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移植前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例肝移植患者(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45岁),手术前后1周内均行MSCT肝脏平扫、动态多期增强扫描、3D血管重建、体积测量,CT结果与手术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7例,伴有严重肝萎缩2例、小肝癌4例.3D血管成像:100%显示肝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起源、长度及主分支;1例肝动脉变异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狭窄1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移植后血管并发症1例.术前、术后CT结果均与术中相符.结论 MS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是一种可行性检查方法,能准确、客观反映肝实质及肝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对肝移植受体手术前后的影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位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成年人不可逆性、进展性肝病的一种选择。自1963年人类首次肝移植以来,全世界目前每年的肝移植手术已达5000余例,接受肝移植的病人总数已超过34000例,在美国已经有25000多例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手术,肝移植术后病人的1年和4年存活率分别为83%和75%。这些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手术技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移植术前对肝动脉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与肝移植术中所见对照,客观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肝动脉路径显示的准确度。方法31例肝移植病人均于术前进行了MSCTA并以此评价肝动脉路径,其后随访肝移植术中所见肝动脉解剖,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以肝移植术中所见为对照的31例患者中,MSCTA准确诊断了30例。本研究对肝动脉路径评价的准确度为96.8%,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5%。此外,MSCTA清晰显示了腹部其它大动脉情况。结论MSCTA对肝移植术前肝动脉评价的准确度较高,同时能了解腹部其它大动脉情况。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已逐渐成为部分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肝血管的术前影像学评价和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对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影响.CT血管成像以其无创、方便、快速的特点,在肝移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同部位CT静脉血管造影21例,颈静脉及门静脉系统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下腔静脉及下肢造影由小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成像技术及诊断价值.结果静脉血管CT造影表现不同于动脉CT造影,不同部位的静脉血管表现不同.21例中发现颈鼻咽癌侵犯血管1例,血管走行纡曲1例;下腔静脉瘤1例,肿瘤压迫下腔静脉1例;门静脉高压1例,疑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1例;11例下肢静脉血栓.结论不同部位的静脉影像表现存在差异,不同的重建技术对血管的显示有影响.下腔静脉造影应注意假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瘘(CAF)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MD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经VR、MPR、MIP、CPR后确定诊断。结果 ①瘘支动脉中,单一瘘管12例,其中起自右冠状动脉4例、左冠状动脉8例;多发瘘管9例;16例瘘口引流至肺动脉、2例至右心房,2例至左心室、1例至左心房;②瘘支动脉表现为扩张、纡曲或仅为血管丛状,2例合并动脉瘤,合并心包积液、左心室室壁瘤各1例,均未合并心内畸形;③3例失访,1例死亡,17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漏诊;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7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MDCTA可无创而准确地显示CAF 起源、行程、引流部位及合并异常。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12月,对临床诊断或可疑为冠心病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①无明显心律不齐;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③碘过敏实验阴性.共检查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54.7岁.其中8例于2周内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9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和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三种重组方式,分析三种重组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肝静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显示情况;同期30例患者行肝动脉DSA血管造影,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本组肝动脉变异率为32%;VR与MIP对肝动脉2级以下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3级以上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上有明显差异(P<0.05),MIP优于VR;30例同期行DSA检查的肝癌患者中,MIP与DSA在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上完全一致,对3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4级以上肝动脉的显示上有差异(P<0.05),DSA优于MIP;VR与MIP在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支方面无统计学意义。门静脉有5种变异类型,变异率为27.8%。正常组肝静脉Ⅰ型80例(95%),Ⅱ型4例(5%),7例(8.3%)可见右后下肝静脉。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血管、肝血管性病变及富血管性肿瘤性病变,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准确信息。VR、MIP与MPR三种重组技术结合使用在肝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方面并不亚于DSA。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传统方法与自动团注追踪法在确定肝脏多期扫描动脉早期时间上的价值,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的最佳扫描时间.方法将66例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男50例,女16例,年龄15~73岁,中位年龄49.5岁)分为三组,均行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肝实质期三期扫描,动脉早期的扫描时间分别采用常规延迟方法(20 s)及两种不同阈值/间隔时间(100 Hu/3 s;75 Hu/6 s)的团注追踪延迟方法确定.利用动脉早期及晚期数据分别进行肝动脉及门静脉的CT血管成像(CTA),并评价三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团注追踪法及一组传统方法扫描获得的肝动脉及门静脉CTA三组间无显著差异.肝动脉及门静脉CTA质量最佳组延迟时间分别为(23.74±4.32) s及(41.78±3.68) s.结论团注追踪法确定扫描时间在获得血管成像方面与传统方法间尚无显著差异,传统延迟方法仍然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动脉早期及动脉晚期的扫描时间可分别定为注药后22~25 s及41~43 s.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研究兔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选取10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肝脏,以及15只种有肝VX2移植瘤的兔肝脏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肿瘤边缘区、非肿瘤区肝脏、正常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的变化规律。结果肿瘤边缘区HBF、HBV、HAI、PS增高与非肿瘤区肝脏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边缘区MTT降低与非肿瘤区肝组织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灌注参数在非肿瘤区肝脏和正常肝脏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活体评价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提供量化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随心血管支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以及支架再狭窄等问题不断出现,利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术后的随访,对不同的心血管支架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生物相容性特点,对心血管支架发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前MSCT是主动脉成像的常用手段,因其扫描范围大而致X线射辐射量大、对比剂使用多,临床研究一直以减少对比剂使用量以及辐射剂量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MSCT主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不同扫描参数及呼吸模式下的肺动脉强化程度,探讨获得最佳图像质量的合理化技术。方法前瞻性选择90例接受MSCTPA检查的PE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Ⅰ、Ⅱ、Ⅲ组,分别设定50、80、120HU作为监测阈值进行追踪触发扫描;将每组再随机均分为A、B两亚组,分别于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扫描或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比较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强化CT值及不同组别MSCTPA的重建图像质量。结果Ⅰ、Ⅱ、Ⅲ组肺动脉CT值分别为(488.12±17.21)HU、(344.53±10.43)HU、(181.95±24.13)HU(P<0.05);肺静脉CT值分别为(92.26±16.76)HU、(210.57±18.28)HU、(320.82±26.25)HU(P<0.05);主动脉CT值分别为(128.48±20.36)HU、(280.35±25.56)HU、(402.75±32.64)HU(P<0.05)。ⅠA、ⅠB亚组肺动脉干CT值分别为(502.28±9.34)HU、(474.94±11.78)HU(P=0.446);ⅡA、ⅡB组肺动脉干CT值分别为(352.47±8.16)HU、(336.38±6.46)HU(P=0.034);ⅢA、ⅢB组肺动脉干CT值分别为(197.32±7.34)HU、(165.78±24.67)HU(P=0.005)。Ⅰ、Ⅱ、Ⅲ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分别为3.97、3.43、2.60分。结论 MSCTPA中,设定50HU为监测阈值,于平静呼吸下行追踪触发扫描,可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多数学者认为超声发现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的灵敏度比较高,但对血管吻合口的直接显示较困难,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血管解剖的显示及并发症的诊断优于多普勒超声。目的:观察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形态的显示及其对并发症的评估。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对象:选择2004-01/2006-12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收治的11例男性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年龄40~58岁,平均49岁。术前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例,重症肝硬化9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测证实,其中9例行原位经典式肝移植,2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所有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对1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均用磁共振快速自选回波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常规扫描、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3D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MRA成像后,迅速采用与平扫FLASH T1WI抑脂序列完全相同参数行轴面和冠状面扫描。根据ECST法计算血管直径狭窄率S(S=[(D-d)/D]×100%),d为最狭窄处内径,D为该处正常管径。判断狭窄的程度:直径狭窄率S在0~30%为正常范围;31%~50%为轻度狭窄;51%~85%为中度狭窄;86%~100%为重度狭窄。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同时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磁共振血管造影观察肝移植术后血管形态及对并发症的评估结果。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纳入患者1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3例肝动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口通畅,其中1例供体门静脉管径略小于受体门静脉,1例肝移植术后早期MRT2WI图像见到门静脉周围高信号,持续3周后消失。其余8例中,2例肝动脉过长迂曲,2例肝动脉供体端瘤样轻度扩张,2例门静脉轻度狭窄,位于吻合口,且门静脉供体段与受体段的管径不相等,门静脉肝内分支均正常,2例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而其下腔静脉未见异常。1例下腔静脉血栓,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为高信号血管腔内椭圆形低无信号区。2例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患者半年后肝静脉末梢分支扩张程度降低,但仍有轻度扩张,下腔静脉血栓治疗1月后复查血栓消失。②多普勒超声检测:1例肝动脉过长迂曲合并肝动脉供体端瘤样轻度扩张诊断为肝动脉过长迂曲,例门静脉轻度狭窄1例诊断为正常,1例诊断为可疑狭窄。未发现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其余诊断与磁共振血管造影相符。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肝移植术后血管解剖并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3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MSCT成像,同时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诊断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4%、95.7%、83.1%、94.6%.结论MSCT能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50%以上的狭窄,是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CTA)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肾动脉CTA,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对肾动脉进行三维血管重建。结果MCT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各级分支。46例中,23例正常肾动脉,13例肾动脉狭窄,其中2例两侧肾动脉狭窄,5例肾动脉钙化。2例。肾动脉瘤,8例副肾动脉。结论MCTA是肾动脉无创血管成像最好方法之一,对肾动脉病变显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疑诊为PE患者行MSCTA检查,且全部病例均经随诊证实,其中4例在溶栓治疗后进行了复查。结果26例患者共分析1146支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217支,占12.3%。肺动脉栓塞MSCTA的直接征象:肺动脉腔内类圆形、偏心形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管腔完全闭塞,血栓位于管腔中央的轨道征。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死,胸腔积液。结论MSCTA是诊断PE准确、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且可判断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多平面重建(MPR)行血管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共发现58个动脉瘤,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其中脾动脉瘤27个(46.6%),肝动脉瘤6个(10.3%),肾动脉瘤10个(17.2%),肠系膜动脉瘤7个(12.1%),腹腔动脉瘤8个(13.8%),3个破裂(5.2%),8个合并显示载瘤动脉狭窄(13.8%).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及伴发或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