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麻醉时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乌拉地尔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90例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高血压患者,年龄40~70岁,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麻醉维持时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B组5mg/(kg.h),C组6mg/(kg.h).围术期必要降压时恒速泵入乌拉地尔3μg/(kg.min).选取诱导前(T0)、切皮时(T1)、切皮后1 h(T2)、2 h(T3)、3 h(T4)5个时点,记录麻醉过程中使用乌拉地尔的情况;记录各时刻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结果B、C组使用乌拉地尔的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在T2、T3、T4均比To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在T2、T3、T4均比T0显著降低(P<0.05);C组患者全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T3、T4比T0显著降低(P<0.05),全血中切黏度T4比To显著降低(P<0.05),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组比较,B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在T2、T3、T4显著下降(P<0.05);C组患者全血高、中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在T3、T4比A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期间,丙泊酚5 mg/(kg.h)持续泵入且间断复合乌拉地尔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食道癌根治术中持续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与吸入异氟醚麻醉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探索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围麻醉手术期改善微循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36 例ASA分级为I-II级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开胸)的患者,术前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无肺部疾患;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合并感染及免疫系统疾病,随机分为A、B、C3组,A、B两组分别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8 mg/(kg·h),C组吸入异氟醚,吸入浓度1%~2%.3组患者均用瑞芬太尼0.2 μg/(kg·min)和维库溴铵 0.03 mg·kg-1维持镇痛和肌松.所有患者于颈内静脉穿刺后(T1)(麻醉前),切皮后60 分钟(T2)、120 分钟(T3)、180 分钟(T4)抽取中心静脉血各12 mL检测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上述各时间点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髙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统计学处理:应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两两比较的q检验,与常值比较应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取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组内比较:A组患者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和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在T2、T3、T4均比T1显著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T4比T1显著降低(P<0.05);B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髙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T3、T4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中切粘度T4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T4比T1显著降低(P<0.05);C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髙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T2、T3、T4均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中、低切粘度和全血低切还原粘度T3、T4比T1显著降低(P<0.05),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略有增高,但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术中持续输注4 mg/(kg·h)丙泊酚可以有效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2)术中持续输注4 mg/(kg·h)丙泊酚在维持麻醉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较小,并且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比持续输注8 mg/(kg·h)更有宜,因此建议丙泊酚输注速度为4 mg/(kg·h);(3)食道癌患者术前均为高粘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灌注液吸收对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9月7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mPCNL,并分别检测灌注前(T1)、灌注60 min(T2)和灌注毕(T3)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7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灌注液量为9.50~53.00 L,平均(22.74±9.87)L,未出现灌注液吸收综合征。T3、T2时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的血细胞比容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T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过程中存在一定量灌注液的吸收,手术时间过长、灌注液量较多时应加强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并及时做出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4.
井蕊  廖红  孟尽海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881-883
目的对比观察食道癌根治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麻醉与吸入异氟醚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开胸)患者30例,分为A、B两组(n=15),术中A组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h)、B组吸入异氟醚(吸入浓度1%-2%);所有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和维库溴铵0.03mg/kg维持镇痛和肌松。于麻醉前(T1),切皮后60min(T2)、120min(T3)、180min(T4)时抽取颈内静脉(中心静脉)血,监测上述各时间点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结果与基础值比较,A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B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B组T3、T4时全血中、低切黏度也较T1时显著降低(P〈0.05),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麻醉后略有增高,但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4mg/(kg·h)丙泊酚比吸入异氟醚更能有效降低食道癌患者的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的妊高征产妇40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和对照组(C组,不使用术后自控镇痛),每组20例。PCEA组于术后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C组不使用术后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麻醉前(T0)、术后4h(T1)、12h(T2)、24h(T3)、48h(T4)时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bg)浓度。结果 PCEA组在术后1、4、8、12、24、48h的VAS明显低于C组(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2、T3、T4时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Fbg增加(P0.05)。PCEA组在T1、T2、T3、T4时全血低切、全血中切、全血高切黏度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Fbg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妊高征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发作期、稳定期和消退期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方法以2017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OLP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发作期、稳定期、消退期。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三组血小板1 min聚集率、3 min聚集率、最大聚集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作期组1 min聚集率、3 min聚集率、最大聚集率高于稳定期组(P<0.05)及消退期组(P<0.05);稳定期组1 min聚集率、3 min聚集率、最大聚集率高于消退期组(P<0.05)。三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作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率高于稳定期组(P<0.05)及消退期组(P<0.05);稳定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率高于消退期组(P<0.05)。结论OLP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流变学指标均发生异常,并且在发作期、稳定期、消退期依次减弱,检测上述指标利于评估OLP的疾病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流变学检验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行常规体检的62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2组均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进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学指标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的检验结果,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检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沉检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检验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沉检验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血浆黏度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均呈正相关,与血沉呈负相关,与血浆黏度无相关性。 结论 血流变学指标在心血管疾病中呈异常状态,血流变学检验可作为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辅助参考依据,对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桦  周桥灵  杨承祥  黄翔  廖美娟  张涛 《广东医学》2013,(11):1747-1749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液高黏滞和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参附注射液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组)。S组麻醉后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0.2 mL/kg,随后以0.8mL/(kg·h)速率持续输注。C组输注相应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T0)、手术开始后5 min(T1)、手术开始后1 h(T2)和术后1 h(T3)时抽取静脉血样,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和凝血状态。结果与N组比较,S组和C组T0时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血浆黏度、EAI增加(P<0.05)。C组T2和T3时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EAI较S组增加(P<0.05)。与N组比较,S组和C组T0时血栓弹力图参数R、K值降低,Angle、MA、CI增加(P<0.05)。C组T2和T3时R、K值较S组降低,Angle、MA、CI较S组增加(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液高黏滞和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连续腰麻(CSA)后血液流变学状态的改变。方法:20例下肢手术老年病人,连续腰麻穿刺置管,给予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 h(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各时间点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全组病人红细胞压积、全血中切粘度于T2-T4期(P<0.05或0.01);血沉方程K值T2期(P<0.05),血浆粘度T2-T3期;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T3-T4期(P均<0.01);纤维蛋白原T1-T4期均低于麻醉前(P<0.05或0.01);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则在整个围术期无改变。结论:连续腰麻可以改善老年病人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减少围术期血栓性并发症,对保障围术期老年病人的安全性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体外实验探讨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21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均随机分为HES组(11例)及林格氏液R-L组(10例)。每个实验对象采集贵要静脉血12ml,等分为4个亚组,每组3ml;亚组1为全血基础值,亚组2、3、4分别以6%HES和R-L稀释,使红细胞压积分别降到30%、25%、20%。测定各样本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实验组全血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S稀释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HES组相比,R-L组全血粘度下降趋势更为显著。HES稀释后,实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P<0.05),亚组3、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L稀释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HES稀释后,对照组红细胞刚性指数无显著改变,实验组呈升高趋势,但只有亚组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L稀释后,两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肝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增高,用6%HES给肝病患者作适度的血液稀释可降低其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氢槲皮素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通过肝门静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二氢槲皮素对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全血粘度(包括中切和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包括低切、中切和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与模型组比较,二氢槲皮素各给药组的全血黏度(包括中切和高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上升,其中,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结论二氢槲皮素可改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对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取针灸联合组114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2个疗程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听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第1、2疗程结束针灸联合组听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1%和73.00%,针灸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第1、2疗程结束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度和促进微循环,提高患者听力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过高与全血黏度增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8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结果:与清晨血压正常组相比,清晨血压升高组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下降(P<0.05),其他检测指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清晨血压升高的患者中,全血粘度的增高与清晨血压高峰的互为因果.而且对清晨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AP)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126例AP患儿进行临床分期,对急性期患者给予刺络放血联合抗过敏药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化,并与120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组急性期PLT轻微升高(P>0.05),PDW升高,MPV和PCT降低(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P组急性期比较,恢复期PCT升高,MPV、PDW降低(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改变及高黏血症在A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能明显改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库存血在室温条件下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变化。方法 取健康献血员血液12袋,放置在室温下,分别在0min、30min、1h、2h抽取血液,对红细胞计数及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刚性指数等进行测定。结果 1h、2h后,全血低切黏度增加(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也增加,与刚出库时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 库存血在室温条件下,其流变学特性有显著性变化,应在出库后尽早输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5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4例,依据有无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32例和无心肌损害组42例,分别检测比较2组患儿常规心电图、心肌酶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分析胆红素与心肌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结果心肌损害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5);心肌损害组心率异常8例(25.00%),T波异常6例(18.75%),ST-T波异常12例(37.50%),显著高于无心肌损害组的2例(4.76%)、1例(2.38%)、3例(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凝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各项指标(AST、LDH、CK-MB及高切变全血黏度值、低切变全血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但是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抽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行丙泊酚麻醉组与行七氟醚麻醉组,均为55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 min、麻醉后90 min血浆黏度、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情况。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三个时间点各项指标差异较小(P0.05)。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行麻醉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与红细胞聚集指数皆明显下降(P0.05)。结论将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运用于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均可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6%hydroxyethyl starch,HES)术前扩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前30 min内给2组患者分别输注10 mL·kg-1HES溶液(HES组)或乳酸钠林格(Ringer's lactated,RL)溶液(RL组).2组于麻醉诱导前(T0)、扩容结束后即刻(T1)、扩容结束后1 h(T2)、手术结束后1 h(T3)抽取静脉血,同时选15例行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全功能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ES组、RL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均增加(P<0.05).与T0比较,HES组T1、T2和T3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与T0比较,RL组T1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T3时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P<0.05).与RL组比较,HES组T2和T3时全血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血液处于高黏状态,术前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扩容能明显改善其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这对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脉复生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控感染、抗凝、降糖、支持疗法、改善循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脉复生口服。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及全血还原高切黏度、全血还原中切黏度、全血还原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系数( VAI)、红细胞刚性指数( IR)、红细胞变形指数( TK)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 LP( a)]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脂联素水平升高,全血还原高切黏度、全血还原中切黏度、全血还原低切黏度、血浆黏度、VAI、TK水平下降,IR水平提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APOB、LP ( a)水平均下降,全血还原高切黏度、全血还原中切黏度、全血还原低切黏度、血浆黏度、VAI、TK水平下降,IR水平升高( P<0.05)。结论脉复生能调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