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按肾素分为高肾素、正肾素及低肾素三型。各型的发病率各家报导不一致,关于肾素分型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指导和预后的判断价值,现已提出不同看法,引起广泛注意。为了探讨原发性  相似文献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在高血压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原发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分型的意义尚有争论。现将我院65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RA及ATⅡ分型结果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住院病人65  相似文献   

3.
1972年以来Laragh氏等根据血浆肾素活性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三个亚型,并根据各型病理生理特点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和中国医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于1978和1979年亦报道了对高血压病人肾素——血管紧张素测定的研究。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的发生是由于“肝”、“肾”的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用中医理论,对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施治效果良好。为了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45例原发性高血压按用药前基础血浆肾素活性(PRA)分为高、正、低三组,分别测用药前及服硝苯啶二周后的血清和尿钙、镁、钠及全血离子钙和血压。结果发现:低肾素型原发性高血压全血离子钙、血清镁以及尿钙、镁比正常血压组明显升高(比高、正肾素型原高更明显)。经服硝苯啶二周,低肾素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镁、尿钙、镁、钠均趋向正常水平,提示不同肾素分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服硝苯啶前、后其钙、镁、钠代谢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30例健康人及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心房利钠因子(ANF)水平及其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肾素分型,疾病分期及巯甲丙脯酸治疗前后的关系。结果表明,健康人及患者组基础值均显著高于激发值;患者组基础值显著高于健康组;高心病组显著高于非高心病组;低肾素型组显著高于正常肾素型及高肾素型组;使用巯甲丙脯酸治疗后,血浆AN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情的严重程度则无明确的关系。原发性高血压血浆ANF水平的升高,主要与心、肺血容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206例高血压住院病人的肾素水平及其临床诊断,结果为:正常肾素型占57.3%,低肾素型占27.2%,高肾素型占15.5%。在正常肾素型中95%以上属原发性高血压,低肾素型中约有16%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而高肾素型中50%以上为非原醛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故作者认为高血压病人的肾素测定对病因探讨仍有实际意义。此外,本文还对低肾素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治疗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海拔2260米高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高原老年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处于低功能状态,(2)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关系失调;(3)肾素分型对高原老年高血压临床意义不明。简要讨论其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中医历来被认为是宏观医学,随着科学的进步,中医辨证论治客观化的研究成为中医研究的重要命题。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使得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且业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原发性高血压近十年来的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综述如下。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病的形成及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测定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有一定的意义。1972年Laragh将高血压分为高肾素、低肾素及正常肾素三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注意。李溉观察了6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肝阳上亢、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厂家试剂盒检测高血压5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值差异,并探讨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高血压5项激素浓度值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意义。方法:选取159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分别用DRG酶联免疫试剂盒和安图生物化学发光试剂盒测定肾素浓度;选取13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用ENZO酶联免疫试剂盒和安图生物化学发光试剂盒测定AⅡ浓度;选取146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用IBL酶联免疫试剂盒和安图生物化学发光试剂盒测定ALD浓度;选取239例高血压患者及316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用ROCHE全自动电化学发光试剂和安图生物化学发光试剂盒测定COR及ACTH浓度。结果:不同厂家试剂盒检测高血压浓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但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95)。结论:化学发光法做为一种高灵敏、高特异、高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定量检测高血压5项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0例,空腹采血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醛固酮和肾素水平,并计算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对其中疑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再行肾上腺薄层CT扫描,并行血液生化和血清钾检测。结果:460例患者中,ARR>25者56例,经肾上腺薄层CT扫描、血液生化和血清钾检测后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48例。ARR应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为10.43%,诊断符合率为85.71%。48例患者中合并低血钾者18例,占37.5%。结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临床的应用可使高血压人群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作为重度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20%~40%血浆肾素活性呈低水平,其原因未明。曾提到这类患者有醛固酮活性偏高,细胞外液潴留,肾上腺有形态学改变,以及这种类型高血压对肾上腺素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和噻嗪类利尿剂敏感等特征。为证实低肾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盐皮质激素过高,许多研究者曾测定血液或尿  相似文献   

12.
对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各种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属气阴两虚型及阴虚阳亢型。阴虚阳亢型血浆肾素活性均值(包括基础及激发值)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且其中高肾素型较多,低肾素型较少,年龄较轻,病情较轻,24小时尿量及白天尿量较多,而注射速尿后尿量较少,气阴两虚型则相反。认为阴虚阳亢型相当于Laragh等所指的肾素依赖型,而气阴两虚型相当于Laragh等所指的容量依赖型。  相似文献   

13.
血浆肾素活性在高血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血浆肾素活性(PRA)作为指标,详尽阐述了PRA在高血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问题。高血压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其PRA的活性不一。根据其活性水平提出:(1)肾血管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素分泌瘤、避孕药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RA活性的特点;(2)高血压鉴别诊断的思维程序;(3)检测PRA的注意事项。并指出PRA在高血压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及低肾素型原发性高血压,本文测定了34例原发性高血压及12例原醛(腺瘤8例、增生4例)病人在普食卧位(普卧),普食立位(普立)及低钠立位(低立)三种状态下,周围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醛固酮浓度(PAC)、PAc/PRA比值及PRA、PAC的低立激发增长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4例I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4例正常人血浆进行ANP放射免疫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肽水平高于正常人(p<0.02);24小时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肾素活性(PRA)也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  相似文献   

16.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维持血压和内环境的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多年来对该系统的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为高血压及某些肾上腺疾患的临床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也有提高。 测定人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或血浆肾素活性(PRA),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基因rs5705基因型与研究对象服用降压药物前后血压及相关临床表型(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新疆18~69岁1 218名哈萨克族农牧民进行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筛选出首次诊断为高血压并未接受过降压治疗和无其他并发症的40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2组均服药3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研究对象肾素基因rs5705基因型,分析其与服用降压药物前后研究对象血压及相关临床表型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肾素基因rs5705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平衡;未发现肾素基因rs5705基因型与收缩压、舒张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用药前后水平变化有关。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基因rs5705基因型与收缩压、舒张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用药前后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及特征。方法:选取12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实施醛固酮增多症检测以及其他指标的检测,从而有效的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将该122例患者分为醛固酮增多症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2组患者均实施卧、立位试验,血钾及肾上腺薄层CT检测,同时一部分患者实施午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测定,对患者主要观察的指标有血醛固酮、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以及肾素活性等。结果:2组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被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占比例为19.67%,此外并未发现无功能腺瘤;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在卧、立位血醛固酮及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均发生显著升高,而血肾素活性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性(P<0.05),在血钾水平上则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时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这其中以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比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脂联素、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与体检正常中老年人(对照组)各80例,分别检测肾素、脂联素、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结果观察组肾素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均低于对照组(P<0.01);II~III级高血压患者肾素高于I级患者(P<0.01),脂联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均低于I级患者(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现为肾素活性升高,脂联素、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以上因子与高血压的发生及高血压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自1986年以来,我们曾对10例非高血压病人和5例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的周围循环血浆肾素活性及分肾静脉不同时间的血浆肾素活性进行了测定。周围血浆肾素活性及分肾静脉肾素活性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和预后以及肾素分泌的时间差别对临床诊断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