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氯胺酮对出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闭路电视系统对二种剂量的氯胺酮对出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出血性休克状态下,随氯胺酮的剂量加大,对心血管系统及微循环的抑制也加重,建议对危重和出血性休克患者应慎用氯胺酮麻醉诱导,以免休克恶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以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阻滞用于失血性休克病人。切皮前经莫菲氏管滴入氯胺酮100mg+度冷丁50mg。氯胺酮有抑制呼吸可能;若同时应用度冷丁,则呼吸抑制的机会就会增加,对呼吸管理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再则,氯胺酮对某些有心血管系疾病和休克病人,曾有用药后发生血压下降,甚至心跳、呼吸停止,故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1例重症感染性休克病员进行肺通气力学和血气监测.方法:应用“VEOLAR”呼吸机,行EFP通气,测定Cr、R_(insp)和R_(exp);分别在吸空气时和用纯氧行机械通气后10min测定PaO_2和PaCO_2,计算A-aDO_2和Qs/QT.结果:PaO_2、C_T值明显偏低,A-aDO_2、Q_s/Q_T、R_(insp)和R_(exp)明显增高,近半数病员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因此,对重症感染性休克病员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肠粘膜灌注与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血性休克时肠粘膜结构和功能受损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休克后多器官衰竭综合征的“始动部位”或“中心器官”,但急救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对胃肠道的保护作用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氯胺酮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手术时常用的麻醉药物,但它对休克再灌注期间肠道灌注及氧合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动物模型,以肠粘膜内pH(pHi)、门静脉血pH(pHpv)、门静脉血氧饱和度(SpvO2)及腹腔脏器氧摄取率(ERO2)等为指标,探讨氯胺酮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肠粘膜灌注与氧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严重休克可引起急性肺损伤,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对失血性休克动脉血浆TNF-α含量、肺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的观察,探讨氯胺酮对TNF-α和肺损伤的影响,为休克病人复苏后肺损伤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外科基础     
严重多发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51例临床观察;抗凝抗炎抗休克治疗的进展(综述);内源性一氧化碳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器官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大鼠抗休克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失血性休克大鼠器官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及释放的时相性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多尿综合症多见于烧伤败血症的病人,在严重创伤休克病员中鲜见报道。现就我科收治的三例报道如下,并对其诊治情况及发病机理作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氯胺酮为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型的非竞争性受体拮抗药,实验证实有神经保护作用[1]。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HSP70)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蛋白自稳,提高细胞对应激的耐受,使细胞耐受缺血能力增强[2]。本文采用腹腔注射氯胺酮,研究大鼠脑组织海马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探讨氯胺酮神经保护的机理。材料与方法一、动物分组 由湖北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n=6);氯胺酮组(n=14),再按不同剂量分成2小组,即B组(50mg/kg)(n=7)、C组(100mg/kg)(n=7)。根据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氯胺酮诱导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大鼠脑组织中不同区域的表达.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分别在腹腔注射氯胺酮80mg/kg和生理盐水3ml.24h后取鼠脑,应用HSP7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胼胝体压部后皮质、海马、大鼠后扣带回和枕叶皮质中HSP70的表达,并用MIAS-2000图文分析系统分析上述区域HSP70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细胞密度(个/mm2)和阳性产物灰度值.结果 氯胺酮可诱导大鼠大脑特定区域表达HSP70;大脑各区域HSP70表达不同.结论 氯胺酮诱导HSP70在大脑特定区域的表达,提示可能产生神经细胞损害;氯胺酮对大脑特定区域产生损害.  相似文献   

10.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以组织灌注不足作为休克的定义,说明多数情况下,特别在低血容量和心源性休克时,这易适用的。但在高血动力学脓毒性休克时,心搏出量正常或升高,而放射性氙的研究表明营养性毛细血管血流亦可大于正常。此类病员的主要问题似乎在于对氧及基质的摄取和利用。因此,休克最恰当的定义应为异常细胞代谢引起或伴发的病理生理学严重异常。  相似文献   

11.
失血性休克期间器官血流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氯胺酮麻醉犬出血性休克期间器官血流量的变化。杂种犬7只,放血267±20.58ml,休克持续45min,用电磁血流量计测得失血性休克期间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右肾动脉血流量、颈内动脉血流量降低非常显著,心率显著增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与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犬在普鲁卡因、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下60min内体循环和冠脉循环血流动力学及心肌代谢的变化。结果:除外周血管总阻力下降外,其他体循环及冠脉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的改变。动脉血和冠状窦血乳酸含量增加,心肌乳酸摄取速率和摄取率明显上升。结论:在失血性休克状态下应用普鲁卡因、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后心血管功能基本稳定在麻醉前水平,心脏后负荷有所降低,心肌氧供略增,氧耗稍减,保持心肌对乳酸的摄取与其血含量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休克病员采用硬膜外麻醉一向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回顾分析1974年1月~1985年9月我院临床资料136例如下。资料分析一、一般情况男65例,女71例,年龄14~71岁。其中失血性休克42例(内脏破裂24/42、创伤7/42,消化道出血11/42)。感染性休克94例(急性重症胆管  相似文献   

14.
在前沿阵地我们处理了48例程度不同的战伤休克伤员,现将抗休克和麻醉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全组48例,轻度休克10例,中度15例,重度23例。2.麻醉方法氯胺酮29例,γ-OH19例。两种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氟哌啶醇对于氯胺酮诱导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大鼠海马中表达的影响,探讨氟哌啶醇能否预防或治疗氯胺酮导致的脑损害。方法 选择48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在腹腔注射氯胺酮80.0mg/kg前后给予不同剂量氟哌啶醇(1.0,5.0,10.0mg/kg),24h后取鼠脑,应用HSP7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海马中HSP70的表达,并用MIAS-2000图文分析系统分析大鼠海马HSP70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细胞密度和灰度值。结果 单独应用氯胺酮可在大鼠海马表达HSP70;预先给予氟哌啶醇能抑制氯胺酮诱导的HSP70表达,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在使用氯胺酮后给予氟哌啶醇,不能减少HSP70的表达。结论 氯胺酮可诱导HSP70在海马的表达,提示海马的神经元可能受到损害;氟哌啶醇可以预防氯胺酮所致的神经元损害,但对已造成的神经元损害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氯胺酮利多卡因静脉麻醉在危急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酮利多卡因静脉麻醉在危急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覃绍坚,陆正世我院采用氯胺酮利多卡因复合液(简称KL)静脉麻醉于先兆子宫破裂、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并失血性休克等危急剖宫产术128例,今将其效果和体会报道以下。麻醉方法孕妇进入手术室后...  相似文献   

17.
《临床麻醉学杂志》1988年第4卷第4期发表了《静脉推注氯胺酮引起心跳骤停二例》,此文提示选用氯胺酮不当或/和用法欠妥.故就此2例与王金静医师商榷. 例1为严重复合伤,例2为胃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2例均为重度休克、微循环严重障碍,机体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氯胺酮-咪唑安定对感染性休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使用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1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E组)和实验组(EM组、EK组及EKM组)。NS组为正常对照组,E组给予内毒素(LPS)20mg/kg,ip;EK组、EKM组及EM组同E组,但给LPS前分别给予KTM80mg/kg,ip,KTM80mg/kg M0.5mg/kg ip,M0.5mg/kg ip,1小时后追加半剂。在LPS处理2小时后及E组大鼠临终时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并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时间。结果 E组TNF-α显著高于NS组、EK和EKM组,E组HSP70表达强于NS组,但弱于EK及EKM组,E组与EM组,EK与EKM组的TNF-α、HSP70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氯胺酮可降低感染性休克时血清TNF-α,减轻其心肌损害。其机制可能为增强心肌HSP70的表达。咪唑安定-氯胺酮复合应用不影响氯胺酮保护感染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休克行急诊手术,麻醉有一定困难,在积极输血、输液同时,宜选用对循环无抑制或抑制轻的麻醉药。氯胺酮镇痛作用强,给药方便,对循环有兴奋作用,许多作者推荐用于出血性休克的急诊手术麻醉。现将我院1984年1月至1986年8月在出血性休克急诊手术中应用此法共49例作一小结。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11例。病种有多处伤19例,上消化道出血19例,女性以宫外孕致失血性休克11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62岁。  相似文献   

20.
饱胃伴明显出血的战伤病员麻醉诱导时有呕吐、误吸及血压下降危险,作者报导50例病员快速麻醉诱导方法如下:(1) 静注箭毒3毫克及阿托品0.4毫克;(2) 面罩纯氧吸入3分钟;(3) 静注氯胺酮(2.2毫克/公斤)或硫贲妥钠(2.2~3.3毫克/公斤);(4) 随即静注琥珀胆硷60~80毫克;(5) 待自发呼吸停止及下颌松弛后行气管插管,插管附有套囊。全部病员插管均顺利,插管时口咽部无胃液或小血块,全组无手术时死亡,作者认为快速气管插管是预防麻醉诱导时呕吐误吸的好方法。不用气管插管或插管不用套囊的病员麻醉时误吸发生率高,Culver等在麻醉诱导前1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