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芳  戴蓉  林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48-1149
<正> 在心电图日常的工作中肢体导联连接错误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肢体导联的错接可导致错误的诊断,并带来一些其他的不必要的诊断试验,甚至可使临床做出错误的处理决定。所以正确、快速地判断心电图肢体导联错接,对于提高我们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漏诊率,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住的52例UAP进行同期12导联Holter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壹,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比较12导联Holter对uAP的诊断效能,利用X^2检验进行动态心电图对不同血管危险度检出率的对比分析。结果12导联Holter诊断UAP的敏感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6.5%,83.3%,85.5%.12导联Holter对不同血管病变危险度(低、中、高)的检出率分别是55.56%、92.31%、100%。结论12导联Holter为目前较理想的诊断UAP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耿海先 《中外医疗》2008,27(29):125-125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AHCM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 3例AHCM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明确,3例通过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心电图显示胸导联为主导联上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以V3~6导联常见;ST段压低,压低程度0.5~4mm;R波振幅增高.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左室造影是诊断AHCM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采用单导心电图机,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分别分析ST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T波高尖伴对应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U波倒置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结果:60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其常规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0.1~0.2mV且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1例(1.67%);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0.1~0.2mV且伴有对应导联ST段下移18例(30.0%),且ST—T改变发生的时间为:第一高峰在00:00~08:00,第二高峰在13:00~15:00。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对于诊断变异性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2岁,因心慌、胸闷1小时来院,急诊心电图检查显示:Ⅰ、Ⅱ、avR、av1、avF、V3~V6导联的QRS波群前均未见明显P波,也未见明显F波,而在n、V2导联的QRS波群前似乎可见“P”波,形态尖小,“P”-R间期≥0.12秒,QRS波群为室上性,R—R匀齐,频率136bpm,QRS波群后似乎继有“T”波。考虑到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从V1、V2导联见到“P”波而判断其他导联QRS波群前也是有“P”波的,因而没多加考虑,即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其余改变在这里未详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导联错接对心电图的影响,对其理论进一步做了讨论,从中找出其规律性,用以指导纠正导联错接的图形,并对导联错接容易引起的心电图错误诊断及其鉴别等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心电图HL3、HO和HR3导联对普通心电图单纯Ⅲ导联异常Q波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无下壁心肌梗死、普通心电图上单纯Ⅲ导联Q波的21例患者进行头胸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HL3、HO、HR3及HV3R~HV8R导联无一例出现Q波,HL3、HO和HR3导联QRS波多以R波为主,HV3R~HV8R亦以R波为主,有5例由左向右从rS型演变为R型。结论 头胸导联对单纯Ⅲ导联上的Q波有鉴别诊断意义,是对心电图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检查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12导联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ACS的18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12导联及18导联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导联和18导联ECC与CAG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5%和76%,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导联或18导联ECG对左前降支(LAD)或含有LAD的双支病变诊断与CAG符合率较高;18导联ECG还可明显提高含有冠状动脉旋支(LCX)和右冠(RCA)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在临床中对于怀疑为ACS的患者应常规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可明显提高心电图诊断ACS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断ACS但心电图无明显病理意义的患者更应积极进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9.
唐胜才 《四川医学》1990,11(2):104-106
心电图检查是心血管疾病无创性检查的重要手段。小儿心电图尤其是婴幼儿心电图与成人有很大差别,为了更好掌握小儿心电图检查的理论和实践,现复习文献,综述讨论以下五个问题。小儿心电向量图的特点心电图是心电向量图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要了解小儿心电图特点,首先要了解小儿心电向量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156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均记录18导联心电图(ECG),部分患者行运动心电图检查,继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结果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8.6%;特异性36.1%;假阳性率63.9%;假阴性率19.7%;阳性预测值58.9%;阴性预测值为59.1%。CAG前ECG有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占43.4%(49/113);临床有发作性胸痛,ECG无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显示相应血管有粥样硬化狭窄者40%(17/42);CAG显示3支血管病变,ECG无缺血性改变的占19.4%(7/36)。结论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应重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1.
李双萍  张茂兰  管玲 《甘肃医药》2009,28(5):377-378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技术,也是心脏病的诊治基础,但其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动态心电图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比较79例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QRS波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泉涌  吴海 《华夏医学》2002,15(6):762-763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态的变化。方法:分析4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前,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态及其变化。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q(Q)r型(90.2%),少部分呈QS型(9.8%);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rs(S)型(92.7%),少部分呈QS(7.3%)。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多呈rs(S)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与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5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2组检查结果.结果 12导联阳性诊断率为70.0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诊断率为72.96%,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5,P>0.05).结论 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结果无明显差异,且具有经济实用与操作简单等突出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晋康华 《当代医学》2011,17(29):99-1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对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出现ST抬高并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者42例,对其进行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探讨并总结。结果在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心电图显示下壁心肌梗死25例,占59.5%;前壁心肌梗死17例,占40.5%。2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右冠状动脉闭塞22例,左旋支闭塞3例,左前降支狭窄30%~75%者21例,非梗死区血管狭窄的发生率84%;1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前降支闭塞:15例,右冠状动脉狭窄者〉50%者1o例,左旋支狭窄〉50%者3例,非梗死区血管狭窄的发生率76%。结论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等各项指标来综合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并指导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确定头胸导联心电图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选择我院冠脉造影同时进行头胸导联心电图检查81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51例,阴性30例;51例冠脉造影阳性病例45例头胸导联心电图异常,6例正常,常规导联心电图异常25例,正常16例,30例冠脉造影阴性病人头胸导联心电图异常5例,正常25例,常规导联心电图异常18例,正常12例。结论头胸导联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4例,女2例)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等检查,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胸导联ST段下移,以V2~V5最明显,T波对称性倒置具有TV4≥TV5>TV3的特征,应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以提高诊断率.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ST-T改变的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肌肥厚性心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同时行常规心电图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182例患者,将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敏感性差异显著(P〈0.01)。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更加敏感,是临床诊断冠心病重要的无创性检查之一,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182例患者,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有86例患者显示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96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在冠状动脉狭窄者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63例示ST段压低,23例无ST段压低;9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67例示ST段压低,29例无ST段压低.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食管导联心电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方法应用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记录180例和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记录70例对各类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照分析。结果房室结双径路在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82.22%,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57.14%,P〈0.01;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双极导联食管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1.66%,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0.00%,P〈0.05。结论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高,安全、可靠、实用、能定位,对射频消融术前病例的筛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楚强  田连亮 《中原医刊》2007,34(23):F0003-F000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特点。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左主干病变11例,与同期造影的非左主干病变的152例对比,分析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变化。结果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和其他导联ST段压低导联数≥6个,左主干病变组占90.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测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98.7%。结论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和其他导联ST段压低导联数≥6对左主干病变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