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丹皮酚和阿司匹林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本实验选取了能够反映血液流变性特征的各种参数,对丹皮酚和阿司匹林两个药物改变血液汉变性的能力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这两个药物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降低全血表观粘度、使红细胞压积降低,同时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和血小板附性,使红的变形能力显著增强。而阿司匹林改变血液流变性的能力则较为局限,除了能因小板粘附率外,其它方面未能表现出对血液  相似文献   

2.
黄云峰  叶笃筠  吴萍  吴泽志 《中草药》2002,33(7):624-626
目的 观察青心酮对红细胞及肺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肺动脉内皮细胞,分对照组及青心酮大,中,小剂量处理内皮细胞,用微管吸吮技术观察细胞的变形过程。结果 与未用药组比较,在加用青心酮30min后,中,大剂量组内皮细胞弹性系数K1和K2增大,粘性系数μ变化不大;红细胞表观变形指数和最大变形值也明显增加。结论 青心酮可以增加肺血管内皮弹性,并使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增强,这可能是青心酮改善血液循环的生物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牡丹皮提取物丹皮酚的体外黏膜渗透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离体牛蛙皮肤为渗透模型,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吸收实验;HPLC测定丹皮酚的含量,研究接收液、蛙皮及药物浓度对丹皮酚体外黏膜渗透的影响。结果:接收液的渗透压和pH对丹皮酚的渗透有一定的影响;同一牛蛙不同部位的皮肤对丹皮酚渗透的影响较大,其表观渗透系数:腹皮>背皮>侧腹皮;丹皮酚黏膜渗透性良好,累积渗透率与时间符合一级吸收过程。结论:以离体牛蛙腹皮为渗透模型,丹皮酚的体外渗透性质与黏膜吸收的特点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相同提取条件下六味地黄饮片及各个粉碎程度的微粉样品水浸出物及丹皮酚含量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热浸法测定并比较饮片及各个粉末的水浸出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丹皮酚含量;结果:在该实验条件下可以较好的测定水浸出物以及丹皮酚含量;结论:在相同提取条件下,微粉化条件不同,对六味地黄饮片水浸出物量无显著影响,而经过粉碎后的微粉样品中丹皮酚提取率则高于饮片。  相似文献   

5.
前期研究发现丹皮酚能显著对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该实验进一步研究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血压和血流量的影响,并探索其与血管舒缩相关的作用机制。首先,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30只,随机分为自发高血压对照组和丹皮酚高、低剂量组,另以10只Wistar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给药前和十二指肠一次性给药后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动脉血压,并通过在体动物血流仪测定肾动脉和颈动脉的血流量,自发高血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同法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其余操作相同。为进一步研究丹皮酚对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采用离体微血管动力描记技术,以一定浓度的预收缩剂收缩血管后,累加浓度法加入丹皮酚,分别记录丹皮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冠状动脉的舒张效应。丹皮酚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其中降低收缩压的作用更为明显,可显著增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颈动脉和肾动脉血流量;可浓度依赖性地舒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冠状动脉。结果表明,丹皮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显著降低动脉血压、增加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该作用与其显著的扩血管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期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揭示丹皮中丹皮酚的积累规律,提示丹皮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752N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度,计算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样品中丹皮酚含量随生长年限而呈递增变化,5年达一顶峰,3—4年无明显差别;3—6月、11—12月采收样品丹皮酚含量较高。结论:生长3~4年,花期或初冬采收牡丹皮丹皮酚含量较高,可能是牡丹皮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软膏中丹皮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软膏中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5极性毛细管色谱柱((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氮气为载气,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甲醇为溶剂,直接进样,外标法计算丹皮酚的含量。结果丹皮酚在5.1-51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以测定丹皮酚软膏中丹皮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快速测定丹皮中丹皮酚与水分含量。方法:收集不同产地丹皮样品108批,采用PLS法建立丹皮中水分和丹皮酚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以烘干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样品中水分和丹皮酚含量,作为参考值,并用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差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丹皮酚和水分校正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 3,0.873 8,校正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14,0.167;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36,0.15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无污染,实验结果实现了丹皮样品中丹皮酚和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丹皮酚低、中、高剂量组),高脂饮食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8周后,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q 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粘附分子E-选择素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粘附分子E-选择素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组能有效改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降低心肌粘附分子E-选择素m RNA的表达,使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丹皮酚可以干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及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丹皮酚的提取量为指标,考察温度、时间、溶剂量对提取量的影响。结果: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30 min,溶剂量300 mL。结论:超声波提取对丹皮酚的提取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W Li  S Cai  Y Wang  Q Huang  G Song 《中药材》2001,24(9):662-664
OBJECTIVE: The effect of Paeonol (PAE) on erythorcyet(RBC) deformability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application in clinic and the evaluation i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METHODS: Micropipette Aspir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BC deformation length. The method of calculation was also simplified and a new apparent deformation Index(ADI) was defined. RESULTS: PAE could increase the ADImin and ADImax and decrease Tmax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PAE has the effect of deformational ability on RBC. Micropipette aspiration technique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被动吸咽所致宫内胎儿生长迟缓(IUGR)孕鼠红细膜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钠、钾-ATP 酶(Na~ 、K~ -ATPase),钙、镁-ATP 酶(Ca~(2 )、Mg~(2 )-AT-Pase)活性为指标,并观察红细胞形态。结果:用药组和对照组 Na~ 、K~ -ATPase(0.32±0.07、0.38±0.11μmolPi·mg pro~(-1)·h~(-1))、Ca~(2 )、Mg~(2 )-ATPase(0.79±0.10、0.85±0.08μmolPi·mgpro~(-1)·h~(-1))活性均高于模型组(0.22±0.03、0.52±0.08μmolPi·mg pro~(-1)·h~(-1)),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前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下红细胞形态用药组基本正常,异形红细胞出现率(6.5%)接近对照组(4.0%),而模型组达53.0%。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方具有保护红细胞膜 ATPase 活性、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作用,使红细胞变形能力恢复,从而改善子宫和胎盘血流灌注及营养供给,防止 IUG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郗爱旗  张鑫生  吕雪梅 《中草药》2000,31(6):442-443
采用三普红景天胶囊对 12 9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进行了红细胞滤过指数和氧自由基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的观察。结果表明 ,三普红景天胶囊具有降低红细胞滤过指数和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及升高机体防御酶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作用。提示三普红景天胶囊具有升高机体防御酶 ,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连对正常小鼠红细胞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颖  刘春芳  杨滨  王艳伟  乔利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288-3292
目的:观察黄连对正常小鼠红细胞溶血、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及其功能的影响,同时评价黄连和小檗碱的氧化还原属性.方法:整体动物实验:正常小鼠灌服黄连1.2 g·kg-1,3d后取血,分别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量,红细胞膜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 G6P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全血抗氧化能力(T-AOC)及红细胞膜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Ca2+ -Mg2+-ATP酶的活性,并观察其对红细胞流动性和变形性的影响;电生化实验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黄连和小檗碱在玻璃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体外红细胞实验观察黄连对正常小鼠红细胞自氧化溶血率的影响.结果:口服1.2g·kg-1黄连对正常小鼠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间接胆红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均无明显影响,对红细胞膜SOD,G6PD和全血T-AOC的活性及红细胞膜MDA,GSH无明显改变,也不影响红细胞膜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同时对红细胞流动性及变形性亦无明显影响;黄连分别在-0.27 V和0.60V有2个氧化峰,小檗碱在0.56V处有1个氧化峰,回扫时二者均无还原峰;0.125 ~2 g·L-1黄连体外可以明显抑制小鼠红细胞的自氧化溶血.结论:正常剂量的黄连不能引起正常小鼠红细胞溶血,也不影响红细胞膜抗氧化系统及其功能,黄连具有抗氧化(还原)属性.  相似文献   

15.
用肾上腺素(Adr)模拟气滞形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用丹参、川芎预防性治疗进行反证。结果Adr组低切变率全血粘度增高,RBC聚集性增强、RBC变形性减弱,离体血栓长度、湿重、干重明显增加,说明Adr可使大鼠血液流变性呈粘聚状态,且微循环障碍。丹参、川芎预防性治疗,能明显降低其血粘度,抑制RBC聚集,改善其变形性。说明二药对Adr形成血瘀状态有治疗作用,故反证Adr可形成大鼠血瘀模型。  相似文献   

16.
阿米卡星的临床药动学与体内抗生素后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米卡星(AMK)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药动学、体内抗生素后效应(PAE)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中AMK的浓度;采用吸光度法测定AMK对6株受试菌(3株标准质控菌,3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内杭生素后效应。以3P87软件估算药动学参数。结果:AMK在7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体内的消除半衰期、清除率及药-时曲线(AUC)下面积分别,(3.10士0.61)h,(4.18士0.84)L·h-1和(100.12士25.69)μg·h·ml-1。AMK对6株受试菌具有明显的体内PAE,给药后12.5 h体内累加PAE值最大为32 h,平均为30 h;AUC与PAE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AMK的药动学及体内PAE研究表明,AMK 4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的给药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三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测定了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两种常见致病菌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PAE。结果: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各浓度组均呈现明显的PAE,对金葡菌的PAE要长于粪肠球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AE明显延长。特别是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金葡菌,红霉素、阿齐霉素对粪肠球菌,其PAE与药物浓度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2)。在亚MIC时,3种药物也都产生较长的PAE。结论:3种抗菌药物对金葡菌与粪肠球菌可产生显著的PAE效应,为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减少临床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氟罗沙星体内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睿  方向群 《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0):619-621
 目的:对比研究氟罗沙星(FLRX)与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稀释法测定血清杀菌效价(SBA),吸光度法测定PAE。结果:FlRX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假单胞菌均具很强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OFLX)相似,而强于洛美沙星(LFLX);FLRX对上述受试菌的峰时SBA与OFLX和LFLX相似,但谷时SBA多在1:1以上,高于OFLX和LFLX。FLRX无论对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均具较长的PAE,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除金葡菌外,对其它受试菌的PAE均长于OFLX。结论:FLRX抗菌谱广,体内外抗菌活性强,具有较长时间的PAE,临床可采取每日1次给药方案治疗各类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芍药甙对PC12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芍药甙(PAE)对PC12细胞缺血样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法,以肾上腺嗜铬瘤克隆化细胞株PC12细胞为材料,制备缺糖损伤、缺氧损伤、自由基损伤Caf损伤、NO损伤及GIu毒性损伤模型。结果 形态学检查发现PAE对6种脑缺血样损伤模型中PC12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MTT染色提示PAE可显著提高损伤模型中PC12细胞的存活数,降低胞浆释放的LDH水平。结论 除缺氧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测定了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两种常见致病菌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PAE。结果: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各浓度组均呈现明显的PAE,对金葡菌的PAE要长于粪肠球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AE明显延长。特别是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金葡菌,红霉素、阿齐霉素对粪肠球菌,其PAE与药物浓度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2)。在亚MIC时,3种药物也都产生较长的PAE。结论:3种抗菌药物对金葡菌与粪肠球菌可产生显著的PAE效应,为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减少临床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