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钱章玉  雷爽  韩新民  俞婉静 《河北中医》2016,(10):1451-1454
目的研究儿童多动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为儿童多动症中医诊疗指南修订奠定基础。方法以文献研究为基础,设计《儿童多动症中医诊疗指南专家问卷调查表》,运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问卷调查,共进行2轮,对2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轮专家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1.7%、100%。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心肝火旺证、痰火内扰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肾虚肝亢证、脾虚肝亢证6个证型变异系数(CV)值介于0.127~0.610之间,集中程度高,意见分歧较小;心肾不足证、肝郁脾虚证CV值分别为0.909、0.859,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低,意见分歧大,可以直接删除。第二轮专家问卷中的肝肾阴虚证或肾虚肝亢证、脾虚肝旺证或脾虚肝亢证的CV值介于0.82~1.34之间,也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在专家论证会议讨论后确定了儿童多动症中医辨证分型。结论儿童多动症中医辨证分型为心肝火旺证、痰火内扰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肝亢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计算等统计学方法对儿童抽动障碍进行中医证候的初步研究。结果 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有4个:肝旺风动证65例(30.7%),肝肾阴虚证38例(17.9%),脾虚肝亢证55例(25.9%),痰火扰心证54例(25.5%)。结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是儿童抽动障碍的常见证型;风、痰、火、虚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搐症中疗效;方法小儿多发性抽搐症分为肝亢风动型和脾虚痰扰型、食积化火型及痰火扰神型,阴虚风动型根据分型辨证论治;结果各种证候经治疗后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利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搐症不失为良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3个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3个亚型与心肝亏虚、虚风内动型,肝肾阴虚、阳亢风动型,痰火扰心型以及肝郁脾虚型4个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抽动障碍3个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的证型以痰火扰心为主(P<0.01),慢性抽动障碍患儿的证型以肝郁脾虚为主(P<0.01),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患儿的证型以心肝亏虚、虚风内动为主(P<0.01)。结论:抽动障碍的不同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抽动障碍的诊断分型对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丙祥教授为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小儿脑瘫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中医管理局"112"人才临床专家.马教授认为多发性抽动症可分为风邪犯肺证,肝火亢盛证,痰热动风证,脾虚肝亢证,痰湿阻窍、肝亢风动证,肝肾不足、阳亢风动证.本文兹举马教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误诊验案2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20-1523
目的:通过信息挖掘技术,从证候要素角度研究王素梅教授对多发性抽动症证候的认识,总结其诊疗思路及从肝脾论治多发性抽动症的学术思想。方法:利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及名老中医经验智能分析平台,对临床信息结构化、进行数据分析,从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病型、病位)等方面,对多发性抽动症进行研究总结。结果:多发性抽动症中医分型中脾虚肝亢334例次,占44.12%;证候要素为:风550(24.12%),火543(23.82%),痰517(22.68%);证候要素靶位在肝的643例次,占总频次的84.94%,在脾的454例次,占59.97%,同时在肝脾的271次,占39.91%。结论: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病位在肝脾,证候要素以风、火、痰为主,病机为脾虚痰聚、肝亢风动,体现了王素梅教授运用健脾平肝、熄风通络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学术思想的诊断思路基础。  相似文献   

7.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辨证施治规律。认为肝风内动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痰”是抽动症主要的病理产物。中医临床证型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实证中肝郁化火、肝风内动型,治宜疏肝泻火、镇肝熄风;痰火扰心、肝风内动型,治宜涤痰清心、,凉肝熄风;外感风邪,引动肝风型,治宜疏风宣肺、平肝熄风。虚证中肝肾阴虚、风阳内扰型,治宜滋水涵木、柔肝熄风;肺肾阴虚、虚风内动型,治宜滋养肺肾、熄风止痉、脾虚肝旺,木火刑金型,治宜培土生金、抑木熄风。用药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熄风之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张凤春教授认为,儿童多动症发病机制为阴阳平衡失调,病位常涉及心肝脾肾,主要是脾胃,其次是肝,病性为本虚标实。临床辨证上常见证型分别为:心脾两虚、脾虚肝亢、痰火内扰、肾虚肝亢,心脾两虚,主方为人参归脾汤加减;脾虚肝亢,主方以健脾疏肝颗粒为主;痰火内扰,主方以温胆汤加减;肾虚肝亢,主方以多动宁颗粒为主。张凤春教授认为,各证型并非一成不变,常混杂出现,要仔细辨证,用药上要注意顾护脾胃,同时除了内服药物还要在生活上配合心理治疗及注意饮食禁忌。  相似文献   

9.
董玲  杨璐  李维彬  郑珊  何素蓉  曹霞 《新中医》2018,50(12):270-27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发生的一类神经精神疾病。因患儿体质不同故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也存在差异。作者探讨了运用体质辨识,调理肝亢风动质、气郁化火质、脾虚肝旺质、阴虚风动质四型患儿的体质偏颇,降低其易感性及病变倾向性,以达到防病及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科较复杂的一种疾病。王素梅教授根据其临床经验,认为此病乃脾虚肝亢、风动痰扰所致,故治疗首重健脾化痰、平肝熄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讨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13年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辨证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证候规范及证候要素提取,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结果:66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率前3位的证候是心脾两虚证、痰火扰神证、肝郁气滞证;出现频率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心、肝、脾;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火/热、气虚、阴虚。结论:原发性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为心脾两脏的气、阴虚,肝脏气郁或气郁化火。目前原发性失眠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较为分散,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痴呆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近三十年有关老年痴呆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其中医证候及病位病性要素。结果老年痴呆最常见的8种中医证候为:肾虚髓减、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蒙清窍、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心肝火旺、心脾两虚,其中以肾虚髓减证居多,约占20%;病位要素有5个,分别为肾、肝、脾、心、脑;病性要素有9个,分别为阴虚、阳虚、髓亏、瘀血、痰浊、气滞、血虚、气虚、火热。结论肾虚髓减为老年痴呆最常见的证型,病位因素以肾为主,与肝、脾、心密切相关,该病病机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近10年全国各大地区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发表的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药研究文献,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的1215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证型排序为: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亏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气郁结证〉脾肾两虚证;各地区证型分布皆以肝火亢盛证最多;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地区其次最多见的证型为痰湿壅盛证,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其次以阴虚阳亢证最多见。314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药使用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消食药〉收涩药〉祛风湿药〉止血药〉泻下药〉开窍药〉温里药〉化湿药;各地区中药使用频数以补虚药为首,华北、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其次使用频数较高的为平肝息风药,东北、华东、华中地区其次使用频数最多的为活血化瘀药。结论:近10年全国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多见于肝火亢盛证,中药治疗以补虚药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14.
胡晓灵  付玲  杜少华  杜帅  刘涛 《中医杂志》2013,54(3):231-235
目的 调查了解乌鲁木齐市亚健康人群分布情况及其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采取随机整群抽取调查人群为样本,采用健康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进行亚健康筛查,并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证候特点分析.结果 在2 550例被调查者中亚健康状态者2026例,占79.45%.亚健康人群排前10位的症状为疲倦、目涩、头晕、心悸、咽干、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四肢困重、情志抑郁易怒.中医证候分布由高到低为: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肝气郁结证、肝脾虚证、脾虚湿阻证、肺脾气虚证、痰热内扰证.女性以肝肾阴虚证及肝气郁结证多见,男性以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为主;汉族以肝肾阴虚、心脾两虚为主,少数民族以肝肾阴虚、脾虚湿阻、痰热内扰为主.肝肾阴虚证多集中在40~49岁.各证型在年龄、性别、民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居民亚健康状态有其特点,性别、年龄、民族对亚健康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特点,分析PCOS的证候、涉及脏腑、病理因素、治疗方法及分布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PCOS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所涉及的证型、脏腑、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并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频次描述。结果:按照频次进行排序,PCOS中最常见的10个证型依次为:肾虚血瘀、肾虚痰湿、肾虚肝郁、脾肾两虚、痰湿血瘀、气血亏虚、肾精亏虚、肾阳虚、肝郁血瘀、肾阴虚;PCOS涉及的脏腑有肾、肝、脾;PCOS涉及的病理因素按频次排序依次为:瘀、痰、湿、热;按频次排序,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前5位依次为:补肾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祛湿法和调肝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整理1979-2011年涉及ADHD的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SPSS 17.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收集到合格文献67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最常见的证候依次是肾虚肝亢、心脾两虚、痰热扰心、湿热内蕴、痰火绕心等,证候要素中病位因素以心、肝为主;病性为阴虚、阳亢为主。结论通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研究,为以后对本病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失去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索分析中医临床文献,找出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79-2017年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涉及干燥综合征的证型和证素规范化整理后,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5篇文献。相关证型56个,证素55个。按频次高低,干燥综合征相关证型分布规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燥证、脾胃阴虚证、血瘀证、肺肾阴虚证、燥邪犯肺证、阴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肺胃阴虚证、脾胃气虚证、肺阴虚证、血虚生燥证、风热犯肺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胃阴虚证、阳气虚证、阴虚热毒证等56个;相关证素分布规律依次为:阴虚、瘀血、肾阴虚、气虚、肝阴虚、内热、内燥、津液亏虚、胃阴虚、肺阴虚、脾气虚、湿热、血虚、脾阴虚、肝郁气滞、痰浊、阳虚、燥邪犯肺等55个。结论:干燥综合征主要以阴虚为关键病因,在此基础上兼见瘀血、气虚、内热、痰浊等病理因素或致病因素,因而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探讨老年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6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证型情况进行归纳、评分,运用统计学方法,总结出证候类型。结果:老年抑郁症患者基本证型分布前3位的是肾虚、阴虚、脾虚;复合证型分布在前3位的是肝肾阴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结论:随着生命的衰老,肝肾亏虚、脏气虚弱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内在因素和致病特征,其中又以肾虚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南雄地区中风患者急性期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规律。方法:按标准纳入2006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南雄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741例,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总结分析中医证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741例患者经辨证核对,其证型频次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阴虚风动证、痰湿蒙神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其中以气虚血瘀证309例(占41.7%)、风痰瘀阻证199例(占26.9%)、风痰火亢证74例(占10.0%)为主,3种证型共占全部证型的78.6%(582例)。741例患者中证素的分布由低到高依次为阳虚证、血虚证、阳亢证、火证、阴虚证、热证、风证、气虚证、痰证、瘀证。其中以瘀证、痰证和气虚证为主。在对不同病程和不同偏瘫肢体的证候分型统计中,其证候分型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南雄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为主;证素以瘀证、痰证和气虚证为主,其中痰证是南雄地区中风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证素。  相似文献   

20.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及其主要症状。方法:通过文献参考,经专家咨询法(Delphi法),得到CAS临床病例观察表。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优势法等对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见证型分为:气虚痰浊,肾虚痰浊,肾虚气滞,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肾阴亏虚等6型。结论:在CAS临床常见6类分型中,肾虚型为其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