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表达及干预对肝细胞癌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o DF  Qiu LW  Wu W  Yao NH  Li SS  Bian YZ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2):3014-3018
目的 动态观察癌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改变及表达干预对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SD鼠数字随机分为诱癌组、诱癌干预组和对照组,前两组以含2-乙酰氨基芴(0.05%)的颗粒饲料喂饲诱发肝癌,诱癌干预组同时以沙利度胺(100 mg/kg体重)灌胃.分期、分批处死实验鼠与对照鼠,以病理学、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及ELISA分析VEGF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 诱癌后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及HCC的变化;阳性VEGF呈棕黄色颗粒,存在胞质,偶见于胞核;VEGF表达率和VEGF/β-肌动蛋白比率分别为:对照组25%和0.16±0.02、肝细胞变性组88.9%和0.29±0.04、癌前病变组100%和0.52±0.03及癌变组100%和0.84±0.02;VEGF表达随组织学改变呈梯度增加,癌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肝细胞变性组(P<0.05);肝组织与血VEGF动态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785,t=8.00,P=0.000);干预组VEGF表达及肝癌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诱癌组.结论 VEGF异常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抑制肝VEGF表达、可推迟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热休克蛋白(HSP)gp96及基因的动态表达与变化。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0.05%)喂饲SD大鼠诱发肝癌,观察肝病理组织学(HE染色)和总RNA的改变,以巢式逆转录酶链反应扩增gp96基因片段;以免疫组化分析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的动态表达。结果:SD鼠在喂饲2-FAA后,在诱癌早期肝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见大量癌巢结节。癌变过程中肝组织gp96-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组织(P<0.01);正常肝gp96蛋白表达较少,肝细胞癌变过程中gp96表达呈显著的梯度增加。结论:gp96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癌变初期的过度表达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素-2的动态表达与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素-2(Ang-2)的动态改变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诱发雄性SD大鼠肝细胞癌变,观察癌变过程中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Ang-2和VEGF动态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诱癌过程中鼠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及肝癌形成的动态变化;血Ang-2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105.23±19.23ng/L、肝细胞变性组为140.17±25.16ng/L、癌前病变组为203.75±23.83ng/L和癌变组为222.39±23.31ng/L,随着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呈梯度增加,肝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P<0.001);癌变过程中Ang-2与VEGF的动态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785,t=8.00,P=0.000)。结论:肝细胞癌变过程中Ang-2及VEGF呈过表达状态,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新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了肝癌形成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表达及其改变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制备肝癌模型,经病理组织学(HE染色)分析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癌变不同时期定量观察核蛋白、NF-κB和TNF-α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人肝癌癌灶及癌旁组织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大鼠在喂饲2-FAA后,正常肝细胞在诱癌早期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阶段肝组织中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可见大量癌巢结节,均为高分化肝细胞癌。在正常肝细胞中仅见较低水平的NF-κB和TNF-α表达。诱癌后,随着肝细胞组织形态的变化,肝组织中NF-κB和TNF-α表达依次增强,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且两者的表达高度相关(r=0.81,P<0.01);人肝癌的癌灶组织中NF-κB的表达,也较癌旁组织明显增强(P<0.01)。结论:肝细胞癌变早期NF-κB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和TNF-α呈过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表达及其DNA启动子2(P2)甲基化状态。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HE染色)改变、肝及血IGF—II动态变化;应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基因组DNA,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扩增分析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肝细胞在诱癌后从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高分化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肝和血中IGF—II表达呈梯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P〈0.011。正常鼠、肝细胞变性鼠、癌前病变鼠和肝细胞癌变鼠肝IGF—II基因P2低甲基化率分别为0%、27.8%、88.9%和100%,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肝IGF—II基因P2逐步去甲基化,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14,P〈0.001),且与肝或外周血IGF—II的异常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IGF—II基因启动子逐步低甲基化改变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热休克蛋白(HSP)gp96的表达与变化特征.方法 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SD大鼠诱发肝癌,以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大鼠肝组织中Sp96蛋白的定位及表达水平.结果 SD大鼠在喂饲2-F从后,在诱癌早期肝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见大量癌巢结节.癌变过程中肝组织gp96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表达水平从变性组到癌前组到癌变组呈明显的梯度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组织(P<0.01).结论 gp96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癌变初期的过度表达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 of expression and altera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HSP) gp96 dur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development.Methods Rat HCC models were induced with 2.acetamidoflurene(2-FAA) in male SD rats.The location of gp96 in rat liver tissues were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emi-quantitatively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suggested that hepatocytes in rats fed with 2-FAA showed vacuole-like denaturations at the early stages,then dysplastic nodules appeared at the middle stage,and finally progressed to tubercles of cancerous nest.During the process,the liver gp96 protein was mostly located in cytoplasm and an increasing tendency of its levels Was found from degeneration to precancerous to cancerOUS tissues,all of them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s(P<0.01).Conclusion HSP gp96 involved in HCC development and its overexpression could be a useful 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HCC.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及其DNA启动子2(P2)甲基化状态.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HE染色)改变、肝及血IGF-Ⅱ动态变化;应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基因组DNA,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扩增分析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肝细胞在诱癌后从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高分化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肝和血中IGF-Ⅱ表达呈梯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P<001).正常鼠、肝细胞变性鼠、癌前病变鼠和肝细胞癌变鼠肝IGF-Ⅱ基因P2低甲基化率分别为0%、27.8%、88.9%和100%,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肝IGF-Ⅱ基因P2逐步去甲基化,各组间差异有学意义(χ2=28.414,P<0.001),且与肝或外周血IGF-Ⅱ的异常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IGF-Ⅱ基因启动子逐步低甲基化改变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HBx和VEGF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4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和22例非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x、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光镜下微血管计数(MVD)。结果:84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阳性表达率为73.81%(62/84),阴性率为26.19% (22/84);62例HBx阳性表达组中VEGF阳性率[74.19%(46/62)]明显高于22例HBx阴性组[36.36%(8/22)]和非乙肝相关性肝癌组[36.36%(8/22) (P<0.05)];HBx阴性表达的乙肝相关性肝癌组和非乙肝相关性肝癌组中VEGF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4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和VE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s= 0.552,P<0.01);二者在高分化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织(P<0.05),有转移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 HBx阳性表达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HBx阴性组和非乙肝相关性肝癌组(P<0.01),有转移组MVD高于无转移组(P<0.01);有门脉侵犯组高于非侵犯组(P<0.05)。结论:HBx和VEGF广泛表达于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HBx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血管生成及转移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 (GGT)异常表达在监测肝细胞癌变中的价值。方法 :以 2 -乙酰氨基芴(2 - FAA)喂饲 SD大鼠诱发肝癌 ,观察鼠肝细胞在癌变期间的病理组织学、酶组织化学、肝总 RNA水平、不同分子形式 GGT及同工酶的动态改变。结果 :诱癌后随鼠肝组织学改变 ,肝 GGT过度表达 ,可溶性及膜结合性 GGT比活性(U/g)均明显异常 (q=4.90 ,P<0 .0 1) ;肝总 RNA浓度与肝 GGT比活性或血清 GGT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 (r=0 .90 ,r=0 .79,P<0 .0 1) ;同工酶分析显示实验鼠出现对照鼠和胚台鼠的混合谱型 ,于诱癌初期的鼠肝和血中可检出癌胚性 GGT。结论 :GGT为反映肝细胞癌变敏感标志酶 ,癌胚性 GGT形式的分析有助于癌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bcl 2及相关蛋白bax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 9例人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分别进行bcl 2、bax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采用TUNEL方法 ,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 :bax在肝癌细胞中呈低表达 ,阳性率为 2 0 .7% ,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65 .1 % )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 )。Bcl 2在肝细胞癌与癌旁组织中均呈低表达 ,表达率分别为 1 7.2 %和2 4.1 % ,二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Bcl 2和bax的阳性表达率与肝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细胞凋亡指数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率 (1 0 .3 2 %± 4.87% )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1 6.1 4%± 4.92 % ) (P <0 .0 1 )。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 ,bax阳性组与阴性组细胞凋亡指数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 ,bcl 2阳性组与阴性组细胞凋亡指数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bcl 2和bax的变化影响肝细胞的凋亡状态 ,bax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凋亡指数有可能成为判定肝细胞癌变的指标 ,且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颌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下颌骨骨缺损术后1、2、3、4周骨痂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变化。结果:在下颌骨缺损愈合的不同时期,骨痂组织内表达VEGF的细胞来源不同,表达的程度也不同。结论:VEGF参与调节骨缺损的修复,并在骨愈合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癌病灶CT增强与瘤体实质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38例,术前均行CT增强扫描;分析胰腺癌病灶CT增强情况与瘤体实质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CT胰实质期瘤体强化程度、形式与其恶性度高低呈显著负相关(r=-0.695,P〈0.001),与瘤体实质细胞处MVD计数显著负相关(r=-0.768,P〈0.001);胰腺癌的病理分级与瘤体实质细胞处MVD计数呈正相关(r=0.395,P〈0.05),而与VEGF表达无关(r=-0.290,P〉0.05)。结论:胰腺癌病灶CT增强程度可有效反映瘤体实质MVD、VEGF的表达情况,能反映瘤体实质微血管形成情况。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利用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通过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 ,探讨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展过程中作用机理。方法 :复制链脲佐菌素 ( streptozocin,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取不同组、不同时期大鼠视网膜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 VEGF蛋白质及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正常对照组 ( M)、血糖恢复组及糖尿病 1个月组 ( M1)大鼠视网膜均无 VEGF蛋白质及 m RNA的阳性表达 ;2糖尿病 3个月组 ( M3 )未见 VEGF m RNA表达 ,而在内核层及节细胞层有 VEGF蛋白表达阳性 ( 34%) ,此表达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GFAP)染色阳性细胞相同 ;3糖尿病 5个月组 ( M5) VEGF m RNA表达阳性率为 67%,表达位于视网膜各层 ,内界膜中的表达与 GFAP免疫组化阳性分布相同 ,VEGF蛋白质表达强阳性 ( 89%) ,主要位于内核层、节细胞层的细胞及血管上。结论 :VEGF在 STZ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与病程相关 ,而且 VEGF的产生存在着自分泌和旁分泌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β3整合素mRNA在肉芽组织血管生成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作RT-PCR法定量分析人正常皮下组织、增殖期肉芽组织(伤后7-12d)及成熟期肉芽组织(伤后30-35d)VEGF及β3整合素 RNA的水平,结果 在正常皮下组织中,VEGF及β3整合素mRNA呈低表达,而在增殖期肉芽组织中表达升高,待肉芽组织完全成熟后二者的表达又有所降低。结论 VEGF及β3整合素mRNA的水平与肉牙组织的血管生长过程呈动态相关,提示两种蛋白质可能在肉芽组织血管生成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壁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门脉和脾脏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36例接受联合断流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D)及平均流速(V),计算流量(Q)?术中留取食管壁组织,并通过胃网膜右静脉属支穿刺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对食管壁组织行VEGF免疫组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食管壁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0分(-)3例,1~4分(+)10例,5~8分(++)18例,9~12分(+++)5例,阳性表达率为91.7%,高表达比率为63.9%?食管壁组织VEGF高表达组门静脉内径(Dp)和流量(Qp)?脾静脉内径(Ds)和流量(Q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 < 0.01);食管壁组织VEGF高表达组的门静脉流速(Vp)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 < 0.01),但两组间脾静脉流速(Vs)差异不明显(P > 0.05)?食管壁组织VEGF高表达组的自由门静脉压力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 < 0.01)?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壁组织中VEGF呈高表达,VEGF的高表达与门脉和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门静脉压力有关?VEGF所介导的血管新生是内脏高动力循环形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期脊柱关节病(SpA)外周关节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SpA患者及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膝关节滑膜组织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将VEGF检测结果进一步与关节镜下滑膜形态学所见及部分实验室炎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pA组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的表达与CRP呈正相关,早期RA滑膜血管周围VEGF蛋白的表达与CRP呈正相关;早期RA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SpA组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形态、直行血管走行方式呈正相关,SpA组血管周围VEGF蛋白表达与滑膜增生程度呈正相关;R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形态、弯曲血管走行方式、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SpA滑膜组及RA滑膜组VEGFmRNA以及蛋白表达不同主要表现在血管周围,推测这可能是造成SpA与RA预后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和VEGF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制作股骨骨折愈合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的方法,检测骨折不同阶段(1,3,7,14,21,28,42d)BMP-2、VEGF的表达、变化和分布。结果: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骨痂组织内表达BMP-2、VEGF的细胞来源不同,同时表达程度也存在差异。结论: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BMP-2、VEGF有着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节骨祖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环孢霉素A(C sA)组,每组32只。采用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术式建立移植模型,于心脏移植手术后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或C sA干预。常规监测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每组8只用于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余24只移植术后1、3、5、7 d各切取6例移植心标本。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移植心VEGF的DNA表达水平。结果:C 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15.4±5.1d,长于对照组7.6±1.5d,P<0.01;对照组各采样时段凋亡指数及VEGF的表达强度均强于C sA组,P<0.01。结论:VEGF高表达与移植心的炎性浸润及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可能在同种移植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特发性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股骨头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VEGF在股骨头坏死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股骨头内不同部位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坏死修复区成骨细胞VEGF的表达量高于正常骨细胞,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坏死修复区成骨细胞VEGF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正常骨细胞,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