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颌面部撞击伤导致的牙周膜间接损伤的特点。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创伤实验室进行。将18只实验犬随机均分为6组,以质量0.26 kg的铁质帽状圆柱体撞击致伤犬右下颌骨体部,但不直接伤及牙齿;分别于伤后6、24 h及3、7、14、28 d处死实验犬,观察犬右下颌第四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及左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膜间接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右下颌第四前磨牙的牙周膜损伤稍明显,但病理变化可逆;右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牙周膜损伤轻微;左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膜未见明显损伤。结论 颌面部撞击伤可导致邻近牙齿的牙周膜发生间接损伤,但病理变化可逆;损伤程度随着牙齿与伤区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2.
颌面部撞击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撞击伤是指生物机体与其他物体相互碰撞而引起的机体钝性损伤.由于颌面部是身体的暴露和突出部位,在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暴力事件、体育比赛等意外事故中经常发生颌面部撞击性损伤.因此,颌面部撞击伤是创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颌面部撞击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兔颌面部撞击伤后血中有自由基反应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伤情颌面部撞击伤后机体自由基反应的改变及一氧化氮与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4.77±0.53)m/s、(9.16±0.65)m/s和(13.95±0.67)m/s对兔左侧面中部进行撞击(n=6),建立不同伤情的动物模型,观察致伤后动物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于伤后6h观察伤区软组织、伤侧视神经、视网膜、脑组织、脑干病理病变,测定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与正常组对照。结果伤后血中LPO、SOD含量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颌面部撞击伤后,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参与损伤反应,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在颌面部撞击伤中病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颌面部撞击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撞击机以 4 77± 0 5 3,9.16± 0 6 5和 13 95± 0 6 7m/s撞击兔左侧面中部 (n =6 ) ,建立动物模型。伤后 6h观察伤区软组织、脑及脑干病理改变 ,测定软组织、脑与血中NO含量及脑含水量 ,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伤后 6h血中NO含量明显降低 ,软组织和脑组织中NO含量及脑含水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伤后血中NO生成受到抑制 ,但局部NO的生成与组织损伤程度一致 ,说明NO参与损伤过程 ,它可能是参与损伤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颌面部撞击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和损伤特点。方法 :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 4 77m/s± 0 5 3m/s(A组 )、9 16m/s± 0 6 5m/s(B组 )和 13 95m/s± 0 6 7m/s(C组 )的速度撞击兔左侧面中部 (n =6 )。观察致伤后动物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对颌面部软组织、脑组织进行损伤的大体和光、电镜观察 ,测定致伤后 6h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一氧化氮 (NO)的含量变化和脑含水量 ,同时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和头颅冲击加速度。结果 :形态学改变低速和中速致伤组 (A和B组 )主要以局部损伤为主 ,高速致伤组 (C组 )则同时合并颅脑损伤。兔致伤后 6h血清中LPO、SOD值以及脑含水量C组显著高于A、B组 (P <0 0 5 ) ,而NO值明显低于A、B组 (P <0 0 5 )。头颅加速度和颅内压峰值C组均明显高于A、B两组 (P <0 0 5 )。结论 :致伤瞬间头颅冲击加速度响应和脑内压力变化是造成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重要生物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2005,20(2):74-76
颧上颌骨骨折82例临床总结;颌面部爆炸伤合并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眶周骨折伴复视的CT评价;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分类研究和治疗;三维CT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口腔颌面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研究;颧骨复合体骨折内固定术中眼心反射的观察;颌面部火器伤后间接损伤的牙髓组织中白介素-1的表达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谭颖徽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24(5):270-274
颌面部火器伤战时常见,平时也时常发生,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创伤弹道学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火器伤具有不同的损伤特点和救治要求,颌面部致伤时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从不同射速投射物伤,爆炸冲击伤和重型并发伤几方面综述颌面部创伤弹道学特点和救治要点。 相似文献
10.
387例颌面部损伤临床病例回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进行临床统计及回顾。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1989-1999年10月院的387例颌面部操作病例进行回顾。结果 口腔颌面部创伤高发年龄在21-49岁,其发病率占发病总人数的78.81%,男:女=3.2:1。在发病原因中以交通事故居首位,其中又以机动车所致伤害最多见。结论 机动车致伤是颌面部操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颌面部撞击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交通事故、坠落、体育比赛等意外事故中经常发生颌面部撞击性损伤 ,Sastry等[1] 对 87174例创伤患者进行调查 ,颌面部创伤的发生率占到 34 %。颌面部结构复杂 ,颌面创伤往往造成患者咬合功能障碍、颅颌面畸形以及继发性心理创伤。因此 ,颌面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颌面外科医生和整形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1 颌面部撞击损伤流行病学 :Tanaka等[2 ] 将颌面部创伤分为 7大类 :坠落伤、非坠落碰撞伤、斗殴或暴力伤、交通事故伤、运动伤、工伤及其他伤。薄斌等[3 ] 的研究表明 ,97%的颌面创伤由钝性撞击 (bluntimpac… 相似文献
13.
颌面部异物在颌面外伤急诊中较为多见,但我科94年收治一例长11.15cm钢锯刀,另一例重450g柱状铁块的异物,临床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钱××男29岁(病历号115474),患者94年初与其弟打闹时,被自制钢锯刀刺伤面部,随即去...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体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颌骨体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进行生物力学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水平气动式多功能生物撞击机,分别造成离体犬头下颌骨体部的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测试致伤过程中的一些生物力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撞击伤时下颌骨体部产生的冲击加速度远远大于高速投射物伤;冲击波作用于体表后,到达下颌骨表面的冲击波压力峰值迅速衰减,撞击伤衰减更为严重;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情况下,随着与伤区距离的增加,下颌骨的应变和应变率都呈迅速递减的变化规律,与相应部位牙齿和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损伤程度变化规律相符合.结论:下颌骨的应变和应变率是衡量邻近组织、器官间接损伤程度的重要生物力学指标,其中应变率较应变值更能反映出创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严重颌面部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颌面部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潘菊萍,张晓庆,宋建云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因此颌面部创伤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我院自1992年1月~1994年12月因各种创伤接受治疗者共486例,其中较严重颌面部创伤2l例。这类病人麻醉处理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适用于口腔颌面部创伤辅助诊断治疗的智能专家系统,提高急救和早期处置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水平。方法:利用Pentium4 2. 0G的微机,激光打印机,刻录光盘等硬件,在WindowsXP的操作平台下,采用Visualbasic6. 0编程语言开发系统应用程序。结果: 本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性化界面,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并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案。同时可以对病历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查询。结论:系统能够辅助对颌面部创伤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提高创伤患者病例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颌面部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致癌因素(如诱癌剂、诱癌病毒、放射线等)作用于动物颌面部,使其组织、器官出现类似人类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疾病。1954年Salley首次使用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涂抹金黄地鼠颊囊使其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损伤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验选用8号雷管距犬面部不同距离引爆致伤,建立并选择颌面爆炸伤动物模型。于伤后0.5h,6h,24h观察伤情,切取咬肌组织标本行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实验发现,伤后初期救治的首要问题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初期清创中肌组织的切除范围在0.5-1.0cm。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生理作用特殊,又与颅脑、眼和耳鼻咽喉部邻近,颌面外伤时合并伤多。且易发生休克及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还可以导致全身其他器官功能的异常改变。在我们统计的159例口腔颌面部复杂性损伤病例中,竟发现有42例(26.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藏地区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口腔科2001-06-2010-06间收治的588名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部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26.4%,男女比例为4.8∶1,21~5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5~10月份为高发期.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