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安氏错(牙合)类型病人第三磨牙缺失情况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先天缺失与错殆畸形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正畸病人800例,年龄13~23岁。按照Angle错殆分类法,将样本分属于三类错[牙合]畸形,通过全景曲面断层片判定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的情况。对不同错[牙合]畸形的第三磨牙先天缺失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全部病人中,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率以人数计为32.63%、以牙胚数计为18.72%;无论上颌还是下颌,第三磨牙牙胚缺失率与左右侧无关;上颌第三磨牙牙胚的缺失率明显大于下颌(P〈0.05);Ⅰ类、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之间第三磨牙的先天缺失无论在上颌、下颌以及全颌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错[牙合]畸形病人中,约30%存在一个或数个第三磨牙的缺失;安氏I、Ⅱ、Ⅲ类错[牙合]畸形与第三磨牙先天缺失之间没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正常[牙合]为对照,研究安氏Ⅱ^1类错[牙合]牙弓宽度的特点。方法:选择12~16岁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各60例,取标准研究模型,利用3DSS(光栅扫描仪)扫描后,以Geomajic软件进行图像拟合处理,并测量上下颌牙弓前、中、后段长度,分析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牙弓宽度的差异。结果:①.正常[牙合]男性上下颌牙弓宽度均比女性大,其中上颌牙弓及下颌后段牙弓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安氏Ⅱ^1类错[牙合]男性上下颌牙弓宽度均大于女性,其中上颌牙弓后段及下颌牙弓前段、后段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安氏Ⅱ^1类错[牙合]无论男女,上颌牙弓后段宽度明显小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牙弓小于正常[牙合]牙弓,治疗时应扩展上颌后段牙弓使腭侧倾斜的后牙颊倾,或用牙弓与基骨联合扩展的方法加大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利于下牙弓前移,建立正常的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3.
第三磨牙与错牙畸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第三磨牙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对620名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的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研究。结果:第三磨牙缺失率为14.84%;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明显大于安氏Ⅱ类和安氏Ⅰ类(X~2=16.34,P<0.01);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上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率为71.75%,明显高于其缺失率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上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率(X~2=9.78,P<0.01);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下颌第三磨牙发育率为74.12%,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上颌第三磨牙的发育率相近。结论:第三磨牙是导致错(牙合)畸形的病因之一,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应常规拍摄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安氏I类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对支抗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I类错[牙合]需减数治疗病例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常规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5例均获得正常覆耠覆盖,尖牙和磨牙中性关系,患者侧貌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安氏I类错[牙合]非常规拔牙模式可消耗下颌支抗,保护上颌支抗,更好地维护了磨牙的中性关系,使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5.
上颌锥形牙伴下切牙缺失的错[牙合]畸形发生率较低,由于上颌锥形牙和下切牙缺失同时存在,上下颌牙齿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对这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应考虑患者面型、前牙覆盖、Bolton指数、磨牙及尖牙关系、上下颌中线关系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嵘  郭涛  冯雪  丁寅 《口腔医学研究》2010,26(3):408-410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构成。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03~08五年间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回顾性研究,分析骨性Ⅲ类患者在矢状向与垂直向的构成。结果:矢状向主要表现为上颌正常,下颌发育过度;其次为下颌正常,上颌发育不足。其它类型占比例较低。垂直向主要表现为高角或均角,低角较为少见。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研究其构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此类错[牙合]的成因,并对其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的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恒牙初期的正常[牙合]Ⅱ^1类错[牙合]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各半,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明确Ⅱ^1类错[牙合]3种骨面型和正常[牙合]的牙颌垂直向形态变化。结果:(1)所有Ⅱ^1类错[牙合]总体上颌复合体的前部相对于后部垂直向发育过度。均角组上颌复合体整体相对发育过度,颅底-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高角组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过度,后部和颅底-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均角组和高角组下颌有后下旋转的趋势。低角组颅底-下颌支复合体的垂直生长相对于上颌复合体的后部发育过度,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正常。下颌有前上旋转的趋势。Ⅱ^1类错[牙合]L6的垂直高度降低,U6远中倾斜。高角组、均角组U6垂直高度未增加,功能[牙合]平面(FOP)前下倾斜.高角组U6及功能[牙合]平面倾斜的程度最大;低角组U6垂直高度降低,远中倾斜程度最小,功能[牙合]平面未见异常。结论: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形态表现出不同的垂直向特征,治疗时垂直向控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AngleⅢ类错(牙合)牙弓及牙槽弓宽度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Angle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及牙槽弓宽度及形态特点。方法:选取87例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及对照组91名正常[牙合]个体原始模型,按性别分组,测量各项牙弓宽度、牙槽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的牙弓、牙槽弓宽度差;对各组各项牙弓、牙槽弓宽度和宽度差进行t检验。结果:正常[牙合]组与AngleⅢ类错[牙合]组男性牙弓宽度、牙槽弓宽度均大子女性牙弓、牙槽弓宽度(p〈0.05):AngleⅢ类错[牙合]组下颌尖牙间宽度及下颌磨牙间宽度大于正常胎组(p〈0.01)。其余测量指标AngleⅢ类错[牙合]组均小于正常黯组。结论:AngleⅢ类错[牙合]上颌骨生长受限,上颌牙齿有向腭侧倾斜,下颌牙齿有向颊侧倾斜的倾向,治疗过程中的上颌扩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拔除磨牙矫治前牙开[牙合]的矫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对9例恒牙期开病例进行拔除磨牙矫治。根据磨牙冠根发育及病理情况,结合错[牙合]类型,拔除4个第一磨牙2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及上颌第二磨牙2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2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磨牙1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第二磨牙2例。结果:全部病例矫治后均为前牙正常覆覆盖或Ⅰ度深覆[牙合],后牙中性关系。开[牙合]矫治最长时间为18个月,最短7个月,平均14个月。结论:拔除磨牙矫治前牙开[牙合],具有效果显著,矫治时间短,矫治后稳定性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第二磨牙错(牙合)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第二磨牙错[牙合]的发病率,分析其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5012例临床牙颌畸形就诊患者进行模型及全口曲面断层片分析。结果:5012例错[牙合]患者中2067例伴有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发病率为41.24%。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依次为颊向错位、深覆盖、舌/腭向错位、扭转错位及正锁[牙合]。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占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的41.07%、46.88%和12.5%。83.58%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伴有同象限第三磨牙存在。结论:第二磨牙错[牙合]的发生常伴有第三磨牙的存在;在错[牙合]畸形中发病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