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fibromatosis-like spindle cell carcinoma,FLSCC)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3例FLSCC病例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CK、CK(34βE12)、vimentin、SMA、ER、PR、Ki-67、c-erbB-2]。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7、53、56岁,均可触及乳腺肿块。肿瘤境界清楚,但镜下边缘呈浸润性。肿瘤主要是梭形细胞、多边形细胞、少量的管状腺体及鳞上皮巢混合,间质纤维明显增生伴胶原化,细胞成束状排列或散在分布,似纤维瘤病样改变。梭形细胞分化良好,异型性不明显,部分区域细胞较丰富,其间聚集的上皮簇或片状多边形细胞核有轻度异型,可见少数核分裂象。多边形细胞与梭形细胞有移行。病变中亦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聚集浸润。上皮细胞、多边形细胞及部分梭形细胞CK(34βE12)、CK(AE1/AE3)阳性,CK阴性的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SMA。3例均行肿块切除,其中1例,术后4个月复发,再行乳腺根治术。结论 乳腺(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需依赖免疫组化标记并与乳腺其它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学: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形态呈双相(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或三相(小管状、梭形和脊索瘤样或黏液样)。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免疫组化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a)有重叠。  相似文献   

3.
梭形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具显著梭形细胞特征的罕见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形态学类型。形态学高度提示非淋巴起源的梭形细胞肿瘤、包括软组织肉瘤、梭形细胞癌,梭形细胞黑色素瘤和树突状细胞肿瘤。为了进一步认识梭形细胞淋巴瘤及提高诊断率,作者对5例梭形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免疫基因型进行了分析。5例中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21—71岁,患者一般状况较好,但有4例肿瘤分期已为Ⅳ期。病变均累及结外,常见于阴道,3例淋巴结同时受累。血清LDH只有1例升高。患者均接受6个疗程的足量化疗,2例还进行了放疗,随访4—57个月患者均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4.
皮肤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种类较多,如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FX)、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CC)、梭形细胞/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DFSP)和平滑肌肉瘤等,这些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形态学诊断有时比较困难.一般来说,AFX是一个排除性诊断,是根据免疫标记CK和S-100蛋白表达阴性,而组织细胞标记物CD68表达阳性而做出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炎性假瘤、假肉瘤样纤维黏液性肿瘤(PSFMT)和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PSCN)是膀胱少见的病变。尽管这些病变病理机制不明,但其组织形态学比较相似。PSMFT和PSCN是否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同一的疾病,以及它们是作为一种肿瘤性疾病还是反应性增生还存在争议。作者研究了42例膀胱梭形细胞病变,其中PSMFT33例,PSCN9例,分析了它们的病因病理发生、组织形态学、生物学行为以及与儿童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pleomorphic,SCL/P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CL/P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并将其与脂肪瘤样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硬化型脂肪肉瘤、梭形细胞脂肪肉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例患者年龄41~77岁,平均54岁,均为男性。肿瘤部位:手部2例,颈部3例,肩部2例。病史1~8年。梭形细胞脂肪瘤镜下由温和的梭形细胞、束状排列的胶原纤维及数量不等的脂肪细胞组成。多形性脂肪瘤可见特征性的大的、多形性、花环状细胞。免疫表型:梭形细胞及多形性细胞CD34阳性,脂肪细胞S-100阳性。术后随访5~59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SCL/PL为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应与一些良性、局部侵袭性及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肾脏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tumor,SFT)过去认为是间皮组织肿瘤,发生于胸腹膜腔,肿瘤中的梭形细胞由间皮细胞向纤维母细胞分化而来。现在认为是一种间叶性肿瘤,肿瘤细胞起源于一种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具有向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特征,并有明显的血管外皮瘤样血管。SF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主要位于胸腹膜腔,近年来胸腹膜外的SFT报道增多,其中以头颈、上呼吸道、腹腔和周围软组织常见。  相似文献   

8.
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不同于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遗传学上表现为7号和17号染色体形成染色三体;更值得关注的是肿瘤之间有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重叠.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梭形细胞区域呈低级别,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梭形细胞区域通常表现为肉瘤样变,呈高级别,这是两者之间主要的形态学差别.  相似文献   

9.
1996年O rdonez等[1]首先报道1种伴有不寻常分化的肾细胞癌,随后L ioreta等[2]于1998年也报道1种肾脏低级别梭形细胞癌,同年He等[3]报道1例发生于45岁女性的类似于肾单位远端发生的肾细胞肿瘤。O tan i等[4]于2001年报道了一种起源于远端肾单位的低级别肾细胞癌。2001年Parwan  相似文献   

10.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s)是一种多形性肿瘤,由内衬立方上皮的小管、长管和(或)梭形细胞条索组成,间隔黏液样基质。尽管文献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系列有关该肿瘤的免疫组化表型、超微结构特征、遗传学变异和短期临床随访等,但MTSCs中可能出现的形态学改变的程度还不是很清楚,MTSCs的不典型形态学变异和特征尚未得到很好研究。作者研究发现该肿瘤可能存在的组织学谱系,解决了此肿瘤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上的一些难题。资料来自作者及其研究院的外科病理和会诊病例。作者总结了17例未报道的明确诊断病例,对其形态学特征进…  相似文献   

11.
Tang F  Gu DH  Bao Y  Wang H  Zhu HG  Xu ZD  Hu XQ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7):444-445
患者女,61岁。发现右乳肿块3d于2004年8月7日入院。体检:右乳内下3cm×3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欠佳,与胸壁无粘连,临床诊断为右乳腺癌,行肿块切除术,术中冷冻快速诊断为“梭形细胞肿瘤,梭形细胞癌与纤维瘤难以鉴别,请等石蜡及酶标确诊”。石蜡切片诊断为右乳低度恶性(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于术后8d行右乳改良根治,乳腺标本内未见肿瘤残留,乳头未见肿瘤累及,右腋下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病理检查;右乳肿块直径2·5cm,质地硬,无包膜,切面灰白色,编织状,肿瘤周围呈锯齿状,侵犯周围脂肪组织(图1)。镜检: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无包膜,浸…  相似文献   

12.
乳腺梭形细胞/肉瘤样化生性癌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为主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 with dominant spindle cell/sarcoma-toid component,MBCS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15例MBCS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中12例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抗体包括上皮标记、肌上皮标记和肿瘤标记物)。同时就腋淋巴结状态,ER、PR和Her2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做简要比较。结果本组MBCSC患者平均年龄41岁,均因发现乳腺包块就诊。多数肿瘤呈界限清楚的结节状。镜下8例肿瘤完全由梭形/肉瘤样细胞构成,6例以梭形/肉瘤样细胞为主伴少量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成分,1例伴少量导管原位癌。肿瘤显示中-高级别组织学改变。11/12例(91.7%)MBCSC的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至少表达一种上皮标记,全部病例均至少表达一种肌上皮标记。本组MBCSC的腋淋巴结转移率和ER、PR、Her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MBCSC在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基础上呈现出肌上皮分化,其生物学特性如腋淋巴结状态和肿瘤标记物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有所不同,提示其可以作为独立的病理亚型。系列上皮和肌上皮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MBCSC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癌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例梭形细胞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20例梭形细胞癌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2.5岁.肿瘤无器官特异性,肿瘤细胞呈梭形,多数病例异型性明显,少数病例细胞温和,异形性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至少表达一种上皮标志物;CK,34pE12,CK5/6,EMA和P63阳性率较高;常表达desmin,calponin,SMA;不表达CD34,S100,HMB-45,myogenin,MyoD1,ALK.结论:梭形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肿瘤.  相似文献   

14.
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乳腺梭形细胞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梭形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500例乳腺癌切片,找出以梭形细胞占主要优势(〉80%)的癌5例,其中2例梭形细胞型导管内癌和3例梭形细胞型浸润癌。采用HE、阿辛蓝(AB)/PAS和网织染色,以及用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7、3413E12、AE1/A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嗜铬蛋白(cg)A、Lue-7、波形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E-钙黏素、Ki-67、p53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其中4例有随访信息。结果患者平均年龄在68岁。镜下:5例癌细胞形态主要为长梭形的上皮样细胞,3例有少数胞质内空泡状细胞,4例可见散在AB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5例均表达AE1/AE3、EMA、CEA、E-钙黏素和突触素,CK7有4例表达,NSE阳性3例,CgA和Lue7阳性2例,ER阳性4例,PR阳性2例,1例表达c-erbB-2,1例有灶状波形蛋白阳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例梭形细胞型导管内癌和1例梭形细胞型浸润性癌是梭形细胞型的神经内分泌癌,另外2例梭形细胞型浸润性癌是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化生性癌。随访3例存活(24~58个月),1例27个月内死亡。结论上皮样梭形细胞和细胞内黏液的出现是乳腺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癌的一个形态学特点。梭形细胞神经内分泌型导管内癌需要和普通导管增生及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梭形细胞型的神经内分泌癌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梭形细胞浸润性癌需要与梭形细胞肌上皮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及某些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Carter  MR  Homick  JL  Lester  S  朱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5):540-540
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MC)是一组少见的异质性肿瘤,很难准确地预测其生物学行为和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案。作者总结了29例原发于乳腺的梭形细胞(肉瘤样)癌(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均≥80%)的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均为女性,40~96岁(中位年龄68岁)。其中3例是通过乳腺X片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spindle cell tumor with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SETTLE)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罕见的甲状腺SETTLE,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 镜下肿瘤组织主要为梭形细胞成分与腺样成分互相融合的双相分化表现.免疫表型:CK、EMA和vimentin均阳性.结论 甲状腺SETTLE的诊断依靠形态学及免疫表型,需与甲状腺未分化癌、滑膜肉瘤、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癌、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等进行鉴别.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组织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把肿瘤细胞分隔成丛状或结节状.结节则由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结节外周围绕短梭形的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部分结节则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不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单核或多核组织细胞样细胞表达CD68、α-ACT和溶菌酶,梭形细胞表达Vim和SMA.结论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膀胱肿瘤起源于泌尿道上皮,为移行细胞(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原发腺癌或小细胞癌比较少见,其余的膀胱癌更少见。然而,有几个不常见的特征性膀胱病变,可能由泌尿道上皮癌分化而来,包括良性和恶性的梭形细胞病变。此综述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良性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包括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和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良性肿瘤(包括平滑肌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和具有不确定恶性潜能的肿瘤(包括副神经节瘤、颗粒细胞肿瘤和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并描述了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帮助临床病理医师认识这些肿瘤实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spindle cell oncocytoma, SCO)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CO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混合多少不等的上皮样细胞构成,多呈巢状、束状排列,局部可呈腺样或菊形团样排列,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细颗粒状、淡红染,核呈短梭形、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清,具有轻~中度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部分上皮样细胞胞质空淡或呈空泡状,散在分布于梭形细胞之间,部分呈片状分布,与梭形细胞存在移形过渡。间质见较多成熟淋巴细胞及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可见黏液变性。免疫表型:vimentin、S-100蛋白、EMA、Galetin-3和TTF-1均弥漫阳性,CK灶阳性,GFAP、Syn、CgA、p63、PR、ACTH、PRL、GH、TSH、FSH和LH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3%~5%。术后分别随访9、1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SCO临床少见,其病理特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易误、漏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该肿瘤虽属WHOⅠ级,但可复发,应对其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0.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组织学特点是排列呈管状的上皮样细胞,片状的梭形细胞和黏液性间质,无明显核的异型性,缺乏坏死。免疫组化:CK、EMA、vimentin阳性,SMA、desmin、S-100蛋白、HMB45等阴性。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WHO新确定的一类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好,要与后肾腺瘤、肉瘤样癌和集合管癌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