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许昌市城区中小学生早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许昌市城区6所中小学校学生5859名进行早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城乡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率为6.25%,城市与农村、中学与小学不吃早餐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早餐充足率为2.17%,较好率为17.47%,较差率为80.37%;早餐质量较好率及充足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中学高于小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早餐主要食物构成为谷类(53.46%)、薯类(4.90%)、奶类(37.42%)、蛋类(32.33%)、肉类(21.59%)、豆类(17.00%)和蔬果类(24.89%)。结论学生早餐中肉、蛋、奶类摄入比例不低,但搭配不合理,营养充足率较低。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早餐食物构成等对早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解贵州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6月对贵州省某市3所小学和3所中学2 833名学生进行早餐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最高的是谷薯类(71.66%),其次为新鲜蔬菜(45.89%)、奶类(35.55%)、肉/蛋/鱼类(29.33%)、豆类(19.52%)、新鲜水果(18.74%).中小学生能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2.97%,每周吃4~6次早餐的为22.80%,≤3次的为14.23%,男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65.07%)高于女生(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P<0.05).早餐营养差的比例达71.87%,女生(73.68%)高于男生(69.94%)(x2=9.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段、是否住校、睡眠质量均是每天吃早餐的影响因素;学段、是否住校是早餐质量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某市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早餐营养质量差.应对学生、家长、老师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睡眠生活习惯,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宜春学院医学院学生早餐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永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75-4677
[目的]了解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早餐情况,探讨在医学院进行早餐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早餐状况问卷,对宜春学院医学院386名1~3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每天早餐就餐率为72.8%,1年级学生高于2年级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大部分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时间。吃早餐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比较差者高达56.8%,质量好的仅为16.1%,仅17.1%的学生早餐选择食物考虑到食物的营养价值。学生早餐各类食物消费频次依次为谷类、奶类、蛋类、豆类、肉类、蔬菜、水果。[结论]医学生早餐结构及食物消费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在医学院校进行早餐营养教育及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虹口区中小学生早餐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虹口区2所小学、2所中学、2所高中的972名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吃早餐的占97.8%,初中生占94.0%,高中生占93.8%,高中生不吃早餐的比例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P0.05);在家里吃早餐的小学生占84.5%,初中生占68.1%,高中生占52.3%;小学生同父母一起吃早餐的占63.1%,自己吃早餐的占34.5%;初中生自己吃早餐的比例为53.0%,高中生为64.6%;早餐主要由母亲提供,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早餐准备情况不同(P0.01);早餐进食2种食物的最多,占38.4%,进食1种食物的占38.2%,进食3种食物的占14.3%,进食4种食物的仅占3.9%,进食5种及以上的占0.6%。早餐以米面制品为主,其次是奶及奶制品、肉、蛋、鱼类。结论中小学生吃早餐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早餐质量较差,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状况,为预防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发生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7年,每年对厦门市海沧区台商投资区城区和农村各1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体检。[结果]肥胖罹患率,2004-2007年平均为5.62%,各年分别为5.27%、5.32%、5.61%、6.25%(P〉0.05)。平均肥胖率,小学男生为10.22%,小学女生为4.07%(P〈0.01);中学男生为6.49%,中学女生为2.82%(P〈0.01);城区学生为6.36%,农村学生为4.49%(P〈0.01)。超重罹患率,2004-2007年平均为5.75%,各年分别为5.23%、5.38%、6.34%、6.00%(P〈0.05)。平均超重率,小学男生为9.12%,小学女生为6.97%(P〈0.01);中学男生为5.02%,中学女生为3.98%(P〈0.01);城区学生为6.21%,农村学生为5.05%(P〈0.01)。[结论]台商投资区中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不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学生早餐食物种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目的 了解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行为现状及早餐食物种类,方法 利用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资料,对我国17719名中小学生早餐食用的食物种类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谷类、豆类、肉类、奶类和蔬菜、水果对食物分类,3d早餐平均有92.5%的学生食用了谷类食物,50.6%食用了蔬菜、水果,19.0%食用了肉类食物,食用豆类、奶类的比例很低,仅为6.7%和4.7%,小学生早餐食用肉类,奶类和谷类的比例略高于中学生,小学男生早餐食用蔬菜,水果的比例略低于女生,饮用奶类的比例略高于女生,乡村中小学生早餐食用谷类和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食用肉类、奶类的比例略低于女生,饮用奶类的比例略高于女生,乡村中小学生早餐食用谷类和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食用肉类,奶类的比例均低于城市学生,少数民族中小学早餐食用豆类、肉类食物的比例低于汉族中小学生,饮用奶类的比例明显高于汉族中小学生,我国中小学生早餐组成的主要模式是“谷类加蔬菜、水果”和“谷类”。城乡中小学生每天早餐食用了4类及4类以上食物仅有0.9%,仅食用1-2类食物的比例高达87.0%。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食物种类单调,结构不合理,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7.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早餐及睡前加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平台,对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年级的11 464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吃早餐、睡前加餐、父母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等资料.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和经常吃早餐的构成比分别为4.90%,15.83%,79.27%.女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31.44,P<0.01),初一学生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X2=257.16,P<0.01).60.80%的学生睡前加餐,女生睡前加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15.95,P<0.01),学生睡前加餐报告率随年级升高而增加(X2=8.1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学历越低(OR=1.68,95%CI=1.51 ~ 1.86)、父母营养健康知识得分越低(一般:OR=1.17,95%CI=1.04~ 1.32;不及格:OR=1.42,95%CI=1.26~ 1.60),学生吃早餐频次越少.结论 广州市仍有部分中小学生经常不吃或不规律吃早餐,而相当高比例的学生睡前有加餐.父母学历和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对学生早餐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阳市城区初中学生早餐状况,为开展中学生合理膳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5月,在南阳市城区抽取5所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一、二、三年级学生1 627名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 627人,每天吃早餐的占63.86%,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占33.87%,不吃早餐的占2.27%。每天吃早餐学生所占比例,一年级为71.35%,二年级为63.38%,三年级为56.31%(P〈0.01);男生为66.31%,女生为61.20%(P〈0.05);认为早餐非常重要者为71.62%,认为无所谓者为45.17%,认为早餐不重要者为4.44%(P〈0.01)。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588人中,不吃早餐的原因,时间不够的占38.27%,没有食欲的占35.71%,家长不够重视的占16.33%,控制体重的占9.69%。吃早餐的1 590人中,早餐营养充足的占5.72%,营养较好的占16.98%,营养质量差的占77.30%。上午课间有饥饿感者所占比例,每天吃早餐者为36.19%,不吃早餐者为66.50%(P〈0.01)。[结论]南阳市城区初中学生不吃早餐现象严重,吃早餐者早餐质量差者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掌握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生饮食习惯和营养相关认知现状,为制定营养教育、营养干预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北京市密云区55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坚持每天吃早餐率为56.8%,早餐吃饱率为51.8%、午餐吃饱率为66.4%、晚餐吃饱率为67.1%。学生每天吃早餐率、早餐吃饱率、午餐吃饱率、晚餐吃饱率均呈现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非住宿学生高于住宿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317、79.767、45.746、66.814;43.339、11.327、31.393、27.705,均P0.01)。学生每日摄入粗杂粮、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率分别为15.6%、20.0%、19.1%、49.1%、7.8%;学生每日摄入2种谷类为46.4%,每日摄入3种及以上蔬菜为45.1%,每日摄入2种水果为38.8%。学生日饮水量≤1 000 ml的占60.3%,20.7%的学生选择无碳酸含糖饮料,17.6%的学生选择不喝饮料;学生每周喝饮料1~3次者占36.6%。营养知识方面,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回答5个及以上正确率呈现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1.656,P0.05)。结论密云区中小学生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营养知识水平不高,应针对学生、家长、学校开展相关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学生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饮食行为、早餐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指导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东莞市某镇四~六年级小学生452名进行早餐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81.42%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选择早餐食物品种主要依据包括营养又健康(44.47%),父母安排(21.90%),口味(21.24%);多数人早餐结构不合理,优、良者仅占12.17%,只有2.21%符合营养早餐4类食物要求;对营养早餐认知正确率仅7.96%;96.24%认为有必要每天吃早餐;88.50%家长要求子女每天都吃早餐,其子女每天吃早餐率高于没要求者(x2=29.519,P<0.01);营养知识得分多者早餐质量较高(x2 =9.977,P=0.041);对营养早餐认知水平较高者早餐质量也较高(x2=70.091,P<0.01).结论 东莞市农村小学生早餐质量不高,与学生对营养早餐认知度低有关;多数学生能每天吃早餐,建议对小学生及家庭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了解农村贫困地区小学生早餐频率及食物摄入情况,为制定营养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平泉县等5个贫困农村县区15所小学的2 93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每周的早餐食用频率及主要食物的摄入情况.结果 参加调查的小学生达不到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23.2%.早餐食用频率最高的食物是米面制品(66.6%),其次为奶类(35.6%)、蔬菜(33.3%)、肉/蛋/鱼类(29.5%)、豆类(27.7%)和水果(19.3%).早餐营养质量差的小学生比例达到7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四/五年级、云南地区、父母未在外打工的学生早餐食用频率相对较低;三/四年级、云南地区和住宿的学生早餐质量相对较差.结论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频率较低,早餐营养质量差.建议对学生、家长和老师加强合理早餐的教育,改善学生的早餐摄入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小学生早餐行为及质量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抽取206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他们的早餐行为及质量资料并进行评价。结果 57.38%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不同年级小学生早餐食用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0.553,P0.01);早餐食用时间少于10 min的小学生占61.92%,不同的年级间小学生用餐时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616,P0.05);早餐在家就餐者占88.20%;早餐准备者为妈妈的小学生占68.82%;早餐质量较差的小学生占44.82%,男生比例(48.58%)明显高于女生(40.79%,χ~2=14.388,P0.01)。结论天津市小学生不吃早餐的问题突出,且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应尽早进行营养宣教,改善其早餐食物结构,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吉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贫困地区2所重点监测学校中的58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为65.92%,从不吃早餐的比例为5.34%。小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比例高于中学生(χ~2=20.538,P0.001),女生高于男生(χ~2=6.302,P=0.012)。营养充足的早餐食用率为23.06%,有14.63%的学生能够每天食用营养充足的早餐,中学生食用营养充足早餐的比例高于小学生(χ~2=11.703,P=0.001)。早餐中馒头、粥、面条等谷类主食的食用率为84.68%,肉、蛋类的食用率为40.97%,奶、豆类的食用率为31.40%,水果、蔬菜的食用率为26.33%。并非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更容易产生饥饿感(χ~2=13.566,P=0.001)。4.30%的学生贫血,13.43%的学生超重,15.15%的学生肥胖,2.07%的学生轻度消瘦,1.20%的学生中或重度消瘦。结论 吉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用率较低,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质量差,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营养教育与改善。  相似文献   

14.
大同大学医学生早餐知识·行为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利国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32-1033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早餐现况,探讨在医学院校进行早餐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早餐知识、行为问卷,对大同大学医学院322名一~三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早餐结构分析正确率为27.3%,每天早餐就餐率为73.9%,早餐营养质量比较差的高达68.6%、质量好的仅为1.3%,就餐率及早餐营养质量不同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级比二、三年级好;早餐食物消费频次依次为谷类81.5%、奶类45.0%、蛋类44.7%、蔬菜27.7%、水果17.3%、豆类12.9%、肉类10.7%,其中奶类、蛋类、蔬菜、水果、豆类在不同生源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消费频次(依次为59.3%,52.5%,33.3%,24.7%,16.7%)高于农村学生(依次为30.1%,36.5%,21.8%,9.6%,9.0%).结论 医学生早餐及各类食物营养价值的有关知识欠缺,早餐结构及食物消费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尤以农村生源学生及二、三年级学生为重,此现象应予以特别的关注.在医学院校针对新生进行早餐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状况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5,他引:20  
目的 了解我国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方法 利用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对我国17719名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的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我国中小学生在3d膳食调查期间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6.5%,ktn 1-2次早餐的比例为7.4%,不吃早餐的比例为6.1%,其中中学生吃1-2次早餐或不吃早餐的比例为16.0%,高地小学生(12.0%);乡村中小学生吃1-2次早餐或不中秘早餐的比例为12.7%,高于城市中小学生(9.1%);少数民放中小学生1-2次早餐或不中秘早餐的比较为18.1%,高于汉族中小学生(10.8%);高、中、低3种不同家庭经济状的中小学生吃1-2次早餐或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10.7%、12.3%、13.3%,逐渐增加;此外,从大学以上化程度到盲,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的降低,小学生吃1-2次早餐或不吃早餐的比例增加。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尤其是乡村和少数民族学生不吃早餐的现象较为普遍,建议以中小学生及其母亲为主要对象,结合其他因素有针对性地营养教育和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松江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的早餐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松江区1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所有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9.9%。在家里吃早餐的占79.5%。早餐主要由母亲提供,不同年龄的学生早餐准备情况不同(P0.01)。被调查者的早餐中含有米面制品的为72.4%,新鲜蔬菜为8.0%,新鲜水果为6.8%,肉、蛋、鱼类为18.6%,豆类及其制品14.3%,奶类及其制品34.8%。当天食用早餐者,营养充足的仅2.0%,较好者占11.1%,较差者占87.0%。结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中小学生坚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且早餐质量较差,需采取相应的早餐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京沪两地小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京沪两地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影响早餐的行为因素 ,为深入研究小学生早餐问题 ,制定和开展“学生营养早餐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北京、上海两个城市 86 88名 6~ 1 1岁学生的早餐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饮食喜好、早餐食物选择、奶类摄入等情况。结果 小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北京男生为 2 5.8% ,女生为 2 1 .6 % ;上海男生为 1 1 .4 % ,女生为 1 3.3%。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食欲、没有时间吃和家长没时间做。学生早餐食物品种单调 ,质量较差。学生早餐 55%以上由母亲准备 ,食用早餐的地点以家里为主 ,其次为上学路上和饭馆或小摊。早餐费用在 2~ 3元之间。学生吃早餐的行为与其母亲的吃早餐行为密切相关 (P <0 .0 1 )。结论 京沪两地小学生的早餐质量均有待改善。应加强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 ,重视早餐 ,倡导合理营养。  相似文献   

18.
分析辽宁省城乡小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1年“辽宁省学龄儿童营养监测”,共调查三~六年级小学生16 169名.调查使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指标、早餐行为及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上学日,11.8%的城市学生和24.4%的农村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城市学生早餐质量好的比例为49.5%,农村学生为36.3%,城市高于农村(x2=224.6,P<0.01).城市学生中,早餐质量好的学生在第4节课之前有饥饿感的比例(27.1%)低于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29.8%);农村学生分别为38.4%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7,-3.3,P值均<0.01).调整年龄、性别、地区及上学路程时间等影响因素后,与每日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多样相比,经常不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单调的学生肥胖的风险更高(OR=1.44,95% CI=1.14~1.98).结论 辽宁地区小学生吃早餐的频率较低,且50%以上学生早餐质量不好,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生的早餐行为,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生544名,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调查表》调查。结果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57.0%,从不吃早餐比例为3.7%;;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没时间吃(25.2%)和早上不饿/不想吃(25.2%);早餐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的比例为77.5%,有22.5%的学生选择小卖部/超市、饭馆以及路边早点摊的早餐;早餐每周都能吃饱的为51.5%,有3.1%的中小学生早餐从来吃不饱;上午第3或4节课从未感觉饿的占15.5%,每天都感觉饿的占8.8%。小学、初中、高中每周总是吃早餐的比例、早餐都能吃饱的比例、从未和偶尔感觉饿的比例呈现由低到高趋势,均有统计学差异(χ~2=59.3、χ~2=62.4、χ~2=95.1,均P0.01);住宿生每周早餐都能吃饱的比例、从未和偶尔感觉饿的合计比例低于走读生(χ~2=9.8,χ~2=37.1,均P0.01)。结论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较差,特别是小学生早餐行为明显存在问题,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20.
嘉兴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嘉兴市中小学生膳食结构与饮食行为现状,找出存在问题,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对嘉兴市2所中学,1所小学共854名中小学生进行早餐质量,中晚餐膳食结构与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早餐营养质量好的仅占8.3%,差的占51.6%;午餐营养质量好的占24.1%,晚餐营养质量好的占31.7%;15.0%的学生平均每周不吃早餐2.4次,91.8%的学生平均每周吃零食5.4次,18.6%的学生饭前吃零食,32.7%的学生吃过零食后正餐食量明显减少,78.1%的学生有特别偏爱的食物,79.2%的学生有不喜欢吃的食物。结论 学生与家长的营养教育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