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复乐加阿替洛尔治疗肝硬化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使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笔者应用中成药肝复乐加阿替洛尔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以寻找相应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以健康调查问卷对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标人群的生存质量,研究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的因素。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组的生存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在总体生存质量及除外躯体疼痛的其他7个维度(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均下降。社会支持、肝硬化分级、不适症状、情绪稳定性、病程、年龄、性别等因素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结论在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生存质量得分低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艳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800-1801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1],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死亡率很高。肝硬化的病理改变,是肝实质的损害,以瘀血阻络为主要矛盾。由于淤结日久、肝脾损伤,其临床表现呈本虚标实,治疗颇为棘手。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历史悠久,确能改善症状和肝功能[1]。通过临床反复实践,我们自拟软肝散治疗早期肝硬化病人35例,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其失代偿期主要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临床表现,同时可有全身多系统症状[1],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预后较差,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而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涉及多种因素: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血容量不足。大量腹水可引起腹胀、腹痛、活动受限及呼吸困难,严重时还可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因此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的许多临床实践表明应用中药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本研究主要观察实脾散对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失代偿期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以寻找相应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以健康调查问卷对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标人群的生存质量,研究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的因素。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组的生存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在总体生存质量及除外躯体疼痛的其他7个维度(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均下降。社会支持、肝硬化分级、不适症状、情绪稳定性、病程、年龄、性别等因素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结论在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生存质量得分低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乙肝后肝硬化是乙肝病毒(HBV)引起的反复持续肝脏炎症,破坏肝小叶,形成硬化性结节或假小叶,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发展的晚期阶段。全世界约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4亿人[1],每年CHB患者肝硬化发生率为2%~10%,代偿期肝硬化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为 3%~5%,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14%~35%[2]。乙肝后肝硬化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和抗纤维化为主,中医抗纤维化治疗以养正活血为基本治法,抗病毒治疗以恩替卡韦(ETV)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各系统的慢性疾病 ,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肝实质细胞广泛破坏、变性、坏死与再生 ,纤维组织增生 ,致肝脏结构紊乱。本病按其功能的变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 ,二者可互为转化。在肝硬化失代偿期 ,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 ,治疗和护理均很棘手。笔者旨在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护理 ,以协助提高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 1996~ 1998年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住院患者 4 1例 ,其诊断均符合 :11995年北京会议修订的肝硬化诊断标准 ;2按 Child- pugh分级为 B或 C级 ;3B超示腹水中等量以上。其中男 2 8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就诊的3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干预护理的观察,并随机抽取前期同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34例患者进行观察2个月,与对照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对比有明显差异;干预护理的96例患者数字连接试验的复常率为48.3%.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可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发生率超过50%,并发腹水的患者,其2~5年的生存率大约为50%,难治性腹水患者1年病死率超过5096,腹水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Ⅲ。笔者采用实脾饮治疗肝硬化腹水,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是肝脏慢性、弥漫性、进行性的病变 ,肝硬化因病程不同 ,差别很大。肝硬化代偿期 ,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出现消化道功能严重障碍、营养失调、出血倾向、内分泌紊乱、食管静脉曲张、腹水等症状。临床上对肝硬化的治疗大多数属支持治疗 ,其可靠疗效与患者的期望有一定距离 ,因此从精神、食物及药物治疗以外的自我保健等方面进行探索 ,以提高肝硬化病人的生存质量很有必要。从肝硬化本身治疗的角度出发 ,单纯依赖药物不是唯一办法 ,绝不能忽视除药以外的其它自我调治方法 ,本病属消化道疾病 ,首先应让病人的胃肠吸收功能好…  相似文献   

12.
姚渭芬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58-1359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长期损害肝脏引起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的病变,而腹水的形成机制复杂,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在失代偿期约75%的患者出现腹水[1].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分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常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其预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作者自2008年以来应用络舒肝胶囊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洪旭伟  黄少慧  吕志平 《新中医》2014,46(1):205-209
<正>肝炎后肝硬化是多种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肝脏弥漫性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其中,尤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为普遍,仅在中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就达1.2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 000万,占全世界肝炎总数80%左右,其中演变为肝硬化者为0.4%~14.2%[1]。根据肝炎后肝硬化临床表现与病变特点,其代偿期多属中医学癥积的范畴,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则属鼓胀,此外还涉及黄疸、胁痛、水肿、血证等病证。单纯的西医治疗肝炎后肝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笔者以益气活血法为主,运用自拟腹鼓消加减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患者56例,并与单予护肝支持及利尿对症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是由不同疾病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占住院人数的0.36%~0.64%,占内科住院人数的1.33%~2.63%.发病年龄以21~50岁最多.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早期属于中医"积聚"范畴.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硬化终末期的表现,病情较重且不可逆,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发展.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早出现的并发症,是肝硬化由代偿期发展为失代偿期的一个转折点.肝硬化腹水多属中医"鼓胀"范畴.我们把2008~2010年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积聚、鼓胀做了回顾性调查,现把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拟腹鼓消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笔者以益气活血法为主,运用自拟腹鼓消加减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患者56例,并与单予护肝支持及利尿对症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是以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作用形成的以肝实质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肝内外血管异常以致门静脉高压为特征的病理阶段,进展至失代偿期以肝功能严重损害为特征,出现腹水、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多种并发症,治疗上多为对症治疗,死亡率高,预后差。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示中医药在防治终末期肝病、促进肝硬化组织重构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现代中医名家认为,肝硬化主要由气阴亏虚(肝、脾、肾)而湿热疫毒内侵,脉络瘀阻所致。肝肾阴虚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主要证候。中医滋肾养肝方剂一贯煎是现代临床治疗慢性肝病肝肾阴虚证的代表方。由清代名医魏玉璞(魏之琇)所创,载于《续名医类案》。临床研究显示一贯煎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促进腹水消退,减少肝性脑病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实验研究提示一贯煎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综合调节的特征,防治肝硬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抗氧化应激,改善肝脏炎症、提高肝细胞生物合成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轻胶原沉积、改善肝窦血管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有关。文章就近5年来关于一贯煎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作一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邵刚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2):205-20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发生失代偿性肝硬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门脉直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有效降低血清HA、LN、PCⅢ,同时有效缩小门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并阻滞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发生失代偿性肝硬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门脉直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有效降低血清HA、LN、PCⅢ,同时有效缩小门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并阻滞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