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htly ,DN)是糖尿病 (DM )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DM患者并发DN的病死率为未并发DN者的 30倍。广义的DN是指DN患者出现肾脏损害 ,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狭义DN是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DN的过程在早期为肾脏体积过大 ,肾小球滤过率过高 ,之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肾小球基质积聚 ,尿白蛋白排泄增加 ,最后发展至肾小球硬化 ,临床表现为肾衰竭。糖尿病时出现的肾脏病变 ,随着DM病程的延长 ,其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在 1…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诊治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萍  陈万清 《临床荟萃》1996,11(19):870-872
糖尿病患者以肾小球高滤过开始,经微白蛋白尿和蛋白尿至终末期肾病(ESRD)需数年至数十年,如能早期诊治,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预后,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来说极为重要。本文重点对DN的早期诊治作一浅述。 1 定义 糖尿病肾病病变包括感染性病变和血管性病变两大类,前者包括肾孟肾炎如肾乳头坏死;后者则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动脉硬化,结节性硬化和出球小动脉硬化是糖尿病的特征性改变。我们平常所说的糖尿病肾病,主要就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基底膜样物质沉积引起的肾小球硬化。 2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hthy,DN)是糖尿病 (简称DM)危害性最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 1型糖尿病 (1 DM)患者 ,DN是首要的致死、致残原因 ;在 2型糖尿病 (2 DM)患者 ,DN仅次于大血管并发症。1 DN的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期DN的病理改变最初为肾脏肥大、肾小球血流量增加 ,接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系膜细胞外基质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最后发展成为肾小球硬化。临床上一般分为 4期(有的资料分 5期 )。Ⅰ期 :肾增大 ,肾小球血流量增加 ,无组织学改变。Ⅱ期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尿白蛋白排泄率(AER)…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 (DM)患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糖尿病肾病 (diabetesnephrophtly,DN)是糖尿病的三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多数研究认为 30 %~ 5 0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DN。其中国内发病率 :1型DM中 5~ 10年发生DN的发病率为 30 %~ 5 0 % ,2型DM中l0~ 2 0年发生DN为 15 %~ 2 0 %。国外发病率 2 0 %~ 4 5 % [1] 。DN以早期肾小球高滤过 ,肾小球肥大 ,晚期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生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为特征。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所致的终末期肾病 (ESRD)己…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肾小球血管硬化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肾小球滤膜的通透性增大,致使经过肾小球的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大量漏出,超过近端肾小管对蛋白的重吸收能力就会出现蛋白尿。持续和大量蛋白尿造成肾脏高灌注、高滤过又促进了肾小球硬化的发展,成为肾脏病理改变加重的因素,大量蛋白尿的出现预示着疾病发展的速度加快,所以控制和尽可能减少蛋白尿成为延缓甚至逆转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中之重[1]。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国家,糖尿病已是终末期肾脏病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糖尿病亦是导致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由于缺乏特异及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手段而被延误。因此,如何做好对DN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控制DN进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可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转铁蛋白等测定以及肾脏组织学检查等对DN做出早期诊断。DN按Mgers诊断标准分期[1],早期:即隐匿性DN,以肾脏充血肥大、肾小球高滤过率及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中期:以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持续微量白蛋白尿伴高血压水肿为特征;晚期:肾…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 ,DN)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DM慢性并发症 (DCC)。主要病理变化是肾脏高灌注、高滤过 ,肾小球基底膜 (GBM )增厚和以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 (ECM )增厚和以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 (ECM )积累 ,导致弥漫性和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D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考虑有多方面因素参与。近年来 ,对其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 ,大量的研究证实多元醇通路 (PP)激活、蛋白质非酶糖化、二酰甘油 -蛋白激酶C(DAG -PKC…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 (DN)已成为慢性肾功不全的重要原因 ,过去对DN的研究几乎都集中于DN的肾小球病变 ,但是DN时肾小管病变是客观存在的。肾小管病变可与肾小球病变同时发生 ,也可先于小球病变之前发生〔1〕。在 2型糖尿病(DM2 )患者中 ,多大比例的患者会先有小管病变 ?小管病变发生后转归怎样 ?这些都是有待临床研究的问题。临床实际中 ,要确诊DN的小管病变只有肾活检 ,但开展困难。因此我们选择目前公认的检测方法学成熟的肾小管病变标志物尿中α1-微球蛋白 (Uα1-MG)作为指标 ,观察它在DM2患者的动态变化 ,拟探讨上述问题。1 …  相似文献   

9.
沈默宇  杨维淮 《临床荟萃》2000,15(14):658-659
糖尿病肾病 (diabetesnephrosis ,DN)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在临床上尚未出现蛋白尿之前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与监控 ,可有效的预防DN的发生与发展。以往对DN的研究多着重肾小球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 ,糖尿病肾小管的病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 。我科测定了 2 8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病程 <5年的患者尿Tamm Horsfall蛋白 (THP) ,并与微量白蛋白 (Alb)进行比较 ,以进一步研究尿THP的临床实用价值。1 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悦芬  王彦刚  郭登洲 《临床荟萃》2002,17(21):1280-1281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 )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 ,如不能得到及时防治终会导致尿毒症 ,故早期防治颇为重要 ,笔者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DN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5 0例糖尿病 2型患者的诊断均参照 1985年WHO糖尿病分类及诊断标准进行。糖尿病肾病诊断依据 :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蛋白尿 (2 4h尿蛋白定量 >0 .5 g) ,同时排除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 5 0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 ,治疗组 2 5例 ,男性 15例 ,女性 10例 ,年龄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