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书画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3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为期8周的书法绘画治疗,应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康复效果评定,并与30例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能参加并完成书法绘画治疗.治疗前各量表评定,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量表的评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正规、系统的书画行为治疗,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止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遗留社会功能缺陷,我们将60例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组,从入院一周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并与60例进行对照观察。出院之前两组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有显著意义(P<0.001或0.01)。提示: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病耻感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江西省赣州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103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每周5次,共8周,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干预前得分为(15.46±2.74)分,干预后得分为(17.92±2.42)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前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总分为(52.12±7.53)分、歧视分量表得分为(21.36±6.83)分、病情掩饰分量表得分为(17.28±4.45)分、积极效应分量表得分为(13.48±3.81)分,干预后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总分为(41.66±4.95)分、歧视分量表得分为(16.84±4.02)分、病情掩饰分量表得分为(14.18±2.75)分、积极效应分量表得分为(10.64±2.38)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病耻感总分、歧视分量表、病情掩饰分量表、积极效应分量表得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人类职能模式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0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IPROS、BPRS总分均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仅BPRS总分较干预前改善(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建立康复站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建立街道"阳光心园"康复站,2010年1-12月对南码头街道社区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制订个体康复训练计划,开展音乐视听、书法绘画、烹饪、工艺制作、体育活动、劳动作业等康复训练活动.并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 和简明精神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对本组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果 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站时与康复训练1年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BP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康复站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能有效增强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11.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秀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58-59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对来自外部环境刺激的易受伤害性,其中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文献报道,家庭教育和家庭干预足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对入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及家庭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呈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知识教育,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秀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7):58-59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对来自外部环境刺激的易受伤害性,其中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2]。有文献报道,家庭教育和家庭干预是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3]。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对入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及家庭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6月-2004年6月住院患者共60例,均为男性。入… 相似文献
14.
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家庭干预的指导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实施家庭干预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方法 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家庭干预组40例,传统随防组40例。对家庭干预组家属进行定期康复指导,传统随访组不进行特殊指导,比较两组出院后0.5年、1年、1.5年复发率。结果 两组3个时段内的复发例数,经X~2检验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传统随防组在1.5年与0.5年自身比较复发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家庭干预对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恢复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60例住院康复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入组后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 w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心理干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两组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BPRS)、和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SAS、SDS和IPRO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和不良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一般工娱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康复干预项目,干预周期8~10周.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PSP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个人和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向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285-28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8w。于干预前及干预2w、8w末采用护士用观察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护士用观察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循证护理是精神科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恢复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60例住院康复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入组后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 w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心理干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两组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BPRS)、和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SAS、SDS和IPRO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和不良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李金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9):84-85
目的:探究头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态步态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步行能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步态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步态参数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步行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康复训练,联合应用头针针刺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和平衡功能,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0.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在儿女患精神分裂症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的定式调查表,对98例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健康教育。结果: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经健康教育后她们的SAS和SDS评分随之下降。结论:对患者父母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