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培高利特与美多巴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愈后的影响尚有争议,神经影像学的进展使得定量评价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病的预后影响成为可能。目的:采用99Tcm-TRODAT-1多巴胺能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结合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观察培高利特、美多巴作为起始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预后及对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与核医学科。对象:选择2002-02/07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12例/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试验,诊断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本实验经过长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干预措施: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患者接受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多巴胺转运体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显像检查后,分别服用各自药物,每粒安坦、培高利特、美多巴胶囊含药物分别为0.05,0.05,125mg。第1周时1粒/次,1次/d;以后每周的日剂量较上周日剂量增加1粒,治疗1个月使日剂量分别达到0.2,0.2,500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治疗6,10个月分别用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所有患者治疗10个月后,分别进行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半定量法分析受累肢体同侧或对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的特异性摄取值。主要观察指标:①比较3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②比较3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患者36例,治疗10个月后3组各脱落1例,最终33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治疗10个月后,美多巴组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46.3±19.4)%,(28.9±13.0)%,(34.4±18.1)%;(47.5±20.8)%,(31.8±15.6)%,(33.8±17.2)%;P均<0.05]。②各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个月后安坦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美多巴组、培高利特组均明显下降[(15.5±8.68),(6.4±9.05)分;(15.8±6.75),(10.36±8.30)分;P均<0.05]。结论:美多巴、培高利特虽都能对早期帕金森病起到有效治疗,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美多巴可能会加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而使病情恶化,培高利特则不影响帕金森病的预后,更适合作为早期帕金森病治疗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培高利特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以及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04/2001-12在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诊、未经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具有单侧肢体运动徐缓、震颤、强直、特殊姿势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8例;年龄55~70岁。所有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该试验,整个试验过程中能坚持服用单一药物治疗,未经同意不能改动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11例和培高利特组11例。安慰剂组给予苯海索治疗,培高利特组给予培高利特治疗。苯海索、培高利特起始日剂量均为0.05mg。入组第1周时,每日服用1次;以后每周增加1粒,经过1个月左右达到日剂量0.25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该剂量苯海索抗帕金森病作用不明显,故安慰剂组可称为帕金森病自然变性组)。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纹状体99Tcm-2β-犤N'双(2-硫乙基)乙撑二胺基犦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特异性摄取值百分率的变化,评估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数量。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3个月时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变化,评估培高利特对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的帕金森病患者22例。①治疗13个月后,安慰剂组和培高利特组患者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培高利特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以及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2001-04/2001-12在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诊、未经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具有单侧肢体运动徐缓、震颤、强直、特殊姿势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8例;年龄55~70岁。所有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该试验,整个试验过程中能坚持服用单一药物治疗,未经同意不能改动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11例和培高利特组11例。安慰剂组给予苯海索治疗,培高利特组给予培高利特治疗。苯海索、培高利特起始日剂量均为0.05mg。入组第l周时,每日服用1次;以后每周增加1粒,经过1个月左右达到日剂量0.25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该剂量苯海索抗帕金森病作用不明显,故安慰剂组可称为帕金森病自然变性组)。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纹状体^99Tc^m-2β-[N’双(2-硫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特异性摄取值百分率的变化,评估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数量。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3个月时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变化,评估培高利特对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的帕金森病患者22例。①治疗13个月后,安慰剂组和培高利特组患者起病肢体对侧纹状体^99Tc^m-2β-[N’双(2-硫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特异性摄取下降值百分率分别为(31.8&;#177;15.6)%,(33.8&;#177;17.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gt;0.05);起病肢体同侧纹状体^99Tc^m-2β-[N’双(2-硫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特异性摄取下降值百分率分别为(28.9&;#177;13.0)%,(34.4&;#177;18.1)%,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gt;0.05)。②培高利特组治疗后6,13个月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13.0&;#177;6.0),(10.O&;#177;5.9)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评分[(23.7&;#177;4.3),(27.0&;#177;4.3)分](t=4.69,5.87,P&;lt;0.01)。培高利特组治疗13个月时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t=2.13,P&;lt;0.05)。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经培高利特治疗13个月后,起病肢体同侧和对侧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率与应用苯海索大致相同,说明培高利特治疗不增加该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然变性率;而培高利特治疗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的下降表明该药具有提高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应用于帕金森病功能显像各种显像剂及其临床意义,综述近几年神经功能显像在帕金森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5—01与神经功能显像在帕金森病中应用相关文章,检索词“Parkinson,PET,SPECT”,文章语言种类限定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5—10/2005—01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帕余森病PET,SPECT”。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帕金森病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显像密切相关的研究。无论观察对象为人或动物全部纳入,排除综述性论文。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0篇相关文献,其中与帕金森病神经功能显像直接相关的文献35篇,间接相关的文献46篇.排除观点重复的文献59篇,共20篇用于资料的综述。 资料综合:(1)^18F-多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可用于评价帕金森病的疗效,特别是作为观察移植神经组织存活、发育,以及发挥生理作用的一种检测方法。(2)^11C-SCH23390和^11C—Raclopride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能提供一种定量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反映出多巴胺受体的分布、多巴胺受体的分布与帕金森病的进展和抗帕金森神经功能障碍药物的治疗有关。(3)^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有助于帕金森病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另外,成比例的纵切面图模型的应用有助于对帕金森病整体脑功能的研究。(4)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显像在鉴别非典型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病有一定意义。 结论:神经功能显像在帕金森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价中有显著意义.但仍处于研究阶段.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郑佳  张致峰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14-16,i0001
目的: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99Tc^m-TRODAT-1与多巴胺D2受体^131I-epideprid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在早期帕金森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2/2004长海医院门渗收治的46例早期未经替代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H—YⅠ级22例,Ⅱ级24例),分别接受脑多巴胺转运体^99Tc^m-TRODAT-1与多巴胺D2受体^131I-epideprid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断层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纹状体与枕叶、额叶的放射性比值。结果:46例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脑多巴胺转运体^99Tc^m-TRODAT-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结果:Ⅰ,Ⅱ级患者起病肢体对侧纹状体-枕叶/枕叶和纹状体-额叶/额叶放射性比值较同侧明显降低(P〈0.05,0.001):Ⅱ级患者起病肢体对侧纹状体-枕叶/枕叶放射性比值明显低于Ⅰ级患者(0.33&;#177;9.99,0.75&;#177;0.18 F=4.121,P〈0.05)。②脑D2受体^131I-epideprid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分析结果:Ⅰ,Ⅱ级患者起病肢体对侧纹状体-枕叶/枕叶和纹状体-额叶/额叶放射性比值较同侧明显增高(P〈0.05,0.01);Ⅱ级患者起病肢体对侧纹状体-枕叶/枕叶放射性比值明显高于Ⅰ级(1.33&;#177;0.70,0.69&;#177;0.37,F=5.493,P〈0.05)。结论:①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前多巴胺转运体与H—Y分期呈负相关。②早期未经替代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突触前多巴胺转运体与突触后D2受体呈明显负相关。③人脑多巴胺转运体^99Tc^mTRODAT-1与D2受体^131I-epidepride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结合将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评估中的价值,为实施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例早期PD患者(Hoehn-Yahr 级)和10例年龄匹配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技术分别计算早期P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双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PD患者的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1.53&;#177;0.09)较正常对照者(双侧均值为1.74&;#177;0.05)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802,P=0.000),较同侧(1.67&;#177;0.07)也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35,P=0.0008),并且患侧肢体同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较正常对照者也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6,P=0.0096)。结论:早期PD患者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DAT的功能明显降低,同侧纹状体的功能也有降低,^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背景司来吉兰可有效缓解早期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但对于早期帕金森病预后的影响争议甚多.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使得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程度客观标记成为可能.目的利用影像学观察研究司来吉兰对早期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队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神经内科.对象2001-04/10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筛选的25例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干预25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司来吉兰治疗组,安慰剂组13例,司来吉兰治疗组12例.联合帕金森病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PDRS)评分后,按照逐渐增量的原则,分别给予安慰剂和司来吉兰治疗(起始剂量均为0.05 mg).每周增加0.05 mg,经过4周的加量期,剂量均达到0.2 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于入组时、治疗13个月后分别行多巴胺转运蛋白(99Tcm-TRODAT-1)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redtomography,PECT)检查,半定量法分析起病肢体对侧、同侧纹状体放射计数.于入组时、治疗6个月、治疗13个月后分别进行UPDRS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两组治疗13个月后起病肢体对侧、同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降低百分率的比较.②次要结局两组UPDR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3个月后起病肢体对侧、同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降低百分率分别为安慰剂组(28.9±13.0)%、(31.8±15.6)%;司来吉兰治疗组(30.39±14.7)%、(32.6±16.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UPDRS评分治疗6个月后,安慰剂组(23.7±4.3)分,司来吉兰治疗组(13.1±5.5)分;治疗13个月后,安慰剂组(27.0±4.3)分,司来吉兰治疗组(9.8±4.8)分,司来吉兰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司来吉兰对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而且不加重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应用于帕金森病功能显像各种显像剂及其临床意义,综述近几年神经功能显像在帕金森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5-01与神经功能显像在帕金森病中应用相关文章,检索词“Parkinson,PET,SPECT”,文章语言种类限定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5-10/2005-01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帕金森病PET,SPECT”。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帕金森病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显像密切相关的研究。无论观察对象为人或动物全部纳入,排除综述性论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0篇相关文献,其中与帕金森病神经功能显像直接相关的文献35篇,间接相关的文献46篇,排除观点重复的文献59篇,共20篇用于资料的综述。资料综合:①18F-多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可用于评价帕金森病的疗效,特别是作为观察移植神经组织存活、发育,以及发挥生理作用的一种检测方法。②11C-SCH23390和11C-Raclopride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能提供一种定量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反映出多巴胺受体的分布、多巴胺受体的分布与帕金森病的进展和抗帕金森神经功能障碍药物的治疗有关。③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有助于帕金森病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另外,成比例的纵切面图模型的应用有助于对帕金森病整体脑功能的研究。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显像在鉴别非典型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病有一定意义。结论:神经功能显像在帕金森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价中有显著意义,但仍处于研究阶段,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评估中的价值,为实施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例早期PD患者(Hoehn-YahrⅠ级)和10例年龄匹配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技术分别计算早期P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双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PD患者的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1.53±0.09)较正常对照者(双侧均值为1.74±0.05)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802,P=0.000),较同侧(1.67±0.07)也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35,P=0.000 8),并且患侧肢体同侧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较正常对照者也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6,P=0.0096).结论早期PD患者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DAT的功能明显降低,同侧纹状体的功能也有降低,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司来吉兰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司来吉兰可有效缓解早期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但对于早期帕金森病预后的影响争议甚多。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使得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程度客观标记成为可能。目的:利用影像学观察研究司来吉兰对早期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队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神经内科。对象:2001-04/10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筛选的25例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干预:25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司来吉兰治疗组,安慰剂组13例,司来吉兰治疗组12例。联合帕金森病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后,按照逐渐增量的原则,分别给予安慰剂和司来吉兰治疗(起始剂量均为0.05mg)。每周增加0.05mg,经过4周的加量期,剂量均达到0.2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于入组时、治疗13个月后分别行多巴胺转运蛋白(^99Tc^m-TRODAT-1)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cnmputered tomography,SPECT)检查,半定量法分析起病肢体对侧、同侧纹状体放射计数。于入组时、治疗6个月、治疗13个月后分别进行UPDRS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两组治疗13个月后起病肢体对侧、同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降低百分率的比较。②次要结局:两组UPDR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3个月后起病肢体对侧、同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降低百分率分别为:安慰剂组(28.9&;#177;13.0)%、(31.8&;#177;15.6)%;司来吉兰治疗组(30.39&;#177;14.7)%、(32.6&;#177;16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UPDRS评分:治疗6个月后,安慰剂组(23.7&;#177;4.3)分,司来吉兰治疗组(13.1&;#177;5.5)分;治疗13个月后,安慰剂组(27.0&;#177;4.3)分,司来吉兰治疗组(9.8&;#177;4.8)分,司来吉兰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lt;0.05)。结论:司来吉兰对早期帕金森病的I临床效果较好,而且不加重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背景:左旋多巴替代疗法一直是治疗帕金森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但它不能减慢疾病的进程,且随着长期应用副作用日趋严重,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对患者可能有益。目的:系统性观察中药自拟补肾平颤方配合美多巴片对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后病情的疗效。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研究中心。对象:选择1999-12/2002-05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收治的70例帕金森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②改良Hoehn-Yahr分级第1.5~4级。③年龄<80岁。④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不足。排除标准:①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②伴随其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③有严重心、肺、肾疾病或多脏器衰竭者。④精神病患者。⑤滥用药物史及酗酒者。⑥对多种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者。方法:将7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1∶1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及对照组(n=35),治疗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9±16.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5±16.5)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患者口服62.5~500mg美多巴片(250mg/片),2~4次/d(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治疗组患者62.5~500mg口服美多巴片(250mg/片),2~4次/d,同时服用自拟补肾平颤方200mL(含首乌20g,鹿茸1g,天麻10g,钩藤15g,柴胡12g,厚朴15g),2次/d。两组患者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的两组患者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多美巴片治疗后的用量及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多美巴片治疗后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9%、51%,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χ2=0.86,P=0.2223)。①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8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记分明显下降(t=2.18,P<0.05)。②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每日用量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2.8628,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每日用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2.3203,P<0.01)。③治疗组患者中2例出现轻微口干,恶心,头晕加重,持续2周后缓解;对照组患者中5例出现恶心,2例轻度头晕,均能自行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无显著变化。结论:中药补肾平颤方加西药治疗有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的趋势,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12.
于向东  崔玲  陈彪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160-162
背景:左旋多巴替代疗法一直是治疗帕金森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但它不能减慢疾病的进程,且随着长期应用副作用日趋严重,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对患者可能有益。目的:系统性观察中药自拟补肾平颤方配合美多巴片对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后病情的疗效。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研究中心.对象:选择1999-12/2002-05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收治的70例帕金森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②改良Hoehn-Yahr分级第1.5~4级.③年龄〈80岁。④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不足。排除标准:①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②伴随其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③有严重心、肺、肾疾病或多脏器衰竭者。④精神病患者。⑤滥用药物史及酗酒者。⑥对多种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者。方法:将7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1:1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及对照组(n=35),治疗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9&;#177;16.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5&;#177;16.5)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患者口服62.5~500mg美多巴片(250mg/片),2~4次/d(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治疗组患者62.5~500mg口服美多巴片(250mg/片),2~4次/d,同时服用自拟补肾平颤方200mL(含首乌20g,鹿茸1g,天麻10g,钩藤15g,柴胡12g,厚朴15g),2次/d。两组患者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的两组患者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多美巴片治疗后的用量及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多美巴片治疗后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9%、51%,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χ^2=0.86,P=0.2223)。①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8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记分明显下降(t=2.18,P〈0.05)。②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每日用量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2.8628,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每日用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2.3203,P〈0.01)。③治疗组患者中2例出现轻微口干,恶心,头晕加重,持续2周后缓解;对照组患者中5例出现恶心,2例轻度头晕,均能自行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无显著变化。结论:中药补肾平颤方加西药治疗有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的趋势,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多巴丝肼治疗及体内叶酸和维生素B6水平对加速帕金森病患者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11/2001-10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其中治疗组口服多巴丝肼,0.25 g/次,2次/d;对照组口服安坦,2 mg/次,2次/d.两组均服用1年,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6的水平,比较组间的差异性,分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6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脱落,1年后纳入结果分析治疗组为13例,对照组为14例.①两组治疗后情况叶酸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组(13.2±10.8)pmol/L,对照组(12.8±10.4)pmol/L];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13.1±5.2)和(8.7±3.3)μmol/L],维生素B6水平低于对照组[(80.2±75.6)和(150.0±89.0)n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t=17.845,12.283;P<0.001).②治疗组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6水平呈负相关(r=-0.68,-0.62;P<0.05~0.01),对照组各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r=0.48,0.39,P>0.05).结论多巴丝肼可升高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其程度与体内维生素B6水平呈负相关,应用多巴丝肼治疗时需要补充更多的维生素B6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延缓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发生和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帕金森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80例帕金森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实验组患者则实施医护患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问题、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率与疾病应对态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SAS与SD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依从性显著性优于对照组;疾病概念、临床症状、治疗时机、高危因素、治疗措施、康复时机、紧急处理与预防发作知晓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疾病治疗态度、社会参与态度、危险因素控制态度与应急处理态度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护患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帕金森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出院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障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帕金森病后抑郁障碍出院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出院后按常规定期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家属及照顾者进行护理培训,并以定期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干预前后,所有患者分别评定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 出院后采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帕金森病患者抑郁障碍病情减轻,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 采取出院后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后抑郁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出院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障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帕金森病后抑郁障碍出院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出院后按常规定期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家属及照顾者进行护理培训,并以定期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干预前后,所有患者分别评定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 出院后采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帕金森病患者抑郁障碍病情减轻,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 采取出院后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后抑郁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出院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障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帕金森病后抑郁障碍出院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出院后按常规定期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家属及照顾者进行护理培训,并以定期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干预前后,所有患者分别评定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 出院后采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帕金森病患者抑郁障碍病情减轻,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 采取出院后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后抑郁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认知水平的帕金森病(PD)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以及胆碱酯酶抑制剂卡巴拉汀对PD患者认知功能及跌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参与帕金森病协作研究的185例PD患者,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中文版评价认知功能并记录患者跌倒情况。将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随机服用安慰剂及卡巴拉汀治疗,比较两组间认知功能变化及跌倒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60例PD患者完成本研究。无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PD-NCI)人均跌倒次数较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组及帕金森病痴呆(PDD)组显著降低(P<0.01,P<0.001);跌倒发生率较PD-MCI组及PDD组显著降低(P均<0.01);与PD-MCI组相比,PDD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增加(OR 2.45,95%CI:0.97~6.20,P<0.01),人均跌倒次数显著增加(P<0.01)。服用安慰剂及卡巴拉汀治疗12个月后,卡巴拉汀治疗组患者Mo 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卡巴拉汀治疗组患者人均跌倒次数及跌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1)。结论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跌倒发生率密切相关,胆碱酯酶抑制剂卡巴拉汀可延缓P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个体化诊疗方案的依从性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入组的所有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制定帕金森病(PD)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并要求患者每隔3个月来医院复诊1次,对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每隔3个月复诊;第2组:每隔6个月复诊;第3组:每隔12个月复诊),患者在初诊时(OM),6个月复诊时(6M),12个月复诊时(12M)应用 Hoehn-Yahr 分级,UPDRS 量表,Schwab 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复诊频率不同的3组 Hoehn-Yahr 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在初诊时的 UPDRS 量表、Schwab 量表的评分与12个月复诊时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系统规范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可以延缓 PD 疾病的进展,并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延长患者独立生活的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