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伟 《江西中医药》2001,32(3):24-24
胆道蛔虫残体是胆系结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胆道感染诱因之一。此症多见于 B超诊断报告 ,现代医学尚无此病名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方案治疗此症12 0例 ,收到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2 0例中 ,均经 B超检查诊断为胆道蛔虫 ,其中伴有胆囊结石 2 0例 ,伴有肝内胆管结石 12例 ,胆囊切除 5例 ;男性32例 ,女性 88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16岁 ,平均年龄 5 0岁 ;病史 5~ 10 a者 40例 ,1~ 2 a80例 ;健康体检经 B超发现本症者 6 0例 ,有典型胆道蛔虫症状者 10例 ,因其它症状而经 B超诊断者 5 0例。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2.
“乌梅汤”是根据《伤寒论》乌梅丸化裁而来 ,其治疗肠道蛔虫并发症胆道蛔虫症疗效卓著 ,故将近年治疗的 4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8例 ,年龄最小的 12岁 ,最大的6 5岁 ;病程长的 3~ 5年 (疼痛反复发作 ) ,最短的数小时 ,一般在 1周左右 ;其中胆道蛔虫症占 2 8例 ,肠虫症占 14例 ;急诊病例 2 0例 ,门诊 12例 ,住院 10例 ;所有胆道蛔虫症均经 B超证实。肠虫症一般符合临床症状、体征或大便查有虫卵或吐蛔、便蛔或胃镜所见。2 治疗方法均以“乌梅汤”治疗。少数呕吐严重、感染重者辅以补液、抗感染治疗。“乌梅汤”…  相似文献   

3.
肖勤 《江西中医药》2000,31(5):26-26
我院 1 994年至 1 998年用中药驱蛔止痛汤治疗胆道蛔虫症 68例 ,均获良好效果 ,一般服用 2剂后病情即可缓解 ,现简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均属急诊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5 1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1 1岁 ,40岁以下 5 3例 ,以青年女性居多 ;住院天数最长 8d,最短 1 d,平均住院 3 .5 d。本组病情大致相似 ,临床都有上腹部剑突右下方阵发性剧烈绞痛或钻顶样痛 ,但腹部平坦、柔软 ,压痛轻 ,无反跳痛 ,疼痛间歇期则如常人等典型的胆道蛔虫症症状与体征 ,3例为非典型病例 ,所有病例均经 B超检查确诊 ,疗效由 B超复查验证。2 …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几年来用针刺迎香穴为主的方法治疗胆道蛔虫症 2 9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9例中男性 1 3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1 2~ 5 0岁 ;病程 1~ 5 0天 ;多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剑突下强烈阵发性绞痛 ,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胛部 ,患者自觉症状虽严重 ,但无急腹症体征 ,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及四肢厥冷。胆囊穴处有阳性反应物或压痛点 ,大便化验可见大量蛔虫卵 ,B超检查可确诊。治疗方法主穴取迎香透四白 (双 ) ;配穴足三里、内关、丘墟、阳陵泉、中脘。先针主穴 ,再选针 1~ 2个配穴。若患者疼痛剧烈伴呕吐 ,四肢厥冷 ,可先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蛔虫症是农村儿童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 ,对小儿的成长与健康有较大影响。近十余年来 ,笔者运用利胆驱蛔汤治疗 88例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37例 ,女 31例 ;年龄 2~ 13岁 ,其中 2~ 5岁 18例 ,6~ 10岁 43例 ,11~ 13岁为 2 7例。以上 88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①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钻顶样剧痛或向右肩背放射痛 ,伴恶心呕吐 ,呕吐物间或有胆汁 ,或蛔虫 ,或伴畏寒 ,发热或黄疸等。②有肠蛔虫病或不当驱蛔史。③B超检查证实。2 治疗方法基本方 :(利胆驱蛔汤 )乌梅、川椒、细辛、榧子、雷丸、槟榔片、使君…  相似文献   

6.
小儿胆道蛔虫症是小儿科的一种较常见急症 ,自 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安蛔汤治疗本病 3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中 ,男 10例 ,女 2 2例 ;年龄 6~ 13岁 ;病程 1~ 7天。诊断标准 :上腹部阵发性疼痛 ,或汗出肢冷 ,或呕吐、吐蛔 ,或大便排蛔 ,时发时止 ;大便虫卵检查提示蛔虫卵阳性 ;B超提示胆道蛔虫。2 治疗方法 自拟安蛔汤 ,由乌梅、茵陈、大黄、黄柏、川椒、川楝子、干姜、党参、当归、枳壳、甘草各 6~ 10 g,肉桂 1~ 3g组成。每日 1剂 ,水煎 2次 ,早、中、晚各服 1次 ;治疗期间忌食荤腥油腻之物。3 治疗…  相似文献   

7.
自 198 7年 6月~ 1999年 9月 ,笔者采用体外按摩与中西药结合治疗胆道蛔虫 (简称胆蛔 ) 176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176例患者全部经 B超确诊为单纯性胆蛔。男性 5 6例 ,女性 12 0例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4岁 ,其中15~ 40岁占 12 8例 ;胆囊蛔虫 11列 ,胆总管蛔虫 16 5例。2 治疗方法 :无论胆囊蛔虫还是胆总管蛔虫 ,均采取体外按摩为主与中西药结合治疗。2 .1 体外按摩 :在按摩前肌注阿托品 0 .5 mg,10 min后 ,嘱患者平卧 ,放松腹部肌内 ,取胆囊区 (右锁骨中线与肋弓交点 ) ,涂上医用液体石蜡 ,用右手拇指…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胆道蛔虫症 ,并与常规治疗者进行对照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8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1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男性 2 5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4~ 6岁者 1 5例 ,7~ 1 0岁者 1 6例 ,>1 0岁者 1 0例 ;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痛者 39例 ,右上腹压痛并肌紧张4例 ,发热 6例 ;B超证实胆道有蛔虫者 9例 ,有吐蛔虫史者 1 3例 ;并发黄疸者 3例 ,肝肿大者 3例 ,胆囊肿大者 2例 ,白细胞增高者 1 9例 ;单纯型 30例 ,炎症型 9例 ,并发症型 2例。对照组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4~ 6岁者 1 6例 ,7~ 1 0岁者1…  相似文献   

9.
陈小平 《中国针灸》1998,18(1):22-22
胆道蛔虫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发作时病人十分痛苦,一般内科方法缓解腹痛快者需半小时以上,慢者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笔者自1992年1月以来,采用针刺至阳穴治疗胆道蛔虫症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17~58岁,平均33岁;发病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14小时,其中2~4小时18例,5~10小时12例,11~14小时6例。大部分病人在外院应用阿托品、维生素K3等治疗无效。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绞痛,有钻顶感,疼痛向背部及右肩胛放射30例,呕吐34例,8例吐出蛔虫1~2条…  相似文献   

10.
胆道蛔虫症是指原来寄生在空回肠的蛔虫经十二指肠钻入胆道,引起胆道口Oddis括约肌痉挛而发生腹部阵发性绞痛,称为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七岁以上儿童最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农村发病率最高。胆道蛔虫症属祖国医学“虫症”的范畴,中医药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刺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定和 《中国针灸》2001,21(6):330-330
胆道蛔虫症是肠蛔虫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中医称为“虫心痛”、“蛔厥” ,得病后痛苦难忍。如何迅速有效地排出蛔虫 ,解除病人痛苦 ,既是患者的迫切要求 ,又是医务人员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反复临床实践与探讨 ,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胆道蛔虫症治疗方法。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 ,男 14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53岁 ;病程最短 3年 ,最长 16年 ,多数在 6~ 9年。农民 16例 ,居民 8例 ,学生 14例。属住院病人 11例 ,门诊 15例 ,到农村治疗 12例。一般病情为反复发作性脐周部疼痛及右上腹部痛 ,伴恶…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 1 997年以来 ,采用穴位注射结合中西药治疗胆道蛔虫症 2 5例 ,并与常规治疗的 1 4例进行对照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9例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1 0~ 4 9岁 ,平均2 4 .7岁 ;病程 1小时~ 3天 ,平均 2 .1天。全部病例均为突发阵发性剑突下或右上腹钻顶样剧痛 ,间歇时如常人。伴恶心 ,呕吐者 1 8例。大便均查到蛔虫卵。其中并发胆道感染者4例 ,合并胆囊炎者 2例。本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 1 4例 ,两组年龄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抗感染、解痉 ,口服左旋咪唑及对症治…  相似文献   

13.
黄伟 《河北中医》2000,22(8):597
胆道蛔虫残体是胆系结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胆道感染诱因之一 ,此症多见于 B超诊断报告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方案治疗胆道蛔虫残体滞留 1 2 0例 ,收到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 2 0例中 ,男 32例 ,女 88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1 6岁 ,平均 50岁。全部病例均经 B超检查诊断为胆道蛔虫 ,其中伴有胆囊结石 2 0例 ,伴有肝内胆管结石 1 2例 ,胆囊切除 5例。病程 5~ 1 0年者40例 ,1~ 2年 80例。健康体检经 B超发现者 60例 ,有典型胆道蛔虫症状者 1 0例 ,因有其它症状而经 B超诊断者 50例。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笔者用中、西药配合耳针治疗胆道蛔虫症6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4例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8~20岁28例,21~40岁24例,41~67岁12例;病程最短10min,最长2周,平均34h。诊断标准为突发而时止的钻顶样疼痛和绞痛,剑突稍偏右方有压痛,有症状重而体征轻的特点。B超示胆  相似文献   

15.
笔者应用验方治疗胆道蛔虫症 ,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乌梅 9g,杏仁 9g,白芍 9g,使君子 9g,大枣 3~ 5枚 ,小儿用量酌减。上药水煎 2次 ,兑入蜂蜜混匀分作 2份 ,先服 1份 ,4~ 6h后再服 1份 ,酌情使用 1~ 3剂。体会胆道蛔虫症多系饮食不洁或不节 ,寒温失调 ,蛔虫上窜 ,钻入胆道使肝气郁闭 ,胆气逆乱 ,肝胆经脉拘急而致脘胁剧痛。方中乌梅味酸 ,能安蛔驱虫 ;使君肉含使君子酸钾 ,可麻痹蛔虫首部而起杀虫作用 ;杏仁油对蛔虫、钩虫等有抑杀作用 ,且能通便。三者相伍杀虫除蛔以绝其本 ;白芍、大枣、蜂蜜疏肝缓急以解剧痛。诸药合用止痛…  相似文献   

16.
周柏华 《四川中医》1999,17(11):33-33
笔者从lop年以来,目拟胆间方治疗胆道蛔虫症对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至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经“B扭”检查确诊为阻道蛔虫症。刀例中,男18例,女39例8年芭最小16岁,最大52岁,25至对岁36例,25岁以下16例,30岁以上5例。2治疗方法胆间基本方:茵陈J拍,虎杖地,蒲公英、沙白芍各15g,炒积壳129,甘草、广木香(后下)各6g。急性发作或基本方加马梅、]11樟子、使君子、按榔各159,川权sg,川连sg。每日1刑,水效2次,分2次服,一般连服2-3剂,就能安蝈止痛,杀虫驱烟。服药期间,疼痛未止者,可加服食…  相似文献   

17.
常青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301-301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胆道蛔虫症 7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8例 ,男 34例 ,女 4 4例 ;年龄 7~ 6 0岁 ,4 0岁以下 6 8例 ,4 1岁以上 10例 ;发病至入院时间2h~ 5天 ,平均 1 5 5天 ;剑突下钻顶样或阵发性绞痛 5 8例 ,持续性胀痛 11例 ,钝痛 9例 ;伴恶心呕吐6 9例 ,吐蛔 11例 ,发热 34例 (37 5~ 38 5℃ 2 9例 ,>38 5℃ 5例 ) ,轻度黄疸 4例 ;剑突下或偏右触痛 ,肌紧张及反跳痛 13例 ;白细胞计数 :<10 0× 10 9/L5 5例 ,(10 0~ 15 0 )× 10 9/L16例 ,>15 0× 10 9/L7例 ;大便涂…  相似文献   

18.
胆道蛔虫症是小儿蛔虫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其非手术治愈率。现将我院收治26例胆道蛔虫症患儿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6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6例,女10例;年龄3岁1例,4~6岁5例,7~10岁1...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近5年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肝内胆道蛔虫12例,通过加减乌梅场治疗和西医抗炎、解痉等措施治疗。经B超随访排虫效果满意,无1例并发急性胆道感染及急性胆道梗阻,无中转手术,疗效较单一采用西医治疗效果更好。现举例如下。王某,女性,6岁,以急性阵发性右上腹疼痛1天入院,伴有中度发热,呕吐黄色水样物2次,量中。查体:体温38”C,脉搏95次/分,呼吸25次/分,无巩膜黄染,心肺(一).腹软,右上腹深压痛,无肌紧及反跳痛。血红细胞12XIO9/L。B超显示:左右肝内胆管、胆总管及胰管均有蛔虫影像。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输入…  相似文献   

20.
用茵陈60克、乌梅加克,水煎服。治疗胆道蛔虫症获得满意效果。如刘某某,'易3。岁。:。90年4月:8日初诊。患者因右上腹剧痛而来我院急诊科求诊,自觉痛引右肩脚背,且有钻顶之感。身体路缩,苦不堪言,舌苔黄腻,质红,脉弦。T36.8℃,B P16/ioKpa,莫非氏征(+),血Rt.WBCg.7又10,/L,N74,L26。考虑为"胆道蛔虫症"。先后予以"4一2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静滴氨节、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及酸醋。3小时以后痛仍不止。以茵陈60克、乌梅30克,煎汤频服,约半小时后剧痛渐止。翌日B超检查胆总管下段可见蛔虫阴影。自感右上腹仍隐隐作痛,口苦,小便黄,舌脉同前。继合用大柴胡汤调治而愈。祖国医学认为:"蛔得苦则下,得酸则伏。"茵陈苦寒,乌梅酸温,两药合用,深合其意。药理研究:茵陈具有利胆汁、麻痹蛔虫的作用,乌梅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秘。故此方用于胆道蛔虫有卓效。 (关键词胆道蛔虫症茵陈乌梅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