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妊娠相关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定量分析,探讨PAP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ACS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正常对照组21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PAPP-A浓度。结果 三组性别、年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PAPP-A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和对照组(P〈O.05),而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APP-A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0.13,P〉0.05)。结论 PAPP-A增高与斑块的破裂可能相关,预示PAPP-A可以作为不稳定型斑块的早期识别标志物,有助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测定肝脏超声图像肝肾回声比值及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脂肪肝定量评估的临床价值及血生化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同t3血生化检测及肝脏灰阶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轻度脂肪肝组、中.重度脂肪肝组,应用计算机辅助超声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肝肾回声比值和肝脏回声衰减系数。结果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在正常组[0.954±0.103及(1.10±0.71)mmol/L]、轻度脂肪肝组[1.206±0.198及(1.82±0.84)mmoL/L]、中.重度脂肪肝组[1.546±0.400及(2.86±1.75)mmol/L]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回声比值在轻度脂肪肝组(1.350±0.302)、中-重度脂肪肝组(1.628±0.829)与正常组(0.926±0.175)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回声比值、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及TG与糖尿病患者NAFL分度呈正相关(r=0.678,P〈0.001;r=0.788,P〈0.001及r=0.609,P〈0.001)。结论超声肝肾回声比值及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可作为脂肪肝诊断的客观定量指标,可为临床T2DM患者NAFL随诊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简易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伴抑郁25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健  刘萍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4):604-605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情况与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病程长短、类型的关系。【方法】对30例PD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轻度抑郁14例,中度抑郁11例。在不同的因素下进行分析。【结果】性别、年龄与抑郁无关(P〉0.05),PD病情严重者高于病情轻者(P〈0.01),以强直为主的PD较以震颤为主PD抑郁多(P〈0.05),病程〉5年抑郁多见(P〈0.05)。【结论】PD患者多合并抑郁,其病情轻重、病情长短、类型决定着抑郁的程度,对其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MT)在健康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组内的分布特征,探讨适合中国人群的IMT值的分布特征和参考范围。方法北京社区健康居民1256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不同部位IM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MT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组IMT值高于女性组(P〈O.05);同年龄组、同百分位水平男性IMT值高于女性(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等危险因素后,颈总动脉IMT值与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明显相关(r=一0.10,0.23,0.07,P〈0.05);分叉处IMT值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年龄及性别明显相关(r=0.15,一0.10,0.38,0.14,P%0.05),颈内动脉IMT值与年龄、性别、体质量、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相关(r=0.31,0.84,0.17,0.13,0.10,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男、女双侧颈动脉分叉处IMT值一致性良好。结论IMT值在中国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性别间分布有明显差别,确定这一分布特征对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IMT值参考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性别、年龄和体重对外侧半月板切除患者膝关节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患者128例,根据性别、手术时年龄和体重分别分为:男性组,女性组;≤40岁组,〉40岁组;≤75公斤组,〉75公斤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量膝关节周围六个感兴趣区(ROI)骨密度,进行性别、年龄和体重与骨密度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男性ROI的骨密度明显增加,与女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多个ROI骨密度呈下降趋势,与≤40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重对股骨下端外侧髁、胫骨上端外侧软骨下区域骨密度影响较大,〉75公斤组骨密度明显增加,与≤75公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性别与ROI骨密度呈正相关(r=0.040-0.194,P〈0.05);年龄与ROI骨密度亦呈正相关(r=0.039-0.180,P〈0.05或P〈0.01);体重主要与股骨下端外侧髁及胫骨上端内、外侧软骨下的骨密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性别、年龄和体重是外侧半月板切除膝关节周围骨密度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丰  张锐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834-836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使用头孢曲松钠导致胆泥形成及假性胆石症的超声特征及停药后的超声改变。【方法】选取26例使用头孢曲松钠导致胆泥形成及假性胆石症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特征,追踪观察停药后的超声改变。【结果126例胆泥形成及假性胆石症超声表现分为:胆泥形成型、胆囊单发强回声团型、胆囊多发强回声团型及胆总管强回声团型。四型之间患者年龄,胆囊壁厚度、强回声团直径及胆泥形成及假性胆石症发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泥形成型较单发、多发及胆总管强回声团型异常回声消失较早(P〈0.05)。胆泥形成型声影发现率低于多发强回声团型(P〈O.05),其余组声影发现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追踪观察可有效评价成人使用头孢曲松钠导致胆泥形成及假性胆石症。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及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92例T2DM患者的SSR;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湿进行中医证候归类,用5级记分法进行量化评分。结果SSR总体异常率为73.4%(141/192);在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的患者中,SSR异常率分别为71.5%(27/38)和68.8%(11/16);性别、年龄、病程及有无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对SSR异常率无影响(P均〉0.05)。SSR上肢波幅(Amp)与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胆固醇(CHO)呈正相关;下肢潜伏期(Lat)与餐后2h血糖(2hPBG)、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下肢Amp与ApoA1、ApoB、LDL-C和CHO呈正相关(P〈0.05或P〈0.01)。阴虚证、血瘀证出现频率〉50%;〉60岁组阳虚证比例及积分均显著高于≤60岁组(P〈0.05和P〈0.01);病程长者血瘀证、阳虚证积分均显著增高(P均〈0.01);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患者的气虚证和阴虚证积分均显著高于无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者(P均〈0.01);SSR异常组的阴虚证积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SSR的四肢Lat与气虚证积分呈负相关(-0.316〈r值〈-0.157,P〈0.05或P〈0.01);右上肢Amp与阳虚证、血瘀证积分均呈负相关(阳虚证r=-0.207,P=0.006;血瘀证r=-0.162,P=0.032)。结论SSR有助于发现糖尿病的亚临床神经病变,可作为评价T2DM患者早期自主神经及小纤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血糖、血脂和血压可影响SSR参数。DPN患者阳虚、血瘀程度随病程延长和年龄增长渐进加重,气虚、阳虚和血瘀3种证候的病情程度对SSR参数的异常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弹性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按照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刚出现症状的首诊糖尿病患者)27例和B组(病程有一段时间的非首诊糖尿病患者)42例;采集受检者股动脉和腘动脉的二维声像图,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其动脉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B)、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增大指数(Al)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各组下肢血管弹性改变。结果糖尿病A组及B组股动脉、胴动脉的β、Eρ、PWVβ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AC值降低(P〈0.05);糖尿病A组与B组股动脉弹性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腘动脉AC值较A组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弹性大动脉硬化,腘动脉作为肌性动脉也存在动脉硬化,且在临床诊断糖尿病之前,这些血管动脉弹性已经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DFY-Ⅱ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量化诊断方法。方法 采集手术确诊的良恶性乳腺肿瘤各20例的原始超声图像,使用DFY-II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提取两组图像的纹理特征和灰度特征参数,对比分析两组问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超声图像的熵、平均灰度、平均声强、扭曲度、边缘不规则度及纵横比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Y-Ⅱ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可量化乳腺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熵、平均灰度、平均声强、扭曲度、边缘不规则度及纵横比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量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血管重构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评价颈动脉颅外、颅内段血管重构,以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163例中老年患者,检测颈动脉颅外段,根据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A组)51例、负性重构(B组)62例、无重构(C组)50例。观察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斑块类型及声学特征,计算斑块面积(PA)、血管总面积(TVA)、管腔有效面积(LA);并同时行TCD颅内段动脉检测。结果脑梗死发生率的大小依次为A组、B组和c组,各组间比较均P〈0.05;A组不稳定斑块、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发生比高于B组和C组,均P〈0.05,斑块部位TVA与PA呈正相关(r=0.66,P〈0.05);B组斑块部位LA与PA呈负相关(r=-0.48,P〈0.05);斑块回声类型不同,其脑梗死发生率有一定差异,依次表现为低回声脂质斑块大于中等水平回声纤维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和强回声斑块,均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重构类型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血管斑块特征的检测分析,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疾病治疗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患者的应对活动和身心反应,医学应对是影响临床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问卷调查,于2005-01/2006-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完成。 对象: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及门诊随诊的肾移植患者各6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肾移植手术时间≥3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自愿参加调查。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调查者采用统一的解释性语言,指导患者填写下列问卷。①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家庭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医疗费用对家庭的影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肾移植手术时间等。②医学应对问卷:包含面对、回避和屈服3个分量表,各条目按1~4级计分,其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越倾向于采用这种应对方式。 主要观察指标:计算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的医学应对问卷各分量表得分,并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与各分量表得分的相关性。 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在医疗付费方式、医疗费用对家庭的影响以及血液透析/移植时间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液透析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面对、屈服量表得分均低于肾移植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回避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血液透析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量表得分低于常模(P〈0.05),回避、屈服量表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肾移植患者的面对量表得分与常模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回避、屈服量表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④血液透析患者的面对量表得分与性别相关(r=-0.277,P〈0.05);屈服量表得分与家庭收入相关(r=-0.287,P〈0.05)。肾移植患者的面对量表得分与婚姻状态相关(r=0.282,P〈0.05)。结论:治疗方法和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与血液透析患者相比,肾移植患者更多采用面对、屈服的应对方式。血液透析患者的面对得分与其性别相关,屈服得分与家庭收入相关;肾移植患者的面对得分与其婚姻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变化情况及N末端脑钠肽与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89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组(DHF组)26例,收缩性心力衰竭组(SHF组)63例,并以5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观察各组NT—ProBNP浓度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研究心衰患者NT—Pro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关系,比较治疗前后心衰患者NT—ProBNP变化,探讨NT—ProBNP作为心衰预后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DHF组及SHF组中NT—ProBNP对数值依次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HF组NT—ProBNP对数值对数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r=0.426,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r=-0.554,P〉0.05)均无相关性;SHF组NT—ProBNP对数值对数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569,P〈0.05)呈正相关,NT—ProBNP对数值对数值与左室射血分数(r=-0.621,P〈0.05)呈负相关;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各组的NT—ProBNP对数值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T—ProBNP对数值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63,P=0.000,P〈0.05);心衰Ⅲ、IV级组治疗前后NT-ProBNP对数值出现下降,LVEF出现上升,LVEDD出现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T—ProBNP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对病情的预判、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比较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以及与40例正常人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结果。【结果】述情障碍在-l占床治愈前组的发生率为(63.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精神分裂症患者治愈前、后TAs总分及各因子分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患者治愈前TAS总分和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治愈后(P〈0.05),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治愈前组TA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后组TAS总分和外向性思维、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治愈前TAS评分与发病次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453,P〈0.01),与病程、文化、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均存在述情障碍,治愈后述情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股骨大转子区域髂胫束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120例4~68岁健康志愿者的双侧240条股骨大转子区域髂胫束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其成像特征并测量厚度,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股骨大转子区域髂胫束高频超声检查呈细薄的宽阔带状,边界清楚,周边为清晰的线状肌膜高回声,内部呈偏低回声,可见分布均匀的清晰条索状纤维结构。髂胫束厚度为1.6~3.7mm,平均(2.35±0.38)mm,同组左右侧及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侧与左侧及右侧与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632及r=-6.939,P均〈0.01);未成年组髂胫束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641~0.682,P〈0.05),成年组髂胫束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2--0,391,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股骨大转子区域髂胫束的形态、结构及回声特点,确立健康人群股骨大转子区域髂胫束超声诊断标准,以便于识别病变时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牛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造影增强情况,运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存机分析,根据斑块回声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对9例有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造影观察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病理切片行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单克隆抗体以及新生血管标记物Ⅷ因子、PBS缓冲液染色,分析颈动脉斑块造影增强情况与组织病理学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回声斑块造影增强率按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分别为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高回声,其中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组间斑块增强数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回声、等吲声及混合回声与高回声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病理组织学与超声造影结果分析提示,造影剂增强效应较强的斑块在组织学上新生血管形成数量较多,两者呈正相关性(r=0.773,P=0.015)。结论超卢造影可实时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无创性评价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伴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右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接受瓣膜置换的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40例,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10例。术中分别收取左、右心耳组织各约100mg。通过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容量分数(CVF-I,CVF-Ⅲ)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风心病窦性心律组(窦律组)相比,风心病房颤组(房颤组)患者左房内径显著扩大(P〈0.05),左、右心房组织TGF-N的mRNA表达、CVF-I及CVF-I/CVF-Ⅲ比值明显增加(P〈0.05),CVF-Ⅲ变化不明显(P〉0.05)。②窦律组患者左心房与右心房TGF-β1,的mRNA表达、CVF-I及CVF-I/CVF-Ⅲ比值无明显区别(P〉0.05);而房颤组患者左心房较右心房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CVF-I及CVF-I/CVF-Ⅲ比值明显增加(P〈0.05)。③相关分析发现无论在左心房还是右心房,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与心房组织CVF-I呈正相关(左:r=0.786,P〈0.05;右:r=0858,P〈0.05)。结论在风心病慢性房颤过程中,左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及TGF-13,的mRNA表达较右心房更加明显,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增高可能是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评价围手术期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的改变状况。方法检测18例二尖瓣置换术联合三尖瓣置换术或三尖瓣成形术患者(观察组)和15例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对照组)的围手术期心脏常规各项超声指标,同时应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获得右心室的容积和收缩功能指标。结果①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超声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左房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房室大小、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右室舒张末容积、右室收缩末容积、右室射血分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右室射血分数与右室内径呈负相关性(r=-0.37,P〈0.05),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0.45。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可快速、准确观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右室容积及功能变化,为临床无创性评估右心室功能以及指导治疗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脑内多个结构的T2*值,定量分析PD患者T2*值的变化规律,探讨PD早期诊断的线索。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4例原发性单侧症状PD患者组及2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序列及SWI序列的扫描。经后处理在T2*图上分别手动测量双侧黑质致密带、黑质网状带、红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丘脑和额叶白质区的T2*值,并将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PD组症状同侧与正常对照组同侧在黑质致密部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黑质网状部、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丘脑和额叶白质区的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D组症状同侧与正常对照组对侧在黑质致密部的T2*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黑质网状部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丘脑和额叶白质区的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D组症状对侧与正常对照组对侧在黑质致密部、红核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丘脑和额叶白质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PD组症状对侧与正常对照组同侧各兴趣区的T2*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在原发性单侧症状PD的亚临床期就有铁的异常沉积;②PD铁异常沉积的部位包括黑质致密部、黑质网状部、红核,与苍白球、壳核、丘脑和尾状核无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可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对百草枯的摄取。造成百草枯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帕金森病的黑质纹状体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其产生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观察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帕金森病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以腹腔注射百草枯10mg/kg为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小鼠行为活动改变。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组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小鼠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mac-1蛋白表达,同时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两组小鼠黑质部位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性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小鼠自发行为活动较对照组减少(P〈0.05)。高效液相法检测模型组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及酪氨酸羟化酶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ac-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性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提示中脑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致使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及抗氧化保护作用减弱可能是引起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15)在体检健康者、高血压病非左室肥厚和左室肥厚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压变异性和血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8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左心室质量指数分为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NI,VH)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LVH)38例。以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受试者血清GDF-15浓度、动态血压数据以及相关脂质代谢指标。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病患者GDF_15与血压变异性和血脂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1)GDF_15在对照组、NLVH组和LVH组中的浓度逐渐升高,且两两组间差异,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2)三个组别各个时段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BPV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VH组〉NLVH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三个组间的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O.01或P%0.05),其中TG水平为LVH〉NI。VH〉对照组(P〈0.01或P%0.05),HDLc水平为对照组〉NLVH〉LVH(P〈0.01或P%0.05)。(4)GDF-15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r=0.437,P〈0.01)、左室后壁厚度(PWT)(r=0.412,P%0.01)、白昼收缩压标准差(r=0.248,P=0.037)、24小时收缩标准差(24hSsD)(r-0.284P=0.019)、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r=0.372,P%0.01),甘油三酯(TG)(r=0.263,P=0.021)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397,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生长分化因子-15可能参与高血压患者早期的左室重构,并与部分血压变异和血脂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