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超声与钼靶X线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乳腺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小乳腺癌(直径〈2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小肿块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比较二者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80例乳腺肿块患者中,病理诊断乳腺癌患者57例,高频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7%(46/57),钼靶x线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0%(49/57),二者联合应用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5%(55/57)。单独应用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一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作用具有互补性,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对小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对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61例甲状腺肿块患者(共132个结节)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DFI和UE技术检查,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单一CDFI检查与CDFI联合UE检查对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CDFI联合UE诊断甲状腺肿块良恶性敏感度及符合率均高于单一CDFI诊断(P0.05);单一CDFI与CDFI联合UE诊断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联合UE技术能显著提高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敏感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在桥本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TN)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HT背景下TN患者73例,TN 92个,患者均行常规超声、UE技术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UE技术及常规超声+UE技术检查诊断HT背景下TN良恶性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超声+UE技术检查的准确度92.39%、灵敏度96.49%、阴性预测值93.75%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73.91%、64.91%、60.78%和UE技术检查的76.09%、66.67%、62.75%(P<0.05);常规超声+UE技术检查HT背景下TN良恶性特异度85.71%、阳性预测值91.67%与常规超声检查88.57%、90.24%和UE技术检查91.43%、92.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UE技术检查对HT背景下TN良恶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低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高、低频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低频超声检出急性阑尾炎78例,符合率为79.6%;高频超声检出急性阑尾炎80例,符合率为81.6%;二者检出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检出急性阑尾炎93例,符合率为94.9%,显著高于单纯低频或高频超声检查(P〈0.05)。结论: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采用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3例(95个结节)。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且接受UE、TI-RADS分级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UE联合TI-RADS分级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95个甲状腺结节,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29个,占比30.53%(29/95),良性66个,占比69.47%(66/95);UE联合TI-RADS分级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均比单一UE及TI-RADS分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UE、TI-RADS分级及UE联合TI-RADS分级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联合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诊断价值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准确率的方法。方法选择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经产后确诊的前置胎盘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单独经腹部超声检查和单独经会阴超声检查作出有无前置胎盘的超声诊断,再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将三者诊断符合率作比较。结果单纯经腹部或经会阴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符合率分别为71.57%和86.27%,而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分析诊断符合率为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经腹部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能提高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与临床触诊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方法:应用双盲法对106例(110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触诊、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侧中,病理证实82侧有淋巴结转移,临床触诊与超声检出分别为70侧和78侧,触诊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3%,50.0%,63.6%,超声分别为87.8%,78.6%,85.5%,两组间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触诊,可作为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应用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应用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0例尿妊娠试验阳性、血HCG超标、临床及最后手术病理结果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随机分成腹部超声(TAS)联合阴道超声(TVS)检查组232例(试验组,A组)和单一应用TAS或TVS检查组218例(对照组,B组),统计两组附件区包块、卵黄囊、胎芽、原始心管搏动、宫内假孕囊的检出率。【结果】A组阳性229例,漏诊3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8.7%;B组阳性191例,漏诊27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7.6%。经χ^2检验,两组间临床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S联合TVS的应用能及时、准确诊断异位妊娠,提高诊断率,为指导临床及时治疗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UE)和常规超声(CUS)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8月我院外科接诊的80例(共97个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UE和CU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比较,观察评估UE、CUS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结节弹性评分为4分、5分的占比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CUS、UE、CUS+UE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S、UE、CUS+UE检查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E与CUS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相当,UE联合CUS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均明显高于单独UE或CUS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高危患者筛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癌高危患者行常规超声、CT及MR影像学检查,对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但不能定性,或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值明显增高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占位性病变的57例患者随诊复查或超声造影检查,确定有无异常灌注的占位病灶,分析各时相异常灌注的回声特点与增强模式,并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57例随访检查中通过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微小肝细胞肝癌25例(病灶直径均≤2.0cm),其中常规超声诊断为微小肝细胞肝癌10例,诊断符合率为40.0%(10/25);超声造影诊断为微小肝细胞肝癌21例,诊断符合率为84.0%(21/25)。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定性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从肝癌高危患者中筛选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对肝癌高危患者动态随诊、筛选诊断微小肝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内小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最大直径小于3cm的肝内小占位病灶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理诊断良性病灶20例,恶性病灶20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2.5%,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5.0%,后者高于前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内小病灶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及钼靶特征,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二者联合对诊断DCIS的准确性。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DCIS的超声和钼靶特征,并利用BI-RADS第4版分别进行评估。结果超声表现为Ⅰ型结节肿块型9例,Ⅱ型导管扩张填充型15例,Ⅲ型结构紊乱型3例,Ⅳ型囊实性混合回声型1例,V型无占位的单纯钙化点型2例。钼靶表现为钙化者23例,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或等密度肿块者11例,表现为结构紊乱者13例,未见明确占位病变1例。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为66.6%,钼靶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8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0<χ02.05,1,P>0.05),二者联合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0.0%,准确率高于单独使用钼靶和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χ02.05,1,P<0.05)。结论超声和钼靶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同时期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为CMT患儿的声像图特点,包括病变区域边界、胸锁乳突肌(SCM)厚度、回声强度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比较﹤1岁患儿和≥1岁患儿超声表现的差异性.结果 50例患儿中,超声诊断CMT患儿46例,诊断准确率92.0%.28例﹤1岁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SCM局限性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部分病变内部或周边点线状血流信号;18例≥1岁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SCM厚度多变薄,肌层回声可弥漫性增强或肌层内出现条带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两组患儿受累SCM的超声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期CMT患儿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可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ultrasonic elastography strain ratio,UESR)联合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3D-US)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7例127个乳腺肿块在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及3D-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3D-U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0.6%、80.2%、80.3%,UESR 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3.3%、85.7%、85.0%,UESR联合3D-U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1.7%、93.4%、92.9%。 USER联合3D-U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均较单独使用USER或3D-US诊断有所提升(均P<0.05)。结论 UESR联合3D-US在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联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二维超声及UE诊断、并经病理学证实的局灶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共53个病灶),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弹性技术、BI-RADS分类及二者联合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价值。结果 53个病灶中,良性21个,恶性32个。UE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8.75%、71.43%和69.81%;BI-RADS分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2.50%、66.67%和64.15%(P均>0.05);UE联合BI-RADS分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1.25%、80.95%和81.13%,均高于单一UE或BI-RADS分类(P均<0.05)。结论 UE联合BI-RADS分类能提高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腋淋巴结转移(ALNM)超声显像特征的病理生物学特性与影响预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单因素比较两组乳腺癌的超声显像特征及病理生物学特性;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TNBC 的超声显像特征与病理生物学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结果本组1063例乳腺癌中经免疫组化诊断为TNBC 218例,占同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20.51%,NTNBC 845例,占79.49%。超声显像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84.20%(895/1063);不能确定乳腺肿块性质98例(9.22%),误诊为腺瘤及囊性变70例(6.59%)。单因素分析肿瘤最大直径>5.0 cm(18.81%vs.10.30%)、肿瘤纵横径比(D/W)<1.0(64.68%vs.57.04%)、混合回声(19.27%vs.12.07%)、无微钙化(85.78%vs.79.76%)、后方回声无衰减(83.49%vs.75.98%)、边缘无毛刺征(82.11% vs.75.50%)、周边无高回声晕(75.23% vs.66.04%)、腋淋巴结(ALN)短径≥0.5 cm(52.75%vs.44.85%)、ALN-D/W≥1.0(44.50%vs.36.92%)等超声指标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D/W<1.0、混合回声、无微钙化、后方回声无衰减、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ALN短径≥0.5 cm、ALN-D/W≥1.0等超声指标中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肿瘤≥5.0 cm和肿瘤组织学分级G3(17.43%vs.10.06%)、术后局部复发(14.22%vs.5.925)、ALNM(56.88%vs.45.55%)及脏器转移(14.68%vs.6.39%)等病理生物学指标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年OS和DFS分别为82.31%和74.98%;TNBC组与NTNBC组5年OS为72.93%vs.84.73%(χ2=16.569,P=0.000),DFS为66.51%vs.77.16%(χ2=10.468,P=0.001)。结论 TNBC的超声显像特征与病理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相关性,超声相对特异性征象为乳腺貌似良性肿瘤并ALN肿大,对术前预测性诊断及预后评价有指导意义。TNBC具有增殖侵袭性强,转移复发率高,P53表达率高和预后差的病理生物学特性,ALNM及脏器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常规超声评价超声弹性成像(UE)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4例患者的99个淋巴结行灰阶超声(B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及UE检查。再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组织学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与B超、CDFI及UE进行对照。结果:在UE检查中,采用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法,以SR≥1.78作为颈部淋巴结的恶性诊断标准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3%,65.9%和84.8%;B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55.2%,82.9%和66.7%;CDF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2.4%,75.6%和73.7%。UE较B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及更大的ROC曲线下面积,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E较CDF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中以SR 1.78为分界值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与B超比较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中评分法联合面积比值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4例(178个肿块)乳腺病变患者进行UE检查,先用5分评分法给肿块评分,然后测量面积比(肿块弹性图像面积/肿块二维图像面积),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最佳界值。结果 UE评分≥4分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8.8%,93.8%和91.0%。面积比值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5.8%,95.8%,92.1%。二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最佳界值是1.45。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9%,98.6%,97.2%。联合诊断与5分评分法、面积比值法的准确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 UE面积比值法与5分评分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相当,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4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分别给予阴道B超和腹部B超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1.89%(3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30/37)(P0.05);观察组显示孕囊或包块的时间与选择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应用腹部B超相比较,应用阴道B超诊断的异位妊娠诊断符合率更高,且显示孕囊或包块的时间与患者选择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