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本文39例重症脑出血碎吸引流术后死亡的原因探讨,以利于今后重症脑出血进行有效、及时、合理地抢救,以降低死亡丰。方法:回顾分析39例死亡病例的治疗方法,抢救措施等。结果:39例死亡患者,其中30例在入院24小时内死亡,3例在48小时内死亡,2例在72小时内死亡,4例放弃治疗回家后死亡。结论:重症脑出血的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致死率高。39例患者碎吸引流术后的死亡与血压的急剧升高,出血量大,出血部位,严重的合并症、再出血的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108例临床及CT表现与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108例脑出血的临床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旨在加强对脑出血各种员害的认识。方法:对108例脑出血症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及其严重并发症与近期预后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急性期病死率24.07%,存活率68.52%,血肿破入脑室者病死率47.6%,合并肺部感染者病死率54.54%,出现应激性溃疡者病死率87.5%。结论:脑出血预后主要取决于血肿部位、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及有无严重并发症。出血量大、脑干小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时预后极差,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预后更差,基底节及脑叶、丘脑出血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33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入院时的意识状态、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并发症、入院24 h内的最高体温、血压等危险因素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70岁,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吸烟史、脑出血部位在丘脑,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血压>180 mm Hg(1 mm Hg=0.133 k Pa)的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干预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能降低死亡风险,应提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微创置管吸引术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6例患者均接受颅内血肿微创置管术,一次置管成功率100%,术后成功引流41例(占89.15%),死亡5例(占10.85%),再出血2例(占3.99%),并发症3例(占6.86%),术后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此护理方法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发生后对心电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6例脑出血患者均在24小时内做心电图(ECG)检查,对心电图异常的病例进行分析及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126例中ECG异常者97例,异常率76.98%。ECG异常者死亡15例(15.46%),ECG正常者无一例死亡。两组比较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可引起ECG异常改变,且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患者年龄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ECG改变对于判断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7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既往史、出血量及出血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死亡原因及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 50岁以下及7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较高,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对脑出血预后影响较大,急性期血压居高不下者预后差,意识状态、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影响患者预后。结论脑出血死亡与多因素有关,相关因素尽早干预将有可能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均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46例患者,除3例死亡外,随访3~12个月,Ⅰ级正常工作生活8例,占18.6%;Ⅱ级生活基本自理16例,37.2%;Ⅲ级生活部分自理12例,占25.5%;Ⅳ生活不能自理5例,占11.6%;Ⅴ级植物生存2例,占4.6%。结论采用显微技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47-48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206例脑出血患者,对其入院后24h内、1周内、2周内作头颅CT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为19.42%,发生时间在24h内者占57.50%。继续出血与既往史、长期饮酒和服用阿司匹林有关,而与血压及发病年龄无关。出血部位以丘脑多见。继续出血患者死亡率高。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脑出血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量、出血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220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和正常组各110例。根据脑CT检查及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检测2组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和昏迷情况。结果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患者脑出血量和丘脑出血所占比例远高于正常组, Glasgow昏迷评分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伴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具有脑出血量多、出血部位多见于丘脑,Glasgow昏迷评分低、意识障碍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40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死亡的原因。结果4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中死亡原因:脑出血13例(占32.5%);心血管疾病9例(占22.5%);感染8例(占20%);恶性肿瘤5例(占12.5%);恶液质4例(占10%);消化道出血1例(占2.5%);≥60岁组死亡31例(77.5%);<60岁死亡9例(22.5%。结论脑出血、心血管疾病、严重感染是维持性血透患者三大死亡原因,死亡病例中以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为主,死亡的主要原发病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8例,并发肺炎10例,并发褥疮5例,并发泌尿系统感染10例,并发急性肾损伤10例,再出血8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9例。经治疗本组并发症痊愈55例;死亡5例,死亡率8%。死亡原因:1例低血压、休克导致多脏器衰减;3例开颅手术仍控制不良导致呼吸衰减死亡;急性肾损伤1例经治疗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虽然并发症较低,但对年龄较大、出血量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较低、出血部位重要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积极防止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赵萍  李新蓉 《贵州医药》1998,22(1):78-79
随着脑出血内外科治疗的进展,其预后已有明显的改善,但死亡率仍为所有疾病之首。长期大量饮酒作为脑出血的重要诱发因素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将36例与饮酒有关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至一般资料:均为男性患者,年龄58-72岁。其中60-7O岁34例,占94%。饮酒史最长4O年,最短16年,每日饮白酒量最少25Og,最多7509,有空腹饮酒习惯13人。36例患者均为自发性脑出血而除外其它类型脑出血。发病前均无高血压病史,其中11人人院时血压升高,给甘露醇治疗5-7天后血压正常。1.2临床症状及体征:急性起病,发病前2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预后与临床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本组99例患者,基本治愈30例,好转59例,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死亡10例.结论 脑出血死亡率高,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全身情况;有效防治高血压及其他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提高脑出血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或亚急性期自发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症,病情凶险,为了提高患者治率,降低其死亡率,我科采用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本病50例,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均获得满意疗效,使本病死亡率及致残率降至32.5%,效果显著,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59.4岁,既往高血压病史者36例,患者从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为12h,最长5d。临床症状:本组5例神志清楚,余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深昏迷7例,中度昏迷16例,嗜睡17例,并发头痛3例,发热18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腹泻4例,死亡3例,脑死亡2例,偏瘫8例。存活率占90%,死亡率占7.5%,死亡与致残率共占32.5%。2术前护理2.1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发展快,手术最佳时机一般为发病后24h,入院后再出血和脑疝是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的护理体会:2.1.1首先严密观察血压每30min测血压1次,若发现血压高于入院时基础血压,双侧瞳孔也大于入院时,提示有再出血。2.1.2头痛的观察若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单侧瞳孔大于对侧1mm以上,且伴烦躁不安及剧烈头痛时,则提示脑疝形成。2.1.3反射性瞳孔缩小系脑出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2009年转入 ICU 的105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术前做好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预防误吸的宣教、进行有效呼吸训练及咳嗽指导,术后采用加强麻醉后护理、观察异常呼吸、改善体位、控制疼痛、促进有效呼吸和咳嗽。观察患者围术期的危险因素和患者转归。结果患者危险因素有:(1)高龄:本组患者60岁以上老年人51例,占48.6%;(2)卧床:本组105例患者卧床时间4~187 d,平均11.3 d,并发症发生时间在卧床后3~15 d;(3)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本组25例伴有肺部疾患,占23.8%;(4)手术及麻醉:本组105例中,手术88例,其中67例接受全身麻醉。经过针对性的系统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术后采取呼吸系统评估、体位、预防误吸、呼吸功能训练、疼痛护理等措施对预防或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入我院进行了气管切开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瞳孔和意识、控制患者的血压、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呼吸系统护理、消化系统的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护理等一系列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治愈30例,死亡10例。死亡患者中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应激性溃疡1例,死于肺炎呼吸衰竭患者8例。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瞳孔和意识、控制患者的血压、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呼吸系统护理、消化系统的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护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与病死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因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与结果:通过135例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合并脑心综合征65例(脑出血41例,脑梗塞24例)共死亡23例(脑出血21例,占63.1%脑梗塞2例,占36.9%,P〈0.001),其中合并及心综合征20例(91.3%)无脑心综合征3例(8.7%,P〈0.001),结论:急性因管病病死率不仅与病变部位,性质,出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中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诊断要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2例老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昏迷的主要病因: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昏迷38例,占46.3%。脑出血占28.0%,脑梗死占13.4%,癫痫占4.9%。②急性中毒引起的昏迷:镇静剂中毒占7.3%;③肺性脑病引起的昏迷占12.2%;④内分泌紊乱占20.7%。其中抢救成功75例,成功率为91.5%,7例死亡,占8.5%,死亡病因为脑出血、脑梗死。结论急诊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复杂,且死亡风险高,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热与某些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脑出血患发热与某些因素的关系,对改善脑出血发热病例的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对92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患发热与年龄、出自部位、意识状态、发热时间、持续时间、发热原因、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发热病例中,老年组58例(63%)。体温在38℃-40℃以上66例(71.7%)。62例有意识障碍(67.3%)。体温在38℃-40℃以上67例(72.8%)在48小时内出现发热,小于38℃大多在72小时后出现发热。体温大多持续一周左右(81.7%)。发热原因大多以感染为主(88%),死亡49例(53.2%),老年组占死亡病例的69%,死亡病例体温均在38℃以上,死亡病例中36例在一周内死亡。结论 脑出血患发热和发热程度与年龄、意识状态、发热时间、 预后越差。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血压、管理好呼吸道、加强脑保护,对改善脑出血发热病例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着积极的意义,老年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65例住院患者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两周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2003年2月至2008年5月我院6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入院24h内最高体温、入院时意识状态等因素对急性期两周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65例患者中两周内死亡12例,病死率为18.5%(12/6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量、入院时最高体温、入院时意识状态为脑出血患者两周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24h内最高体温与入院时意识状态可能是脑出血急性期两周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