内异物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例 1 男 ,32岁。因外伤性肾动脉下腔静脉瘘 ,试图用弹簧栓子行瘘口栓塞治疗。行右股动脉插管 ,在荧光屏下见弹簧栓栓塞在瘘口。 2分钟后突然不见原位弹簧栓 ,后追寻到弹簧栓已在肺动脉口处 ,立即用心肌活检钳沿动静脉瘘通道取出 ,历时 2小时。放弃了栓塞治疗 ,病人返病房。  例 2 女 ,5 4岁。妇科肿瘤术后插管化疗 ,行左股动脉插管 ,插管过程中造影导管折断残留在髂外动脉。在局麻下切开股总动脉取出导管。  例 3 男 ,2 1岁。肺动脉狭窄行球囊导管扩张术 ,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002年9月至2011年4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共完成临床肺移植105例:单肺移植73例,双肺移植32例。其中63例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手术。术后带管进入ICU行机械通气、免疫抑制、预防感染和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等治疗。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的PGD分级分别给予受者液体负平衡、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间、前列腺素E1及体外膜肺氧合等治疗。结果 105例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存活率为81.9%(86/105),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10例,PGD6例,肺梗死、急性排斥反应、支气管吻合口瘘各1例。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严重肺部感染12例、PGD3级10例、支气管吻合口狭窄10例、支气管吻合口瘘4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出血3例、肺动脉栓塞3例、肺动脉狭窄1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86例存活受者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均较好。结论防治感染、免疫抑制、液体负平衡、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间等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受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三通喉罩气道通气全麻下儿童纤支镜支气管肺灌洗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肺部疾病患儿在三通喉罩通气全麻下实施纤支镜支气管肺灌洗术,术前作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熟悉麻醉和手术要点;术中做到熟练、紧密配合;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处理。结果全部患儿术后复查X线摄片示肺部感染情况好转,无明显并发症,肺不张均痊愈出院。结论在三通喉罩通气全麻下纤支镜支气管肺灌洗术中,周密、及时、细致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儿平稳渡过麻醉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胸腔镜辅助下8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优点. 方法 全部病例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行患侧上肺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其中右上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术5例,左上3例(包括同时行肺动脉袖状切除术1例). 结果 无手术死亡,也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仅1例出现肺不张,经纤支镜吸痰、抗炎治疗后治愈. 结论 在胸腔镜辅助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既可彻底切除癌肿,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肺组织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床边急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技术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本院收住的2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操作共为29例次),进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和经纤支镜气道吸痰及肺泡灌洗,笔者分别予以术前的准备,术中配合及严密的监护。结果在对1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行经鼻气管插管术中,除1例因烦躁自行拔管予以二次重插,其余均1次成功;对16例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行肺泡灌洗气道排痰,术后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明显升高,拍片及CT示肺基本复张。结论床边急诊纤支镜技术是治疗严重创伤不可缺少的手段,充分做好操作前准备及术中的配合和护理是保证其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术中更换支气管双腔管致窒息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术中更换支气管双腔管致窒息 1例 ,本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9岁 ,6 2kg ,因风心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并闭锁不全、肺动脉高压伴右下肺出血、心功能不全、房颤入院。因持续反复咯血 (5 0~ 10 0ml/d)半月余 ,经右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等治疗无效 ,咯血日渐严重 ,拟行右中下肺叶切除术止血。术前经强心利尿补钾等治疗 ,心功能有所改善。术前用药东莨菪碱 0 3mg、哌替啶 10 0mg肌注。麻醉前听诊右中下肺听不到呼吸音 ,右上肺呼吸音微弱。充分给氧去氮后 ,静注芬太尼 0 5mg、依托咪酯 2 0mg、琥珀胆碱 0 1g ,插入左侧支气…  相似文献   

14.
纤支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胸手术应用Rober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OLV),可减少纵膈摆动对循环的影响和手术野的干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但仍有约20%病人发生低氧血症[1]。主要是肺泡通气与血流灌注(V/Q)比值下降,肺内分流增加所致,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性酸中毒。本研究拟采用纤支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单肺通气技术主要有3种:单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和支气管阻塞导管通气。单腔支气管导管目前已很少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由于具有插管操作相对耗时较短,常规操作不需要使用纤支镜,肺的萎陷速度较快的优点,为目前单肺通气的首选,但由于其外径较粗,支气管定位复杂,困难气道病人插管成功率低,术后需要长期通气的病人需更换导管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支气管阻塞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单肺通气技术,目前主要有四种导管可供临床使用,Univent导管和Cook导管在胸科手术应用较多。Cook导管具有可用于儿童,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高,术后不需更换导管及可实现CPAP通气模式等优点,和需要用纤支镜辅助,肺萎陷时间长,容易移位等缺点。双腔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优势互补,各自在其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患儿,男,3岁,92cm,13kg,因"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体肺分流术后,声门下狭窄"拟行声门下狭窄松解术。患儿出生后40d,因咳嗽就诊,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及左心室发育差,于我院行体肺分流术。术后1年肺动脉及左室发育尚好,欲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术中喉镜示声门下环形狭窄,气管插管困难,取消手术。患儿本次于2015年入院后,监测吸纯氧条件下SpO28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钝性胸部外伤所致的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治要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10例钝性胸部外伤所致的气管支气管断裂的病例资料。7例行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气管修补术,2例行狭窄气道切除、支气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术后4例出现了严重感染,住院时间最短20d,最长81d。所有病例术后复查纤支镜,均无异常。结论部分钝性胸部外伤所致的气管支气管断裂极易被误诊,纤支镜与胸部64排CT气管重建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治疗与感染的控制是治疗的关键,术后应复查纤支镜了解气道的通畅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移植术后并发肺叶不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实施肺移植术后并发肺不张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为囊性纤维化双肺移植后右中上肺重症感染并肺不张,1例为支气管扩张、两肺肺气肿双肺移植后右肺中下叶肺不张。肺切除术前两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两例患者分别进行右移植肺中叶切除术和右移植肺中下叶切除术。结果两例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结论肺移植术后因严重肺部感染、支气管狭窄导致肺叶不张时,行肺叶切除术、切除病变部位能有效地控制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 1998年6月至2008年3月,22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患者接受分期TCPC.本组中单心室合并肺动脉狄窄9例,合并肺动脉闭锁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十字交叉心,肺动脉瓣狭窄1例;完全性房室通道,左心窒发育不良,肺动脉闭锁,房室瓣少-中量反流1例;完全性房室通道,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双向Glenn术后伴吻合口狭窄房室瓣大量反流1例;镜面右位心,功能性单心室,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体肺侧支,双侧双向Glenn术后2年,右下肺动-静脉瘘1例;三尖瓣闭锁并肺动脉狭窄4例;三尖瓣闭锁伴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1例;镜面右位心,右心室双出口,窒间隔缺损,左心室发育小良,功能性单心房,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少量反流,粗大体肺侧支1例.第一期体肺分流术后,二期双向Glenn术5例,第一期单侧或双侧双向Glenn手术17例.行双向Glenn手术的年龄为(5.9±4.4)岁,Glenn术前肺动脉压为17~20 mm Hg(1 mm Hg=0.133 kPa);房室瓣膜关闭不全3例;一期手术前Nakata指数小于200 mm2/m2者4例.接受TCPC术平均年龄为(9.6±4.9)岁,与双向Glenn术间隔时间(3.7 ±1.2)年,术前经上腔静脉置管测得肺动脉压力均小于15 mm Hg.全组22例均采用心外管道TCPC,房窜瓣成形1例.结果 全组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为4.5%.死亡病例为单心室,肺动脉闭锁,第一期体肺分流术后,二期左肺动脉成形双向Glenn术后5年第三期行TCPC,术后左肺反复多次大出血死亡.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中心静脉压12~18 mm Hg.出院前经皮测血氧饱和度为90%~96%,活动量明显增加,发绀及气促症状消失,心功能均为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 对于高危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分期TCPC,可以使更多有高危因素不能行Fontan手术的患者得到救治的机会,扩大手术适应证,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76例肺移植中32例为肺移植治疗IPF.移植前,患者均经高分辨螺旋CT检查显示为典型的弥漫性蜂窝肺,经开胸或纤维支气管镜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IPF的有16例,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PaO_2)≤5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有28例,平均肺动脉压≥30 mm Hg的有15例.32例IPF患者中,28例接受单肺移植,其中常规体外循环下完成2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完成14例;4例双肺移植均在ECMO支持下进行,取双侧前胸切口不横断胸骨,依次完成双侧单肺移植.术后对所有受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应用ECMO辅助的受者中,术后有17例成功撤除ECMO辅助,1例于术后2周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除上述死亡的1例外,术后早期还有4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支气管吻合口漏,经手术修补后发生吻合口裂开而死亡,1例死于移植肺活动性出血,2例死于移植肺功能丧失.术后1年内有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7.5%,1例因重症排斥反应死亡,2例因严重感染死亡.受者术后3个月、1年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84.3%、75%和54.5%,中位存活时间为51个月,受者肺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肺移植是治疗IPF的有效方法,术后可明显延长受者存活时间,单肺移植可作为IPF的常用术式.对年龄较轻者应选择双肺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