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在并发肩-手综合征时,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陶文彪 《吉林医学》2012,(10):2060-206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及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83例SHS患者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康复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主动-被动运动训练法、冷-温水交替浸泡法及针灸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康复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3.68%。康复组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悬吊循经弹拨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悬吊循经弹拨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次/d,5 d为1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8个疗程后,应用肩手综合征(SHS)评估量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治疗效果和统计分析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6.96%,对照组有效率78.26%,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HS、FM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循经弹拨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运动康复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疼痛和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0例脑卒中SHS患者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应用针刺联合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时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水肿程度、上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UE)、运动效能测试-患手使用量(MAL-AOU)、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简表(WHO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PPI、PRI评分、水肿程度均下降,观察组患者VAS、PPI、PRI评分、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UE、MAL-AOU、ADL、WHOQO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患者FMA-UE、MAL-AOU、ADL、WHOQOL评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运动康复明显减轻脑卒中SHS患者上肢疼痛和手水肿,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手使用频率等综合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肩手综合征(SHS)发生率于治疗前及治疗30、60d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60d后两组比较,康复组FMA及BI评分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1),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卡方检验发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与ADI的提高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能提高ADI能力、减少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早期综合康复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琴  鱼东海 《农垦医学》2007,29(4):281-28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肩-手综合症、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以预防肩-手综合症的发生.治疗3月后评价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及ADL评分评定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论: ①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可大大降低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率.②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运动功能均有很大的恢复.③患者家属的参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果: 早期康复干预可预防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症的发生;尽早综合康复可减轻肩-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深层肌肉刺激(DMS)联合肌内效贴(KT)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患者上肢局部肿胀、疼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SHS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DMS联合KT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对患侧上肢进行综合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上肢疼痛,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SHSS中的水肿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FMA-U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试验组感觉及肩部外展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试验组水肿评分及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 DMS联合KT对于SHS患者上肢水肿、疼痛改善获益更佳,但对于患者感觉、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常规康复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加用间歇性气压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对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随机分为银质针治疗组40例及体针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采用非双盲法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P<0.01)。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明显提高(P<0.01)。结论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并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0.
乔秀颀  丁潇 《广西医学》2020,(11):1463-1466
目的观察改良中药溻渍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溻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39/51),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肿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改良中药溻渍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患肢的疼痛和肿胀程度,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肩三针穴位注射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前后比较,2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疼痛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肩三针穴位注射与关节松动术结合治疗,可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配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2月5月就诊的64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ET技术进行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进行上肢FMA、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MA、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观察组FMA、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T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作业疗法。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和目测类比(visual scale,VAS)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为85.71%,对照组为61.90%,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伴有不同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损伤的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调查随访,采用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SHS的诊断标准[1]筛选并发肩手综合征者,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31例(34.1%),肌力Ⅰ~Ⅱ级14例,Ⅲ~Ⅳ级13例,Ⅴ~Ⅵ级43例;肌张力减退13例,正常3例,Ⅰ~Ⅱ级4例,Ⅲ~Ⅳ级11例;肩关节脱位20例。非SHS组肌力Ⅰ~Ⅱ级15例,Ⅲ~Ⅳ级21例,Ⅴ~Ⅵ级24例;肌力减退11例,正常16例,Ⅰ~Ⅱ级24例,Ⅲ~Ⅳ级9例;肩关节脱位12例。结论:脑卒中后合并肩关节半脱位、肌力明显减退、有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减退或肌张力异常增高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予以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的肢体感觉、水肿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S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关节肿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98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手肿胀评定、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膀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与对照组的7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循证改良的个体化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常规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综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改良的个体化综合康复干预。康复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HS症状改善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康复训练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 (GQOL-74)]。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自主神经、感觉评分和SHSS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综合康复组患者的上述各项评分分别为(1.98±0.36)分、(0.71±0.12)分、(1.67±0.12)分、(4.36±0.22)分,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的(2.67±0.41)分、(0.98±0.14)分、(2.21±0.15)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肩三针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肩三针结合康复组(治疗组)、康复组(对照组)各32例。采用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28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肩三针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康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症状,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1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护理1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以Fugl-Meyer(FMA)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疼痛及肿胀症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开辟治疗新路径。方法:收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90例,采用SPSS 20.0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巨刺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穴位;单纯康复组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巨刺康复组在单纯康复组治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针刺健侧穴位。疗效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巨刺康复组显效率达到50.0%,而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分别为26.7%与1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巨刺康复组VAS评分均较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低,而FMA评分均较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SHS分期(Ⅰ、Ⅱ期)中,巨刺康复组疗效均优于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处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还是Ⅱ期,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均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肢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