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燕 《新中医》2021,53(23):209-211
目的:观察留置针配合中药贴敷疗法预防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168 例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留置针;给予观察组患者自制中药膏贴敷。对比2 组患者静脉滴注期间疼痛级别、静脉炎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留置针治疗过程中,中药贴敷疗法可对静脉炎的发生起有效预防作用,使患者疼痛得以减轻或缓解,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王巧  宋晓征  杨艳艳 《新中医》2024,56(3):181-185
目的:观察虎杖四黄汤湿热敷对预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80 例静脉滴注 七叶皂苷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硫酸镁组、虎杖四黄汤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常 规护理方案,治疗前常规宣教并加强巡视,查看局部皮肤情况及时给予处理;硫酸镁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 膜外敷;虎杖四黄汤组采用虎杖四黄汤药液湿热敷。硫酸镁组及虎杖四黄汤组患者均在药物输注5 min 后进行 外敷保持到七叶皂苷钠输完30 min 后撤除。疗程4 d,每天1 次。比较3 组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 3 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 d 后,虎杖四黄汤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67%,硫酸镁组静脉炎发 生率为23.3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3.33%,虎杖四黄汤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硫酸镁组及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d 后,3 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 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虎杖四黄汤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硫酸镁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虎杖四黄汤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硫酸镁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杖四黄汤湿热敷可有效预防输注七叶皂苷钠所致的静脉炎, 有效减轻穿刺侧肢体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郑媛 《新中医》2020,52(20):141-143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疗法在麻醉用药后静脉炎预防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麻醉用药的患者84 例,根据预防静脉炎时用药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每组均42 例。常规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中医组接受中药贴敷治疗,比对2 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发生程度、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中医组静脉炎发生程度不良率低于常规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疼痛程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疼痛发生率为7.14%,常规组为30.9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护理满意评分比较,中医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疗法在预防麻醉用药后静脉炎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且能减轻静脉炎发生的程度,缓解了疼痛程度,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陈静 《新中医》2021,53(15):166-168
目的:观察清凉膏外敷预防甘露醇静脉输注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例静脉滴注甘露醇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依据血管走向于静脉穿刺透明敷料上方行硫酸镁局部湿热敷;试验组行外敷中药清凉膏。对比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滴注期间疼痛级别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期间试验组疼痛发生率为18.00%,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硫酸镁湿热敷,在静脉滴注甘露醇过程中外敷清凉膏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缓解患者静脉滴注期间疼痛,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低温湿敷减轻阿奇霉素静滴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输入阿奇霉素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输注阿奇霉素前5~10 min,观察组采用18~22℃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纱布湿敷于穿刺点上方3~5 cm处,直至阿奇霉素输注完毕;对照组用50%硫酸镁纱布同法局部湿敷。观察2组镇痛效果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低温湿敷可减轻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局部疼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少浅静脉留置针贴膜(以下简称贴膜)更换次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将402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贴膜开窗组)和对照组(完整贴膜组).开窗组穿刺后将贴膜中间开一窗口贴于穿刺处,用一次性输液敷贴覆盖,每天消毒穿刺口,并更换输液敷贴,除贴膜与皮肤分离外,不更换贴膜;对照组每天及时更换贴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留置针脱出率上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局部的反应如穿刺点疼痛、红斑、肿胀、静脉条索状、穿刺点渗出等静脉炎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能减少贴膜的更换次数,减少了留置针脱出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段彦利  马连云  段永斌 《新中医》2024,56(1):185-190
目的:观察揿针穴位贴敷对全麻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创伤应激、胃肠激素及免疫逃逸的影响。方 法:将80 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 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麻腹腔镜肠癌根治 术,术后行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术后行穴位贴敷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连续治疗 2 周。比较2 组客观缓解率(ORR) 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 组术后24 h、术后2 周血清C-反应蛋 白(CRP)、皮质醇(P)、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和黏附分子CD44 拼接异构体6(CD44v6) 水平,并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 水 平。结果:试验组ORR 55.00%,高于对照组32.50%(P<0.05)。术后2 周,2 组血清CRP、P、IL-6 水平均 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MTL、GAS 水平均降低(P<0.05),但 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周,2 组血清VEGF、TGF-β1、CD44v6 水平均降低(P<0.05),且试 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揿针联合 穴位贴敷有助于提高全麻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临床疗效,缓解创伤应激水平,调节胃肠道功能并抑制肿瘤的免 疫逃逸,同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戴淑艳  张清清  郑蓓蓓 《新中医》2021,53(7):139-141
目的:观察四黄粉局部贴敷治疗浅静脉留置针后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进行浅静脉留置针治疗且出现输液性静脉炎的1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给予四黄粉局部贴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2.00%、9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满意度分别是80.00%、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6.00%、6.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黄粉局部贴敷治疗浅静脉留置针后输液性静脉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孕产妇满意度,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罗丹  张美霞 《新中医》2024,56(2):42-46
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P) 的临床疗效。方 法:将80 例MPP 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 例。常规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试验组 给予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10 d 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不良反 应发生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 钙素原(PCT)] 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常规组为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退热时间及气喘、咳嗽、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主、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各 项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 组IL-6、TNF-α、PCT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 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期间,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 常规组为 17.5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 MPP 能提高临床疗效,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效缓解患儿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马铃薯切片贴敷治疗静脉输液所到致的局部肿胀或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静脉输液局部肿胀或静脉炎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马铃薯切片贴敷)和对照组(外湿敷50%硫酸镁)2组,观察炎症和肿胀情况。结果:马铃薯切片贴敷组,输液所致局部肿胀和静脉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静脉输液所致局部肿胀和静脉炎中,外贴敷马铃薯切片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指妇人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或伴有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身冷汗出等证.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组3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即针牵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7.6%,经统计学处理,针牵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少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好发于春秋两季,由于少儿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比较低,易患外感咳嗽。笔者采用针刺火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乳癖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壮年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鼻窦炎患者1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97例。常规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IL-4、IL-5、IL-10、TNF-ɑ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IL-10、TNF-ɑ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5.88%,常规组有效率为85.57%,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