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最初始的也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因为心肌耗氧与冠脉供血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消耗大于供给所引起的,统计发现80%的冠心病患者会伴随着心绞痛的发生。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少等特点,逐渐成为优势领域。就近1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逆汤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明华  秦鉴  吴伟康 《中药材》2003,26(1):71-73
目的:观察四逆汤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辨证为阳虚或寒凝的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四逆汤治疗组(35例)和消心痛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在症状、ECG、心肌耗氧、心功能等方面的疗效。结果:四逆汤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ECG、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用量等方面与消心痛相似,但在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功能方面,四逆汤较优。结论:四逆汤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是阳虚寒凝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泰康颗粒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48例(辨证为寒凝血瘀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口服心泰康颗粒和冠心苏合丸,连用4周;记录症状、血压、心率、舌象、脉象、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变化;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心电图、血尿便常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肝、肾功能。结果心泰康颗粒可显著缓解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扩血管药物的含服率,无明显毒副作用,对心电图和血脂无明显影响。结论心泰康颗粒能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是临床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有效复方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我们用自拟益气养心、活血化瘀的益心汤治疗32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按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座谈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共计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在工作中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人群及症状的分析研究,把冠心病心绞痛归为5种病症,并从本文就我个人所具有的中医学知识,对冠心病心绞痛不同病症的中医辩证治疗发展方案做出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及/或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引起胸部发作性疼痛或不适。实际上心绞痛只是冠心病中的一个常见类型。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多发于中、老年人,在心脏病中的比例已跃居首位。因此,对冠心病的防治已成为中西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891-1892
穴位贴敷是中医学防病治病的基本手段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操作简便、易学、安全、毒副作用极小;使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为了进一步丰富中医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手段,提高临床中医工作者对于应用穴位贴敷防治心绞痛的理论认识,促进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临床疗效,作者基于穴位贴敷的历史记载,论述了穴位贴敷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意义及相关的时间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8.
许云荣 《新中医》1990,22(5):31-32
颈性类冠心病征系指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的胸闷、心前区刺痛、心律失常等病症,又称颈性心绞痛、颈性心律失常。张长江等《颈椎病中医防治》(中医古籍出版社版)中有关颈性类冠心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并发症,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西医治疗往往局限于二级预防,对因药物治疗和冠脉血运重建等单因素疗法,而中医则将其归属于"胸痹"范畴进行辨证论治。其中,芳香温通法作为"寒邪内闭"所致胸痹的基本治法,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旨在通过总结古今对芳香温通方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认识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药,以期能为该治法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1月~2000年10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冠心病心绞痛11例均按1979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所制……  相似文献   

11.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丽菊 《河南中医》2007,27(6):35-36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同时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的诊断标准,选择符合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及中医“胸痹心痛”属气虚血瘀证者。1.2一般资料76例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6~77岁,平均61.5岁;病程10 d~15 a。对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其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中医药在治疗、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预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弥补了西药单靶点、单一治疗的不足。现对近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从中医角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及中成药防治、中医外治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临床防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提供新的辨证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心绞痛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素之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延缓冠心病病程进展,降低老年冠心病病死率,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很多中药能有效防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笔者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临床观察,获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因与蒙医各证型的关系。方法:对4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蒙医辨证分型,分别统计蒙医证型与发病原因的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分布最高为楚斯型心刺痛(87.32%),其次为胃痧证(7.07%);发病原因分布中最高为嗜烟饮酒(48.05%),其次为饮食起居(29.51%);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与发病原因的分布最高为因饮食起居引起的楚斯型心刺痛(93.38%),其次为因嗜烟饮酒引起的楚斯型心刺痛(86.29%)。结论:楚斯型心刺痛在冠心病心绞痛中有普遍性、关系最为密切,提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饮食的合理搭配、戒除烟酒是预防本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焕毅 《北京中医》2002,21(5):319-319
自1999年1月~2000年10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冠心病心绞痛11例均按1979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所制……  相似文献   

16.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表现类型,其中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心绞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防治心绞痛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开发有效防治心绞痛的药物颇受重视。研究表明,注射大剂量垂体后叶素可诱发动物冠状动脉发生痉挛而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与临床上人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心绞痛相似,比较接近人的病理状态。且该造模方法简便有效,重复性好,多年来被广泛用于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筛选研究[1]。因此,本实验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冠心病刻不容缓。本研究从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面阐述中医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使血管腔狭窄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兹将吾师王新舜主任医师运用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介绍如下。王老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是本虚标实之证,气滞、血瘀、痰浊阻滞脉道为实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采用西医常规护理和中医辨证施护,对冠心病患者的防治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养生干预冠心病心绞痛发作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 《陕西中医》2009,30(7):824-824
目的:运用膳食养生、太极拳锻炼、七情调节等中医养生方法干预,观察其对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防治作用。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冠心病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干预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膳食养生、太极拳锻炼、七情调节,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所有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变膳食结构、加强必要的身体锻炼、重视心理调节具有显著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