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脉血康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s-CRP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在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其调脂作用弱于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中医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中医临床症状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的更明显(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陈铃  胡孝刚  陈徐彬 《新中医》2021,53(18):45-4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冠心宁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98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 例。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冠心宁片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大斑块面积,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水平变化,并统计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9.8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IMT、最大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MT、最大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研究组IMT、最大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TG、TC、HDL-C、L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TG、TC、LDL-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为2.04%,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冠心宁片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颈动脉斑块,改善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刘中勇健脾化浊法治疗颈动脉斑块经验,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浊调脂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中医症候、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均有效,但观察组IMT、斑块大小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调脂颗粒能稳定斑块并减少斑块大小,为临床提供宝贵经验,使在临床上更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间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型患者10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3、6个月后判定中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 0%、90. 0%,均高于对照组的64. 0%、76. 0%。两组治疗6个月IMT及Crouse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 0. 05);治疗6个月治疗组IMT、Crouse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血清TC、TG、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两组治疗6个月较本组治疗3个月患者TC、TG、LDL-C均明显降低(P 0. 05)。治疗6个月治疗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月后,2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TG、TC、LDL—C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颈动脉癍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小于对照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程度。  相似文献   

8.
任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038-1039,1042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及联合烟酸缓释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并经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口服,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联合烟酸缓释片1.0 g口服。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TC、LDL-C、TG、HDL-C、ALT、CPK及肌酐;治疗后再用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3组TC、LDL-C、TG均明显降低,B组和C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C组HDL-C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和B组。A组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下降不明显,B组及C组则下降明显。结论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烟酸可以达到全面调脂,明显缩小粥样硬化斑块的目的,不良反应较小,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陈国华  王春光  马洪胜  王晓筱 《中医杂志》2012,53(20):1753-1755
目的 探讨复方三七当归制剂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其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CAS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组39例、他汀组34例及对照组31例,分别应用复方三七当归粉剂、阿托伐他汀片及安慰剂治疗1年;应用高分辨率超声观察治疗前后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及Crouse积分. 结果 治疗后复方组、他汀组IMT及Crouse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复方组与他汀组治疗后IMT、Crouse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复方组及他汀组不稳定斑块数目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复方组与他汀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复方组有3例出现便溏,2例出现恶心,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 复方三七当归制剂治疗CAS疗效确切,对不稳定性斑块有显著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用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积分、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并比较2组调脂及缩小粥样斑块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组HDL-C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减小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积分、IMT等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在调脂、缩小粥样斑块等方面效果均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