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承气汤在腹部外科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占林 《黑龙江中医药》2007,36(4):64-64,F0003
大承气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共见22处之多。该方为苦寒攻下峻剂,临床上应用较广,历来被医家所重视。该方原为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者而设。目前,该方最常用于急腹症、急性肝炎、急性肾炎、糖尿病等,近年来各地对该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根据2000年以来有关学者对该方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承气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代表方剂,擅长通腑泄热,攻下燥结。凡具有“痞、满、燥、实”之证者,都可应用。笔者在临床中每每用此方,均能收到满意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桃核承气汤原文的分析和对乔宏双老师6个临床验案学习,在临床应用中应注重经典,确立明确的临床诊断思路,重视腹诊,四诊合参,只要辨证为下焦蓄血证即可使用桃核承气汤,而不局限于治疗表现在下焦的病症,广泛运用于妇科不孕、宫外孕、产后抑郁、甲亢、前列腺病、血尿等临床疾病.  相似文献   

5.
<正>1湿热痢疾,湿甚于热某某,男,17岁,住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1992年8月某日来诊。昨日突发大便下痢,日达7~8次,每次则先小腹拘急疼痛而欲大便,下痢则又滞下而不得利,肛门后重不舒,利出则为红白冻子,呈痛苦面容,苔白,脉濡。乃湿热痢疾,湿甚于热。治宜调气治血。用芍药汤以为治。药用:白芍12g,  相似文献   

6.
7.
任鸿义  任鹏  吴迪 《光明中医》2013,28(4):654-655
《伤寒论》大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味药组成,其中大黄苦寒,泻实祛热,推陈出新;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利大便;枳实辛微寒,理气消痞;厚朴苦辛温,顺气除满,是攻下实热,涤荡燥结之峻剂,运用于阳明腑实证见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腹满硬痛,大便不通,脉沉迟有力;或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惊惕不安,微喘直视;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或阳明病发热过多;或发汗不解,腹满痛等,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为阳明腑实证下法代表方,主治阳明里热燥结实证。临床应用本方能治疗实热内结所致多种病证,虽所治病证表现千变万化,但只要切中病机,明了方义,随证加减,定能获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9.
周俊峰 《河北中医》1981,(4):54-54,42
大承气汤是《伤寒论》治阳明腑实证之主方。原量:大黄四两(后下)厚朴八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冲)。临床上,我往往用:厚朴18克枳实12克芒硝9克大黄12克,用水三茶杯半,先煮枳实、厚朴约15分钟,再入大黄7~8分钟,最后入芒硝数沸即得。有不少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因不愿手术转请中医。我根据辨证,确属阳明府实证,用大承气汤治愈者颇多,举例如下: 例1:刘××,女,47岁。突然剧烈腹痛,频频呕吐,不能进食,大便闭结无转矢气,疼、吐、胀、闭具备。经西医诊断为肠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中大黄后下时间对阳明腑实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门诊或住院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阳明腑实证便秘患者150例。按照口服大承气汤大黄后下时间的不同,随机分10 min组,20 min组,30 min组,每组50例,每组均煎煮10 min、20 min、30 min、60 min、90 min。各组给药1次/d,至排出大便通气时止。观察各组用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计算不同大承气汤煎液中各游离、结合、总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统计分析后下大黄最佳煎煮时间,从而为大承气汤临床提供用药指导。结果:1)大黄后下时间相同,煎煮时间不同会对大承气汤中总蒽醌含量有影响,2)大黄中有效成分的回归方程分别为:芦荟大黄素Y=104 681X-39 806(r=0.999 9);大黄酸Y=54967X-23 089(r=0.999 9);大黄素Y=298 764X-90 874(r=0.999 9);大黄酚Y=188 096X-38 046(r=0.999 9);大黄素甲醚Y=83 997X-28 765(r=0.999 9);3)研究表明,20 min大黄后下,共煎煮30 min时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含量最高,结合蒽醌的泻下效应较强;4)20 min煎煮30 min时,大承气汤排便时间、次数、排气时间以及肛门直肠压力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在煎煮20 min后加入大黄后共煎煮30 min的药液中结合蒽醌的含量高于其他后下时间,为其致泻作用提供物质基础,避免了中药煎煮时间过短或过长,防止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①大承气汤中大黄为刺激性泻下药,芒硝为容积性泻下药,枳实、厚朴则属于调节性泻下药。大黄中的大黄酸,能够刺激胃肠蠕动幅度增大变快;芒硝中的十水合硫酸钠在肠道形成高渗状态;枳实、厚朴对肠道的蠕动及排储进行双向性调节。芒硝形成肠道高渗,水分增多,燥屎得到濡润变软;大黄刺激肠道蠕动的速度变快、幅度变大,促进燥屎下排;枳实、厚朴调节肠道蠕动的节律和幅度,诸药配伍,共奏泻下清热的功效,可见其组方的高度科学性和严谨性。②临床运用大承气汤,既要掌握其使用的指征、还要掌握其使用的时间节点、并需掌握其使用的火候,使用指征如"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必待"屎定硬,乃可攻之";时间节点如"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攻下的火候如"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就是要做到适合、适时、适度、适当。③急下证从症状看,急下指征并不完全具备,其实是提示既病防变。发热耗津,汗多伤津,其结果必定是津亏热结,燥实阻滞,所以需要早治;发汗病不解,已经损伤了阴津,兼有腹满痛,极有可能是津伤热结,燥屎已成,所以也需要早治,这两条的"急下之"是防止出现阴津耗竭的后果,临床需结合其他症状,籍宜确定是否需要急下。  相似文献   

12.
廖宗力  潘慧  李仕能  尹栋梁  沈志勇 《新中医》2013,45(12):164-167
目的:探究不同时辰对阳明腑实证模型SD大鼠灌胃大承气汤的形态学变化,以取得最佳疗效的服药时辰。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辰时(8点)组、巳时(1(1点)组、午时(12点)组、未时(14点)组、申时(16点)组、酉时(18点)组和对照组、造模后分别于各时辰点以大承气汤(19g/kg)灌胃,观察给药前后的体温、腹围以及胃、结肠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①体温:造模后各实验组体温均升高(P〈0.05)。在灌胃大承气汤后,实验组与造模后比较体温下降(P〈0.05)。灌药后午时组体温高于辰时组、巳时组(P〈0.05),未时组、申时组、酉时组体温均高于辰时组(P〈0.05)。②腹围: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各实验组腹围均缩小(P〈0.05),大承气汤灌胃后,各实验组腹围均缩小,其中辰时组缩小最明显(P〈0.(15)各时辰点灌药后形态学存在差异,以辰时(8点)组形态学变化最明显,午时(12点)组变化最小,其他各组介于2组之间。结论:不同时辰给药的形态学变化存在差异,在白天的6个时辰中以辰时服药变化最显著,午时变化最不明显,其余时辰变化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老年咳喘是内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又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病症,此症属于内科的咳嗽、哮病、喘病范畴。笔者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只要辨证准确,用中医中药治疗咳喘,比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黄黄连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有大黄、黄连二味组成。后经宋代林亿考证,本方当有黄芩。本方服法不同,功效亦异。《伤寒论》用滚沸如麻之汤浸渍分服,重其无形之气,不重其味,取轻扬上达,可攻邪热凝聚之痞。正如徐胎所云:“此又法之最奇者,不取煎而取泡,欲其轻扬清淡,以涤上焦之邪。”又曰:“治上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甘遂半夏汤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痰热,即可以法选用。本文思考方药作用及病位,解读方药及配伍,权衡“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思辨“虽利,心下续坚满”、辨识“此为留饮欲去故也”;运用甘遂半夏汤方证辨治消化疾病、肿大增生性疾病或癌变、心脑血管疾病等。  相似文献   

16.
柴平汤为小柴胡汤与平胃散之方,首见于《景岳全书》原方记载主治湿症,应用范围较小,近年来国内杂志亦有方临床报道。笔者在近期临证中,据其方义,广而用之,治疗多种疾病,均获疗效;使之在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一方多流。兹将各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承气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胜英 《陕西中医》1996,17(1):37-38
<正> 大承气汤有攻下实热、荡除燥结的作用,临床用于阳明腑实、热厥、痞证以及温热病之表现有里实热证者,症见大便秘结、腹胀满痛、潮热、谵语,或热结旁流、下利稀水无粪,或大便胶闭、口舌干燥、苔老黄起刺或焦黑起芒刺、脉沉实有力等。笔者曾以此方加减治疗多例急症病人,每获良效,现举治验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阳明腑实证时肠粘膜屏障功能改变的机制及复方大承气汤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20例阳明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连续5天。采血检测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ET)含量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M/L)以观察肠粘膜通透性。另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阳明腑实证患者尿中M/L比值明显升高;血中ET和DAO含量显著增加。应用复方大承气汤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阳明腑实证患者肠粘膜屏障受损,肠粘膜通透性增高,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可降低肠粘膜通透性,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并能有效降低血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9.
百合病始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历代医家续有阐述,多认为邪热留滞,损伤心肺之阴而损及百脉是百合病的病机。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病人因房劳过度而出现的症状与百合病极为相似介绍如下。1病案洪某,男,40岁,1974年5月21日诊。解小便完时阴茎、少腹部疼痛,片刻后缓解。小便微  相似文献   

20.
调胃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经典方剂之一,原文第248条说:“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燕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描述了该方适应证的病机和症状特点,可以看作是对调胃承气汤主证的概括性描述。此外在《太阳篇》第29条和阳明病第207条分别提到该方的两种服法,虽然症状描述不尽相同,其基本病机都是因为胃热燥甚,大便秘结,因此都是一致的。服法上有“少少服之”和“顿服”的不同,但都是要“温服”。该方的主治病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伤寒阳明证,不恶寒,反恶热,口渴便闭,谵语腹满,中焦燥实;②伤寒吐后腹胀满;③阳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烦:④中消善食而溲。根据其组成来分析方义,其中大黄苦寒,除热荡实;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甘草甘缓,使之不致伤胃,故称为调胃承气汤。可以看出,这个方剂的作用之所以不同于大小承气汤。就在于其作用要点集中在治疗临床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当中的“燥”证,主要作用在于软坚,也就是利用芒硝作为矿物盐成分在肠道中形成高渗透压的作用,尽量把肠壁周围组织当中的水分吸取到肠道当中来,以帮助过于干燥的大便得到软化,从而得以排出体外。甘草的作用在于温中护胃,调和诸药,因此一般应使用炙甘草。大黄的作用为通下,主要特点在于增强肠蠕动,推动大便向下排出,但如果没有足够量的芒硝吸引肠壁周围的水分到肠道中来,大便没有得到充分的软化,仍不能有效解除便秘的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在这个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的君药为芒硝,而大黄为臣药,甘草为佐药。在剂量的搭配上应该充分突出芒硝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辅助一定剂量的大黄和甘草。因此,临床运用时仍应提倡采用调胃承气汤原方的剂量比例。原方用大黄四两(清酒洗),芒硝半升,炙甘草二两,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