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儿童腹腔镜手术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方法 1~3岁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每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T0)、气腹5min(T1)、气腹30min(T2)、气腹结束后30min(T3)及气腹结束后24h(T4)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8及IL-10浓度.结果 两组IL-6水平T1、T2、T3时升高,T4时开始下降,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组血浆IL-8在T1~T4各时点升高,于T3达最高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EA组T1~T4各时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0水平在T1~T4均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较GA组T1~T4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腹腔镜手术对患儿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种麻醉方式对小儿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效调控腹腔镜手术患儿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麻醉方式.方法 1~3岁ASA Ⅰ-Ⅱ腹腔镜手术患儿40例,按随机数宁表法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各20例.术中监测HR、MAP、SpO2、PrrCO2、并于麻醉前5 min(T0)、气腹前5 min(T1)、气腹开始后5 min(T2)、气腹开始后30 min(T3)、气腹结束后30min(T4)及气腹结束后24 h(T5),抽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IL-6及IL-10浓度.结果 ①与T0比较全麻组HR、MAP在T2、T3、T4时显著升高;GEA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9,t=10.349,t=13.632,t=10.051,P<0.01).② E、NE均随手术进行逐渐升高,T5时E仍高于T0时,GEA组NET5时已明显下降.GEA组在T2、T3、T4、T5各时点E和NE含量均明显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IL-6水平与T0时比较,T2、T3、T4时升高,T5时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10随手术时间升高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EA组较GA组T3~T5时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可致明显的应激反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较全麻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患儿苏醒快且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程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文  夏迎静  杨明文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2):4114-4119
背景 目前喉罩全麻是小儿斜疝手术最主要的麻醉方式,但由于手术刺激、麻醉操作及吸入性麻醉药物、术后疼痛等诸多原因会造成患儿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全麻无法有效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骶管阻滞能够阻断手术部位传入神经冲动,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更好地维护小儿免疫功能稳态;腹横肌(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也被证实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且可以显著降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但目前两种复合麻醉手段在小儿斜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较少。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或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腹腔镜下斜疝手术患儿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斜疝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0例,仅行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B组(30例,行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C组(30例,行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记录3组患儿喉罩放置前(T0)、建立气腹后即刻(T1)、拔除喉罩后5 min(T2)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COR)及血糖(GLU),记录术前,术后2、12、24 h时CD3+、CD4+、CD8+、CD4+/CD8+,以及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PAED)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低于A组,SpO2高于A组(P<0.05)。A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高于T0时,SpO2低于T0时(P<0.05);B组患儿T1、T2时SBP低于T0时,T0时MAP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MAP低于T2时(P<0.05);C组患儿T1、T2时SBP低于T0时,T0时MAP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MAP低于T2时,T0时HR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HR低于T2时,T1时SpO2低于T0、T2时(P<0.05)。3组患儿T1、T2时NA、COR、GL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儿T1、T2时NA、COR、GLU高于B、C组,B组患儿T1、T2时NA、COR、GLU低于C组(P<0.05)。A组患儿T1、T2时NA、COR、GLU高于T0时(P<0.05);B组患儿T1、T2时NA低于T0时、GLU高于T0时(P<0.05);C组患儿T1、T2时COR、GLU高于T0时(P<0.05)。3组患儿术后12 h 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儿术后12 h CD3+、CD4+、CD4+/CD8+低于B组,CD3+、CD4+低于C组(P<0.05)。各组患儿术后12 h、术后24 h CD3+、CD4+、CD4+/CD8+低于术前,术后2 h CD3+低于术前(P<0.05);A组患儿术后2 h CD4+、CD4+/CD8+低于术前(P<0.05)。A组患儿PAED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C组(P<0.05)。结论 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时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较低,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患儿较好的麻醉手段。  相似文献   

4.
田舜 《黑龙江医学》2021,45(8):794-796
目的:探讨I-gel喉罩浅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50例,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I-gel喉罩浅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置入人工髋关节时(T2),拔除气管导管时(T3),入麻醉恢复室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对比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观察时间;对比术后2 h,6 h,12 h,24 h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VAS).结果:B组MAP在T1-T4时与T0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在T1-T4时与T0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在T1-T4时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PACU观察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B组术后2 h,6 h,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I-gel喉罩浅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三种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泽汉  韦克  黄仕英 《右江医学》2006,34(5):465-46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施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15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插管、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的浓度,同时记录以上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与麻醉前比较,A、B两组各观察时点血浆激素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较,A、B两组各时段血浆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组术中各时点MAP、HR的变化均较A、B两组轻且平稳(P<0.01),C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中血糖水平均比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各观察时点A、C两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能较好地抑制胃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围体外循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还原型谷胱甘肽组(glutathionegroup,G组)、依达拉奉组(edaravone group,E组)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麻醉诱导后G组和E组用0.9%盐水50 mL分别加入谷胱甘肽30 mg/kg或依达拉奉1 mg/kg,切皮前泵入一半,余下一半开主动脉前5min加入体外循环机器中。C组用同样体积0.9%盐水同样方法加入。于切皮前(T0)、阻断主动脉30 min(T1)、开放主动脉1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抽血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血浆胞间黏连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的水平,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浆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dismutase,Mn-SOD)的活力,硫代巴比妥法测丙二醛(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A)的含量,用自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含量。结果①3组患者ICAM-1的浓度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G组和E组在T2、T3时明显高于T(0P<0.01);G组和E组在T2、T3时明显低于C组(P<0.05或0.01),G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3组患者cTnI浓度在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G组和E组在T2~T4时明显高于T(0P<0.01);G组和E组在T3~T5时明显低于C组(P<0.01);G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3组患者MDA的浓度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T1~T4时,G组在T2、T3时,E组在T2~T4时明显高于T(0P<0.05或0.01);G组、E组在T2~T4时明显低于C组(P<0.05);G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3组患者Mn-SOD的浓度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在T3时,E组在T3、T4时明显高于T(0P<0.05或0.01);G组在T3时,E组在T3、T4时明显高于C组(P<0.05或0.01);G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依达拉奉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可以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所致的炎症反应,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和全麻组(G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腹建立后30min(T1)、气腹停止后30min(T2)、术后24h(T3)、术后48h(T4)和术后72h(T5)等6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术后第3天行彩超检查双下肢血管,确定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PT于两组各时间点无差异(P>0.05);G组APTT缩短并维持到T4(P<0.05),GE组APTT各时点与T0比较无变化,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Fib和D-D升高,与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液凝固性增高,硬膜外阻滞及镇痛可以抑制其凝血功能增强,从而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鞘内注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体的镇痛效应及检测其血清GFAP水平的意义. 方法 18只雌性SD大鼠(250-300 g)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n=6)、SNI组(S组,n=6)、SNI+抗GFAP组(G组,n=6);其中S组大鼠均建立左后肢保留神经损伤性(spared nerve injury,SNI)神经病理性痛模型,G组大鼠在建立SNI模型的同时鞘内注射GFAP抗体10 mg/kg.分别于SNI术前(T0)、术后1-6周(T1-T6)测定各组术侧后爪50%机械缩爪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采用ELISA法检测各时点三组血清GFAP(sGFAP)、IL-1β(sIL-1β)和脑脊液GFAP(cGFAP)水平. 结果 与T0比较,S组T1-T6时50%MWT降低,sGFAP、sIL-1β和cGFAP的水平均升高,T5时达高峰,T6时开始回降(P<0.05).与T0比较,G组T1-T6时50%MWT降低,T3-T5时sGFAP、sIL-1β和cGFAP水平升高(P<0.05),无高峰现象,并于T6时降至术前水平.C组T1-T6时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组T1-T6时50%MWT降低,sGFAP、sIL-1β和cGFAP的水平均升高,G组T1-T6时50%MWT降低,T3-T5时sGFAP、sIL-1β和cGFAP水平升高(P<0.05).与S组比较,G组T1-T6时50%MWT升高、T3-T6时sGFAP、sIL-1β和cGFAP水平降低(P<0.05). 结论 鞘内注射GFAP抗体通过下调脊髓中的GFAP可明显缓解疼痛,通过检测血清中的GFAP水平可对痛觉异常进行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对子宫全切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麻下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ASA分级1~2级,随机分为观察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1 mg/Kg。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术毕(T2)和术后24 h(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分别抽取肘静脉血2 mL,检测血浆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结果:两组患者MAP、HR在T1~T3时与T0时比较均没有明显升高(P>0.05),F组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Cor、IL-6含量在T1~T3时与T0时比较没有明显升高(P>0.05),而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能降低腹式子宫全切术中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围术期心理干预减轻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导尿管源性躁动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行全麻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男性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组(C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围术期心理干预组(G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围术期心理干预组(LG组),每组30例。导尿术均在全麻诱导后进行,C组常规导尿,L组导尿管前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5.0 g辅助导尿,G组常规导尿并对患者行心理干预,LG组导尿管前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5.0 g辅助导尿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即刻(T1)、拔出气管导管后5 min(T5)以及30 min(T30)时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_2数值。拔除气管导管后,对患者进行导尿管源性躁动评分并比较。结果 4组患者HR和MAP比较,T0和T1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5和T30时L组、G组、LG组均明显下降,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与G组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各时点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L组、G组和LG组导尿管源性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656、11. 359、25.128,均P<0.01);L组与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和G组比较,LG组导尿管源性躁动发生率显著下降(χ~2=12.025、16.008,均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围术期心理干预可有效维持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男性患者导尿管源性躁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血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组(B组),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入室后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MAP和HR。A组穿刺点选择L2~3,穿刺成功后先注入2%利多卡因3~5ml作为试验量,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5%罗呱卡因5~8ml,调节麻醉平面不超过T10。B组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丙泊酚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用七氟烷、维库溴铵。C组麻醉诱导前行腰丛神经阻滞,注射0.375%甲磺酸罗呱卡因20~30ml,然后进行全麻诱导。各组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前1min(T1)、扩髓时(T2)、骨水泥灌注后(T3)、术毕(T4)经非输液前臂静脉采血标本,测定血糖(GLU)及血清皮质醇浓度(COR)。同时在各时点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与T0时比较,A、B两组T1时MAP、HR显著下降(P<0.05);组间相比,B组T2时MAP、HR高于A、C组(P<0.05)。B组术后各时间点GLU、COR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A、C组。A组T2的PaO2低于T0(P<0.05)。A组T2、T3的PaCO2显著升高,且高于B、C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腰丛阻滞既可有效的进行呼吸管理,又能调控应激反应,患者循环影响轻微,是值得推荐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上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 -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帕瑞昔布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均采用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组在手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在手术前15 min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术前(T0)、麻醉后切皮(T1)、术中探查(T2)及缝合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MAP、HR、Cor、IL-6及VAS较T0时均有升高(P<0.05);C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的MAP、HR、Cor、IL-6及VAS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上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并通过抑制促炎因子IL-6及皮质醇的产生,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3.
章蔚  疏树华  方才  邵春晓 《安徽医学》2011,32(12):2006-2009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6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n=25)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n=21)两组.E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给予1%利多卡因+ 0.375%罗哌卡因10~14 ml;N组行神经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11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喉罩全麻,B组患者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监测指标、术后疼痛、舒适度、镇静、炎性指标、丙泊酚维持药量与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B组患者T2、T3与T4时期的SBP与MAP水平组间比较均低于A组,T3与T4时期的HR水平低于A组;术后24h与48h的VAS评分组间比较低于A组,BCS评分与RSS评分高于A组;12h、24h与48h的CRP水平低于A组;8h、2h、24h与48h的IL-6水平低于A组;丙泊酚维持药量低于A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各药物不良反应率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麻复合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中Cor等应激激素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Ⅰ组),单纯全身麻醉组(Ⅱ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Ⅲ组),每组1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前(T1)、手术45min(T2)、术毕(T3)、术后1d(T4)时测定患者Cor、ACTH、ET、CRP、IL-6和TNF-α、GLU水平。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的Cor、GLU、ACTH和ET在术毕及术后1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Ⅲ组变化不明显。三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性变化,IL-6在手术45min、术毕时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Ⅰ组、Ⅲ组升高较早,在手术开始时即已升高;而Ⅰ、Ⅱ组持续时间长至术后1d。三组患者的CRP术后1d值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单纯硬膜外阻滞或单纯全身麻醉不足以减轻胆囊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更能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高峻岭  朱珩 《医学综述》2008,14(11):1750-1752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锁骨骨折3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身麻醉组(A组),臂丛阻滞麻醉组(B组),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组(C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手术10min(T2)、上钢板时(T3)、缝合时(T4),记录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患者术中不适次数和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和术中不适次数与A、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T1、T2、T3、T4时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C组患者情况相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手术中,麻醉效果接近全身麻醉,但操作简单,麻醉管理方便,更适合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17.
吴述轩  田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01-102,104
目的观察臂丛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上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帕瑞昔布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均采用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组在术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组在术前15 min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术前(T0)、麻醉后切皮(T1)、术中探查(T2)及缝合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MAP、HR、Cor、IL-6及VAS较T0时均有升高,(P〈0.05);C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的MAP、HR、Cor、IL-6及VAS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臂丛麻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上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并通过抑制促炎因子IL-6及皮质醇的产生,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6)。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腰硬外麻醉,观察组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情况。结果 T1、T2、T3、T4时段,观察组MAP及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颈5-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与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5-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与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成功阻滞前(T0)、成功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的心率及血压,测定阻滞成功后的30 min、1 h及4 h的肺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阻滞成功后的30 min、1 h及4 h的FVC与阻滞前FVC之比,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麻醉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血压及FVC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但T 1及T2的心率及血压、各时点FVC%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5-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