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方治验3则     
谭某,女,72岁,2006年10月18日初诊。口苦、口干3月,伴右侧胸胁胀闷。患者诉口苦难以忍受,用牙刷刷舌面后方感好些,尤以凌晨3~4点为甚,腹胀、腹痛,进食后更明显,小便量少、次数少、难解,即使饮水足量,2小时后行B超检查膀胱仍无尿,不能充盈,无腰酸、腰痛,纳少,大便每天1次、稍烂,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舌苔水滑,脉细。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小便常规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子宫及附件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证属少阳不和,水饮内停,兼太阴脾虚,治以和解少阳,健脾行水。方用柴胡桂枝于姜汤加减。处方:茯苓30g,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用治皮肤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王勇 《陕西中医》2001,22(5):304-304
1 丹毒 郭某 ,女 ,48岁。左小腿红肿热痛3d。左小腿外侧无明显诱因红肿、触痛 ,渐蔓延成片。伴头痛、发热 ,T39.2℃ ,经西医用青霉素输液治疗 2 d仍未退烧。查血 WBC:1 8× 1 0 9/L。伴口干苦、尿黄、舌红、苔黄 ,脉弦滑数。此为丹毒 ,用龙胆泻肝汤加大青叶、重楼各 30 g,2剂后体温降至正常 ,共 4剂症状消失。  按 :丹毒系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所致 ,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且常伴有口干苦、发热、全身不适的表现。本例患者病发于小腿外侧 ,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 ,兼口苦、尿黄 ,一派湿热下注之象 ,故用龙胆泻肝汤加大青叶、重楼清热凉血之品 ,…  相似文献   

3.
任佳丽  张理云 《河南中医》2019,39(5):653-656
《伤寒论》三阳热证发热各有其特点,太阳证翕翕发热、发热恶寒并见;阳明证但热不寒、日晡潮热;少阳证往来寒热。病因病机不同,热型各异,治疗也不尽相同。太阳热证中,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阳明热证中,知母配甘草滋阴泻火;少阳热证中,黄芩配甘草和胃除烦。甘草配伍在方剂中多作为使药应用,在三阳热证中与不同臣药配伍,既发挥协同作用,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中医杂志》2012,53(1):89
1.刘渡舟治疗午后长期发热医案许某,男,46岁.1999年4月22日初诊.患者发热近1年,体温38.5℃左右,多于下午发热.在北京几家大医院反复检查,发热原因不明.口苦,大便不干,有汗,面色苍,体质弱,舌淡红,苔厚腻,黄白相兼.口苦、发热为小柴胡汤证;间歇性发热,面苍,苔厚腻为达原饮、平胃散证,用三法合而为方:草果4g,槟榔10g,厚朴10g,陈皮10g,苍术10g,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0g,红人参3g,生姜3g,炙甘草3g.7剂.  相似文献   

5.
胁痛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振森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12):545-545
<正> 1 少阳胁痛 《灵枢·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也,是动则病……心胁痛,不能转侧。”风寒之邪客于少阳之经,证见胁痛拘急、痞硬、寒热往来、胸脘满闷、心烦喜呕不欲食、口苦目眩。舌苔薄白而滑或微黄腻,脉弦细。治宜和解少阳,方选小柴胡汤化裁。 毛某,男,40岁,1981年10月11日就诊。3天来胁痛痞硬(右胁下触之有硬指感),往来寒热,口苦咽干,食欲不振,微咳,舌苔白滑,脉弦细。证属邪结少阳,方选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0g,牡蛎15g,天花粉10g,五味子6g,甘草  相似文献   

6.
1 腑实便秘张某 ,男 ,63岁 ,1 999年 3月 1 2日初诊。患者 1年前经CT等检查确诊为右肺中央型肺癌 ,自寻民间医生及验方治疗 ,服药 1年 ,病情尚稳定。 1周前发热 ,下午体温高达 39℃以上 ,午夜渐退 ,至清晨体温37 5℃左右。经某医院门诊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及中药调治未效 ,延笔者诊治。诊见 :发热 ,T 38 2℃ ,患者形瘦 ,疲倦乏力 ,右侧胸痛 ,胸闷 ,咯吐鲜血 ,口苦 ,作呕 ,纳差 ,数天未进食 ,大便 1周未解 ,舌质暗红、苔黄 ,脉滑数无力。证乃素有痼疾 ,复感外邪 ,邪犯少阳阳明 ,少阳枢机不利 ,阳明燥结成实。治宜和胃止呕 ,通腑泄热。拟小柴…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安海  李军 《新中医》2002,34(4):70-70
1 便秘 李某,女,64岁,1999年12月20日初诊。患者体质尚可,近2月来纳差便秘,4-5天1次。半月前受凉曾发热恶寒,口干苦,头痛,服中西药后,症状消失。近10天来,每夜间 12-1时4及凌晨5-6时,出现寒热往来,口苦,胸胁满闷,舌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外感余邪未尽,踞于少阳,治以和解少阳,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各12g,半夏、党参各6g,生姜、炙甘草各 4g。2剂,每天 1剂,水煎,于寒热发作前1-2小时服药。二诊:药后寒热往来症未再发作,口苦、胸胁满闷等症均消失,便秘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8.
大柴胡汤方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主治少阳病兼有阳明腑实证。笔者每治该证之发热屡验,报告如下。刘某,女,25岁,1996年8月20日初诊。发热、汗出5天。体温39.1℃,时冷时热,头痛汗出,大便干结,口苦咽干,经口服藿香正气汤等药后效果不佳。舌苔黄厚...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于中医"寒疫"范畴,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可伴有纳差、口干口苦、腹泻、汗出、恶寒、肌肉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病变涉及太阳、少阳、阳明和太阴四经,基本传变规律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根据"三阳合病,取治少阳"的原则,选方以少阳病小柴胡汤作为基础方辨治COVID-19,临床应用时结合患者具体证候特征加减使用,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 ,收到满意疗效 ,现举例如下。1 急性胃炎患者 ,男 ,35岁 ,1 994年 6月 2 1日初诊。 3天前因饮酒过量后始出现发热 ,体温 38℃左右 ,热退复起 ,成寒热往来之状 ,且胃脘痞闷 ,心下支结 ,呕恶频频 ,不能进食 ,口渴喜饮 ,小便黄 ,大便干 ,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细略数。胃镜示急性胃炎。辨证为少阳热盛 ,迫及阳明。治应少阳、阳明两解。处方 :柴胡、黄芩各 30 g,党参、半夏、花粉、茯苓、枳壳各 1 5 g,生姜 3片 ,大枣 5枚。水煎 ,1日 1剂 ,早晚分服。服 2剂后 ,大便通 ,寒热止 ,呕恶减 ,胃脘痞痛明显…  相似文献   

11.
[例一]刘某某,男,37岁。1984年8月31初诊。患者恶寒发热,身痛,汗出40余天,曾住某医院以“败血症”治疗11天未效,来余处求治。入院时伴有颈项强直,背微恶寒,口苦咽干而不渴,时有咳嗽,二便正常,体温38.9℃,白血球3800/mm~3,舌淡苔薄,脉弦微浮。 观其脉症,四诊合参,诊为三阳合病,拟柴胡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药用柴胡15g,黄芩9g,知母12g,半夏9g,甘草9g,桂枝6g,白芍9g,葛根12g,玉竹12g,大枣5枚,生姜6g。上药连进5剂,热退证减,饮食渐增,体温、白血球计数均转正常,随方加减佐以扶正之品调进5剂痊愈出院。 按:患者恶寒发热、身痛有汗、咳嗽等,为太阳中风;颈项强直,背微恶寒,二便正常为阳明经证;口苦咽干而不渴为少阳证。此属三阳合病之伤寒发热。以小柴胡汤合桂枝和解透表,加葛根、知母、玉竹以解肌清泄阳明之热,方药相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江克明验案六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邪头痛钱××,女,36岁。初诊日期:1998年3月9日。主诉:头痛及右下颌痛1周。病史:有胃病史。近1周头额痛,右下颌及齿龈痛,胃纳尚可,月经匀。舌苔薄白,脉缓。辨证:风邪侵犯少阳、阳明经。治则:散风止痛。处方:川芎、细辛各5g,白芷、柴胡、当归、香附、延胡索各10g,苏薄荷、生甘草各6g,2剂。  相似文献   

13.
1小柴胡汤治愈不明原因发热孙某 ,男 ,55岁。2001年4月4日因慢性肾小球肾炎伴发热2周入院。无头痛、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血常规、胸部X线片与腹部B超无异常 ,连续3次尿培养及抗结核抗体均阴性。病程观察发现发热伴恶寒呈间歇性 ,且间歇期均为8d ,体温37℃~38 2℃ ,持续2d汗出后热退 ,发热时少腹两侧隐痛 ,纳减口苦 ,舌红苔薄 ,脉细。中医诊断为少阳病。处方 :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枳壳10g,陈皮3g,生甘草3g,青蒿10g,板蓝根15g。1剂/d ,煎服。服药5剂后 ,观察3周 ,未再发热。按 :本例患者经西医各种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按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一:张×,男,35岁,农民。恶寒、发热4天,体温在38°~39.5℃之间,经用青、链霉素、安乃近治疗2天,寒热未解。刻诊寒热交作,干呕、口苦心烦,时感头晕,不思饮食,舌苔白?脉弦数。辨证:外感邪郁少阳。治当和解少阳,投小柴胡汤。处方:柴胡  相似文献   

15.
发热验案两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女,32岁,1995年6月5日初诊。两周前因寒战发热,体温39.5℃,在某医院诊治,各项检查均无异常,经一周多输液治疗,疗效不显,后到某中医院治疗,服达原饮加减3剂无效,故来我院门诊治疗。患者精神萎靡,消瘦,面色白,体温39℃。自述5月下旬以来,寒战发热,1h后缓解,然后体温又升高,始终维持在38.5~40℃之间。身倦乏力,肢体酸痛,口苦,纳呆食少,胁腹胀满。舌淡红苔薄微黄,脉弦数。证属少阳兼表证,治以和解发表,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12g,黄芩30g,半夏6g,太子参15g,桂枝6g,葛根5g,生姜5片,大枣5枚,甘草6g。4剂,每日服2剂,每剂2煎,去渣取汁400ml,…  相似文献   

16.
<正>1住院病史赵某,女,55岁,退休工人。入院时间:2016年8月15日。患者因"反复头痛头晕3周"入院。患者于入院3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顶浅表部位跳痛,发作时头痛剧烈,伴有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口干口苦,喜冷饮,午后潮热,多汗。于本院急诊就诊,先后予对症治疗,自觉症情无明显好转,查颅脑  相似文献   

17.
一、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本病的主症:常见感冒,鼻塞,流清涕或黄脓涕,头痛、头胀,目眩,口苦,咽干,舌苔或无或薄,脉弦或细弦。符合中医少阳证和阳明头痛。余用逍遥散加味,疗效较好。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柴胡、玄参、麦冬、菊花、蔓荆子、白芷、川芎、辛荑花、苍耳子、桔梗、甘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从少阳、阳明论治围绝经期焦虑症的可行性。方法:依据围绝经期女性病理生理特点,以"五七,阳明脉衰"及"少阳枢机"理论为基点展开探讨。结果:女子衰老始于阳明,病邪外传波及少阳,少阳气机郁滞,内生郁热可致焦虑,故从两经经脉循行、络属脏腑和病理生理特性论治,少阳枢机转利,阳明气血充足则疾病得解。结论:从少阳、阳明论治围绝经期焦虑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曲瑰琦 《陕西中医》1989,10(7):310-311
<正> 一、长期低热:吕某,男,25岁,1988年6月11日初诊。低热、盗汗一个月。患者于一月前遭雨淋,逐穿着湿衣睡觉,翌日即发热、恶寒、盗汗,未予治疗。三天后转为午后低热,体温37.5~38.4℃,伴有盗汗、口苦、纳呆、头晕。舌苔厚干,脉弦数。白血球4800,N75,L25,血沉2mm/小时,疟原虫(-)。中医诊断:少阳病(胆火郁蒸),证属:外感风寒湿邪,化热入于少阳,肝胆火旺,邪热郁蒸。治宜:和解少阳,清肝泻热。方药:柴胡、黄芩、地骨皮各10克,半夏8克,银花30克,蒲公英25克,野菊花20克,天花粉15克,生甘草4克,大枣4枚。服两剂后复诊,发热已退,盗汗止,但仍感口苦、纳谷乏馨,大便  相似文献   

20.
桑菊饮儿科新用举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晓刚 《陕西中医》1995,16(8):368-368
<正> 1 小儿瘰疬(颈淋巴结结核)杨某,女,5岁。1990年8月14初诊。反复发热3月余,经西药治愈。颈项瘰病,伴颈痛咳嗽半月。诊查:颈左侧耳垂下有一肿块,约1.5cm×1.5cm,质中,推之可动,有轻度压痛,体质虚弱,舌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证属风热犯肺,肺气不宣,挟痰凝于少阳、阳明之络。治宜疏风散热,宣肺降气,化痰散结。以桑菊饮加味:桑叶、菊花、杏仁、桔梗各6g,玄参、连翘、芦根各12g,牛蒡子、夏枯草各9g,薄荷、甘草各3g。服5剂,项痛,咳嗽除,瘰疬变软,守方加荔核、牡蛎,共服20剂,瘰病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