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D样受体家族成员X1(NLRX1)与机体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密切相关。NLRX1对病毒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具有抑制作用,能通过多种机制削弱机体应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病毒复制增强并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我们首先对NLRX1的结构、定位及功能进行详细概括,阐明定位于线粒体的NLRX1发挥着负性调节因子的作用,通过多种信号通路的作用减弱固有免疫对病毒感染的应答。随后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为例,详细总结NLRX1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负性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宿主固有免疫受体在抗病毒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慢性化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其中T细胞抗病毒免疫应答减弱和多种负性调节因子(受体)的作用增强,以及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障碍可能是抗病毒免疫应答下调的基础,而树突状细胞(DC)作为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障碍可能在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和病毒持续感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中对DC的功能及其在HCV感染者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主要靶器官,也是清除病毒的主要器官,在感染HCV后,大约20%的感染者能自发清除病毒,说明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机体自身应答无法清除病毒时,使用外源性的干扰素,通过药物持续的免疫诱导,增强机体抗病毒的应答能力,使许多丙型肝炎患者最终清除体内的病毒.  相似文献   

4.
CD40/CD40L在抗病毒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0与其配体(CD40L)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是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必要条件,CD40/CD40L结合后,通过募集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后激活各种蛋白激酶来启动下游信号级联反应,从而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启动和调节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抑制病毒的增殖与再活化。CD40L具有潜在的免疫增强作用,近年来,作为新型免疫佐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毒的疫苗研制中。此外,CD40/CD40L还通过其他非特异性免疫途径,对丙型肝炎病毒(HCV)、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小鼠γ疱疹病毒68(MHV-68)等病毒也有抗病毒作用。但是对于不同病毒,CD40/CD40L发挥抗病毒作用所依赖的通路不尽相同,要全面揭示CD40/CD40L的抗病毒机制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AIDS 系由HIV-1长期持续感染所致,感染期间所产生的抗病毒及抗感染细胞的免疫应答难以克服此类持续感染。因而,行之有效的疫苗必需能激发一种免疫应答,它可防止病毒进入宿主后产生持续感染。HIVgp120第三高变区(V_3)是由约30个氨基酸经二硫键连接成环状,后者能引起HIV-1特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是一种介导胞内DNA诱导固有免疫应答的重要接头蛋白,在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宿主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识别入侵病原体的DNA,将信号传递给STING,导致TANK连接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和干扰素调控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磷酸化,从而促进Ⅰ型IFN的上调表达,进而抑制病毒复制。文章介绍了STING分子的结构、转导通路以及分子调控机制,重点概述STING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及病毒对该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英国科学家Isaacs于1957年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首先发现的[1].干扰素是病毒感染机体时,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是机体抗病毒感染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种免疫因子,IFN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功能.干扰素抗病毒效应往往早于特异的机体免疫反应,可有效地限制病毒复制,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是世界范围内许可的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肿瘤和免疫紊乱的药物.一方面,干扰素可有效抑制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在宿主抗病毒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病毒也进化出相应的机制以对抗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从而成功侵染宿主并维持长期感染状态.鉴于此,本研究就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及病毒对干扰素效应的逃逸机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是人类常见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原.全球感染者约有2亿,我国抗HCV阳性检出率达3.2%,预计HCV感染者也在4千万以上[1].HCV感染能引起多数受感染个体的持续性感染,并进一步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2,3],因此危害极大.依赖于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HCV治疗是目前能够提供的唯一手段,但治疗结果并不能解除大部分病人的病毒感染和愈后复发问题.许多研究证明,HCV有拮抗IFN诱导的抗病毒应答能力,这涉及到病毒、宿主和IFN诱导三方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理解IFN抗病毒机制和HCV与IFN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改进目前的IFN治疗方案和开发针对HCV感染的新型治疗手段.本综述主要讨论了IFN抗病毒应答和HCV拮抗IFN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抗干扰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是人类常见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原。全球感染者约有2亿,我国抗HCV阳性检出率达3.2%,预计HCV感染者也在4千万以上。HCV感染能引起多数受感染个体的持续性感染,并进一步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因此危害极大。依赖于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HCV治疗是目前能够提供的唯一手段,但治疗结果并不能解除大部分病人的病毒感染和愈后复发问题。许多研究证明,HCV有拮抗IFN诱导的抗病毒应答能力,这涉及到病毒、宿主和IFN诱导三方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理解IFN抗病毒机制和HCV与IFN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改进目前的IFN治疗方案和开发针对HCV感染的新型治疗手段。本综述主要讨论了IFN抗病毒应答和HCV拮抗IFN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环孢霉素A(CsA)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本文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为模型,在小鼠感染的-1、1、3、5、7、9天于颈背部皮下注射1mg CsA或溶剂。结果表明,CsA处理有利于诱导以肺部高病毒滴度和低病毒清除率为特征的病毒携带状态。用CsA处理的小鼠,在感染后第14天,其脾细胞中Tc细胞的抗病毒杀伤活性和TM细胞诱生淋巴因子(IL-2和IL-3)的能力以及特异性抗体应答均受到强烈的抑制,但在感染后第21天恢复正常。证明CsA在体内能可逆性地抑制淋巴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调节性T细胞在病毒性肝炎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辉  陈红松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6):574-576,F0003
乙型、丙型肝炎为世界范围的病毒性感染疾病,目前全世界已有约5亿感染者(其中HBV感染约为3亿,HCV感染者约为2亿)。在慢性HBV及HCV感染中,病毒的清除依赖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主要是病毒特异性的CD8^+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而CD8^+T细胞的作用受到调节性T细胞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而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目前感染率高、慢性化程度严重、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花费巨大,迫切需要研发有效的疫苗进行防治。本文将影响疫苗研发的关键问题,抗病毒分子免疫应答在控制HC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和HCV感染模型,与丙肝疫苗研究相融合,对当前丙肝疫苗的最新研究策略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AIDS 病一个显著特征是CD_4~+T 细胞功能障碍甚至被选择性清除,其原因至少有一部分是HIV-1与CD_4结合并感染CD_4~+T 细胞所致。因而,将抗病毒药物特异引向靶细胞(CD_4~+),能防止感染并抑制CD_4~+细胞前病毒DNA 产生HIV,从而具有治疗效应。已知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可以抑制正常CD_4~+T 细胞内HIV-1复制。PAP 分子量约30KD,其功能是抑制一些植物病毒(RNAV)、单纯疱疹、脊髓灰质炎和流感病毒的增殖。作者报告将单抗T101(抗CD_5)、G3.7(CD_7)、B43(CD_(10))、G17-2(CD_1)分别与PAP 偶联成复合物,如此使PAP 杀细胞活性提高1000倍。由于导向PAP 只与3%的CD_4~+细胞作用,对于CD_4依赖性免疫应答影响不大。研究表明PAP 作用  相似文献   

14.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机体抗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连接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桥梁。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7(TLR7)能识别某些小分子的抗病毒化合物和病毒单链RNA(single-stranded RNA,ssRNA),活化的TLR7启动髓系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依赖的信号通路,介导抗病毒免疫应答。TLR7的活化需要内体/溶酶体的成熟,目前一些小分子的TLR7配体已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和肿瘤。  相似文献   

15.
TCR识别特异性抗原多肽-MHC复合体,在共刺激分子协同作用下,启动细胞免疫应答,发挥抗病毒感染作用.HIV-1感染造成机体TCR分布异常,影响CTL的抗病毒效应.但针对某些特殊表位的TCR反应能够对HIV-1的感染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够增加TCR多样性,使免疫系统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属于副粘病毒科的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是引起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在RSV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Th1-和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决定机体抗RSV感染免疫应答类型,细胞因子表达谱影响疾病发病机制和慢性程度。因此,了解RSV感染中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机制,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控制RSV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论述了细胞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在抗RSV感染应答中的作用,以及细胞因子信号抑制(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蛋白在调节这些免疫应答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7.
HIV1病毒编码3种结构蛋白,即核心区(gag区)、包膜区(env)及酶区(pol)。在病毒感染机体后,体内的免疫系统对不同的编码蛋白产生应答,目前研究较多的为抗体应答〔1〕。研究HIV1核心区蛋白的抗体应答,对了解分析核心区的免疫原性及选择优势抗原位区等基础研究,及在抗体检测试剂中优选抗原均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利用HIV1p24抗体阳性者血浆对HIV1p24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抑制,了解自然感染状态下的机体对核心区p24抗原的抗体应答,为HIV1病毒蛋白的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材料与方法小鼠抗HIV1p24单克隆抗体:基因工…  相似文献   

18.
NOD1/2蛋白为胞质内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进入胞内的细菌胞壁及其降解产物,介导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NOD1受体还通过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信号途径诱导产生1型干扰素,NOD2受体能识别ssRNA和病毒基因组ssRNA,通过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信号途径而激活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它们分别参与了抗细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免疫应答。对NOD1和NOD2受体的进一步认识,为研究相关病原感染和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成熟单核细胞为组织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的前体细胞,具有异质性,不同亚群表型特征和功能存在差异。单核细胞表达大量的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在抗肿瘤、抗微生物感染以及淋巴细胞激活等方面都发挥关键作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时,病毒蛋白可通过影响单核细胞重要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后续的DC成熟抑制和Th1细胞应答的破坏和失能,干扰机体抗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以建立持续性感染,而阻断上述过程关键因子也成为治疗HCV感染新的免疫策略。本文主要综述HCV感染后单核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的功能特点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韩彦民  张丽环 《医学信息》2000,13(7):410-4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α-干扰素(IFN)对部分慢性丙型肝炎(CHC)有效,其应答率可达50%,应答率与年龄、性别、感染时间、感染方式、肝组织学表现、HCVRNA水平及病毒基因型等因素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铁也影响着CHC对IFN的应答〔1〕,用去铁的静脉放血疗法可提高部分患者的应答率。本文就近年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 铁与CHC的应答VanThiel〔2〕等首先报导了肝铁浓度(HIC)对CHC患者用IFN治疗后应答率的影响。他们选择了7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CHC患者54例,IFN治疗6个月后,发现对IFN应答者的HIC低于不应答者,不应答者中57%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