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翼点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翼点锁孔入路的入路操作方法,并经过该入路对颅内结构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了解其优势及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0具尸头,采用眉上切口,翼点骨窗,研究翼点锁孔入路的操作方法每一步骤的手术要点。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颅内结构,录相记载该入路的显露范围。结果:应用锁孔概念,经眉上切口、翼点骨窗,可达到经典翼点入路的对骨窗的基本要求。观察颅内结构可得到与经典翼点入路相同的显露范围: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的全部。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创伤小,减少了不必要的脑组织和颅外结构的显露,但对前、中颅窝底、鞍区、Willis'环的显露与经典翼点入路一致,是颅底外科和锁孔原则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翼点锁孔入路中鞍区4个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探讨这些间隙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6例(12侧)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翼点锁孔入路开颅,通过手术显微镜对鞍区手术常用的4个手术间隙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的全部得到了良好的暴露,对颈内动脉床突上端及其分支、基底动脉分叉部等鞍区重要结构进行描述.结论 翼点锁孔入路可得到与标准翼点入路相同的有效显露范围,熟悉鞍区解剖间隙的显微结构,保护穿通支是鞍区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65例颅内动脉瘤“锁孔”手术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眶上“锁孔”入路106例共108个动脉瘤,翼点“锁孔”入路59例,共62个动脉瘤。结果 眶上“锁孔”组有103个动脉瘤夹闭成功,行包裹术1例,孤立术2例,孤立加切除术2例。翼点“锁孔”组61个动脉瘤一次夹闭成功,行孤立术1例。根据GOS评估标准,眶上“锁孔”组恢复良好98例,轻残2例,死亡6例,翼点“锁孔”组恢复良好53例,轻残5例,死亡1例。结论 眶上与翼点“锁孔”入路疗效相近,均可适用于颈内动脉、眼动脉、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垂直段近端、基底动脉分又部及大脑后动脉前段动脉瘤手术夹闭,欲行对侧眼动脉、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垂直段近端及颈内动脉动脉瘤手术,以选择眶上“锁孔”入路更合适。本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佳、并发症少、外观影响少和费用节省等优点,是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有效和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26个颅内复杂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复杂动脉瘤均使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其中巨大动脉瘤3例,位置深在、难于暴露且周围有重要神经、血管的动脉瘤5例,一次开颅同时处理多个病变的多发动脉瘤8例.根据动脉瘤的所在部位和动脉瘤体积采取相应的外科手术入路,主要有翼点入路、扩大的额颞入路、眶-颧-颞-翼点入路和枕下极外侧入路.对多发动脉瘤的处理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末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直接夹闭14个,孤立1个,包裹1个. 结果 依据GOS判断:良好11例,中残1例,重残1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效果显著,术中需采取充分的显露、血管临时阻断、脑保护技术、瘤颈缩窄、瘤体成形等综合措施,方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鞍区大型肿瘤显微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鞍区大型及巨大型肿瘤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主要就额下、翼点及经蝶入路,囊内先分块切除肿瘤,待肿瘤塌陷后分离包膜,电灼使之缩小,再分块切除。结果 临床病例31例,其中全切除肿瘤20例,经额下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9例,经蝶入路3例,经额下-翼点入路1例;次全切除肿瘤11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开颅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提高鞍区大型、巨大型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复发的更为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对8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采用锁孔入路(74例经翼点锁孔入路,11例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85例患者显微镜下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眉弓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患者住院8~37 d,术后1~3个月复诊,恢复良好82例(96.5%),轻度残疾3例(3.5%).提出术前避免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诱因和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是重点,术后注重病情监护、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8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采用锁孔入路(74例经翼点锁孔入路,11例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85例患者显微镜下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眉弓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患者住院8~37d,术后1~3个月复诊。恢复良好82例(96.5%),轻度残疾3例(3.5%)。提出术前避免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诱因和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是重点,术后注重病情监护、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蝶鞍区肿瘤。方法:全麻下按Yasrzl’s翼点入路咬除蝶骨嵴外侧,显微镜下显露前床突、嗅神经、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等,根据肿瘤情况进行切除。结果:11例病人,全切9例,近全切2例。病理示:垂体腺瘤8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颅咽管瘤1例。无1例复发。结论:翼点入路具有暴露清楚、术野清晰、鞍区4个解剖间隙可充分显露的优点,对鞍区重要结构暴露好,可直视下保护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全切率。  相似文献   

9.
经眶上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总结经眶上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巨大鞍区肿瘤的经验。方法 经上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18例,其中垂体腺瘤7例,颅咽管瘤8例,生殖细胞瘤、脑膜瘤、成熟性畸胎瘤各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4-23个月,恢复良好12例,生活自理3例,生活需人照顾2例,死亡1例。结论 眶上翼点入路能很好地显露鞍区 肿瘤及其周围结构,显微手术是安全切除肿瘤、保护下丘脑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入路。 方法 后循环动脉瘤20 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93 % ,其中大脑后动脉瘤12 例,基底动脉瘤6 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 例。16 例经显微手术,主要经翼点入路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 结果 动脉瘤夹闭加切除8 例,孤立加切除6 例,包裹2 例,血管内治疗2 例,2 例未治。16 例优良,2 例轻残,无手术死亡。 结论 后循环动脉瘤大多瘤体较大,瘤内多含血栓。翼点入路对基底动脉远端、大脑后动脉 P1 ~2 段动脉瘤显露优良,颞同步入路用于夹闭大脑后动脉 P2 ~3 段动脉瘤,显露优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61例翼点入路的手术体会。方法 翼点入路开颅,根据不同的肿瘤性质,讨论了头位的调整,切口设计,骨窗形成,外侧裂和脑池的解剖,病变暴露的操作变化。结果 该入路可以良好显露并切除前颅窝底、鞍区、中颅窝底的病变。结论 不断提高翼点入路的手术操作技巧,才能取得良好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锁孔微创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 ST  Shi XF  Feng WF  Xu YM  Huang L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82-98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在锁孔手术中破裂的风险因素、适应证选择、手术难点、预防动脉瘤破裂的方法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5年115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的43例患者通过锁孔微创入路手术治疗(锁孔组),其余72例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常规组).锁孔组43例患者手术中翼点锁孔入路20例,眶上锁孔入路18例,纵裂锁孔入路5例.常规组72例患者风险高而采用常规翼点开颅31例,额下开颅11例,纵裂开颅7例,翼点-额下联合10例,翼点-纵裂联合6例,额下-纵裂联合4例,翼点-额下-纵裂联合3例.结果 锁孔组术中动脉瘤渗漏6例,破裂出血3例,发生率为7%,无手术死亡.2例在锁孔手术中无法夹闭动脉瘤而改为常规开颅.常规组术中发生动脉瘤渗漏18例,破裂出血9例,发生率为13%,手术后死亡2例.结论 尽管锁孔手术有微创、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在风险低的患者中动脉瘤渗漏和破裂的风险仍然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 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巨大鞍结节脑膜瘤18例.偏侧生长的肿瘤选择翼点入路,先处理肿瘤基底减少血供,再充分利用鞍区脑池及肿瘤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在保护好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 结果全切除16例(88.9%),次全切除2例(11.1%),无一例手术死亡.14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年,肿瘤无复发. 结论翼点入路可对中颅窝、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提高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锁孔入路的概念由Wilson1971年首先提出,Fukushima等1991年报道了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Faniguchi和Perneczky1997年报道了颞下锁孔入路在鞍上和岩斜区病变中的应用.VanLindert等用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对眶上锁孔入路作了详细的阐述.目前常用的锁孔入路术式主要...  相似文献   

15.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形成脑疝后死亡率极高,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8例此类患者。全部行改良翼点入路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探查  相似文献   

16.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鞍结节脑膜瘤29例的临床资料,29例鞍结节脑膜瘤分别经额下、翼点或额下翼点联合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肿瘤。结果29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除27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28例术后视力得到满意的恢复。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     
蝶鞍外侧间隙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临床意义;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术后评价的意义;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但也可以出现颅内占位的表现,其中少数动脉瘤瘤体位于鞍区,并可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如垂体瘤、颅咽管瘤等,有作者将此类动脉瘤统称为鞍区动脉瘤。误将动脉瘤当作一般肿瘤进行手术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认识表现为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动脉瘤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8例鞍区动脉瘤患者,探讨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显微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     
改良翼点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附20例分析);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脑脊液持续外引流联合鞘内注入尿激酶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超早期与非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锥颅治疗脑出血29例意外情况分析;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对侧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直接手术技术并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进行讨论。方法对前交通动脉瘤。6例,14例行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术12例,动脉瘤切除术2例。其中11例采用翼点入路,3例采用经额纵裂入路,显微镜下手术。结果1例死亡,0~3级病人无死亡,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直接手术切实可行,使用显微外科技术,前交通动脉瘤直接手术并发症减少,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