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载,99年9月,江苏扬子市一个叫李伟的少年用斧子劈死了自己的生身父亲,在社会上引起震撼。那天李伟逃学在家,被父亲发现,逼他做作业、上学,听候老师处分。李伟越想越气。第二天早晨5时许,父亲给儿子准备早饭时,李伟将平时用来剁排骨的斧头拿出来,轻手轻脚走到父亲后面,对准其头部左侧连续砍了五斧头,直至鲜血流干而死。  相似文献   

2.
孩子违反了道德行为准则或父母要求时,往往会受到惩罚。家长对孩子的斥责和惩罚,目的是要把孩子的错误言行与不愉快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阻止他们重犯错误。 惩罚有多种形式。打、骂、批评、暂时孤立、中止幼儿喜爱的活动等等,都能起到惩罚的作用。惩罚孩子不可能说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不好,关键是用得妥当、及时。因此,了解每种惩罚方式带来的后果,遵循惩罚的原则,掌握好惩罚的尺度,就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不知道为何,这段时间,一向乖顺的儿子居然动不动就发脾气,一丁点小事儿不顺心,或者别人说的哪句话不中听,哪十白是作业不会做,他都会大发一通脾气。开始时我还耐心地劝他,可就是不管用,次数多了,我很生气,一看到他发脾气,就忍不住教训他,以家长的威严恐吓他,让他停下来。  相似文献   

4.
女儿升小学后,我经常在接她放学的时候和几位同年级孩子的家长聊天。每一次我们聊着聊着,总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抱怨起自家孩子的诸多缺点。然而,有一次当我们说着相同的抱怨时,一直在边上听着的一位爷爷辈的老人突然笑了,他说:“你们啊,与其每天在这抱怨,还不如干脆送孩子们几分‘舍得’呢。”  相似文献   

5.
当孩子长到10~12岁时,总有那么几年是“混沌期”,也就是俗话说的“半大小子,气死老子”。特别是男孩子,常有“恶作剧”的行为发生,他可能会把烟卷拧碎放入鱼缸,也可能在小狗的尾巴上拴上一卷报纸点燃,还可能…… 那么,家长如何解决这恼人的问题呢? 首先,找一找深层原因。孩子搞“恶作剧”,多是在烦躁、孤独无聊时,也有的是对家长进行报复,在他被家长误解、冷落、打骂之后发生的。对于这种原因的恶作剧,  相似文献   

6.
翟杰 《心理与健康》2008,(12):25-25
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天早晨都要到外面的小摊上吃早餐,经常会和一对母子不期而遇,又因为经常坐在一张桌子上,虽然没有说过一句话,但也算是“熟人”了。她的儿子刚上小学,大约六七岁的样子。我注意到,儿子吃饭时,母亲都要把汤从一个碗倒进另一个碗里,让热气从中散去,如此反复,儿子端起碗来,便能大喝几口。这时,母亲拿起筷子,对着包子吹几口气,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确实是这样。每个孩子的心理成长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当一个小生命诞生后,最需要的是家长无条件的关注和接纳,孩子从这里感受到父母的爱,与父母产生情感的连接。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有两件事是最难的.一是把别人口袋里面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对于后者我是深有体会,这在我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一则故事给人启迪。一位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正式上岗那天,给第一位顾客理发后,顾客嫌“头发留得太长”。师傅解释:头发长显得含蓄,这叫深藏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后,顾客嫌“头发剪得太短”。师傅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后,顾客嫌“时间太长”。师傅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是很必要的。顾客听罢满  相似文献   

10.
已过古稀之年的退休工程师孙总出现了便秘,还发现带有浓黏液的血便。他一星期好几次跑医院检查,医生为他作了直肠镜检并作了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是一般的肠息肉,并成功地进行了手术。但孙总怀疑自己患的是直肠癌,虽经家人和医生多方解释,仍然消除不了他的疑虑。以至偶尔出现便秘,便马上联想到直肠癌。  相似文献   

11.
每进古刹庙宇,总可见一尊弥勒佛盘膝北向而坐。我非佛教徒,谈弥勒佛做什么呢?就是因为他面呈慈祥欢乐的笑容,是那种出于内心的欢乐;另外,他又有个大肚子。俗话说“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把弥勒佛的两个特点联系起来,就是因为他能容难容之事,所以欢娱,笑口常开。容难容之事,就颇值得我们思考。这种难容之事,多半是那些使你不愉快,或是不尊重你、妨碍你的事。如果你对这类事斤斤计较、  相似文献   

12.
“……抱歉,打扰您了。离毕业只剩下半年的我,现在遇上一件很头痛的事,想请您帮个忙。家庭战争,我已无法回避,真想去遥远的沙漠看看‘哭泣的骆驼’。我命苦,又无能为力,我想对父母倾诉,但可以想见,未曾开口便会泪如雨下。我愁眉不展,以泪洗面,度日如年……。” 这是一位女孩的来信,暂且称她“梅”吧。看过信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可以想象到一个处于如此境况的女孩  相似文献   

13.
事件陈述:这几天,杨文秀的心里颇不宁静,她很纳闷,自己和丈夫费尽周折地托人情、找关系,交纳了4000元的择校费,好不容易才把儿子送进了当地最好的中学,他为何闷闷不乐,整天像个霜打的茄子?  相似文献   

14.
15.
在亲子关系的问题中,不少家长希望改善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比如:学习困难、上网成瘾、与父母关系紧张、不良习惯、暴力倾向等。在探究和解决孩子问题时,成因总是会追寻到其父母亲或家庭其他养育者身上。  相似文献   

16.
刘萍 《心理与健康》2004,(11):12-13
近日,两个朋友与我聊天时分别谈到在教育孩子中的烦恼。 朋友小鲁是五岁女孩晓晓的妈妈。再过一年,晓晓就要上小学了,小鲁计划用一年的时间为女儿上学作准备:教她认字和算术。朋友要求女儿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每天要认生字五个、做算术题五道,如不完成任务就不准玩,不准看电视,不  相似文献   

17.
眼下,家长陪读已经成了学生接受校外教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那些想快速提高孩子成绩的家长们,似乎成了这场教育博弈中最大的赢家和受惠者。一些家长对陪读趋之若鹜,甚至做起专职陪读员,似乎一“陪”就灵。陪读,真的利大于弊吗?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类的任何主流社会都不认同攻击性行为,因此,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本质上应是社会适应不良的表现,由于它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影响孩子社会化过程的发育,最终也就影响到孩子的生存质量。而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与家庭教育存在千丝万缕的复杂关  相似文献   

19.
人到晚年,岳母膝下突然间多了一个“孩子”。谁?连环画!岳母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也就是我的爱人。可是进入晚年后,膝下突然又多了一个“孩子”——她把自己收藏的连环画(小人书)视为“孩子”,倍加呵护。那份痴迷、那份珍爱,看了让人油然想到“舔犊情深”这句成语。  相似文献   

20.
林媛 《心理与健康》2011,(11):61-61
一次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有一个大龄剩女,乐嘉略带同情地问她:“剩女的感觉是不是很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