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福州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福州市1992~2002年艾滋病监测结果,对1987~2002年16年福州市报告的HIV/AIDS的人口学特征和感染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今后防制工作提出新的看法。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初筛,蛋白印迹法确认,阳性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992~2002年从29177份重点人群的血清中检出HIV感染者4例,1987~2002年省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报告187例,总计191例。62.3%的感染者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检出人群以回国人员、临床可疑和涉外婚检为主。结论 我市艾滋病流行目前已发展至广泛流行期,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三种传播途径均已存在,但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建议继续监测,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在特殊人群中推广避孕套的使用,同时加强婚前体检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遏制艾滋病不断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黄石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全市HIV血清流行病学、行为监测资料。结果2000年首次发现有偿供血员HIV阳性以来,HIV/AIDS报告数达79例,总检出率为0.15%,年均上升64.9%。男女之比为1.14:1。年龄在16-45岁的占75.9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3.42%,83.54%通过血途经传播。结论黄石市HIV/AIDS流行速度加快,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强宣传。开展行为监测和干预。预防HIV/AIDS向吸毒和暗娼人群及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HIV/AIDS感染现状 ,为制定艾滋病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历年来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从 1991年至 2 0 0 3年 10月底已累计发现HIV感染者 12 8例 ,其中AIDS现症病人 37例。男性 99例 ,女性 2 9例 ,男女比为 3 4 1。感染者年龄主要分布在 2 0~ 34岁 ,占 6 4 0 6 %。感染途径呈多样化趋势 ,38.2 8%经静脉吸毒途径感染 ,32 .0 3%经采供血、受血途径感染 ,2 1 87%经性接触途径感染 ,并出现母婴传播 1例 ,有 9例感染途径不详。结论 :南京市的HIV/AIDS感染现状对广大卫生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迫切需要加强对各类高危人群HIV -抗体的主动检测 ,加强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以预防HIV/AIDS通过无保护性性接触途径扩散 相似文献
4.
我市自1987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美国旅游者)[1]以来 ,至1999年12月底 ,共发现1251例HIV感染者 ,其中包括13例AIDS患者。全市14个县(区、市)均发现HIV感染者 ,已进入艾滋病传播的广泛流行期。本文报告1999年对各类人员的HIV检测结果。1对象和方法按照云南省艾滋病监测和昆明市扩大监测方案 ,开展哨点监测、扩大监测和自愿匿名监测。标本来源于我市14个县(区、市)防疫站监测点和5个哨点监测单位。所有标本由我站用ELISA(荷兰阿克苏试剂盒)或PA(日本1 +2型)法进行初筛 ,实验操…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艾滋病流行态热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福建省艾滋病流行态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HIV抗体检测、流醒病学调查及HIV亚型鉴定。「结果」共检测780229份标本,HIV抗体阳性131例,检出率0.169‰。其中AIDS病人41例,已死亡37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福建HIV/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和厦门等经济较发达较发的沿海地区。以境外感染为主,并向境内蔓延扩散。主要感染途径是异性性接触。分析3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6.
丽江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大研古城所在地 ,近年来特别引起世人的关注 ,旅游人数不断增多 ,为了解 HIV在我区重点人群中的感染状况 ,我区自 1990年开展 HIV/AIDS监测工作以来 ,积累了一定的监测资料 ,本文对 10年来 3 416例 HIV/AIDS监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标本来源于我区历年来对收容、看守、拘押、戒毒、劳教农场及有关哨点的监测报表 ,根据云南省 AIDS控制中期规划要求及 WHO (世界卫生组织 )关于哨点监测技术指导 ,按照《云南省 HIV/AIDS监测方案》和《云南省 HIV哨点监测方案》的规定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1997-200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杭州市1997-2003年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流行情况,了解艾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杭州市1997年来的HIV/AIDS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3年共检出182例HIV/AIDS患者.其中AIDS 11例。检出的182例中,男性占86.26%,20~39岁的青壮年占75.82%:经静脉注射感染的占74.18%.性接触感染的占8,79%,但到2003年性接触传播在上升,静脉注射感染在明显下降,以流动人口为主,但2003年本地或常住户口者大幅上升,与历年平均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6.48,P〈0.05):2003年是报告数最多的一年.占29.67%。结论 杭州市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疫情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目前是该市低成本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利时机.广泛、全面、持续的宣传教育及推广安全套、清洁针具交换及美沙酮替代疗法是控制该市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提高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疫情发现和检测的有效方法与策略。方法选取中国中部某农村地区历年来所有报告发现的HIV/AIDs病例进行专项流行病学分析,包括对初次送检的原因、送检或报告机构及传播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全部报告发现的626例HIV感染者中,通过有偿供血或临床输血而感染的病例占86.1%(539例);52.2%(327例)的病例是由医院送检或报告的;通过县级、地区级和省级机构报告或发现的HIV/AIDs病例分别为207例(33.1%)、303例(484%)、116例(185%);近年来,通过专题流行病学调查和自愿检测而发现的感染者有所增加。经医院途径报告的HIV/AIDS病例中,门诊就诊时即被发现有HIV感染的比例在逐年升高。结论在我国中部农村有偿供血和临床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艾滋病高发区,医院在艾滋病疫情发现和监测中发挥着并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地市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血液供应机构在艾滋病疫情发现和监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建水县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为建水县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年~2008年建水县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年~2008年建水县HIV感染者报告例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共报告HIV/AIDS病例1116例,死亡83例。感染者中21岁~40岁的青壮年占85.75%;三种感染途径都存在,以静脉吸毒和性传播为主,性传播上升趋势明显加快。[结论]吸毒人群、暗娼、HIV感染者配偶、临床就诊者等人群是建水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高危人群,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建水县艾滋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苏省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新发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11-2013年江苏省每年新报告的HIV/AIDS及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感染途径、样本来源等相关信息,并收集血清或血浆样本,进行BED检测,计算新发感染比例,研究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同性传播的HIV/AIDS中新发感染比例最高(29.19%),其次是注射毒品(21.75%),异性传播最低(17.40%),不同感染途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报告的HIV/AIDS中,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可能是新发感染(OR=1.569,95%CI:1.168~2.107);与>35岁的相比,≤35岁的更可能是新发感染(OR=1.556,95%CI:1.289~1.879);与未婚相比,已婚有配偶的更可能是长期感染(OR=0.789,95%CI:0.649~0.960);与其他就诊者检测相比,通过检测咨询(OR=2.278,95%CI:1.853~2.801)、专题调查(OR=2.409,95%CI:1.860~3.120)及无偿献血人员检测(OR=2.911,95%CI:2.118~4.001)更容易发现HIV新发感染者(P<0.05)。结论江苏省新报告HIV/AIDS中MSM的新发感染比例最高;应加强主动监测,减少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1986~1999年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毒者与艾滋病毒感染者(HIV/AID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全省的HIV常规、哨点、行为监测及实际实验室资料,结果:1996年底首次发现静脉吸毒者HIV阳性以来,HIV/AIDS报告数平均上升86.2%,静脉吸毒占的比例从1996年前的1.4%上升到1999年的91.0%,吸毒者61.3%为HIV-1C亚型,结论: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静脉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当前工作重点是预防HIV/AIDS从吸毒人群向吸以及一般人群传播,并开展行为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阳夫妻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配偶HIV血清阳转情况.方法 对浙江省艾滋病疫情网络数据库进行整理,选取2008年底之前报告且配偶首次检测结果为阴性的H IV单阳夫妻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一般特征、感染危险行为和性病史、夫妻间安全套使用、配偶H IV血清阳转情况及阳转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843对HIV单阳夫妻纳入本研究;感染者中男性占61.7%,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8%.感染危险行为以非婚异性性接触史为主,占75.4%;截止2009年底,首次随访和末次随访夫妻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28.4%,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配偶H IV血清阳转率为0.74/100人年;配偶阳转的危险因素是诊断为AIDS,保护性因素包括随访次数多和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 HIV单阳夫妻初次诊断时存在夫妻间HIV传播的危险,随着诊断时间的延长,传播的危险性有所降低,及早发现夫妻间HIV阳性方感染状况,及时开展感染者及配偶干预工作可能有利于预防夫妻间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农村留守妇女HIV感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3-5月,对云南省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德宏州、临沧市的留守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抽取500名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500名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8.2%(41/500)。丈夫吸毒的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22.7%(30/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HI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少数民族、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丧偶、现居临沧市、夫妻间未坚持使用安全套、丈夫为HIV感染者。本人和配偶均无吸毒行为的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2.8%(10/3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HI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在30~40岁之间、少数民族、初中以下文水平、离异、现居住在德宏州、有多性伴行为、丈夫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本人吸毒但配偶未吸毒的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20.0%(1/5)。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农村留守妇女HIV感染率较高,主要与丈夫吸毒感染HIV造成配偶间传播有关。此外,应关注留守妇女的多性伴行为,进一步加强禁毒和预防配偶间传播,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少数民族和有多性伴行为留守妇女及其家庭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理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情况。[方法]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按录入日期选择2012年前现住址为大理州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2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大理州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1857例,其人群分布如下:男84.2%、汉族66.0%、白族19.7%、已婚有配偶5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6.9%、农民54.1%、家务及待业25.4%.25-44岁年龄段75.0%;平均死亡年龄(40.1±11.9)岁;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吸毒过量、自杀而死亡的比例分别是57.4%、20.8%、15.9%和1.6%,还有4.3%死亡原因不详。死亡病例HIV确认阳性后存活时间中位数是1.9年,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占39.1%。[结论]大理州近几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病例数逐年增加,AIDS是目前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原因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病例发现晚,应继续扩大HIV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福建省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自1987年福建省报告首例经性传播病例-2014年11月30日病例基本信息和随访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6 146例研究对象平均生存时间为(189.91±7.58)月,中位生存时间216月;首次确诊HIV抗体阳性时年龄<50组死亡风险低于年龄≥50岁组(P均<0.000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病例死亡风险低于其他文化水平患者(95%CI=0.20~0.87,P=0.020),重点人群、羁押人群发现病例死亡风险低于医疗机构发现病例(P分别为0.010、0.046);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病例死亡风险高于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病例(P均<0.000 1,95%CI=19.04~83.03、6.17~28.33、1.89~8.26);未治疗组死亡风险高于治疗组(P<0.000 1,95%CI=4.12~7.21)。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影响HIV/AIDS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报告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河南省所有新确证上报的HIV-1感染者进行信息整理、HIV-1 BED新发感染检测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河南省该期间新确证上报2 049例HIV-1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率为14.87%(271/1 887),BED阳性比例(新发感染比例)为26.34%(497/1 887)。新发HIV-1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率较既往HIV-1感染者低,20~39岁组HIV-1感染者的HCV抗体阳性率较其他年龄组低,个别地区HIV-1感染者的HCV抗体阳性率较高,经注射吸毒感染HIV-1者中HCV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 新发感染、年龄、传播途径和地区分布是河南省新报告HIV-1感染者中HCV感染率的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此人群的丙型肝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HIV单阳夫妻配偶HIV血清阳转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浙江省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的数据进行整理, 选取2009-2013年配偶首次检测结果阴性的HIV单阳夫妻为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包括一般特征、感染危险行为、抗病毒治疗、配偶HIV血清阳转情况、阳转夫妻基本特征。结果 2009-2013年2 575对HIV单阳夫妻配偶HIV血清学总阳转率为3.56/1 000人年, 年阳转率从2009年5.49/1 000人年下降至2013年3.20/1 000人年。经异性性行为感染的男性感染者配偶HIV阳转率逐年上升, 女性感染者的配偶HIV阳转率有所下降。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OR=0.063, 95%CI: 0.019~0.204)是预防配偶HIV阳转的保护性因素, 先证者感染时间在3年及以上(OR=3.564, 95%CI: 1.296~9.804)、外省户籍(OR=2.626, 95%CI: 1.098~6.230)是配偶HIV阳转的危险因素。结论 浙江省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HIV血清学阳转率低, 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异性性行为感染的男性感染者配偶阳转率有所上升, 重点关注外省户籍女性先证者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感染时间、户籍是配偶HIV阳转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HIV-Ⅰ流行毒株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近年来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所携带毒株的基因序列特征、亚型种类和毒株来源以及在各高危人群中的分布,推断其传播来源和流行趋势,为本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资料。方法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因素调查,无菌采集HIV感染者抗凝全血,提取前病毒DNA,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扩增其膜蛋白基因env,对其C2~V3区及邻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用GCG软件(Wisconsin公司)进行亚型分析。结果35份样本PCR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经基因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共发现4种HIV-1基因亚型和重组毒株,即HIV-1 B’、C、CRF01-AE和CRF-BC重组型。其中泰国B’亚型为主要流行株,占82.35%(28/34),主要来源于既往采供血者及其配偶;其次是CRF-BC重组型,占11.77%(4/34),主要来源于吸毒人群:CRF01-AE和C亚型各1份,分别占2.94%,均来自劳务输出的归国人员。该组样本B’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5.2%(n=23);而CRF-BC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0.9%(n=3),彼此间显示出较近的传播关系。结论陕西省HIV-1流行株以泰国B’亚型为主,发生在与既往有偿采供血相关的地区和人群,已有6~7年的流行史;首次在当地吸毒人群中发现HIV-1 CRF-BC重组型,并且显示近期高度流行的趋势。加强对既往有偿献血人群和吸毒人群的行为干预,控制HIV病毒在家庭内和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将是今后本省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