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152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哮喘的相关性进行了临床调查。采用阿罗格点刺试验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查。结果 发现43.8%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哮喘。其中,先有鼻炎后有哮喘者占52.3%,先有哮喘后有鼻炎者占36.5%,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42.4%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有明显的过敏性疾病家族遗传史,而合并哮喘的患者过敏性疾病家族遗传史高达61.7%。调查中还发现有30.7%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过敏性皮肤病。结论 特应性个体产生呼吸道炎症后,不管哮喘发生在先,还是鼻炎发生在先,都容易诱发全呼吸道炎症;变应性鼻炎不仅和支气管哮喘相关,也和其他过敏性疾病相关;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以屋尘螨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骨髓反应与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骨髓中CD34^ 祖细胞,探讨IL-5对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变应性哮喘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髓涂片中CD34^ 祖细胞;取对照组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7天,分为对照组、IL-5组计数集落数。结果两组动物模型骨髓涂CD34^ 祖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7天后,各IL-5组单核细胞集落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中骨髓CD34^ 祖细胞增殖,IL-5能刺激骨髓单核细胞增殖形成集落。提示骨髓反应是变应性疾病重要的全身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鼻腔解剖结构异常会加重变应性鼻炎(AR)的症状,并降低药物的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2009年来采用鼻内镜下多结构手术治疗常年AR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成人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在鼻炎发作期的精神心理状态以及哮喘对其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539例患有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进行分析,SCL-90各因子得分与中国成人正常值,即中国常模比较,并统计分析哮 喘对其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 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SCL-90得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4个症状的因子分都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在9个症状因子得分上男女患者间、各年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4个症状的因子分,有、无哮喘史的患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伴有哮喘的患者这4个症状表现更明显。结论 在鼻炎发作期,中重度持续性AR成人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明显比正常中国成人差,哮喘明显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临床医师对患者精神心理问题的重视和妥善干预将是AR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变应性鼻炎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方法回顾历史并对变应性鼻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变应性鼻炎与下呼吸道炎症尤其是哮喘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结论建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大概念对变应性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下鼻甲黏膜切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年变应性鼻炎及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行下鼻甲黏膜切开术的疗效。方法 对72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施行下鼻甲黏膜切开术,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术后3个月及1年的疗效,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1年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时间。结果 随访3个月显效66例,有效5例,无效1例;随访1年显效28例,有效35例,无效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1219, P<0.01)。12例合并有支气管哮喘者1年发作哮喘的总时间术后为(71.66±63.26)h,术前为(89.25±75.6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 =0.01)。结论 下鼻甲黏膜切开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在短期内有一定疗效,随时间延长效果减弱, 对合并支气管哮喘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行扁桃体切除后患者并发支气管哮喘的情况。方法 将解放军第401医院北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0年至2000年有详细资料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扁桃体切除组和非扁桃体切除组, 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变应性鼻炎的程度、并发支气管哮喘的首发年龄、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程度及自行用药的控制程度等。结果 共调查变应性鼻炎患者1 249例, 其中扁桃体切除组128例, 46.88%的变应性鼻炎为轻度, 哮喘发生率为32.03%, 首发年龄为(32.40±7.63)岁, 中重度哮喘发病率为43.90%, 哮喘患者自行用药控制率达82.93%;非扁桃体切除组1 121例, 18.20%的变应性鼻炎为轻度, 哮喘发生率为47.55%, 首发年龄为(19.88±6.39)岁, 中重度哮喘发病率为43.90%, 哮喘患者自行用药控制率达6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对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对伴有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53例未经正规治疗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均伴轻-中度持续性哮喘,已予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治疗。在此基础上予氯雷他定口服,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症状控制后,以维持剂量继续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变应性鼻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哮喘控制测试、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变应性鼻炎症状改善情况,显效率为75%,有效率为21%,无效率为4%;哮喘总控制率由74%升至91%,经过统计学分析,哮喘控制有明显改善(P <0.05);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在4个维度及总分上均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有益于伴有轻-中度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及变应性鼻炎(AR)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A、B组,A组诊断为AR(110例),B组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90例),通过欧蒙印迹法定量检测血清sIgE浓度并观察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AR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率。结果:A组sIgE总阳性率为89.09%,B组sIgE总阳性率为74.44%。B组中sIgE阳性者术后复发率为58.21%,sIgE阴性者术后复发率为8.70%。A组41例(37.27%)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血清sIgE阳性率为97.56%;69例(62.73%)未并发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血清sIgE阳性率为79.71%;组内slgE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P〈0.01)。结论:变应性因素及AR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避免接触变应原、合理治疗AR能够有效控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浸润对鼻息肉术后鼻腔黏膜转归及疗效影响的因素。方法:对于50例鼻息肉患者术中及部分术后复发的鼻息肉组织和上颌窦口周边水肿组织采用Chromotrope 2R特染,检测以上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黏膜恢复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鼻息肉组织中EOS水平明显高于中鼻甲黏膜组织,且随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P<0.01);EOS浸润程度越深,鼻腔黏膜恢复越慢,鼻息肉复发越快。结论: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参与延迟鼻窦、鼻腔黏膜上皮化的进程,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CRSwNP)伴支气管哮喘患者鼻内镜围手术期药物治疗原则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09例CRSwNP伴支气管哮喘患者行鼻内镜手术(ESS)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对哮喘进行全面评估, 哮喘完全控制6个月后行ESS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采用雾化吸入及全身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无哮喘急性发作, 仅1例患者术后第2天因口服镇痛剂出现喘息;术后随访1~3年, 采用鼻内镜检查并行ESS临床疗效评估, 病情完全控制者5例(4.59%), 病情部分控制者94例(86.24%), 病情未控制10例(9.17%);仅1例术后13个月因股骨头坏死行手术治疗。结论 全面细致的哮喘病情评估和ESS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有利于防止围手术期哮喘发作及控制术后CRSwNP患者鼻息肉复发, 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鼻内镜鼻窦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气道阻力及鼻腔容积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5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接受鼻内镜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嗅觉功能、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 结果 术后1、4、8、12周时,观察组鼻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嗅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12周时,观察组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NM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助于增大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前鼻孔放置棉球的方法减少鼻腔通气,观察鼻内镜术后创面愈合的情况。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为1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其中A组30例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以减少鼻腔通气;在余下的162例中以鼻窦炎类型为配对标准1∶1抽取未放置棉球的患者30例为B组。分析AB两组在术后1、2、4、12周的鼻内镜检查结果。结果:术后4周,A组鼻腔痂皮明显少于B组。术后12周,A组鼻黏膜水肿和囊泡少于B 组。A组有11侧(单侧9例,双侧1例)鼻腔轻度粘连,B组22侧(单侧10例,双侧6例)轻度粘连,2侧(均为单侧)重度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4周内鼻腔痂皮多者,术后12周易发生鼻腔粘连、鼻黏膜水肿及囊泡形成。结论:鼻内镜手术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是减少鼻腔痂皮形成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术腔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白介素 5(IL 5)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IL 5与嗜酸性粒细胞积聚及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对变应性鼻炎下鼻甲粘膜(A组)、单发鼻息肉组织(B组)、无变应性鼻炎下鼻甲粘膜组织(C组)切片进行IL 5染色,对IL 5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分类,对统计结果行方差分析。结果:A、B两组组织中可见较多的IL 5阳性染色细胞,多见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阳性染色,两组IL 5阳性细胞总数、Eos计数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C组(P<0.01)。结论:IL 5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鼻息肉组织内浸润的多种炎性细胞中表达,能客观反映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程度,可作为变应性鼻炎诊断评分系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28例结构性鼻炎患者,结合其症状、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在鼻内镜下进行鼻腔结构的功能性重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①鼻中隔鼻成形术;②功能性下鼻甲手术;③中鼻甲成形术;④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5个月。痊愈90例(70.31%),有效35例(27.34%),无效3例(2.34%),总有效率97.65%。结论 结构性鼻炎是由于鼻腔结构异常所致功能异常的疾病,鼻内镜下鼻腔结构的功能性重塑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嗜酸粒细胞(EOS)超微结构,从临床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n=13)、花粉症(PS,n=9)和健康对照(n=3)鼻粘膜取活组织检查标本,除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外,重点观察EOS脱颗粒的超微结构改变。PAR和PS患者的鼻粘膜除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外,均有明显的EOS浸润。缓解期鼻粘膜EOS胞膜完整、无突起,胞浆颗粒密度一致、中心键(crystaloid)清晰,胞浆无空泡化,为静息期EOS。发作期鼻粘膜EOS胞膜多不完整,伸出较多伪足,伪足中含有颗粒,胞浆空泡化明显,颗粒密度不一,中心键常脱失,为活化期EOS。此外,尚可见大量的肥大细胞(MC)及T淋巴细胞浸润。EOS与MC及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鼻腔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5例婴幼儿鼻腔错构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局部体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5例患儿均表现为单侧鼻腔阻塞,伴有不同程度的吃奶时呛咳、夜眠时打鼾憋气等现象。1例肿块在2个月内呈渐进性生长,4例肿块在病程中无明显增大。5例中有1例伴有同侧后鼻孔狭窄。影像学清晰显示鼻腔占位情况,2例位于单侧鼻腔、筛窦,3例累及单侧鼻腔、筛窦及鼻咽部;颅底骨质缺损3例,同侧眶壁骨质破坏2例;3例肿块内见斑点状、条状高密度钙化影,伴周围骨壁膨胀性改变;5例均有鼻中隔明显受压向对侧偏移。5例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4例完全切除,1例分3次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均提示鼻软骨间叶性错构瘤,随访至今均未复发。结论婴幼儿鼻腔错构瘤是一种非常罕见呈局限生长的瘤样增生,常以鼻塞为主要症状就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鼻内镜手术一般可以完全切除大多数病变,并且具有视野清楚、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入院手术的II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根据其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是否伴有过敏性疾病史及支气管哮喘病史、术前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检查、变应原皮肤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过敏性鼻炎,筛选出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无变应性因素的单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同时比较各种变应性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伴有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为80.95%(136/168),同期单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疗效为91.75%(189/20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各种变应性因素中,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嗜酸粒细胞阳性、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E、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与无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伴有过敏性疾病史及伴支气管哮喘病史患者与无变应性因素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变应性因素与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密切相关,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时,必须加强围手术期抗变应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