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殖安全的理念在2005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成立大会上提出至今,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前所未有的关注。胚胎源性疾病的新概念已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ART致胚胎源性疾病机制研究"中立项开篇探索。辅助生殖技术(ART)涉及的超促排卵、体外受精、体外培养、配子/胚胎冻融、卵裂球活检等非生理性的过程,引发了相应的"生殖安全性问题"。其可能与高流产率、早产、先天畸形、低出生体质量等不良健康风险、遗传病、染色体异常、表观遗传修饰异常、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肿瘤等成年期疾病发生有联系。除了ART本身,亲代生殖障碍相关疾病可通过干扰分子表达、信号通路等影响配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及着床。亲代妊娠期并发症引起的宫内环境异常可能通过干扰基因、蛋白表达导致子代迟发性疾病的发生。亲代感染性疾病则可通过配子垂直传播给子代,影响子代健康。生殖安全还依赖于环境安全,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能对生物生殖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类辅助生殖临床数据已经显示,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自发流产、早产和围生期死亡、低体质量儿以及一些印迹疾病有关。在配子及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基因印迹需经历印迹擦除、重建和维持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胚胎发育缺陷,甚至死亡。ART恰施于这一表观遗传重编程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些异常结局可能与ART导致的印迹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而ART中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促排卵、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体外培养。这些操作通过干扰基因印迹的重建和维持,影响基因表达和表型,进而影响配子和早期胚胎的发育,从而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3.
基因印迹指某些基因来源于不同亲代的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的差异性表达.关于辅助生殖技术(ART)与基因印迹异常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生殖安全研究的前沿和热点.ART包括控制性超排卵、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体外成熟和胚胎移植等,而究竟哪个环节造成、如何造成基因印迹异常,乃至引起基因印迹疾病目前尚未明确.诸多研究显示,在患者...  相似文献   

4.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有效手段,其生殖遗传安全性也一直备受关注。ART子代不良妊娠结局如低出生体质量儿、自然流产、胎儿畸形、早产、围生期死亡等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大量研究显示不孕不育患者通过控制性超促排卵、体外受精、胚胎操作等非生理性的干预对表观遗传造成一定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中印迹基因对胎儿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ART实施于表观遗传重编程的关键时期,印迹基因的失调不仅影响胚胎的发育,还可诱发子代出生后的发育异常而导致多种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本文从表观遗传修饰与印迹基因、ART与印迹基因失调性疾病进行综述,概括介绍与ART相关的印迹基因失调性疾病,如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Silver-Russell综合征等的发病率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中国第一大传染病,严重危害健康和威胁生命,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乙肝患者发病率的上升及辅助生殖技术(ART)的迅猛发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实施ART过程中HBV的传播成为热议话题。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ART,因操作不当及管理不严,有发生交叉感染或院内感染的危险,既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正常者的配子和胚胎,也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医疗技术人员。然而,科学合理地ART可降低病毒传播给子代的风险。综述HBV感染者的ART传播风险和防范措施,为预防病毒传播和医源性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中国第一大传染病,严重危害健康和威胁生命,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乙肝患者发病率的上升及辅助生殖技术(ART)的迅猛发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实施ART过程中HBV的传播成为热议话题.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ART,因操作不当及管理不严,有发生交叉感染或院内感染的危险,既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正常者的配子和胚胎,也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医疗技术人员.然而,科学合理地ART可降低病毒传播给子代的风险.综述HBV感染者的ART传播风险和防范措施,为预防病毒传播和医源性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否增加或引发出生缺陷目前尚无定论,但ART婴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与自然妊娠或许不同。目前研究主要关注于ART助孕过程如促排卵、胚胎培养液、培养时长等对子代的不利影响。ART与印迹疾病的风险近年来也受到很多关注。此外,引发不孕的疾病本身也可能导致出生缺陷。应当强调,大多数ART婴儿是健康的。未来应更好地探索ART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改进现有ART治疗方法,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子代人数的增加和生存时间的延长,人们对其围生期结局、出生缺陷、基因印迹改变和远期发育等方面的健康风险有了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亲代的不孕背景及胚胎操作导致的子代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可能是导致 ART 子代健康风险增加的基础。全面的评估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有利于今后对 ART 方案进行针对性地改善和优化,降低子代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实验仪器的更新、体外培养条件和环境的改进以及超排卵方案的完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妊娠率明显提高,同时ART的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孕本身可能是ART妊娠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ART助孕妊娠的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剖宫产率、早产率、多胎率以及低体质量儿出生率、先天性畸形率、新生儿远期疾病(生长发育异常、儿童恶性肿瘤、基因印迹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妊娠.原因可能是与超量激素刺激、配子及胚胎的处理及冻融、体外培养和显微操作等有关.综述ART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辅助生殖技术(ART)后异位妊娠发生风险增高.临床研究发现,输卵管因素不孕、超生理的激素环境、ART操作以及胚胎发育潜能等是ART后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分子机制研究大多为描述性研究,在炎症、激素水平及ART操作等方面发现了一些和异位妊娠发生相关的因子.这些因子可能通过参与影响输卵管运输功能、输卵管内环境和(或)胚胎本身因素导致胚胎异位种植,也可能只是异位种植的结局表现.深入了解ART后异位妊娠发生的机制及相关高危因素,有助于改进ART技术,预防ART后异位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11.
出生队列研究在探讨生命早期暴露对子代远期健康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育龄人口生殖健康问题的凸显, 辅助生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关于辅助生殖技术对母婴健康的远期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2016年, 以家庭为单位, 同步招募辅助受孕家庭和自然受孕家庭的多中心前瞻性的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NBC)研究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6月30日, 已累计在全国招募7.2万个家庭, 包括辅助生殖家庭3.9万个和自然妊娠家庭3.3万个, 本队列以面对面随访的形式在辅助生殖治疗前、胚胎移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分娩时以及婴儿出生后42 d、6个月、1岁、3岁时采集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其主要目标为评估使用辅助生殖技术后诞生子代的发育和健康状况, 发现与不良出生结局和儿童期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为提升出生人口质量的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国家出生队列的建设概况和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世界上第1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人们对配子与胚胎培养条件的不断优化,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现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理想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一系列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如卵子体外成熟、移植前遗传学诊断、单胚胎移植以及冷冻技术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降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费用、风险等提供了可能。该文主要就当前临床及实验性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作为不孕症治疗的有效方法正在被广泛应用。随着ART子代人数的增加,ART的安全性引起更多关注。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增加使ART子代伴有更多围生风险,但排除多胎妊娠后,ART单胎子代同自然妊娠子代比较仍具有稍高的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率及先天畸形率等围生结局。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潜在的不孕背景、ART操作、促排卵可能是引起ART子代不良围生结局的原因。优生优育指导、必要的产前筛查及诊断有利于改善ART子代围生结局。综述ART子代围生结局研究进展,了解ART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子代儿童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RT助孕成功的129例子代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37±0.92)岁,同时收集161例自然妊娠出生的子代血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对研究对象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进行筛查。结果:129例ART子代共发现11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包含12个基因位点的突变,而161例自然妊娠子代共发现9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包含9个基因位点的突变,2组耳聋基因突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2,P=0.327)。ART子代中GJB2突变携带者2例(1.55%),男女比例为1∶1;GJB3突变携带者3例(2.33%),男女比例为1∶2;SLC26A4突变携带者7例(5.43%),男女比例为5∶2;未发现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突变携带者。1例有GJB2基因235delC位点和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双杂合突变。ART子代中,体外受精(IVF)组耳聋基因位点突变发生率为11.83%(11/93),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为2.78%(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0,P=0.112);新鲜胚胎移植组为11.39%(9/79),冷冻胚胎移植组为6.00%(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5,P=0.304)。结论:ART子代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发生率与自然妊娠组子代相似;ART组以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突变阳性率最高。而受精方式以及移植新鲜或冻融胚胎对ART子代的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突变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提高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和安全性是目前ART面临的重要课题。线粒体是卵母细胞/胚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器,不仅为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以及随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转录与翻译提供能量,还与卵母细胞激活、钙振荡、凋亡程序启动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而且胚胎中的线粒体全部来源于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损伤也与卵母细胞老化、受精率及胚胎质量降低等密切相关。近年关于人和动物卵母细胞线粒体与ART的研究阐述了线粒体在卵母细胞成熟、受精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各种ART手段对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线粒体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来源和自然妊娠来源胎盘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差异,研究ART技术对胎盘功能和胎儿发育的影响,借此评估ART子代的安全性。方法:胎盘组织取自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自然妊娠足月产妇各3例。利用AffymetrixHG-U133 Plus 2.0基因芯片对2组胎盘组织进行芯片杂交分析。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其中10个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其涉及的不同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为6类:免疫应答、跨膜转运、代谢、氧化应激、细胞分化及其他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对其中5个差异表达基因产物进行细胞定位研究。结果:ART来源胎盘组织中共鉴定出2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个上调,9个下调。其中涉及免疫应答的基因,如ERAP2和STAT4;涉及细胞分化的基因如MUC1,经qRT-PCR验证2组间确实存在差异表达。基因产物主要表达在胎盘绒毛组织中,分布在合体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结论:ART来源胎盘和自然妊娠胎盘存在全基因组表达谱差异。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多种胎盘关键功能,ERAP2,STAT4及MUC1等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作为评估胎盘与ART子代安全性关联的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