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山羊脾被膜的淋巴流向。方法 将中华墨汁注射脾被膜内 ,局部按摩 ,30min后解剖观察。结果 山羊脾被膜淋巴流向有 3条途径 :(1)沿脾膈韧带引流到膈肌肌性部 ,部分穿膈肌到达纵隔后淋巴结 ;(2 )向脾门引流 ,再汇合成一条较大的淋巴管到达胰体上淋巴结 ;(3)沿脾胃韧带到达胃体。结论 山羊脾被膜的淋巴流向属于分散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山羊小肠的淋巴流向。方法 肠浆膜下以不同速度注射中华墨汁 ,并进行局部按摩 (对照组不按摩 ) ,对墨汁的引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 以慢速注射时 ,墨汁先在浆膜下沿毛细淋巴管向周围扩散 ,约 1min后 ,部分进入肠系膜缘的浆膜下淋巴管 ,由此开始沿肠系膜内淋巴管快速引流 ,30s内即引流到局部淋巴结。快速或慢速注射并对注射局部进行按摩时 ,15s内可完成上述过程。墨汁进入局部淋巴结后 ,首先在淋巴结被膜下弥散 ,约 5~10min后墨汁出现于淋巴结输出管 ,再很快进入肠系膜前淋巴干由此进入肠淋巴干。结论 山羊小肠的淋巴流向属于集中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一例蛲虫异位于肠系膜淋巴结、肝及肺等器官组织内的黑猩猩。在其肠壁肌层,肝、肺的血管内及淋巴结和淋巴管内发现蛲虫。因此,提示蛲虫可经血道或/和淋巴道移行于肠外器官并引起局部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引流肺淋巴的淋巴结组织结构变化。方法 取成人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石蜡切片,将肺切除术患者的肺门淋巴结作超薄切片,采用Wilder染色法显示淋巴结内的胶原纤维。结果 尘细胞和灰尘颗粒分布于淋巴结被膜、淋巴窦和髓索内。被膜增厚,输入淋巴管增生,淋巴窦狭窄,髓索变厚,间质血管和胶原纤维增生。肺门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的光密度比气管旁淋巴结高。结论 在引流肺淋巴的淋巴结内,肺门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内的灰尘颗粒明显多于气管旁淋巴结,灰尘颗粒引起淋巴结的淋巴组织减少,纤维组织和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5.
关于胃的淋巴流向Most(1899)、(1902)、Polya(1903)、Rouviere(1932)、松本(1933)及井上(1934)等作了许多研究。(1952)及(1952)在进行胃与邻近器官淋巴系的联系的研究中,就载了胃的淋巴管及其所注入的淋巴结。(1957)观察了胃的局部淋巴结;(1959)在腹腔淋巴结的研究中,讨论了胃的淋巴流向。虽然所有著者都认为,胃的淋巴管大部分沿腹腔动脉的三大分支注入腹腔动脉周围  相似文献   

6.
淋巴造影是用对此剂使淋巴管和淋巴结在x綫照片上显影,以便研究局部淋巴管解部关系,生理功能性特点以及发生生理渗透性紊乱时局部淋巴管显影的变化等。目前淋巴造影还外于动物试验阶段,很少应用到临床上。kintmonth氏(1)会用专利兰在人体下肢皮下注射使淋巴管着色,而后切开皮肤寻找着色的淋巴管直接将造影剂注入淋巴管内使之显影、虽然此法已应用于人体,但操作复杂,直接切开皮肤进行造影,不易使病人接受。Tan氏(2)用硫化氢浸浴的方法改变血管的生理渗透性在狗身上进行血  相似文献   

7.
利用动脉内墨汁硝酸银注射法和普鲁士蓝间接注射法在34具新鲜胎儿尸体上研究了十二指肠壁内淋巴管分布及淋巴流向.结果表明,在十二指肠粘膜、粘膜下层、环肌与纵肌之间和浆膜下存在毛细淋巴管,但在肌纤维束之间未见到毛细淋巴管.十二指肠的淋巴经过局部淋巴结向上注入腹腔淋巴结,向下注入肠系膜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肺脏是具有丰富淋巴管的脏器。因此,罹患肺癌时易引起淋巴转移。由于淋巴管有滤过的功能,当癌细胞转移入侵之际,会产生机械性的防御(Mechanical barrier);此外,因淋巴结的反应机制,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从而也将产生生物学的防御(biolo gical barrier)淋巴结虽然有上述功能,但肺内淋巴管,几乎都是毛细管状,从组织学观点来说,它是一层很薄的内皮细胞构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中骨盆漏斗韧带微淋巴管密度(Micro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推断骨盆漏斗韧带中新生淋巴管在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在62例分期不同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骨盆漏斗韧带组织标本中用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子宫内膜癌时骨盆漏斗韧带中MLVD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组比较显著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组,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骨盆漏斗韧带MLVD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浸润子宫肌层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将肺结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结核菌初次感染在肺内引起的病变,称为原发性肺结核,常见于小儿。此时,人体的反应性低,病灶局部反映轻微,结核菌常沿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继发性肺结核,一般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此时人体对结核菌具有免疫力和过敏反应。病灶多位于肺尖附近,细菌一般不播及局部淋巴结,也较可引起血行播散。但肺内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剧烈,容易发生于酪样坏死和形成空洞。这些都与原发性肺结核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氟尿嘧啶脂质体(FL)的局部淋巴结靶向性,为恶性肿瘤的局部淋巴靶向化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6只兔双侧第一趾蹼皮下注射~(99m)Tc-FL后,用SPECT连续动态示踪30min或60min.然后在8h内静态显像监测FL的淋巴流向途径,并探测1、3、6h时在注射区、胭窝淋巴结、盆腔淋巴结群、后腹膜淋巴结群、乳糜池等局部淋巴结区域的闪烁计数率(%).结果 动态示踪、静态监测见注射区~(99m)Tc-FL缓慢靶向流至局部淋巴结而显影,局部淋巴结高浓度积聚,而其余组织浓度很低.在注药后1、3、6h 3组间注射区或局部淋巴结的闪烁计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区的闪烁计数率逐渐下降,而局部淋巴结则逐渐上升;各组内局部淋巴结与其余组织(注射区除外)的闪烁计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淋巴结的闪烁计数率明显高于其余组织.结论 FL具有局部淋巴靶向性和富集性,并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提示恶性肿瘤局部淋巴靶向化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答:淋巴系统是有些癌症转移的途径,癌症患者中期到晚期临床表现较明显的就是淋巴节肿大,就是癌细胞脱落后进入淋巴管内。如胃癌细胞扩散时由胃淋巴管→腹腔淋巴结→乳糜池→胸导管→径颈干到左锁骨淋巴结,而引起淋巴结肿大(即魏尔肃氏淋巴  相似文献   

13.
用色素穿刺注入法、动脉内墨汁硝酸银水溶液注入法及过氧化氢涂抹法研究了23具胎儿和新生儿新鲜尸体及12只狗的胆囊淋巴管的分布、形态结构、淋巴管和所属淋巴结、淋巴液的流向及肝和胆淋巴管之间的相互关系。胆囊的毛细淋巴管起始于固有膜,后依次穿过胆囊壁各层移行为外膜淋巴管,后者经胆囊淋巴结、肝总淋巴结及腹膜腔淋巴结相联系。淋巴管穿出肌层时,即出现朝向外膜的淋巴管瓣膜。胆囊附近肝浆膜下的淋巴可流至胆囊淋巴管中,而胆囊浆膜下的淋巴则不能逆流至肝脏,故在两个器官的淋巴管之间存在淋巴流的单向界限。  相似文献   

14.
黄家良  叶建新 《医学综述》2006,12(5):281-283
淋巴转移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及肿瘤淋巴管形成密切相关。甲状腺癌常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近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诱导甲状腺癌淋巴管形成及淋巴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甲状腺癌淋巴转移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作者应用~(198)Au 淋巴结扫描对166例肢体慢性淋巴水肿者(193条肢体)进行了检查,其中178条肢体与临床表现一致,符合率为92.2%。有10例扫描显示双侧淋巴回流通畅,经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中1例为粘液性水肿,6例为静脉病变。作者认为,~(198)Au 淋巴结扫描对肢体淋巴水肿有诊断价值,对其鉴别诊断也有一定意义。该方法简便、安全、准确、无痛为其优点,但对淋巴管的形态及阻塞部位的定位不能得到明确的检查结论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通过在大鼠睾丸淋巴管内注射W_(256)瘤细胞的方法建立起肿瘤淋巴道转移模型,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证实:肿瘤局部引流淋巴结对肿瘤细胞的扩散有阻挡作用;淋巴结内的中淋巴细胞能产生溶癌作用,这些细胞在形态上和免疫反应特点上比较符合NK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产生溶癌作用时必须与肿瘤细胞膜紧密接触。  相似文献   

17.
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肺鳞癌纵隔淋巴结无转移组22例,肺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组18例,肺炎性假瘤组10例.用LYVE-1/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区分淋巴管和血管并观察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的情况,并与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远大于内部和炎性假瘤组织.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和炎性假瘤组织淋巴管密度相似.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大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相似.结论肺鳞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主要在周边部,肺鳞癌细胞主要经过原发灶周边部增生的淋巴管转移至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普鲁士蓝间接注射法和墨汁硝酸银动脉内注入法,在24具胎儿尸体上观察了睾丸和附睾器官内淋巴管及其淋巴流向,结果表明,睾丸淋巴管仅存在于睾丸白膜、睾丸小叶间结缔组织及睾丸纵隔内,睾丸小叶内没有发现淋巴管及毛细淋巴管。睾丸输出小管间存在淋巴管、睾丸和附睾淋巴大部分汇入腰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淋巴管的放射栈检查,很多年来主要是应用在尸体和动物身上,并在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上获得了很多新而有价值的材料。作者在患有淋巴肉芽肿病、子宫癌、乳腺癌等40例中进行了60次淋巴管和淋巴结的放射线检查。其中30例为下肢和骨盆淋巴道的检查(其中17例系同时作两肢),10例为上肢淋巴道。本文作者着重介绍了四肢的淋巴造影术。其方法是常规消毒下在下肢的第Ⅰ—Ⅱ趾间蹼  相似文献   

20.
解剖学及临床各书记载鼻咽部的淋巴管是注入咽后淋巴结或直入颈上深淋巴结,也有仅提到注入咽后淋巴结,或仅注入颈上深淋巴结。关于鼻咽部淋巴管的配布情况及其局部淋巴结的位置详细描述,则少见记载,而且意见也不一致。关于咽的淋巴系虽然有些专门研究,但关于鼻咽部的记载也不够详尽,尚未见到关于鼻咽部淋巴管的专门报道。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各省的常见疾病,于早期常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为了对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我们就对鼻咽部的淋巴系做了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