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脑卒中对心理状态影响及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22例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心理评估(SCL-90)症状量表及脑卒中功能缺损疗效评价对照。结果22例中17例有心理障碍,占76%,经治疗后心理障碍明显改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除给予必须常规治疗外,还需要重视心理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近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的早期治疗对近期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1个月内出现抑郁患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重度抑郁加心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单盲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的各种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患抑郁状态改善明显,其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近期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提高患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 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并观察PSD(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SD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对符合CCMD-Ⅱ-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诊断的脑卒中患评定抑郁和认知障碍。入选41例患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期间两组患均给予帕罗西汀20mg每晨口服。实验组患采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实验组临床痊愈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但实验组SDS评分治愈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对PSD患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
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分析抗抑郁剂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制(PSD)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PSD患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在神经内科治疗脑卒中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治疗组加服帕罗西汀20mg/dg8周。结果:治疗前、治疗4周组间评分无显差异,治疗8周组间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显下降(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PSD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耐受性好,并能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并观察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功能训练的疗效。方法将80例伴有心理障碍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愉快因子刺激疗法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情绪状态(HAMD)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16周治疗后,2组情绪状态(HAMD)评分和(FIM)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佃〈0.011。结论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可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心理状态,愉快因子刺激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孙波  常俊玲 《现代康复》2000,4(1):36-37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每组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但心理组同时强调心理康复治疗。然后进行两组治疗前后的指标评定。结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的恢复心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指数积分心理组下降。结论:心理康复治疗对偏瘫患的恢复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治疗对颌面部畸形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玉萍  马骏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426-2427
目的:探讨颌面部畸形患的心理障碍程度及对康复和以后生活的影响,并探索有效的心理康复方法。方法:选择因各种烧伤所致颌面部畸形患28例,调查分析其各个治疗阶段的心理状况,并实施心理干预,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此类患在经过一系列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各因素均有明显好转,有的疗效显,结果几乎正常。结论:颌面部畸形患的心理障碍较严重,在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后,效果显。  相似文献   

8.
李咏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52-2953
目的:观察感受式音乐治疗对不同化程度脑卒中后抑郁患康复的疗效。方法:12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依患目前的化程度分为4组,A组33例具有大学以上化程度。B组30例具有初高中化程度。C组30例具有初中以下化程度。3组均在常规治疗和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感受式音乐治疗。另设常规护理组(对照组)30例作为对照。结果:A、B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汉密顿量表评分(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均明显低于C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感受式音乐治疗对不同化程度脑卒中后抑郁患康复的疗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结果: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导致的心理应激和焦虑紧张情绪,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治疗中,单纯药物治疗,不能完全缓解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障碍,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和进行心理干预才是综合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提高患的心理应激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方法,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前后,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有利于患心理应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至关重要,尤其要采用以心理护理为前提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喜荣  张雯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49-164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住院脑卒中患74例,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入院和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显(P<0.001)。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的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12.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老年脑卒中患62例,康复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功能。结果:初次评测的各主要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10);末次评测:Fugl-Meyer测评(FMA)上肢、FMA下肢和反应运动功能(FIM运动)等项目,两组间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的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琴  郎然 《现代康复》1998,2(8):831-831
中青年脑卒中是脑卒中较为特殊的类型,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报道25例中青年脑卒中患心理障碍的康复治疗情况,对患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程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理调整对中老年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丽珍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01-2301
针对中老年脑卒中患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理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指导家属配合心理调整,纠正不良情绪。经心理调整后。15例中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康复主动性增强,配合其他康复治疗后,身心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对98例患进行4阶段5周的康复护理程序及随访。结果:98例患均顺利完成康复护理程序。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同对照组比均有显提高(P<0.01)。结论:在脑卒中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程序能促进脑卒中患各项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对急性脑卒中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常规治疗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人住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和干预组(n=30)。常规组局限于药物治疗,仅为临床医师查房时口头叮嘱其自行活动,或家属自行帮其活动。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脑梗死患者在人院后〈1周内,脑出血患者在人院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包括患肢康复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针灸)及心理疏导等。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评估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前后干预组患者通过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训练后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通过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并发抑郁症的护理。方法:总结脑卒中并发抑郁症192例的护理经验,其中轻度抑郁状态42例,中度145例,重度5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心理 治疗及社会支持等措施。结果:治疗护理4周,治愈36例,显好转79例,好转30例,无效47例,有效率75.52%,结论:针对脑卒中患不同程度的抑郁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及时调节患的心理状态,能治愈脑卒中患并发的抑郁症。  相似文献   

18.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贺亮  王禾 《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14-1315
初探慢性前列腺炎(CP)患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2例正常人及74例CP患在治疗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关系。结果 患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与病程、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结论 正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CP患的生存质量;患的心理状况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愈后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康复的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观察,门诊复查,信访与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分析近十年来特重烧伤愈后病人26例的心理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特重烧伤愈后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心理障碍,经过正确的心理指导,多数病人能克服原有的心理障碍,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结论:特重烧伤愈后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康复治疗,多数病人可回复正常心态  相似文献   

20.
心理康复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配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剐采用跌倒效能量表(MFE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将两组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FES评分和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MFES评分和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康复治疗可唤起患者积极情绪,正确发挥防御机制,有效降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跌倒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