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惊恐发作是以突然发作并具有强烈的恐惧感和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广泛躯体不适感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种心理疾患。惊恐发作与急性心脏病 ,症状相似而病因各异 ,两者治疗截然不同 ,为防止误诊 ,争取及时正确的治疗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我院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 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 ,35岁 ,下岗工人。以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濒死感 30min为主诉来我院求治。一年前曾因下岗而感到心情焦虚 ,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未注意治疗 ,数月前曾有轻度类似症状发作 ,当时诊断为“阵发性心动过速”。服用心得安、异搏定及静脉滴注ATP等药物 ,…  相似文献   

2.
假性癫痫发作(pseudoseizure,PS)又称非癫痫性心因性发作(nonepileptic psychogenic sei-zures),系指在各种诱因下出现的类似癫痫发作的非癫痫性发作。PS具有发作性事件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易与癫痫相混淆,造成漏诊、误诊,区分PS与癫痫发作有时很困难。随着视频脑电图(video-elec  相似文献   

3.
范杰  徐海清  闫福岭 《医学综述》2012,(22):3800-3802
癫痫与心因性非癫痫发作(PNES)是发作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诊断主要依靠发作症状及同步脑电图特征,临床上误诊率高。相关研究从症状学角度揭示了两者在发作前期、发作期和发作后期的差异,为更好地区分癫痫发作及PNES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就此类研究所发现的发作性疾病症状差异,主要是癫痫与PNES的差异予以综述,以揭示症状学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临床发作性事件分为癫痫性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通过视频脑电图可明确诊断,如果发作同期视频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即可诊断为癫痫性发作,否则可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而非癫痫性发作临床易误诊为癫痫,导致不合理的治疗。本文通过报道1例使用维生素D控制非癫痫性痴笑发作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水平,以减少误诊、误治。同时也建议临床医师对于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复查视频脑电图,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不合理的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5.
惊恐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焦虑性障碍,以反复惊恐发作为特征。惊恐发作也是精神科常见的急诊之一,而且在综合性医院内科、急诊科亦不少见。因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严重恐惧、害怕与大祸临头感,病人表现呼吸急促、心悸、胸前压迫感或胸痛,有窒息样濒死恐惧,出冷汗,双手发抖或震颤。特别是因害怕突然死亡的患常呈严重不安,甚至呼救等表现。由于发作时心脏症  相似文献   

6.
惊恐障碍39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惊恐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及就医行为.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惊恐发作的年龄18~62岁.初次就诊全部在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及呼吸内科.临床表现有自主神经症状和焦虑,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及濒死感等.结论惊恐障碍误诊率高,应在综合医院-精神科建立联络会诊制度.  相似文献   

7.
姜国林 《海南医学》2014,(22):3395-3396
惊恐发作(PA)和癫痫都是临床常见疾病,但两者的发病机理不同,PA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与癫痫的表现极其相似,甚或难以鉴别,尤其当脑电图有痫性放电等少见或罕见的酷似癫痫临床表现时,更要注意与癫痫等疾病的鉴别。现就笔者收治的1例长达6个月之久反复PA误诊为痴笑发作的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视频脑电图的录像特点及同步脑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视频及脑电图资料,并与55例癫痫患者的视频及脑电图资料进行比较。结果69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均捕捉到发作,发作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抽搐、肢体瘫痪、不停喊叫、意识障碍等,发作时间持续2 min~3 h。发作期同步脑电图表现却均相似:正常节律或在动作伪差及肌电干扰间可见正常背景及节律,或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均表现为正常节律基础上散发出现少量非特异性慢波,无一例出现症状相关性痫性放电。随访1~2年,所有入组患者在接受暗示治疗后46例未再发作,17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6例失访。结论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有时仅从临床发作表现上很难与癫痫鉴别,视频脑电图使发作期临床症状与脑电图变化同步结合,有助于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大减少了癫痫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部分性癫痫发作又称局灶性癫痫发作,是以大脑局部功能紊乱所致的症状为临床特征,因发作常局限于躯体的某一部分,故又称为局限性发作.通常发作时意识清醒,但自己无法控制,可扩展为全身性发作.临床症状和脑电图提示异常放电开始于局部的大脑皮层或与其关联的皮层下核,多由大脑器质性病变引起,依其临床特点,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发作两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录像脑电图观察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及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30例确诊为额叶癫痫的患者进行常规及长时间记录,对其中12例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进行分析。结果额叶癫痫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姿势性发作,具有额叶癫痫特点的自动症;复杂部分性发作时伴发声、偏转或表情的变化,有时出现发作性情绪改变或强迫思维等少见症状。其发作特点为:持续时间短,发作相对较频繁,无明显发作后意识障碍。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有时可无阳性所见,典型的临床发作及发作时VEEG记录到的额部爆发性节律有助于诊断。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较为特征性的癫痫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录像脑电图有助于正确的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责葬则燥曾赠泽皂葬造噪蚤灶藻-si早藻灶蚤糟凿赠泽kinesia,孕运阅)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发作性不自主运动等锥体外系症状,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由突然运动而诱发,因其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刻板性、反复性及短暂性的特点,与癫痫发作症状相似,极易与癫痫混淆,虽然近年来PKD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但误诊率仍高,我们最近发现该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惊恐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及就医行为。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通过面谈逐一填写。结果初次惊恐发作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之间。初次惊恐发作的场所在家发作者40例,占66.7%,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初次治惊恐发作到本院就医期间平均(10.52±12.31)月。来院就医时合并抑郁障碍者20例,占33.3%。临床表现在二个症状上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次惊恐发作场所在家发作者最多,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临床表现在恶心或腹部难受,发热或寒战症状上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癫痫发作时具有突发性、自限性、反复性3个特点。临床上还有一些发作性疾病,其发作形式与癫痫的表现很相似,也具有突发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是由一定的心理因素或病理性疾病所致,而非脑电紊乱所致的发作,统称为非癫痫性发作。常见的非癫痫性发作有以下几种,需与癫痫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4.
惊恐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惊恐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及就医行为。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通过面谈逐一填写。结果初次惊恐发作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之间。初次惊恐发作的场所在家发作者40例,占66.7%,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初次治惊恐发作到本院就医期间平均(10.52±12.31)月。来院就医时合并抑郁障碍者20例,占33.3%。临床表现在二个症状上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次惊恐发作场所在家发作者最多,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临床表现在恶心或腹部难受,发热或寒战症状上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血糖致癫痫性发作的临床发作的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0例低血糖致癫痫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其次是胰岛细胞瘤;癫痫性发作形式多样,脑电图典型癫痫波比例小;静脉快速注射高糖可迅速缓解症状,终止癫痫性发作,意识通常多能恢复;非癫痫性持续状态不用抗癫痫治疗。结论低血糖可诱发癫痫性发作,纠正低血糖是终止癫痫性发作的关键;病因治疗预防低血糖癫痫性发作从而防止脑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正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按照发作出现时间划分,可分为早发性癫痫和迟发性癫痫,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的建议,PSE在卒中后至少1周后发生~([1])。PSE严格意义上说,属于症状性癫痫范畴,有明确病因,进一步进行发作类型的鉴别,对于临床合理治疗癫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康  寿广丽  杜双文 《安徽医学》2011,32(8):1091-1093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发作和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322例确诊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7.45%,迟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2.48%,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为2.80%;皮质出血较皮质下出血,再发性脑出血较初发性脑出血更易发生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皮质出血较皮质下出血更易出现迟发性癫痫发作和继发性癫痫。结论皮质出血、再发脑出血与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相关;皮质出血与迟发性癫痫发作和继发性癫痫相关;迟发性癫痫发作与继发性癫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障碍(PD)合并癫痫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癫痫门诊中PD合并癫痫的患者7例,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特征、治疗反应及基础疾病特点.结果:7例患者PD出现平均年龄为12.5岁,多为单侧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发作平均年龄为16.3岁,多半有眼部肌肉、咽喉肌等重要肌肉受累,PD发作者多无脑电图表现,癫痫药物治疗反映良好,而PD对药物治疗反映较差.结论:PD与癫痫可司时出现于同个体中,PD多作为前驱症状首先发作,癫痫症状较PD更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性事件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岁以内低龄儿童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由两名神经内科医生明确诊断。总结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视频脑电图的特征。结果 共433例视频脑电图记录到非癫痫性发作,其中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398例(91.9%),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35例(8.1%)。24例患儿检测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占5.5%(24/433),以Rolandic区放电15例(3.5%)最为常见。运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共392例(90.5%);非运动性发作共41例(9.5%)。非癫痫性发作中,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男性多于女性,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女性多于男性,组间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3,P<0.001)。1~3岁组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占比显著高于0~1岁组(χ2=8.713,P=0.003),但与3~6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53,P=0.022)。结论 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脑电图多为正常,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率低,无发作期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可作为诊断参考。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临床特征复杂多样,以生理性非癫痫发作为主,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以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1~3岁儿童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相对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