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代偿期,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率、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成为21世纪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学“喘证”、“心悸”、“胸痹”、“水肿”、“积聚”范畴。  相似文献   

2.
文辉 《新疆中医药》2009,27(3):86-86,F000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因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改变引起的肺部循环阻力增加,右心室肥厚、扩大,加剧时则可导致呼吸衰竭后心力衰竭。临床以长期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及水肿为主证。中医属“肺胀”、“喘证”、“心悸”、“胸痹”、“水肿”的范畴。本人发挥中医特色,通过多年的临床治疗观察体会到:若于治疗过程中间断性配合服用自拟附子桂枝汤加减治疗,其疗效较好,并使治疗病程缩短,再次发病的病程时间亦明显延长。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隶属于中医“心悸”“喘症”“水肿”“痰饮”等范畴,最近《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进一步提出了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它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并发症,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认识和治疗的发展,虽然其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现阶段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仍高达0.9%,死亡率占41.1%^[1]。  相似文献   

4.
心功能不全是指各种不同病因的心脏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心脏虽有足够的前负荷,但所排出的血量仍不能满足机体各组织器官的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依据其临床表现等在中医学属“心悸”、“水肿”、“喘证”...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CHF)属中医“心悸”、“胸痹”、“喘证”、“水肿”等范畴,病因常见于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或胸痛、呼吸困难、下肢浮肿、唇甲发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HF,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病名首见于宋·赵佶编著的《圣济总录·心脏门》,其余论述多散见于“痰饮”“喘证”“水肿”“心悸”“怔忡”“心水”等病证中。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了“心水”病证名称。历代先贤论述了心水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指出心阳虚损是心水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出心悸、短气、卧则喘、  相似文献   

7.
强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祖国医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记载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是指慢性心功能不全。祖国医学虽无心力衰竭的病名,但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说:“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了呼吸困难、心悸怔仲和水肿的关系看来,充血性心力衰竭属祖国医学的“喘肿”等范畴。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多种心脏病发展到后期的最终结果。中医文献虽无心衰病名,但是根据其症状和临床病理变化可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炎症)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目前已明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其临床是以心悸、胸闷气喘、短气不得卧、咳嗽、水肿、紫绀为主症,属祖国医学的“心悸”、“胸闷”.“水肿”等范畴。  相似文献   

10.
黄春林治疗心衰经验撷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常见于心脏病的终末期。依据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归属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怔忡、瘀证、心痹、心衰等范畴。广东省中医院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经验丰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86例——附对照组58例赵立群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110032)老年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属中医“心悸”、“胸痹”、“喘证”、“水肿”等范畴。我科1991-06~1997-11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心衰86...  相似文献   

1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水肿""心悸""心痛""喘症""肺胀"等范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极为严重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重阶段 ,其发病率高 ,5a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是 2 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难点之一。中医属“心悸”、“喘证”、“水肿”、“肿胀”等范畴。近年来 ,中西医对CHF的病因机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综合康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亦称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心肌的收缩力因各种疾病而减弱,不能将静脉回心血液充分排出,使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从而引起静脉系统瘀血。动脉系统血液供应不足,不能满足身体组织代谢的需要,发生一系列症状和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中医学无心力衰竭之病名,但根据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以及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类似“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这一病理状态,常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但如能及时正确地进行临床与康复治疗,心衰可以纠正。而维持相对正常的功能,使患者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论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病理状态,为多种心血管病的末期表现,可分为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从中医理论分析,心力衰竭不同临床表现可分属于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积聚等证的范畴,往往几证并存。左心衰竭多是心悸、喘证并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心脏功能和(或)结构异常,致使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的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慢性心力衰竭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患者一旦患有慢性心衰,不但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且与其家庭经济关联巨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水液潴留、活动受限等。慢性衰竭在中医学中属于“喘证”“心悸”“水肿”等疾病范畴。中医治疗多以“心病治心”的思想为主,常忽略与之关系密切的肝及血脉的预防诊疗。文章基于肝、血、心、脉的生理联系,即“肝心相连,和合为用”“心主血脉,营润周身”“肝血心脉,相互为用”与病理联系,即“肝气阻络,发为心衰”“血虚脉滞,心气不行”“肝心不合,心衰日甚”“神魄失养,加重心衰”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阐述“肝-血-心-脉”一体观理论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从“肝-血-心-脉”整体观浅谈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整理《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古籍中关于“胸痹”“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的论述,探析古代医家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从外感邪淫、内伤心肾、饮食内伤血脉、肝脏受邪、内伤宗气、瘀血内伏血脉等6个方面加以阐述,以探析中医在心力衰竭这一急症中的运用优势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症,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疾病。其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属危重症及难治病症。  相似文献   

19.
升补宗气法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春霞 《中医杂志》2007,48(3):213-214
慢性心功能不全属于中医学“水肿”、“心水”、“心悸”、“怔忡”、“痰饮”、“咳喘”等范畴。颜乾麟教授近年运用升补宗气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慢性心衰,属中医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频涉此证,颇有体会,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