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 1997- 2 0 0 1年自行设计并应用椎管内打平器 (简称打平器 )结合AF钉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骨折并截瘫病人 4 8例 ,取得了理想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材料及结构 打平器由医用不锈钢加工而成 ,长 2 0 0mm。从外观形状看主要由持手柄、连结柄、横槽、顶骨板等部分组成 (见图 1)。①持手柄 :长110mm ,14mm的圆柱体 ,其腹侧每相隔 2 0mm开设一个12mm的“指槽” ,共 4个“指槽” ,中间深度 4mm。②连结柄 :长 76mm ,为圆椎体 ,其下底 (连接手柄 )14mm ,上底 (连接槽 )7mm。③横槽 :长 11mm ,其背面及两侧面均为连接…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1994~1997年自行设计并应用椎管内打平器(简称打平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病人48例,取得了理想效果。1 材料及结构打平器由医用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长200mm。主要由持手柄、连结柄、横槽、顶骨板等部分组成。(1)持手柄:长110mm,直径为14mm的圆柱体,其腹侧每相隔20mm开设1个Φ12mm的“指槽”,共4个“指槽”,中间深度4mm。(2)连结柄:长76mm,为圆椎体,其下底(连接手柄)Φ14mm,上底(连接槽)Φ7mm。(3)横槽:长11mm,其背面及两侧面均为连接柄各面延续,其腹侧开设1个Φ12mm的槽,中间深度3mm,该槽在“打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39例病人手术前CT及MRI提示胸腰椎骨折并伴有椎体后缘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全椎板切除减压,用椎管内骨块复位器在后侧方推挤使椎体后缘骨折块复位,并达到恢复椎管容积的目的。结果:术后X光平片、CT检查37例椎管容积恢复至正常80%以上,2例CT见仍有小骨块突出,经2次手术治疗复位。术后随访6-30个月,Frankel分级平均进步1-2级。结论:椎管内骨块复位器扩大了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治疗适应证范围,复位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附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指的是脊髓、神经根、硬脊膜、血管、淋巴组织、脂肪及特殊组织来源的肿瘤而言,不包括转移瘤、椎旁组织及脊柱之肿瘤。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比较少见。我院1965~1990年间共收治24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20例获得随访。本文就此20例作一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男性12例,女性8例,为1.5:1。年龄最小7岁,最大66岁,平均34.3岁。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5年,恶性肿瘤大多数在3个月以内,良性肿瘤大多数在半年以上。1.2部位 颈椎3例占15%,胸椎9例占45%,腰骶椎8例占40%。硬脊膜外肿瘤8例占40%,硬脊膜内脊髓外肿瘤8例占40%,脊髓内肿…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结核(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管内结核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988年9月~1996年10月共收治椎管内结核3例,进行分析讨论。3例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342岁。病灶发生在腰1,21例,腰3,42例,其中2例术前曾被误诊。3例均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探查、病灶清除术。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均为椎管内结核。2例全愈,1例并发完全性截瘫。结论:椎管内结核的临床症状和体征、CT及MRI均和椎管内其它占位性病变难以鉴别,治疗上宜早期手术减压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精细化、有限性、快捷的手术是脊柱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1]。在腰椎后路手术中,如何有效清晰地显露手术视野、减少医源性损伤,是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腰椎后路手术中,虽然以往有各式各样的手术辅助暴露器械,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笔者结合临床实践,特研制了这套组合式腰椎撑开器。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氯胺酮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注射氯胺酮有镇痛和超前镇痛作用,甚至对阿片类耐药的病人亦有良好效果,无明显呼吸抑制,循环稳定,恶心、呕吐少春作用机制可能依赖于下行疼痛抑制通路,或直接抑制局部神经轴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9.
颈椎肿瘤较少见,易造成颈髓压迫,致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棘手,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很高,尤其是肿瘤较大时。作者成功进行了1例颈椎椎管内硬膜下巨大肿瘤1列,手术没有给病人带来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椎管内肿瘤并不少见。肿瘤易造成脊髓压迫,致瘫率高,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其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本文报告颈椎管内肿瘤46例,男34例,女12例。髓内肿瘤6例,髓外硬膜下肿瘤32例,硬膜外肿瘤8例。本组病例均行颈椎MRI检查和手术治疗。结果表明,MRI能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其与脊髓的关系,是早期诊断颈椎管内肿瘤的可靠方法。如确诊后及时行手术治疗,多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腰椎后路术后患者椎管内血肿(Intraspinal hematoma,IH)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8年1月行腰椎后路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发生IH,另按1:3比例随机选择未发生IH的90例患者,分别设为IH组与非IH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腰椎后路术后IH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血清钙、翻修手术、明胶海绵止血、非计划性拔管、合并高血压、总蛋白、白蛋白、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2.03 mmol/L(OR=2.443)、明胶海绵止血(OR=2.043)、年龄65岁(OR=2.543)、非计划性拔管(OR=1.997)、翻修手术(OR=2.43)是术后IH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钙2.03mmol/L、明胶海绵止血、非计划性拔管、年龄65岁、翻修手术,均可作为独立影响因素增加腰椎后路术后IH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2.
钢针折弯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联合穿刺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用18GTuohy针(勺状背部打孔)与7G腰穿针配套使用,一次穿刺完成脊麻(SA)和硬膜外阻滞(EA)的操作及其复合麻醉(CSE),用于脐部以下手术116例。对CSE的器械性能、实施、麻醉效果及副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资料和方法本组共116例,男12例,女104例。年龄13~68岁,体重45~88kg,身高148~178cm。ASAⅠ~Ⅱ级。手术种类:外科21例,妇科40例,产科49例,骨科6例。以20例CSE的子宫全切术患者为观察组,另选40例EA的同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对照组。三组年龄、…  相似文献   

14.
从1988年6月~1991年6月,对24例胸腰椎新鲜骨折并截瘫采用后路减压、骨折复位、Dick器内固定及椎管成形术治疗。经1~3年时间随访,骨折复位满意,脊柱稳定。除完全截瘫外,脊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类法评定均较术前进步1~2级,无一例症状加重。认为脊柱椎管成形、Dick器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并截瘫的较好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联合穿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临床上,有些下腹部手术,尤其盆腔手术要求麻醉时间较长,肌肉完全松弛,而单纯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难以完全满足其手术要求。近年来,我们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应用于腹部以下手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级择期手术病人100例,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骨折复位器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大多采用保守治疗,其治疗方法较多如一次过伸复位、三点挤压或石膏背心固定,以及背伸肌锻炼等,但各有利弊。1992年以来,我们设计运用胸腰椎骨折复位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器械结构特点胸腰椎骨折复位器...  相似文献   

17.
后路改良环椎管减压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0.14%-0.8%,占硬膜外肿瘤的2%-2.2%。本院近5年收治2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旋转牵引床研制与临床治疗分析(附103例报告)刘德森,徐进民,吕有水牵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治疗手段,以往的牵引设备大都功能单一,即只能牵引,没有旋转功能,因此影响了治疗效果,鉴于此,我们研制一台集牵引与旋转复位于一体的多功能旋转牵引床(专利...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与腰背痛(附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73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回顾性研究表明,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其它原因引起的颈、肩、腰、背及坐骨神经痛。MRI检查,非离子碘水溶性造影剂脊髓造影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重要手段。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特点,针对性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才能早期诊断治疗椎管内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